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863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含答案.docx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专题八古代诗歌赏析含答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版语文文档:

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含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古代诗歌赏析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形象”重在把握其内涵与抱负;”语言”重在领悟作者语言锤炼的精妙、效果及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艺术技巧”侧重熟悉诗歌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其他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趣味、意象与情感倾向等方面的评价。

考情观察

从体裁看,以诗词为主;从时代看,以唐宋时期的诗词为主;从选材看,选一首诗歌的较多;从题型看,以简答题方式来考查;从考查重点看,既有针对某一点的考查,也有针对诗歌整体性的考查。

分析解读 诗歌的鉴赏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

江苏的《考试说明》明确了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指能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虽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的要求上,但是在实际的考查中,这一题型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高,因此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起来,打好基础,掌握必要的鉴赏知识和技巧。

1.唐宋诗词是命题的热点选材。

诗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中调或小令为主。

既有规律可循,形式上也长短适中。

2.题目均为主观表述题。

3.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是命题的热点。

 

命题探究

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解析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定向答题区间”中间两联”,仔细审读,针对”愁”的原因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颔联第一句,”乾坤迮”可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来理解;颔联第二句,”病”“中年”已言明诗人境况;颈联抓住”百战”“铁衣”“空”“五更”“画角”来理解。

而后进行归纳,并尝试用简洁的诗词鉴赏术语概括出答案。

核心考点 分析并归纳概括诗歌内容要点。

审题关键 ①答题区间在中间两联;②内容要能构成”愁”的原因;③要有”概括”,需要分类,不是细细罗列。

解题方法 ①知人论世法,结合陆游生平与追求进行概括;②关键词想象法,针对诗句中透露原因的关键词进行合理补充想象,归纳原因;③诗词鉴赏术语概括法,在具体概括时力求用诗词鉴赏的术语概括,少使用大白话。

易错警示 ①读不懂诗歌,不能把握诗歌内容情感;②不能归类概括,导致写了好几点其实都属于一方面;③概括用词不够准确,不会使用诗歌鉴赏术语。

命题规律 ①江苏近几年对概括均有考查,且分值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在3分以上;②考查形式为先明确一个问题指向,然后要求考生归纳概括。

能力要求 ①具备一定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②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③具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

命题技巧 ①所选择的材料一般以唐宋诗词为主,内容相对浅显,便于学生理解;②限定归纳概括分析的范围,减少学生盲目寻找答题区间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③如果诗词中个别字词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则加注释进行提示;④如果作者为学生应该理解的人物,则需要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借助平常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明确尾联一般的特点有直抒胸臆、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等,”表达效果”一般包含技巧和效果两个方面。

联系诗句,”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含情之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境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

核心考点 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

审题关键 ①答题区间在尾联;②注意表达效果的要求,既要写出表达上的特点,又要写出其效果,且效果包括具体技巧本身的效果和在表达内容、情感等方面的效果。

解题方法 ①抓关键词法,如由”明朝”可知尾联是虚写,是想象的内容;②技巧积累法,平常要对诗词艺术技巧进行积累和理解;③联想想象法,结合诗人身世,针对诗句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想象,补充完整诗句所未直接表达出的内容;④诗词鉴赏术语表达法,在具体作答时力求用诗词鉴赏的术语来表达。

易错警示 ①读不懂诗歌,不能把握诗歌技巧与内容情感;②对诗词艺术技巧的理解应用不够熟练;③不会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导致表述不清;④忽略表达效果中的情感内容。

命题规律 ①江苏每年均有考查,且分值较高;②考查有明确的问题指向;③该题一般涉及诗词的主要内容、情感。

能力要求 ①具备较高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能整体上把握诗词内容以及情感;②掌握一定的诗词艺术技巧,会使用鉴赏诗歌的术语;③对诗词语言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能捕捉到文字背后的意蕴,准确理解诗歌。

命题技巧 ①着眼于对诗歌理解的整体把握,紧扣诗词的主要内容、情感进行命题;②命题要求结合全诗鉴赏又限定具体鉴赏的范围,能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③题干设置上一般为考查”表达效果”,避免在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等概念上的争议。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的,表现了当时朝廷虽偏安一隅,但作者仍具有报国的情怀与壮志。

首联写我满头白发,稀疏枯败,回到故乡已经多年,年老了,岁月不饶人。

颔联写我饮酒之后,登临高阁,向远处眺望,发现南宋的国土沦丧、朝廷腐败,随着时光的流逝,人到中年,我身体多病,写出了我的种种无奈与困惑。

颈联写我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徒增烦恼。

尾联写我老了,不能上战场了,明天早晨在烟雨中的桐江岸,占丹枫,系钓舟,归隐田园吧。

五年高考

模块一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xx江苏,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答: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1)第一问:

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

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20xx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答: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答: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

 

 

 

答案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3.(20xx江苏,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

答: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

答:

 

 

 

答案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

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赏析]

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首句即扣标题中的“休暇日”,作者在官场忙碌劳累九天时间,好不容易得到一日的清闲,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寻访王侍御,没想到不遇而还,“空”字写出作者不遇王侍御后的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回家后想,以前一直奇怪王侍御的诗歌给人清冷的感觉,原来因为他一直住在寒风侵袭、大雪满山的地方。

结句暗示了王侍御诗歌风格的成因,侧面写出了对他的诗风、人格的赞美之情。

全诗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波折,乘兴而去,怅惘而归,转而悟出了友人诗歌风格成因,也不虚此行吧。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诗歌首句便揭示隐者的居住环境,城郊的人几乎没人认识这位隐者,住处用柴门做成,远处传来悲哀的猿啼声。

这两句侧面描写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偏僻荒凉与住处的简陋。

江边白石铺成的小路,只有打鱼砍柴的人经过,让人想到隐者“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隐逸生活,最后写自己访隐者不遇后傍晚回家大雨淋湿衣服,侧面写出作者对隐者的情深与执着。

4.(20xx江苏,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答: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答: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出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模块二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xx天津,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分)

答: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

答: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

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

2.(20xx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

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1)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3.(20xx课标全国Ⅲ,8—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

古代兵书。

③时髦:

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答:

 

 

答案 

(1)观点一:

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

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每点3分。

意思答对即可)

4.(20xx天津,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

请说明理由。

(2分)

答: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答: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3分)

答:

 

 

 

 

答案 

(1)”望”:

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

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5.(20xx山东,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答: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

答:

 

 

 

 

答案 

(1)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6.(20xx浙江,21—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

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

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3分)

答: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7.(20xx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分)

答: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分)

答: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答案 

(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8.(20xx山东,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9.(20xx四川,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答:

 

 

 

 

 

答案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

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5分)

10.(20xx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

 

 

 

答案 

(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写出”衬托”方法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答出韦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给3分;答出郭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11.(20xx安徽,8—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8分)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

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答:

 

 

 

答案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

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教师用书专用(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