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038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完整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1页共12页

ABO血型鉴定

1、测定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

O型4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所谓正

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

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

或/和抗—B。

2、标本种类及收集要求

2.1受检者血清;

2.2枸缘酸钠抗凝血或未稍取血,受检者血液制成5%红细胞盐水悬液使用,

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2.3标本出现中度溶血者,为不合格标本,不能用于检测。

3、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培养基、以及其他所需物品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产品注册号:

国药准字S1*******,包装:

抗A、抗B各1支/盒,塑料瓶,规格:

10ml/支,储存要求:

2℃~8℃避光保存,主要成分:

分泌抗人A型和抗人B型

血型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并补加一定量小鼠腹水抗体。

0.9/%的生理

盐水:

江西科伦医药有限公司。

离心机,显微镜。

4、操作步骤

4.1、试管法

4.1.1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3支,分别标明抗—A、抗—B和抗—A

十B,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各l滴(约50ul)

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和。

4.1.2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3支,分别标明A、B和O细胞。

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l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

33%试剂红细胞悬液l滴,混和。

4.1.3立即以1000r/min离心3min。

4.1.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或

溶血)现象。

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4.1.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

类B或cisAB的发现。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2页共12页

4.1.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2+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见到游离红细胞。

1+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MF混合凝集外观(mixed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

极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4.2玻片法

4.2.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

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l滴于标明的

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4.2.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细胞、B

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

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4.2.3将玻片(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

min,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再在低倍镜下观察结果。

5、结果判定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受检者血型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

抗-A抗-B抗-A十BA细胞B细胞O细胞

+-+A-+-

-++B+--

---O++-

+++AB---

注:

+为凝集;-为不凝集。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3页共12页

6、注意事项:

346.1分型血清必须为批批检试剂,且在有效期内使用;质量性能符合要求。

剂开封后必须贴上开封日期、开封人标签,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

污染。

试剂开封后有效期为一周。

6.2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和,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

以除却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或使用合格的商品诊断红细胞。

剂红细胞有效期:

自制的为15天,商品的为试剂有效期。

试剂开封后必须贴

上开封日期、开封人标签,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试剂开封

后有效期为一周。

6.3生理盐水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6.4所有试剂在开封或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有变质;凡可疑者,必须更换

新的试剂进行检测工作。

6.5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6.6操作方法应按规定,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

实是否漏加血清。

6.7按理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为最强,但为了防

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仍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减

弱。

6.8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

6.9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6.10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6.11对于可能存在不完全抗原的时候,应在各反应方加入凝聚胺试剂,以检

验不完全抗原的存在。

6.12对于可疑结果,必须更换所用的试剂,重新检测。

6.135%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212ml(40)

510.8ml(16)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4页共12页

7、操作性能概要

7.1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7.1.1原因:

有技术性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的问题,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7.1.1.1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血清效价不高,可将A亚

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

357.1.1.2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

为阴性反应。

7.1.1.3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见于白血病或

恶性肿瘤:

以及类B或cisAB等。

7.1.1.4受检者血清中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

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7.1.1.5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及或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

症。

7.1.1.6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

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

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7.1.1.7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

原因。

7.1.1.8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引起干扰。

7.1.1.9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

如发现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先要重复作试验1次。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释试验结果,就可解决明显的问题,对

一些疑难问题月必须进一步研究。

7.1.2检查步骤:

7.1.2.1另从受检者采取l份新鲜血液标本这样可以纠正因污染或搞错样本

造成的不符合。

7.1.2.2将红细胞洗涤数次,配成5%生理盐水细胞悬液,用抗—A、抗—B、

抗—Al,抗—A十B及抗H做试验可以得到其它有用的信息。

7.1.2.3对受检红细胞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如结果呈阳性,表示红细胞已被

抗体致敏。

7.1.2.4用A1、A2、B、O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检查受检血清。

如果怀疑是抗

—I,用O型(或ABO相合的)脐血红细胞检查。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5页共12页

7.1.2.5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细胞及血清试验至少在室温和4℃放置

30min,用显微镜检查核实。

7.1.2.6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则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或抗—B血

清作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作A、B、H血型物质测定。

后者只对80

%HAB分泌型的人有用。

7.1.2.7如试验结果红细胞呈绢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l滴,混和,往往可使

绢钱现象消失。

应注意不应先加盐水l滴于受检者血清中而后和红细胞作试

验,以免使血清中抗体被稀释。

7.1.2.8如受检者为A型血而疑为有类B抗原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7.1.2.8.1观察细胞与抗—A及抗—B的凝集强度,与抗—A的反应要比与抗

36—B的反应强。

这种区别用玻片法作试验更为明显。

7.1.2.8.2用受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作试验,血清中的抗—B不凝集自身红

细胞上的类B抗原。

7.1.2.8.3检查唾液中是否有A、B物质,如果是分泌型,可检出A物质而无

B物质。

7.1.2.8.4核对患者的诊断,类B抗原的形成与结肠癌、直肠癌、革兰阴性杆

菌感染有关。

7.1.2.9如发现多凝集现象,应考虑由遗传产生的Cad抗原活性;被细菌酶激

活的T或TK受体;或产生机制不太明了的Tn受体所引起。

多凝集红细胞具有

以下特点:

7.1.2.9.1能被人和许多家兔的血清凝集。

7.1.2.9.2能与大多数成年人的血清凝集,不管有无相应的同种抗体。

7.1.2.9.3不被脐带血清凝集。

7.1.2.9.4通常不与自身的血清凝集。

8、临床意义

用于检验人的ABO血型归属。

9、参考文献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6页共12页

Rh(D)血型鉴定

1、实验原理

红细胞与抗D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该细胞有D抗原,反之,无凝集现象表

明试验的红细胞缺少正常强度的D抗原。

2、标本收集和制备

无菌操作收集血液标本,收集后尽可能立即进行实验。

如果不能立即实验,

应将样品贮存于2-8C。

收集在ACD、CPD、CPD-2A液中的血液标本,不超过21

天仍可进行实验,但是加EDTA、肝素和凝集的血液标本,实验应在2天内进行。

3、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培养基、以及其他所需物品:

Rh(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

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注

册号:

国药准字S20060018,包装、规格:

每盒内装有1支试剂,10ml/支,储存

要求:

存放2—8℃,有效期内使用。

4、操作步骤

4.1玻片法:

4.1.1干净玻片上加1滴抗D。

4.1.2再加入1滴40%-50%的被检红细胞悬液。

该红细胞悬液可以是盐水悬液,

37也可以是悬浮于自身血浆或血清中的红细胞。

4.1.3在圆形的玻片区域中混匀,前后缓慢摇晃玻片。

2分钟左右肉眼判读结

果。

不要将试剂的干燥与凝集相混淆。

4.1.4如果是阴性,需要试管法重做一遍实验。

4.2盐水试管法

4.2.1加一滴抗D试剂于预先标记好的试管中

4.2.2再加1滴约3%—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于试管中。

混匀。

4.2.3离心,速度和时间可选择以下二种之一:

转速1000rpm,时间一分钟1分钟或3400rpm,时间15秒。

4.2.4检查是否溶血(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然后轻轻摇

晃,是细胞再悬浮起来。

4.2.5观察凝集状况,并立即记录结果。

必要时可借助显微镜。

4.2.6若是阴性结果,需在37℃孵育15分钟-30分钟,然后再离心观察结果。

结果若呈阴性需进一步确认是否是弱D。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7页共12页

4.3微量板法(U型板)

4.3.1加一滴抗D试剂于U型底的微孔中。

4.3.2再在微孔中一滴约3-5%的被检红细胞悬液,细胞悬液需事先制备于生

理盐水中。

4.3.3用机械的方法将U型板混匀。

4.3.4用板式离心机离心:

2000rpm,时间30秒。

不同的离心机,不同的微量

板所需要的离心条件有所区别,正确实验的结果需要适当的离心,使反应板产

生清晰的细胞扣及透亮的上清液。

4.3.5检测溶血情况(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

4.3.6结果判断:

用机械震荡U型板,再悬浮细胞,根据悬浮情况来判断凝集。

阳性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而阴性反应在微孔中会出现均匀细胞悬液。

4.3.7可用肉眼和自动化判读结果。

4.3.8如果呈阴性,需要试管法重做一遍实验。

5、参考值范围

阳性反应:

出现红细胞凝集,为RhD阳性。

阴性反应:

红细胞不出现凝集,为RhD阴性。

6、产品性能指标

抗D(IgM)效价大于等于1:

64(ccDeeO型)

7、方法的局限性

VI

本实验不能凝集CategoryD细胞,对于阴性和弱阳性结果,按有关安全输血

规范进行确认实验,必要时送血型参比实验室进行确认。

8、注意事项

388.1试剂含有0.1%W/V叠氮钠,如果摄入会中毒。

8.2试剂如出现混浊则不能使用,若开瓶使用时间较长后,最好用已知RhD阴

性、RhD阳性红细胞检查结果是否符合,以防制品污染、变质失效,而造成错

误。

及时贴上开封时间标签,在效期内使用。

8.3由于人红细胞的D抗原往往表现较弱,故必要时进行显微镜镜检,以免错

判结果,特别是阴性结果时。

8.4Rh血型鉴定应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因Rh抗原、抗体集反应凝块比较脆

弱,观察反应结果时,应轻轻侧动试管,不可用力振摇。

8.5对于结果可疑的,必须洗涤红细胞后重新检验。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8页共12页

9、操作性能概要

9.1假阳性反应原因分析:

9.1.1试剂中存在具有其他特异性的抗体(指不完全抗D抗体),因此,对疑

难抗原定型时,建议用不同来源的抗血清同时做两份实验。

因为使用两份特异

性相同的抗血清得到不一致的结果时,就会使检验人员意识到有进一步实验的

必要。

9.1.2多凝集红细胞与任何人血清会发生凝集。

9.1.3当用未经洗涤的细胞做实验时,试样中的自身凝集和异常蛋白质可能引

起假阳性结果。

9.14试剂瓶可能被细菌、外来物质或其他抗血清所污染。

9.2假阴性反应原因分析:

9.2.1搞错抗血清每次试验时应细心核对抗血清瓶子上的标签。

9.2.2试管中漏假抗血清在加入细胞悬液之前,必须检查试管中有无抗血

清。

9.2.3某种特定的抗血清不能和其他相应抗原的变异型起反应。

9.2.4如某种抗血清含有主要对抗Rh复合抗原的抗体,则可能与独立的基因

产物的个别抗原不发生反应。

这在抗C血清最为常见,因为很多抗C血清含有

反应性更强的抗Ce成分。

9.2.5未遵照抗血清使用说明书做试验,如抗血清和细胞的比例以及温育的温

度和时间不正确。

9.2.6抗血清保存不妥,试剂中的免疫球蛋白变质。

10、参考文献: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9页共12页

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

1、原理

红细胞血型抗体分子的物理特性与血清学的反应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39分为IgM和IgG球蛋白抗体

IgM为天然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相应的红细胞,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

凝集反应。

IgG为免疫抗体,常经妊娠或输血等免疫产生。

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

能致敏抗原的红细胞,且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

如牛血清

白蛋白、酶、抗球蛋白、凝聚胺、凝胶(或玻璃)等方法。

2、方法

待检血清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一般使用盐水法、酶方法、抗球蛋白

法、凝聚胺法或凝胶法检测抗体。

在检测到弱抗体时,可以利用适当增加血清的

细胞比例、适当增加孵育时间、加入低离子强度溶液增效剂或PEG聚氧乙烯乙

二醇等方法增加反应的敏感性。

不同的抗体在不同的方法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

表现。

这些特性为判定抗体特异性提供了参考信息。

3、试剂

3.1、红细胞:

选取三个以上的O型红细胞组成一组筛选细胞(已知抗原)。

3.2、谱细胞:

选取八个以上的O型红细胞组成一组谱细胞(已知抗原)。

4、操作

4.1、不规则抗体的筛选:

用筛选细胞(1、2、3号),同患者血清在三种介质

中(盐水、凝聚胺、看球蛋白)反应,需做自身细胞对照。

4.2、不规则抗体的鉴定:

对筛选阳性的患者应检查其抗体的特异性。

用一组

谱细胞(1-11)同患者血清在三种介质中(盐水、凝聚胺、抗球蛋白),进行

抗体的筛选,需做自身细胞对照。

5、结果判断

阳性反应:

出现红细胞凝集。

表示红细胞上有相应抗体存在。

阴性反应:

出现红细胞不凝集。

表示红细胞上没有相应抗体存在。

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抗体特异性。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XRMYY-JY-015-2009

文件名称:

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第01版第0次修改第10页共12页

6、临床意义

6.1、定血型;

6.2、测效价

6.3、可能几率:

正确的抗体鉴定,必须有充分的谱细胞支持。

7、标本要求

7.1、按照一般的血液样本采集步骤采集血液标本。

该标本可于4℃或0℃以下

冷冻保存三周或数年。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7.2、应用EDTA抗凝标本,可反应体内红细胞被补体致敏的真实情况。

抗凝标

本也用于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可提供洗脱技术所需的红细胞来源。

7.3、需要一管新鲜收集的凝固的血液标本用作血清研究。

若怀疑冷抗体引起

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其血液标本凝固应保持在37℃,直到血清

40被分离出来为之。

8、注意事项

8.1、仅用于体外诊断

8.2、试剂贮藏温度2-8℃;

8.3、试剂有效期两个月。

----------------------------------------------------------------------------------------------------------------------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实施日期:

年月日

 

文件类型: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J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