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035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国学经典名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名句.docx

《国学经典名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名句.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名句.docx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着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

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1】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

“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

“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3】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译文】孔子说:

“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子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7】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译文】孔子说:

“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译文】子贡说: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

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译文】子贡说: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

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译文】子夏说:

“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1】“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

【译文】孔子说:

“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

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译文】子夏说:

“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文】孔子说:

“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5】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译文】曾子说:

“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16】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

“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17】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8】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自《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

“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19】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

“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0】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译文】孔子说:

“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21】

  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22】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3】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译文】孔子说:

“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24】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25】

  子曰: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文】孔子说:

“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6】

  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译文】孔子说:

“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应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27】

  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译文】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8】

  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

“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29】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30】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

“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

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31】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依据个人的利益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32】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

“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33】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34】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

“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

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

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

  【35】

  子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

“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36】

  子曰: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

“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这种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37】

  子曰:

“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

“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

“我观察人,(不只)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8】

  子曰: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子曰: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

“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在兄长面前,就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39】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一点没有四种毛病,能够做到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40】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曾子说:

“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怕培养仁德。

  【41】;

  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译文】子说:

“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42】

  子曰: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子曰: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

“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3】

  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

“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44】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张问政时)说:

“在位的时候不要疲倦怠惰,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

  【45】

  老子曰: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曰: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道经第二章》)

  【译文】老子说:

“明道之君总是无欲无为,顺乎自然。

总是依顺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去行政施教而不以个人的欲望好恶而妄为兴废。

  【46】

  老子曰: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曰: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

“如果君王无私无欲,知足而不贪,就不会遭到百姓的唾弃和羞辱,凡事适可而止,与世无争,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国家自然能长治久安了。

  【47】

  老子曰: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老子曰: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

“能过透彻了解别人思想行为的人确实聪慧,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长短优劣的人确实最为明智。

  【48】

  老子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

“能够战胜敌手的人确有力量,而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49】

  老子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德经第九章》)

  【译文】老子说:

“手中已然握持其物仍然贪多而抓握不止,倒不如及早罢手为有得。

手中已然握执尖利之器还要锤砸不止必欲使之锋锐无比,那绝不可能使其保持长久。

大肆聚敛而使得金玉满堂、珍宝无数,这世上没有谁能够守护得住。

富有尊贵而骄奢淫逸,那只能给自己招致灾祸。

事成功遂便隐身退后,这事上天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50】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德经第十二章》)

  【译文】老子说:

“缤纷的色彩看就了就会让人两眼昏花,歌乐欢动,喧哗不已,听久了就会使人耳聋失聪。

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使人胃口病伤而厌恶饮食。

驱马奔驰,围捕田猎,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智狂乱而纵情放荡。

贪求宝物而不知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使人行为乖戾而举动失常。

  【51】

  老子曰: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曰: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

“持守‘道’,就能治理好万事万物,就能统御好家国天下。

据其‘有’而察其‘无’,得以知晓远古及其初始情况,这样就明了了‘道’的整个体系。

  【52】

  老子曰: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老子说:

“所以堂堂正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53】

  老子曰: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曰: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

“施无为之政所获得的功效之大,行不言之教所获得的收益之多,天下万物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

  【54】

  老子曰: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老子曰:

“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老子说:

“故而君王虽然位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负担;虽然身居于民众之前,而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所妨碍。

天下之人全都乐意推举他成为君王而并不厌烦其在上位,不就是因为他谦卑处下,无欲不争,因此天下也就没有谁能够同他相争吗?

  【55】

  老子曰: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曰:

“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道经第三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

“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

  【56】

  老子曰: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曰: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道经第七章》)

  【译文】老子说: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无欲无私,反而(如私欲之人所说的)‘成就其私’吗?

  【57】

  老子曰: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曰: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道德经·道经第五章》)

  【译文】老子说:

“君王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8】

  老子曰: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老子曰: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六章》)

   【译文】老子说:

“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

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59】

  老子曰: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老子曰: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德经·道经第十六章》)

  【译文】老子说:

“天下万物蓬勃生长,我则观察它们的最后归宿。

万物虽芸芸而生,纷然杂陈,而最终全都各自返归其根。

返归其根即处虚守静,就是复归其本性。

  【60】

  老子曰: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老子曰: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道德经·德经第七十一章》)

  【译文】老子说:

“虽能深通大道而不自以为贤智聪明,是非常高明和值得推崇的。

如果不通晓大道却自以为是,就非常愚蠢而令人厌恶了。

  【61】

   老子曰: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老子曰: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

“遵循大道而有德的君王,“道”自然也就关爱他,扶助他,而使他得到民心和天下。

那些不能合同于大道的君王,“道”当然也就离弃于他,而使他丧邦失国,众叛亲离。

  【62】

  老子曰: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

  老子曰: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二章》)

  【译文】老子说:

“那些能够柔弱委屈以适应于外物的,才能坚韧有恒而保全其身;那些能够枉曲其身而使之协和于环境的,才能确实做到端平正直;低洼之地才能存聚泥水而逐渐增高;破败之物清除之后,才能更换使用新的东西;空手抓物而知足不贪,才能有所获得;若已经握持其物而依然贪多,反而会心生疑惑而不知所措。

因此,圣明的人总是抱一守道,以虚静无为作为其行政施教的根本法则。

  【63】

  老子曰: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曰: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九章》)

  【译文】老子说:

“所以,圣明之人总是遵循常道,顺乎自然,摒弃那些过渡的、夸大的、极端的行为。

如此则可以畅万物之情而适万物之性进而实现天下大治。

  【64】

  庄子曰: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曰: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

  【译文】庄子说:

“小智不能比匹大智,寿命短的不能比匹寿命长的。

  【65】

  庄子曰: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曰: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

  【译文】庄子说:

“没有实用之处,又怎么会有招来什么祸害呢?

”(注:

庄子强调无用之用为大用。

  【66】

  庄子曰:

“大知闲闲,小知闲闲。

  庄子曰:

“大知闲闲,小知闲闲;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

“大知广博,而小知精细;大言气焰盛人,小言则论辩不休。

  【67】

  庄子曰: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庄子曰: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

所以说彼方是出于此方对待而来的,此方也因着彼方对待而成。

  【68】

  庄子曰: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庄子曰: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

“安适于生死年岁,安适于是非仁义,邀游于无穷的境域,这样也就能寄寓于无穷的境域。

  【69】

  庄子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译文】庄子说: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智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没有限度的智识,就会弄得很疲困;既然这样还要去汲汲追求智识,就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了!

  【70】

  接舆曰: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

  【译文】孔子到楚国,楚国狂人接舆走过孔子门前唱着:

“来世是不可期待的,往世是不可追回的。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71】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仲尼曰: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孔子说:

“死生是一件极大的事,却不会使他(此指鲁国断脚之人王骀)随之变化,就是天覆地坠,他也不会随着遗落毁灭。

他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物变迁的影响,主宰事物的变化而执守事物的枢纽。

  【72】

  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仲尼曰:

“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孔子说:

“德,乃是最纯美的修养。

德不着形迹,万物自然亲附而不肯离去。

  【73】

  庄子曰: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曰: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庄子·德充符》)

  【译文】庄子说:

“所以只要有过人的德性,形体上的残缺就会被人遗忘。

人们如果不遗忘所应当遗忘的(形体),而遗忘所不应遗忘的(德性),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74】

  庄子曰: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庄子曰: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庄子·大宗师》)

  【译文】庄子说:

“不忘记他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他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

  【75】

  孔子曰: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孔子曰: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庄子·大宗师》)

  【译文】孔子说:

“鱼游于江湖之中就忘记一切而悠悠哉哉,人游于大道之中就忘了一切而逍遥自适。

  【76】

  仲尼曰:

“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仲尼曰:

“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庄子·大宗师》)

  【77】

  庄子曰:

“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庄子曰:

“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庄子·大宗师》)

  【译文】庄子说:

“圣人要游于不得亡失的境地而和大道共存。

对于老少生死都善于安顺的人,大家尚且效法他,又何况那决定着万物的生成转化的道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