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864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docx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对传播与学习的研究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和诸要素,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

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学习者在进行新的学习时,他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水平和心理发展对新的学习存在着适合性问题。

⏹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既表现出共性、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

⏹学习者特征分析可分为:

一般特征、个性特征。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Ø态度

Ø动作技能

Ø言语信息

Ø智力技能

Ø认知策略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Ø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Ø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Ø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Ø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空间/场所说

⏹资源/工具说

⏹组合说

⏹情况/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

(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举例说明。

⏹问题

⏹相关的案例

⏹认知工具

⏹会话与协作工具

⏹社会背景支持

⏹信息资源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目标的设计

⏹情境的设计

Ø情境的设计——真实情境

Ø情境的设计——问题情境

Ø情境的设计——模拟真实情境

⏹资源的设计

⏹工具的设计

⏹互动的设计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数字音像教材(CD/VCD/DVD)

⏹多媒体教学软件(CD-ROM)

⏹网上资源形式

◆网络课件

◆主题学习网页(WebQuest)

◆专题学习网站

◆网络课程

◆专业资源库/学科资源库

2、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是什么?

1、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与作用的不同,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

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和资料工具型。

2、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教学而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其主要解决的是单元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性网络教学软件。

3、主题学习网页(WebQuest)

◆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的。

◆WebQuest的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WebQuest要求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4、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学习活动的资源学习型网站。

◆内容上,以专题知识为导向。

◆形态上,可以是一个网站或网页。

◆功能上,是供学生开展课程专题知识学习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5、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则是指支持网络教学活动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课程≠课件(课件主要是指部分教学内容,䘀般不包括或只包括部分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网页教材(教材主要是指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讲课录像+PPT(缺少学生的学习活动)

6、专业资源库

⏹内容:

与专业相关(包䐫多门课程)瘄

◆媒体素材

◆试卶

◆课件

◆教学案例

◆文献资料

◆网络课程

◆常见闪题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

◆专业相关的相兲网站链接

3、如何设计学习资檐?

试举例说明。

(一)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三)媒体信息的选择

(四)知识结构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

(一)、教学模弋与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盘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李秉德)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结果的一步步程序”。

(高文缉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李克东)

◆静态地看,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因素组成的结构;动态地看,教学模式是一系列连接起来的活动。

◆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操作层面上的情境、程序与方法的集合。

2、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施良方,1996)

⏹教学策略理解为:

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李克东)

⏹教学策略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的效果所采取的教学行动。

⏹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指示性的教学技术。

3、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步骤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孔子的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教学模式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策略

(2)五环节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学派)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3)九段教学策略

(4)掌握学习模式(美国布卢姆)

⏹教学过程:

学生定向—集体教学—形成性测验—矫正学习—再次测评(适于小班或个别教学)

(5)情境--陶冶教学策略(适于情感领域)

(6)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学习—技能的迁移(适于动作技能)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发现学习模式

(2)支架式教学策略

(3)抛锚式教学策略(也可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4)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5)协作学习策略

由此衍生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实施任务、成果交流

⏹案例教学模式

呈现案例、阅读案例、讨论案例、知识内化

⏹探究学习模式

䏐凸问袘、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解释)、内化并应用知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4、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的步骤,举例说明

⏹基于案例的课堂情境教学——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教师归纳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学习导航、规定进度、明确任务、组织讨论、上传成果、小组互评

⏹基于主题的研究性᭦习(WebQuest)——选择主题、明确任务、安排过程、提供资源、居示成果、自成评价

⏹基于问题解冣的学习(PBL)——提出问题、解决目标、提供资源、分组合作、问题解冲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性学习＀CSCL)——组建小组、明确任务、任务分工、资源提交、共享资源、小组讨论、成品加工、成品整合、组内评价

⏹基于课堂与在线盘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面对面指导—在线学习(䨓题网站)—面对面总结

(二)、基于学习氻动的教学设计

1、学习活动的含义

⏹定义1:

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

Ø包含了学习者的外搾行为表现和内隐行为变化;

Ø暗含了学习活动与学习环境的内在紧密联系.

⏹定义2:

学习浻动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孤习者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其所有操作的总和。

Ø强调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表现;

Ø暗含了学习活动是由不同操作(比活动小的单元)组成的,它们之间还具有序列性。

2、维果斯基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这些活动与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如人的实践活动是以劳动工具为中介一样,也是以各种符号系统为中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心理运行过程是靠人所特有的符号这个工具来实现的。

3、活动理论模型

⏹学习者个体与中介(工具/资源)的交互活动

⏹学习者个体与学习者群体的交往活动

⏹学习者个体与学习者群体的交往活动的规则设计

 

⏹学习者个体与学习者群体的交往活动的分工设计

4、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举例说明

⏹学习者个体如何与中介(工具/资源)进行交互活动

——资源内容与形式选择与设计

——与资源互动方式的设计

⏹学习者个体如何与学习者群体的进行交往活动

——个体与群体交往规则的设计

——个体育群体交往分工的设计

(三)、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1、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的概念

知识建构:

表示知识创造,它往往创造或修正公共知识。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knowledgebuilding):

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

2、协作知识建构模型的组成要素

协作知识建构模型组成要素TheElementofCKBProcessModel

Ø共享:

学习者通过陈述个人观点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这些观点包括对讨论主题的描述、提出问题、个人看法等。

Ø论证:

学习者通过比较信息,分析观点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识别有争论的地方,提出并回答问题从而对观点进行论证。

ᐌ时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阐述自己原有的观点,在讨论中纠正、完善个人观点。

Ø协商:

学习者在论证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修正完善了个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者进行协商,形成更为完善的小组观点,也就是协作知识。

Ø刓作:

学习者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形式把知识表现出来,创作出作品。

Ø反思:

慙师和学生要对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如在论证的过程中擨意讨论的主题是否偏离,一旦出现偏离就要及时引导。

3、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三类ﴉ,案例菴明

⏹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问题类型

⏹问题解决过程模型

三类:

Ø概念性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TheTeachingModelofCKBonConceptualissues

Ø解释性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TheTeachingModelofCKBonInterpretativeissues

Ø设计性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TheTeachingModelofCKBondesignissues

1、概念性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

 

2、解释性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

3、设计性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模Ἇ

4、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校式TheModelofTheInstrqctionalDesign

教学誾计模式是指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通过理论演绎和长期实践经验建构起来的,能够对教学设计迆程作出说明和解释的框架。

⏹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TheInstructionalDesignofCKBActivities

◆协作知识幺构活动璄特殊性:

活动性、主体性、协作性、发展性

◆协作知诂建构活动的独特内涵

Ø从观念层面上,协作知识建构活动是一种教学思想

Ø从活动形式上,协作知识建构活动既重视外显活动又重视内隐活动

Ø从活动组织上,协作知识建构活动是有结构的组织活动

◆协作知识建构活动对教学论研究的意义

Ø活动观念的引入,旨在构建发展性教学体系

Ø活动范畴的引入,关键在于改造教学过程

Ø活动内容的引入,旨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评价的概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李秉德,《教学论》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判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

——施良方,《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

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3、教学评价的取向有哪些?

⏹目标取向的评价

⏹过程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的评价

4、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课堂练习

⏹教学测验

⏹作品展示

⏹评价量规(rubric)

⏹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

⏹概念图(conceptmap)

⏹学习契约(learningcontract)

七、教学设计前沿与发展

1、绩效的含义是什么?

试述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

v绩效(Performance)

绩效指与组织总体目标及价值追求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和业绩成就。

(T.F.Gilbert)

•绩效是与组织相连的,与组织总体目标和主流价值观相关;

•绩效是组织中投入产出关系的体现;

•绩效具有可测量性;

•绩效与行为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进行绩效分析或评价,只有那些与目标或价值有关的行为才适合做绩效分析或评价。

◆绩效包括“行为”和“价值”两个方面的含义,亦即绩效是“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的综合反映。

◆教学绩效,是指与教学目标的价值追求相一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表现与教学成就。

◆学习绩效,是指与个体或群体追求的目标相一致的,学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表现与学业成就。

⏹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程序:

(一)明确绩效问题,分析绩效原因

(二)评估教学需求,确定绩效目标

(三)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干预

(四)开展教学评价,实现绩效改进

⏹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其实质倡导的是一种系统化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绩效技术模型:

1、绩效分析阶段;2、原因分析阶段;3、干预选择与设计阶段;4、干预实施与变革阶段;5、评价阶段

2、什么是企业数字化学习?

试述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概念

}Dodgson(1993):

企业围绕自己的日常活动和企业文化,构建知识体系,补充知识技能以及组织例行公事的一种方式;组织通过广泛运用员工所掌握的各项技能,从而发展组织效能的一种方式。

}目前较接受的定义:

企业在特定的行为和文化下,建立和完善组织的知识和运作方式,通过不断应用相关的方法和工具来增强企业适应性与竞争力的方式。

基本要素

}企业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主体、学习内容、信息化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组织记忆(知识仓库):

}学习主体:

个体、小组和组织(企业)

}学习内容: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工具:

LMS/LCMS/LAMS/SNS

}组织记忆(知识仓库):

存储可以供未来使用知识的仓库,也被一些学者叫做团体知识。

特点

}强调分布式知识,从而强调知识的共享。

}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分及两者转化的重要意义。

}强调知识实践社区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强调知识管理对知识建构、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发展的支持。

3、教学设计的未来如何,走向何方?

谈谈你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的历史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

1、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发展

(1)行为主义

(2)认知主义

(3)建构主义

2、教学设计模型的发展

(1)肯普(J.E.Kemp)模型

(2)史密斯—雷根(P.L.Smith.J.Ragan)模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LearningEnvironment)模型

3、教学设计操作方法的发展

(1)图示/表格分析方法

(2)数学分析操作方法

4、教学设计系统方法论应用的发展

(1)从线性封闭系统向非线性开放系统转移

(2)从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向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转移

(3)从负反馈机制向正反馈机制转移

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强调资源——强调环境

⏹体现静态设计——体现动态设计

⏹集体、统一设计——个体化、个性化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