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789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辽宁省东北育才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语文科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中的闲话笔调

吴永福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

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

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

胡适曾说:

“白话散文很进步了。

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

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

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

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

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

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

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

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

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

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

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

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

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

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

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

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

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

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

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

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

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了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

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

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

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

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

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

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

郁达夫曾说: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

”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

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

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

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选自《阅读与写作》,有删改)

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

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种要的进步。

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

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

是时方以陇、蜀为忧。

歙因自请曰:

“隗嚣始起,以汉为名。

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

”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

五年,复奉玺书于嚣。

既还,复往说嚣。

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

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

故久冘豫不决。

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

“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

吉凶之决,在于今日。

”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嚣大惊曰:

“何其神也!

”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

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

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

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

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

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

歙叱延曰:

“虎牙何敢然!

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

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

”延收泪强起,受所诫。

歙自书表曰:

“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

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

”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使歙喻旨喻:

通告,传达

B.嚣起入,部勒兵勒:

统率,率领

C.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案:

核查

D.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发:

打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来歙“为人刚毅”和“能攻善守”的一组是

A.①遂发愤质责嚣②陷之,乘胜遂进

B.①欲前刺嚣,嚣起入②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C.①乃倾仓廪,转运诸县②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D.①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②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深忧虑。

来歙前去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公孙述也自然灭亡了。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主动请缨攻打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7分)

译文:

(2)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8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8分)

9、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2)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5分)

A.很多人可以从《北风那个吹》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体会到相同的情感,该剧的火爆和20年前《平凡的世界》的走红如出一辙。

B.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C.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

D.洪战辉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对那些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嗟自伤、怨声载道的人来说,他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5分)

A.神七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B.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被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C.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

D.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1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a,一连好几天,b,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c。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①如果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的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_______。

②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_______着学术。

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吵作。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___要看数字,___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申辩侵蚀但/又

B.申诉侵袭但/而

C.申诉侵蚀既/又

D.申辩侵袭既/又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D.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B.权威人士强调:

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或能否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怎样。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语文参考答案:

一、1.B(A缺点无中生有C胡适提倡无依据D题材并没有限定)

2.C(是容易落入油滑)

3.B(A不是所有的现代散文C篇幅往往都很长无中生有D不能完全转为言志)

二、

(一)

4.D(发,拆掉)

5.B.(A组②不能表现他善守,C组①不能表现他为人刚毅;D组①只能表现他忠诚,不能表现他为人刚毅,②不能表现他能攻)

6.D(A公孙述并没有自然灭亡,这是来歙的推断B来歙没有“主动请缨攻打略阳”C。

原文“刃虽在身”意思是“兵刃虽然还插在我的身上”,而不是“你虽然有兵刃护身”。

7.

(1)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

(“臧否”解释为“善恶、得失”1分,“晓”解释为“通晓、能看清”1分,“废兴”解释为“兴盛和衰败的形势”1分,“手书”解释为“皇帝亲手写的信”1分,“畅意”解释为“尽情地表达心意”1分)

(2)没有办法来报效国家了,因此把你叫来,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反而效仿小孩子一样哭泣吗(“无以”解释为“没有办法来,不能”1分,“相”解释为“你”1分,“以”解释为“把”1分,“属”解释为“嘱托,托付”1分,句子大意1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县人。

归附光武帝刘秀,封他为太中大夫。

当时正为陇、蜀不能统一而忧虑。

来歙于是主动请求说:

“我曾和隗嚣在长安相遇。

这个人开始起事的时候,以拥汉为名。

现在陛下圣明的品德盛大兴旺,我希望能遵奉您威严的命令,拿着您的手书作为信物,前往陇地,隗嚣必然乖乖地来归顺您,那么蜀地的公孙述自然灭亡,不值得谋划了。

”光武帝认为说得对。

建武三年,来歙开始出使隗嚣。

建武五年,又恭敬地捧着皇帝的玺书给隗嚣。

回来后,又前往劝说隗嚣归汉。

隗嚣于是派儿子隗恂跟随来歙来洛阳做人质。

封来歙为中郎将。

当时太行山以东大体平定,光武帝策划向西接管隗嚣的军队,和他一起伐蜀,又让来歙传在达皇上的旨意。

隗嚣部将王元劝谏隗嚣,隗嚣疑虑重重,因此好长时间犹豫不决。

来歙向来刚毅,于是愤然责问隗嚣说:

“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

足下出于一片忠,派儿子做人质,这是君臣互相信任的结果。

如今却想听信奸人的蛊惑之言,做招致灭族之祸的策划,背叛君主、辜负儿子,违背忠信吗?

吉凶的抉择,就在今日。

”想上前刺杀隗嚣,隗嚣起身入内,部署军队,要杀来歙,来歙从容地拿着节符登车离去。

隗嚣更加愤怒,王元劝隗嚣杀掉来歙,派牛邯带兵围困他。

来歙做人讲信义,言行一致,并且多次前来这里游说,(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得到核实、验证,西州的士大夫都信任尊重他,许多人都替他说话,因此能够免于难而东归。

建武八年春,来歙袭取略阳,率二千多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直达略阳,斩杀隗嚣守将金梁,趁机据守这座城池。

隗嚣大惊说:

“怎么这样神速啊!

”于是调集所有部队几万人围攻略阳,开山筑堤,引水灌城。

来歙和将士们誓死坚守,箭用完了,就拆掉房屋把木头断开制作兵器。

隗嚣用全部精锐攻城,从春天到秋天,他的士卒疲惫困顿。

光武帝于是大规模调集关东部队,亲自率领来到陇地。

隗嚣的部队败走,对略阳的包围解除了。

于是光武帝置办酒宴举行盛大宴会,慰劳、赏赐来歙,单独给来歙设个席位,排位在各位将领的上首,赏赐采歙的妻子绸缎一千匹。

诏命来歙住在长安,监护所有将领。

隗嚣灭亡后,来歙就大规模置办攻战的器具,去金城攻打羌人,彻底打败了他们。

陇西虽然平定,而百姓闹饥荒,逃亡的人随处可见。

来歙于是倾茶仓库所有,转运到各县。

用来赈济灾民,于是陇右地区趋于安定,通往凉州的道路也畅通无阻了。

建武十一年,来歙与盖廷进攻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所据守的河池、下辨,攻陷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乘胜进击。

蜀人非常恐惧,派刺客刺杀来歙,来歙受伤未死,派人紧急召见盖延。

盖延见到来歙受伤的祥子,伏地痛哭,不能仰视。

来歙叱责盖延说:

”你怎么敢这样!

现在我作为皇命在身的人被刺客刺伤,没有办法不能报效国家了,因此把你叫来,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反而效仿小孩子一样哭泣吗!

刀虽还长在我的身上,难道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盖延收住眼泪勉强起身,接受嘱托。

来歙亲自给皇上写表章说:

“我不敢顾惜自己,实在是遗憾没有尽到职责,因此使朝廷蒙受耻辱。

治理国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忠诚正直,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

”写罢扔下笔,抽出(刺进身体的)兵刃,气绝身亡。

(二)8不好。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9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10.(12分,每空2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化作春泥更护花

(2)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四、15.A(B“江河日下”:

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C“剑拔弩张”:

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可用“唇枪舌剑”。

D“怨声载道”形容民众普遍不满,不合语境)

16.B(A“激发……信心和决心”搭配不当C搭配不当,应在“即一辈子爱读书”后加上“的人”D项,成分残缺,应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前加上“建立”。

17、B(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18答案:

C解析:

“申诉”;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不服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申辩”:

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诉理由,加以解决。

“侵蚀”:

逐渐侵害使变坏,往往是不知不觉。

“侵袭”:

侵入并袭击,来得突然,速度快。

“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但/却”表示转折关系,从句中看,并列关系更为恰当

19、答案D。

(不可理喻:

针对“态度蛮横,不讲理”而言,此处不合语境。

俯拾即是:

只要低下头来拾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极容易得到。

一挥而就:

笔一挥就成了。

形容文思敏捷。

20、[答案]C、(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减轻……负担”。

B项否定不当,删掉“不再”。

“D“不是”与“而是”后的内容没有构成对立关系,另“主旨”与“描写”不搭配。

 

 

高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组     授课人司红杰

一、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规范答题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五、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用典、双关、互文、反复等。

举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反问)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以抒情和描写为主)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动静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实结合)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细节描写)

•抒情可分A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例如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例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景抒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情景交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

3、表现手法:

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

举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

(衬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起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所谓白描手法,本是一种绘画技巧,即素描,用于文学上即指文字简洁朴素,不加烘托渲染的描写方法。

效果是简洁、鲜明、传神。

例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三高考例题赏析.      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