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0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化的探索典型练习题初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强兵'

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

体'

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说:

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

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

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

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中国抗战

11.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2.某校八年级

(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1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4.张老师在给初二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如图。

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15.《时局图》所述局面的出现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6.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

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

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1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老木说:

“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老金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

”王老德说:

“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

”赵老刚说:

“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19.为了对某一学习主题展开探究,王强同学在网上下载了三幅图片。

该学习主题是(  )A.中国人民的抗争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C.中国近代化起步D.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20.张玉法在《中国现代史》一书中提到:

“辛亥革命所完成的是……排满和……排皇”,这里的“排皇”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21.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政治组织时,搜索到了如图所示材料,他们在研究的是(  )

A.兴中会B.同盟会C.强学会D.共产党

22.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

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2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4.“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

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25.某校八年级

(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26.“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27.“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

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改革政治体制B.发展民族工业C.反侵略反封建D.推翻军阀统治

29.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0.“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

31.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2.1876年,李鸿章说:

“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D.新式学堂

33.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4.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35.有学者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3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7..如图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①民族②民权③民生④民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AB.BC.CD.D

39.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0.林伯渠说:

“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41..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A.自强求富B.爱国救亡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

42.金冲及认为: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

”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蔡元培

43.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4.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

45.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

46.“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民族工业的萌芽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7.黄岩岛(副名:

民主礁)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元朝政府发现并在地图上标注该岛.南京国民政府将其命名为斯卡巴罗礁;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命名为民主礁.这一年是公元(  )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4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成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49.1862年洋务派开设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下列关于这个学堂创办初期的场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一些外国教师在学堂授课B.学堂坐落在环境优美的上海黄浦江畔

C.学生入学后一律要剪掉辫子D.大批科举出身的人纷纷涌入学堂学习

50.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D.设立京师大学堂

51.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

A.军事技术B.科技教育C.机器生产D.议会制度

52.“七一”学校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几位同学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人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一位同学认为他采用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另一位同学认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个卖国贼.这两位同学讨论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B.曾国藩C.袁世凯D.李鸿章

53.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  )

A.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4.“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民族工业的萌芽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5.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56.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人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

侵华战争名称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

甲午中日战争

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

57.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58.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

59.“七一”学校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几位同学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人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一位同学认为他采用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60.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61.学习完《洋务运动》这课后,小明对知识进行了如下的整理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②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它虽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但完全没能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整理的内容符合史实的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镜头一:

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B.镜头二:

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C.镜头三:

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D.镜头四:

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

63.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D.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64.如图所示人物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率先提出“以俄为师”的是(  )

A 

梁启超

B陈独秀

李大钊C

毛泽东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1)自强求富 

开近代探索之先--洋务运动;

(2)变法维新 

圆救亡图存之梦--戊戌变法;

(3)三民主义 

创民主共和之国--辛亥革命;

(4)民主科学 

启思想解放之门--新文化运动。

三.材料题(共6小题)

1.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

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

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

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2.晚清时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贵州籍名臣名宦不断崛起。

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

丁宝桢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大变局的时代,面对外面“船坚炮利”的现实,他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势,痛斥“墨守纲常”的人。

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学习西方,“精求武备”“仿照外洋枪炮之巧如法制造”,这样才能“弃我之短,夺彼之长”。

他先后创办了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山东、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成为两省近代工业的开端。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丁宝桢是当时清政府中的什么政治派别?

(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丁宝桢的思想应是什么?

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丁宝桢等人作了怎样的努力?

(3)对晚清时期的这一政治派别所开展的自救运动应如何评价?

3.“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

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

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上海轮船招商局(图略)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上海。

轮船由最初的3艘增至1877年的30多艘,在各个口岸设有分局27处。

从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7年(光绪三年),总盈利1221000两白银。

材料二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这一词语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

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2)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5.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