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34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复句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句练习题.docx

《复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句练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句练习题.docx

复句练习题

辨别下列复句类型:

一:

1、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令人多么惊喜啊!

()

2、与其在实验室里进行化学变化,不如在社会起革命变化。

3、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4、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5、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条件。

二:

1、周总理不但用轿车送我上医院,而且叫人专门送回一件新的衬衫。

2、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茴香豆。

3、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4、他瘦得教人担心,但是精神很好。

()

5、我们既要放下包袱,又要开动机器。

三:

1、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要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

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3、我宁可在这里蹲防空洞,也不能让祖国的人民蹲防空洞。

4、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

5、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然而我的心里仍然不舒服。

四:

1、要么你就还我黄家的钱,要么就拿女儿顶债。

2、一方面由于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关。

3、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5、这声音虽然很低,却很耳熟。

五:

1、我国幅员辽阔,特产丰富。

2、我够不上纽约州长竞选抽需的条件,于是我提出退出竞选的声明。

()

3、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

4、要是被人惹恼了,松鼠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5、我们既要放下包袱,又要开动机器。

六:

1、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到一样荤菜。

2、只有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高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3、这种机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4、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5、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益下降。

七:

1、上面的路虽然还很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2.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3、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4、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5、只有赶上丰年,才缝上一些新衣服。

6、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

7、.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8、.这声音虽然低,却很耳熟。

9、凉风,即使一点点,也给人们许多希望。

10、假如你要到嘉陵江对岸去办事,现在不必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

一、1假设复句2选择复句)3(因果复句4(转折复句)5(递进复句)

二、1(递进复句)2(假设复句)3(条件复句)4转折复句5(并列复句)

三、1因果复句2(递进复句3(选择复句)4假设复句)5(转折复句)

四、1选择复句)2(并列复句)3(并列复句)4(因果复句)5(转折复句)

五1并列复句)2因果复句3(因果复句)4假设复句5(并列复句

六、1假设复句)2条件复句)3并列复句4递进复句)5(因果复句)

七、1转折复句)2(假设复句3(因果关系)4选择复句)5(条件复句)

6(并列复句)7(并列复句)8(转折复句)9(假设复句)10(假设复句

二重复句的划分

二重复句是指有两种意义关系,两个结构层次的复句。

怎样划分二重复句呢?

一、确定分句数目。

要注意,不能把有起强调作用的关联词语的句子成分,或作句子成分的主谓短语误认为是分句;也不要把省略了主语、具有分句资格的短语不计为分句。

例如:

(1)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

(2)只有反复阅读,反复感受和体验,才能领略艺术的全部魅力,才能品尝艺术的迷人的美。

(1)表面上看有两个分句,实际是一个分句,“无论哪个时代”是状语,“无论”起强调作用。

(2)应有4个分句,“反复阅读”与“反复感受和体验”,都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分句。

二、划分第一层,明确其关系。

(1)借助关联词语。

因为它是表示分句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的重要标志。

明确每个关联词语管几个分句。

(2)无关联词语的,其一是以句子意义上去分析;其二是添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再作判断。

(3)借助标点符号。

一般说来,在二重复句中,如果有分别,往往分号处是第一层界限。

例如:

1.

(1)无论瓦罐碰上石头,

(2)或者石头碰上瓦罐,(3)遭殃的总是瓦罐。

2.

(1)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2)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3.

(1)利剑虽然锋快,

(2)斩不断流着的水;(3)骏马虽然飞快,(4)甩不掉自己的影子。

例1中“无论”管了第

(1)

(2)分句,故第一层应在

(1)

(2)分句与(3)分句之间,属条件关系。

例2虽无关联词语,但根据句意或增添关联词语可认定,第一层在

(1)分句与

(2)(3)分句之间。

属因果关系。

例3借助关联词语和标点符号。

可知第一层在分号处,属并列关系。

三、划分第二层,标明其关系。

划分第二层次比较简单,先从第一层的左边入手,再分析第一层的右边。

划分时,要丢开第一层的关联词语,根据第二层的关联词语明确其关系;没有关联词语的,可根据句意或添上关联词语来判断。

例如:

1.

(1)闪电的光度虽强,||

(2)只是瞬间存在;|(3)星星的光转折度虽弱,||(4)却能整夜长明。

转折

2.

(1)(虽然)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

(2)也能在某并列些时候欺骗所有人,|(3)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

转折

二重复句专项训练

一、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1、①我赞美洞庭湖的珍珠,②更赞美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洞庭湖人民,③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

2、①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②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③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①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②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③没法多照顾孩子。

4、①在她的女朋友的园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②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③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5、①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②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③仍然希望它倒掉。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②时间是多么宝贵,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8、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③也和她说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9、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10、①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②也是不必要的;③相对的同甘共苦是必要的,④也是可能的。

11、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②也不可以没有纪律;③不可以没有民主,④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12、①如果出到十文钱,②就能买一样荤菜,③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④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13、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14、①人不犯我,②我不犯人;③人若犯我,④我必犯人。

15、①他在意大利留学几年,②学习的内容很广博,③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

16、①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②开辟了绿洲,③而且对交通路线也起了保护作用。

17、①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②但仍不辍劳作,③尤喜纺棉。

18、①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②但它成本太高,③不容易普遍采用。

19、①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②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完全实行之。

20、①只有孔乙已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21、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②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③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2、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3、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渡砍伐和任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24、①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②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③那也很危险。

25、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6、①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②但也分担了些家务,③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地归省了。

27、①虽然真理是杀不死,烧不毁的,②它终究要发生灿烂的光辉,③但是,中世纪的黑暗曾经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28、①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②脸是应该经常洗的,③不洗就会灰尘满面。

29、①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交际的情况下,这方面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补充的。

30、①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②引用的材料虚假,③即使文笔再通畅,也不会被认作好文章。

31、①我应该感谢母亲,②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理。

32、①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②应该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③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33、①敌人看来是强大的,但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而是人民自己。

【答案】

1.①|②||③2.①||②|③3.①|②||③

递进并列并列因果转折因果

4.①|②||③5.①|②||③6.①||②|③||④

并列递进转折并列并列转折并列

7.①||②||③||④8.①||②|③||④9.①||②|③

并列并列条件转折并列假设并列假设

10.①||②|③||④11.①||②|③||④12.①||②|③||④

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假设转折因果

13.①|②||③14.①||②|③||④15.①||②|③

因果假设假设并列假设并列转折

16.①||②|③17.①|②||③18.①|②||③

并理递进转折递进转折并列

19.①|②||③20.①||②|③21.①||②|③

转折并列条件因果并列转折

22.①|②||23.①||②|③24.①|②||③

条件假设并列条件转折假设

25.①|②||③26.①||②|③27.①||②|③

因果递进转折因果并列转折

28.①||②|29.①|②||③30.①||②|③||

因果并列转折并列并列假设

31.①|②||③32.①|②||③33.①|②||③

因果并列假设并列转折并列

复句练习(100题)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要求单句划分成分,复句说出复句类型:

1.提高写作水平,不仅要向书本求教,还要认真“读”好“生活”这部活的教科书。

2.一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又写出了春风的情意。

3.轻风舞细柳,淡月失梅花。

4.她拿出仅有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5.她抱歉地对我们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

6.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袋子米送给了她。

7.满天都是星光,大地也亮起来了。

8.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9.我们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10.我长长地吐了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

11.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澈透底。

12.陈然不知道,这是在敌人机构里秘密工作的一个同志得到消息,来不及报告市委,才冒

险直接通知他的。

13.校图书馆为尽快周转图书,在各班设了图书委员共同负责这项工作。

14.许晓轩高明的斗争艺术,把敌人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为掩盖他们的过失方面去了。

15.敌人怕陈然传播消息,所以把他隔离开来了。

16.敌人不敢报告上级,因为许晓轩说出的消息来源宣告了敌人的失败。

17.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在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18.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

19.他托在手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似的。

20.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好事呢!

21.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2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2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24.雷峰夕照并不见佳,我以为。

25.也不知是哪一位热心肠的人,用云杉枝条编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

26.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二、判断下列复句类型,且有关联词的句子请指出关联词(在下面加点):

1.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2.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3.母亲有点迟疑,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4.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5.妇女们都被打发到园子里来了,钱礼就去找工人雇牲口。

6.他听到牲口的声音,便又掉转头往侧边冲去。

7.树上结得密密层层的果子在随风摆动,已经有熟透了的落在地上了。

8.她刚刚这样想,却听到一阵年轻女人的笑声。

(比较另一句):

她刚刚这样想的时候,却听到一阵年轻女人的笑声。

9.黑妮听了大伯父的话,坚决不去找程仁。

10.除非天塌下来,李子俊是不会把地让出来的。

11.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接受着愧悔的晚年。

12.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3.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14.不仅在于雷锋做了大量的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且因为他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

积极分子。

15.要不是马列主义的理论传到中国,中国的工人阶级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

16.我们全班都在认真打扫除,你倒在这睡大觉。

17.既然有坚强的人民解放军做后盾,我们就决不容许台独分子猖狂嚣张。

18.也许要好几年不能给你写信,也许永远不能给你写信。

19.尽管于勒叔叔一直没有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20.柴砂茶具的美学价值,不仅在造型和本身所具有的装饰上,更在于它的精神内涵。

21.你有幸领略到柴砂工艺品的风采的话,对它的“价埒金玉”也就不足为怪了。

22.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

23.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了前程万里的发展。

24.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才能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25.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26.后来知道这两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

*27.发达国家经济基础雄厚,国民生产总值基数大,即使增长率很低,增加的绝对值也相当大。

28.因为筑堤的工程师忘了天气陛下,天气陛下罚了他。

29.他把放水的闸门做得太小,雨水挤不出去,因此就翻过了墙。

30.他派冰山拦在汽船的航线上,他还强迫飞机更改航线。

31.水不停地上涨,淹没了乡村和城市。

32.连地底下也逃不出天气陛下的统治,何况地上、海上呢?

33.任凭天气怎样变化,我们都如期举行会议。

34.纵然你逃到天涯海角,也无法钻出法网。

35.就算眼前有一团火,也不能挽回无名战士的生命。

36.无论形势多么严峻,陈然都沉着应对。

37.他记不清当时是不是说过些话,但这段话却把他引到了那满是硝烟的日了里去了。

38.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39.要么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要么是听别人传说的。

40.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三、给下列句子补上关联词使成复句,并说出填好后的复句类型:

1.它()不需要谁来施肥,()不需要谁来灌溉。

2.他()看电视,()吃饭。

3.小王()教师,()工程师。

4.()东风压到西风,()西风压倒东西。

5.他()是诧异,()就不安起来。

6.这串香蕉的色泽好、个儿大,()价钱太高了。

7.()大家都快到齐了,我们()开会吧。

8.雷锋同志平时考虑的()自己,()别人。

9.赵州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10.()站着死,()跪着生。

11.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到秋天乔木的落叶

则越往高处越早。

12.红卫兵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乱踩。

13.这件事()我也没有听说过,()你们这些孩子了。

14.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结,力求上进的精神。

15.()让自己麻烦一千遍,()让大家感到有麻烦。

16.()我们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高的山峰还等着我们

去征服。

17.()她今天是不是生病了,我们今天()要去看望她。

18.()今晚不睡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19.()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更深地了解我们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

因。

20.他()去过那里,()已经认不清。

四、改正下列用错关联词,并说出修改后的复句类型: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但是我赞美白杨树。

()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所以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

3.贝壳很小,所以非常坚硬和精致。

()

4.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甚至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

5.既然大家都赞成,所以我们举手通过。

()

6.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也厉

害。

()

7.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大海里,然后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

8.如果把遥感仪器装在人造卫星里,所以人造卫星就成了遥感卫星。

()

9.我们不仅要把学习搞好,接着也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

()

10.尽管天气气温很高,我们于是在教室认真自习。

()

11.因为你有三头六臂,我们也不会被吓倒。

()

12.而对日益临近的中考,我们要么奋起直追,也不灰心丧气。

()

13.不管我们取得多大成绩,但是不能骄傲。

()

14.只有认真对待问题、正视现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包括:

(一)、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

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