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8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车站附枢纽课程自学任务书Word格式.docx

理解车站线路的种类,线路连接设计中f、d、g的作用和设计要求,影响线路有效长的有关因素;

了解三种限界,常见相邻线间距离,道岔的种类、特点及几何要素,各种线路连接方式,梯线的分类及各种梯线的特点,各种车场类型及特点,站坪的概念,站坪在铁路平、纵断面上的布置,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形式。

思考题和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交分道岔 

 

2.交叉渡线 

3.普通式线路终端连接 

4.缩短式线路终端连接

5.线路平行错移 

6.道岔辙叉号码 

7.导曲线半径

8.连接曲线角顶

9.线路有效长

10.站坪

二、简答题

1. 

绘一单开道岔,标注其几何要素?

2. 

绘制下列铁路站场设计比例尺图(1:

1000),连接曲线部分用切线绘制。

(1)

(2)

3.影响线路有效长的因素有那些?

4.标出教材图1-3-8、2-2-1中各股道上行与下行的有效长。

5.为什么有轨道电路时,要考虑警冲标和信号机的相互位置?

6.计算线路全长的目的是什么?

7.简述直线梯线的优缺点?

8.简述缩短梯线的优缺点?

9.简述复式梯线的优缺点?

10.站坪设在曲线的上缺点是什么

11.试写出坡道车站上,站坪坡度保证列车起动的检算条件?

三、计算题

1.下图所示为一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下行进站端咽喉布置图:

要求:

(1)试对该图进行线路编号;

(2)确定线路间距(包括正线、牵出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等相邻线间线间距);

(3)确定各道岔应选用的辙叉号码;

(4)计算相邻道岔岔心间距。

2.下图所示为一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上行进站端咽喉布置图,要求:

(1)确定线路间距(包括正线、牵出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等相邻线间线间距);

(2)确定各道岔应选用的辙叉号码;

(3)计算下列相邻道岔岔心间距L3-9、L7-13、L15-17、L11-21、L35-37、L25-29、L21-35、L17-23。

第二篇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自学时数2学时,第4周完成)

本篇介绍了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办理的作业、设置的设备和常用布置图形,阐述了安全线、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条件,分析了中间站常见的改建情况。

本篇重点是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规范推荐图形。

理解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作业、设备和常用图形。

了解安全线、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条件,中间站改建的常见情况。

1.车站最高聚集人数

2.站同左 

3.站同右 

4.站对左

5.站对右 

6.单进路 

7.双进路

1.试绘出具有一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布置图,并说明为什么规范推荐将到发线设于站房对侧?

2.试绘出规范推荐的具有两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布置图。

3. 

为什么纵列式会让站到发线要逆运行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4.用线路中心线绘出两条到发线分设在正线两侧的横列式越行站布置图(表示出线路、道岔、站房、站台及客货进路等)。

5.会让站与越行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中间站与会让站、越行站的区别是什么?

7.中间站的货场一般有几个设置位置,各有何优缺点?

8.中间站办理哪些作业?

9.中间站设有哪些设备?

10.安全线与避难线的区别是什么?

11.避难线有哪些设计方案,各有何优缺点?

12.天桥和地道两种跨线设备各有何优缺点?

13.安全线的设置条件是什么?

第三篇区段站(自学时数9学时,第5-7周完成)

本篇介绍了区段站的主要任务、区段站分布的影响因素、区段站的分类方法,区段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阐述了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方法,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采用条件和优缺点,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作业特点、设计特点。

分析了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有关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布置,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等有关原则和规定。

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以及调车线、牵出线的设置方法,咽喉设计方法。

本篇重点是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

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理解区段站的分布及分类,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及作业特点,机走线位置确定方法;

了解区段站布置图的采用条件和优缺点,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列车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有关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布置、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等有关原则和规定,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以及调车线、牵出线的数量确定方法、车站咽喉设计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枢纽区段站

2.本线车流 

3.转线车流 

4.折角车流

二、简答题:

1.枢纽区段站的车流主要包括哪几类?

其中对车站作业产生最不利影响的是哪种车流?

2.影响区段站到发线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3.设计区段站咽喉区时应满足哪些要求?

4.区段站机务段为什么首先选择设在站对右的位置?

5.分析区段站布置图的目的是什么?

6.简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

7.单线铁路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应优先采用何种布置形式?

该布置形式有何优点?

8.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应优先采用何种布置形式?

该布置形式有何优缺点?

9.分别指出教材73页图3-3-4中渡线a、b、a´

、b´

、p、k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方案,并说明各有何优缺点。

2.⑴绘简图表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

⑵简述机务段合理位置的理由。

⑶指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最主要缺点,说明产生该缺点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

3.某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五项设备布置及到发线使用方案如下图,其中到发Ⅰ场固定接发下行货物列车,到发Ⅱ场固定接发上行货物列车,试分析咽喉进路交叉、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四篇编组站(自学时数9学时,第8-10周完成)

本篇首先介绍了编组站的作业、设备及分类,分析了主要编组站布置图形,对编组站车场平、纵断面、线路数目、咽喉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编组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一级三场编组站、二级四场编组站、二级三场编组站、三级三场编组站、三级六场编组站布置图的特点、各项作业流程、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图形的适用范围,绘制以上图形的轮廓图。

了解编组站的作业、设备和分类,编组站布置图选择中有关单双向、车场配置、调车方向、正线位置的选择;

理解一级三场编组站、二级四场编组站、二级三场编组站、三级三场编组站、三级六场编组站布置图的特点、各项作业流程、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图形的适用范围,能够绘制以上图形的布置草图。

了解编组站到发线、调车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机走线设计,辅助调车场及箭翎线的设计。

一、简答题

1.编组站在作业和设备配置上与区段站有何异同点?

2.试述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的基本特征及设备布置特点。

3.试述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布置图的基本特征及设备布置特点。

4.作为一级三场编组站的改进图形,二级四场编组站布置图形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5.教材103页图4-2-2中不设峰下机走线时,顺向到发列车的本务机出入段有哪三条通路?

6.为什么反驼峰方向一般不设编发线?

7.试述双向编组站布置图减少折角车流的方法。

8.在单向编组站中布置图中,驼峰调车方向的选择应符合什么原则?

9.编组站的正线位置分哪几种?

简述其优缺点。

二、.论述题

1.试画出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要求表示出车场,驼峰,牵出线,正线及机务段,车辆段的合理位置及主要连接线路。

说明其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的哪些缺点,仍然存在哪些缺点?

2.绘出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要求表示出车场,驼峰,牵出线,正线及机务段,车辆段的合理位置及主要连接线路。

分析该种布置图的主要缺点及其解决的途径。

3.绘出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示意图,当驼峰头部采用双推单溜作业方式,峰尾用2台机车进行编组作业时,试从能力的角度分析在这种作业条件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主要措施.

4.试画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反接反发),并分析该种布置图的图型特征及主要优缺点.

5.试述单向和双向编组站布置图的主要优缺点及采用条件.

6.双向编组站布置图的折角车流有哪几种?

对其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三、计算题

已知资料⑴新线C与AB干线上的M站接轨,示意图如下:

⑵M站的车流资料如下表:

A

B

C

180/650

90/160

270/810

315/520

180/240

495/760

0/230

90/300

90/530

315/750

270/950

270/400

855/2100

注:

分子—直通车流,分母—改编车流

计算确定:

⑴C方向应从M站的哪一端接轨?

⑵采用单向编组站还是双向编组站?

⑶驼峰方向。

第五篇调车驼峰(自学时数4学时,第11-12周完成)

本章阐述了驼峰的组成、分类、各项驼峰设备,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其评价,驼峰峰高计算,平、纵断面设计、制动能高计算与分配。

驼峰的组成、分类、各项驼峰设备。

了解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其评价;

理解驼峰的组成、分类、各项驼峰设备。

了解驼峰峰高计算,平、纵断面设计、制动能高计算与分配的一般原理。

1.驼峰车辆溜放阻力是分哪几种阻力计算的?

2.何谓易行车、中行车、难行车?

我国驼峰设计中对三种车规定的车型是什么、计算重量是多少?

3.驼峰自动化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4.驼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各部分的线路范围是什么?

5.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基本上可分哪几类?

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在哪里?

6.驼峰溜放部分为什么设计为凹形纵断面?

7.驼峰头部道岔设置保护区段的作用是什么?

8.推送部分的设计条件是什么?

第六篇客运站(自学时数4学时,第12-13周完成)

本章首先介绍了客运站作业和设备。

分析了客运站布置图形。

分析了客运线路、旅客站房、站前广场等客运设备布置。

分析了客车整备所的作业、设备及布置图。

重、难点提示:

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的相互位置,客运站布置图分类及其优缺点。

理解客运站的作业及设备,理解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的相互位置,熟悉客运站布置图分类及其优缺点;

了解客车整备所的作业、设备及布置。

了解旅客站房的布置要求、规模和分类,各种流线及站房的合理布置,旅客站台及跨线设备。

1、简要回答影响客运站到发线数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试述客运站三种布置图的优缺点及其采用条件?

3、试述客运站旅客站房布置的基本要求?

第七篇货运站(自学时数4学时,第13-14周完成)

本章分析了综合性货运站、工业站、港湾站、换装站等作业内容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综合性货运站的作业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理解综合性货运站的作业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了解工业站、港湾站、换装站等的作业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1.说明工业站与企业站联设或分设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说明货物交接与车辆交接作业方式有何不同点和相同点?

第九章铁路枢纽(自学时数6学时,第15-16周完成)

本章首先介绍了铁路枢纽总布置图影响因素,分析了铁路枢纽布置图形,分析了铁路枢纽内编组站配置、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配置、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和货场配置、铁路枢纽内机务和车辆设备配置。

本章重点为枢纽图形的分类。

编组站在枢纽内的合理设置位置及分工,枢纽内客运站的合理配置,枢纽内进出站线路疏解布置方案。

了解铁路枢纽的概念及有关设备,枢纽图形的分类。

了解编组站在枢纽内的合理设置位置及分工,了解枢纽内客运站的合理配置,了解枢纽内货运站和货场的合理配置,了解枢纽内机务和车辆设备的合理配置。

了解枢纽内联络线、环线、直径线的作用,了解枢纽内进出站线路疏解布置方案及其适用条件。

1、说明枢纽内编组站集中与分散设置的优缺点?

2、简要回答枢纽内编组站分散设置的适应条件?

3、简要回答枢纽内客运站有两个以上时,其分工方案有那些?

4、货运站和货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如何选择?

三、考试(考核)的形式及要求,考试题型及给分标准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方式,平时作业在课程成绩中占25%。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绘图题,绘比例尺图。

参加考试应准备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给分标准:

填空题(每题1分),名词解释(每题3分),简答题(每题5-7分),论述或计算题(每题10-25分,)绘图题,绘比例尺图(每题7-8分)

四、需说明的问题

五、任课教师及其联系方式

李海鹰:

电话51688334电子邮件:

lihaiying@

通信地址: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邮编:

10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