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546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生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

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   假说﹣演绎法

B.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C.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  类比推理法

D.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同位素示踪法

3.下面左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右图表示是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组中的全部DNA序列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D.假设图中细胞表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则该生物是单倍体

4.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姐妹染色单体

C.丙图所示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该器官是动物的卵巢

5.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6.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聚集形成顶体.以便能量供应

B.中心体浓缩成原生质滴

C.细胞核变成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D.高尔基体演变成尾

8.下列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点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B.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离D.染色体数目减半

9.性状分离是指

A.遗传因子的分离B.染色体的分离

C.杂合子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D.以上说法都对

10.同源染色体是指()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1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受粉,在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

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出现比例接近的两种表现型

D.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遗传的规律性

12.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1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B.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D.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14.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

D.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15.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两个基因型为Aa的精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16.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分别是()

A.1:

03:

115:

1B.3:

13:

19:

6:

1

C.1:

01:

19:

6:

1D.1:

13:

115:

1

17.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对果蝇进行基因测序选择Ⅱ、Ⅲ、Ⅳ、Y四条染色体即可

C.雄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雄果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

18.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D.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19.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体现在F2出现了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0.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结出700多粒种子(F1),挑选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甲组自交,乙组自由交配,下列有关两组所产子代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组中隐性个体占1/6,乙组隐性个体占1/9

B.两组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均分别高于其杂合子比例

C.两组子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

D.基因B在两组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同

21.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作出如下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隐性纯合于所占的比例

C.若每一代中均淘汰aa,不改变AA:

Aa的比例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22.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5/8B.3/8C.3/4D.1/4

23.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

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

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

1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24.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2种;13:

3B.3种,12:

3:

1

C.3种,10:

3:

3D.4种,9:

3:

3:

1

2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a为白化致病基因,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则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26.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7.在下列遗传谱系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

A.

B.

C.

D.

28.下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B.1、3C.1、3或2、4D.1、4或2、3

第II卷(非选择题44分)

二、非选择题

29.(10分)香豌豆中,当A、B两个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A与a、B与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是植株杂交,子代中约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比此植株自花受粉,则后代中非红花植株占多少?

以下是某同学的主要解析过程,请帮助完成。

(1)3/8的比例说明形成子代的受精方式至少有______________种

(2)Aabb的亲代只能形成2种配子,另一亲代(红花)应能形成___________种配子,按照自由组合定律,该亲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红花香豌豆自交,子代中A_B_、A_bb、aaB_、aabb这四类基因型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非红花类型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如图甲表示某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目。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____期。

(2)图乙中,①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

(3)图乙中,②细胞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段,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_。

31.(14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3和Ⅱ-8家庭均无乙病患病史。

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若Ⅱ-3和Ⅱ-4想再生一个孩子,从已学遗传学知识推测,所生小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若Ⅲ-9和Ⅲ-11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他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

①Ⅲ-9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Ⅲ-11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4)若III-9与III-12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32.(10分)如图示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分裂前期,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中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A和B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a',b和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细胞形成了一个A'B的卵细胞,则三个极体中染色体是___________。

(4)这个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个DNA。

(5)此细胞分裂过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能够维持生物体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参考答案】

1.A

【解析】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D正确.

故选:

A.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2.B

【解析】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C错误;

D、艾弗里运用化学分析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

B.

a、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D

【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曲线图和图解。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极体,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A错误。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形态各异的染色体,也就包含了全部的核遗传信息;B错误。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说明细胞在b-c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以是a-b段DNA复制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图中细胞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则该生物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D正确。

4.C

【解析】图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该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能遗传给子代;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由此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该器官是睾丸。

故选C

5.D

【解析】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B错误;

C、女儿正常而父母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错误;

D、丁图中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所以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父母患病,而子女中有正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丁图中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6.A

【解析】A、甲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为2:

4:

4,且DNA数目是体细胞DNA数的2倍,说明甲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甲图可能出现,A正确;B、乙图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

DNA=1:

1,DNA数目和体细胞DNA数相同,说明丙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

DNA=1:

1,DNA数目是体细胞DNA数的一半,说明丁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

A.

从图可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甲表示的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正常体细胞,丁表示的是精细胞或精子.

7.C

【解析】A、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A错误;B、变形过程中,细胞内的中心体变成精子的尾,而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最后脱落,B错误;

C、在精子的变形过程中,精子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C正确;

D、变形过程中,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D错误.

故选:

C.

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

1)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2)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

3)中心体→精子的尾;

4)线粒体→线粒体鞘(尾的基部);

5)细胞内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8.B

【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C、D都是减数分裂的特征。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会出现,B正确。

9.C

【解析】遗传因子之间的彼此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实质,错误;染色体之间的彼此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实质,B错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合体自交后代表现不同类型属于性状分离,C正确;由于只有C正确,所以,D错误.

10.B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11.A

【解析】豌豆虽然是自花受粉植物,但用它做杂交实验时,就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去雄并人工授粉,所以选A。

12.D

【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

图①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图②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B项错误;图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项错误;图④细胞为精细胞,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D项正确。

13.A

【解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14.D

【解析】图1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其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B.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是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2的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表示DNA复制,是细胞分裂间期;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2个变为1个,表示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1的细胞乙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对应图2的de段,D错误。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a→b、l→m、p→q是因DNA分子复制。

(2)g→h、n→o、r→s是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d→e、r→s的变化很相似,都是DNA含量减半,但发生的时期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15.C

【解析】图示精原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会产生两个基因型为Aa的精细胞,A、B项错误,C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项错误。

(1)若1个位点上发生了基因突变:

1个精原细胞→3种精子。

(2)若发生了交叉互换:

1个精原细胞→4种精子。

(3)

16.A

【解析】甲图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抗冻蛋白基因,可看做是纯合子(用AA表示),自交后代全都含抗冻蛋白基因,即后代冻蛋烟草:

普通烟草=1:

0;乙图可以看做是杂合子(用Aa表示),自交后代有3/4的个体含有抗冻蛋白基因,因此后代冻蛋烟草:

普通烟草=3:

1;丙图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条含有抗冻蛋白基因,相当于双杂合子(AaBb),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不含抗冻蛋白基因(aabb)的占1/16,即后代冻蛋烟草:

普通烟草=15:

1,故选A。

17.D

【解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或Ⅱ、Ⅲ、Ⅳ、Y,A项错误;对果蝇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Ⅱ、Ⅲ、Ⅳ、X、Y五条染色体,B项错误;雄果蝇体内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雄果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D项正确。

18.B

【解析】Ⅱ5和Ⅱ6到Ⅲ11可推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则这种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图示该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Ⅰ1的致病基因不管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都会传给后代的女儿,所以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Ⅲ8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她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可能会患病,C错误;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为X染色体遗传病,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D错误。

19.D

【解析】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

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

3:

3:

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

3:

3:

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

3:

1、9:

6:

1、15:

1等,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在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

1:

1:

1,B错误;C、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D、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

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

D.

20.D

【解析】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4BB、1/2Bb、1/4bb,显性个体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3BB、2/3Bb,甲组自交,后代中隐性个体占(2/3)×(1/4)=1/6;乙组自由交配,两种配子比例(基因频率)为2/3B、1/3,后代中隐性个体占,1/3)×(1/3)=1/9,A项正确;甲组自交,后代中杂合子占Bb(2/3)×(1/2)=1/3,则纯合子占1—1/3=2/3;乙组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Bb占2×(2/3)×(1/3)=4/9,则纯合子占1—4/9=5/9,两组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均分别高于其杂合子比例,B项正确;两组子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C项正确;对子代没有选择作用,基因B在两组子代中的基因频率均为2/3,D项错误。

21.A

【解析】.

Aa连续自交并每一代中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