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3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下载.docx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

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

(1)含义: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2)评价:

可以集思广益,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后期遭破坏。

4.“汉承秦制”

(1)西汉王朝:

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汉武帝时期:

通过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对国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轻巧识记]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易错提醒]“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央集权”则是从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来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之后,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在中央,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3.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统治。

4.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材料一]“臣等谨与博士议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

“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

关键信息:

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

[提示]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材料二]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

哀焚书》

(2)材料二中的“法式”包括哪些方面,作者是什么态度?

把“功德瑕衅”与“法式诒于后嗣”联系起来理解章太炎对秦朝“法式”的评价。

[提示]法式:

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

态度:

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材料三]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

(3)以秦朝为例,说明孟德斯鸠的观点。

核心词“专制”“恐怖”,有制度层面,也有统治措施层面。

[提示]秦始皇强化专制统治,使下层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激化社会矛盾;

秦朝实行暴政,残酷压榨人民,导致民不聊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1.内容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特点

(1)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3)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以皇权为中心,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积极作用

(1)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4.消极影响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海内为郡县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

提炼关键信息:

郡县制是“势之所趋”“害不如封建之滋多”,即肯定郡县制。

[提示]郡县制实行二千多年是大势所趋;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材料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

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了什么影响?

注意变化:

从“封地主人……双重身份”到“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联系郡县制和分封制挖掘隐性信息,理解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的变化。

[提示]变化:

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权到中央垂直管理。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高度集权,容易导致暴政等弊端。

郡县制的形成、演变及影响

1.郡县制的形成及演变

(1)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为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

(2)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

(3)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体制也更加完善。

(4)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

2.郡县制的影响

(1)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盛行于奴隶社会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没有封地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题组一秦统一全国

1.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为了加强北方边防,秦朝修了()

①长城②“直道”③“五尺道”④灵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

选A“五尺道”是在“西南夷”开辟的,不在北方,排除③。

灵渠是在展开统一岭南战略攻势过程中开凿的,排除④。

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选D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

题组二“海内为郡县”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

选C秦朝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以及郡县长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免的,故选C项。

4.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

这说明()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选A材料中的秦国、晋国设置郡县均与“伐”“克敌”等军事行动有关,选择A项。

材料只涉及秦晋两国,不能反映郡县在各国推广。

5.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二者都属于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政治制度

选A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分封制的主要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选A项。

题组三秦朝的中央官制

6.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分封制B.宗法制

C.科举制D.皇帝制

选D分封制和宗法制出现于西周时期;

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时期,故A、B、C三项错误;

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皇帝制度,故D项正确。

7.“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

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

选C“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大意是:

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使用了。

这反映了皇帝独尊。

8.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

选B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并且负责监察百官,被称为“百官之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

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

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选D御玺专属于皇帝;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

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选D本题材料反映了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使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因此选D项。

3.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选D根据“避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改为“正月”可知因犯讳改称谓,体现了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形象,故D项正确。

4.《荀子·

君道》写到:

“墙之外,目不见也;

理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选C“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说明荀子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结合史实可知秦代采取设立御史大夫以监察百官的举措,故C项符合题意。

5.“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嫡长子继承制B.郡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选B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打破了血缘分封,与题干中“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信息一致,故B项正确。

6.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

选B据“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知该官员执掌监察机构,御史大夫行使监察百官之职,故B项正确。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修筑长城,开凿“五尺道”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选D“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贡献,秦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D项说法最佳。

8.“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选D“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说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6分)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为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8分)

(1)问,结合“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和“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说明各自的主张和理由。

(2)问,结合所学,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从郡县制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原因。

第(3)问,回答时要一分为二,要分别就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益处和弊端做一论证。

答案: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理由:

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

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

分封制的弊端:

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乱,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

②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威胁中央皇权的统治,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

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郡县制的弊端:

①不分封皇子功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

②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功。

美国1787年宪法

一、年轻美国的窘境

1.原因:

1781年,“邦联”体制使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2.表现

(1)经济上:

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

国内市场商品流通不畅;

无力偿还八年独立战争所欠的巨额债务。

(2)政治上:

英国、西班牙威胁着美国的安全;

邦联政府无权维持常备军,无力应付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颁布:

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

2.内容

(1)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

①最高行政权归总统,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

②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③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

3.特点:

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相互制约和牵制。

4.评价

(1)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地位:

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作用:

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②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邦联”到“联邦”和两党制的雏形

1.联邦政府的建立

(1)法律依据:

1787年联邦宪法。

(2)联邦政府成立: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

(3)结果:

中央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美国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4)作用:

①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使美国有足够的权威和军队维护统治秩序,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③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两党制的形成

(1)过程:

①早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就已有民主派和保守派之分,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党。

②联邦制国家建立后不久,美国出现了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分别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西部小农、东部工人的利益,两大政党具体政策不同。

③1816年联邦党解体,19世纪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

④19世纪50年代,民主党逐渐成为南部奴隶制种植园主的政治代表,新党——共和党主张限制并最终消灭奴隶制度。

⑤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立。

(2)认识:

虽然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轻巧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

[概念阐释]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

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

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

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名师点拨]

1.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

(2)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拥有部分自主权。

(3)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民主原则:

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并对选民负责。

2.邦联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

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其区别如下:

(1)邦联制:

无联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机关,其邦联会议的决议须经成员国认可且无法律效力。

邦联也不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成员国仍是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2)联邦制: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参加联邦的各州,可以根据联邦宪法制定本州的宪法和法律,并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行使权力。

1.独立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体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使美国面临许多问题。

2.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规定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3.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权力结构,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4.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两党制的一大特色;

两党竞争激烈,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司起义;

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从内部、外部两个角度认识美国成立之初面临的问题。

[提示]问题:

在建国初期,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对内不能稳定局势,对外不能维护国家利益。

解决:

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布什任期内的演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2)材料中的“笼子”指什么?

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美国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不会害人”,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制约与平衡。

[提示]“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制定了1787年宪法;

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

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材料三]《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

《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