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924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docx

1230李玲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李玲:

全面深化医改,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2013-12-3013:

13

核心提示:

本期报告主讲人李玲,将主要针对医疗领域的改革,介绍中国医改的历史、分析目前医改的困境以及未来医改的方向和措施。

内容详实、案例生动。

是卫生事业从业者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掌握《决定》内容,从而更好推进改革的理论武装。

2008年以后整个西方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至今还没有从危机中走出来,其实这就是马克思130年前所说的,资本主义规律所造成的危机。

我想马克思在100多年前也没有想到,他的理论能够在我们东方大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我们这个革命建设到现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也感到责任很重大,我们面对巨大的挑战,特别看到这个保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我想这个话对今天的我们尤其的难能可贵。

因为尽管西方国家遭受了经济危机,但是他们经济的实力以及全球的话语权,我们还是没法跟他们比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学三中全会的《决定》,我们做具体工作时应该想到的是我们如何救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够发扬继承马克思主义。

  那么我今天的题目是三中全会后医改的趋势,那么我们都知道,医疗卫生可以说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那么最近比较热的就是上上下下在讨论有没有免费医疗的问题,这个起因就是俄罗斯宣布他们的国民免费医疗,而且是永久的,然后狠狠地刺激了一下中国公民。

其实,免费医疗制度在世界上当然是存在的,而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是免费体系。

免费不是说老百姓去看病不要钱,免费医疗体系在我们卫生经济学里面是叫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俗称。

什么叫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就是政府不搞保险,直接就是大医院,然后老百姓看病直接免费或者低费,就是让他付得起。

那么我们改革开放前的制度不就是这样的制度吗?

这个制度就是前苏联俄罗斯人创立的,那么目前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制度是主流,比如英国是免费医疗体系,澳大利亚、北欧国家,包括泰国、巴西都是这个制度,它其实是世界上一个主流制度。

而这个制度的背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贡献,因为这个制度是1917年苏联建立的,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

  我们都知道白求恩大夫,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就读了美国人写的《白求恩传》,我当时看了以后非常感动,白求恩也是胸科大夫,而且是着名的胸科大夫,30年代他在美国的底特律。

他就发现穷人看不起病,然后他想了各种办法来解决穷人看病的问题,后来他发现,这是一个制度的安排,靠医生的良知解决不了,因为穷人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大部分,富人永远是少部分,所以他就开始给美国国会、加拿大国会写信,希望政府干预这个医疗的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30年代北美正遭遇金融危机,所以他写的无数议案都石沉大海。

  1935年他去前苏联开国际学术会议,他看到了他在北美这么多年奋斗的梦想,在苏联已经实现了,人人享有免费医疗,尤其他是做胸科。

因为早期工业化对肺的伤害最大,当时苏联的肺结核、肺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北美,原因不仅仅是免费医疗,苏联还创立了非常好的公园疗养制度,就是你工作一段时间就送你到风景优美的地方休息。

不仅仅是治病,而且还预防。

所以白求恩从苏联回来以后就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这就是后面他为什么会被美国共产党和加拿大共产党派遣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做出贡献,所以医疗卫生制度的背后,其实是我们人类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我们社会主义或者马列的原理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英国把他们的免费医疗制度作为国家名片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展示,英国学的是俄罗斯的制度,前苏联的制度,它是1948年才建立的。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共产主义运动包括当时社会主义实践所创造的为老百姓提供保障的制度,现在都被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市场经济国家学习了,但是学去了他们都没有付这个知识产权,我们现在所有的教科书里面,都是他们的模式,别人都没有话语权了。

所以,这恰恰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努力奋斗的。

  那么,中国目前愈演愈烈的是医患冲突。

这个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我们政府也花气力在做这个事,特别这次温岭杀医案以后,政府说现在要20个床位配一个保安,大家想一想能解决问题吗?

医患关系的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和患的矛盾,它是咱社会矛盾在我们医院这个窗口的一个反映,是咱社会病,不仅仅是医患关系病。

那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改革,已经改了4年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第一个就是咱们一起看看国家下一步要往哪改。

因为医疗卫生是国家制度的一个部分,咱们得顺着国家的大潮流来。

那么,谈完国家我们再看一看,我们医疗卫生过去4年都干了什么。

未来咱们还得干什么。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创新之处

  刚刚颁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它吹响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个我称其为新的改革,这个新就是和30多年前的改革是不一样,那么新的改革新在哪里?

我觉得简单归纳一下。

  第一个新是什么,我觉得我们这次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如果我们把1978年作为改革的元年的话,那个时候一提改革万众一心对不对?

大家对改革充满着期望,但是现在可能再一提改革社会分化就非常厉害,大家都要质问你改什么,你改谁,你谁改。

但是我们过去谈改革就光谈要改革,要改革,不改革就死路一条,但是都不回答,改谁,谁改,改哪的问题。

那么这一次我觉得目标是非常明确,大家可以看一看,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非常明确地列出来,咱们不是要把这个制度推掉,咱们还是要发展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代表了我们要建设现代国家制度。

  那么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是促进公平、正义,以提高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所以鲜明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公平正义和提高人民的福祉,是为老百姓、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这个改革。

那么同时,我们是个全面的改革,为什么是全面呢?

它是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

大家注意看,每一个领域的改革目标都很明确,应该是更有效率,更公平、可持续发展。

政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个定语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社会,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所以我们目标明确,价值取向明确了以后,那么政府和市场,计划和市场,这都是什么好使咱就使什么。

  那么我们再对比一下我们前面的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比如十四大,十四大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家看,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前面不一样,它是一个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我们的改革从十四大以后的市场取向进入国家治理的取向,那么他表明的是我们要建立现代国家制度,强化国家能力,成为我们现阶段改革的主要目标。

那么我们都知道,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卫生是最复杂的领域,所以医疗卫生领域它其实最凸显国家治理能力。

我们可以期待的就是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全面改革的推进,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力度只会加强。

  第二点创新,他这回提出了配置资源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大家可能也看到,媒体把这句话炒作得非常厉害。

因为我们十七大的时候提出是市场起基础性的作用,现在改成决定性的作用。

我前不久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会议,刚好三中全会《决定》出来,国外的政要们对中国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无比关注,他们都读了。

咱们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老外读我们的东西云里雾里,日本的前外交部长是个女士,她就问我,她说我怎么读你们的东西都是矛盾的,你们又说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又说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到底谁起作用?

我跟她解释是什么呢?

我说三中全会里面讲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讲的是在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配置资源,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他这个针对的是什么?

针对的是我们过去在推动经济发展,其实更多的是政府在做,而经济领域确实应该让市场起作用,但是其他领域不是。

  我们还有政治,我们还有社会,我们还有文化,我们还有生态文明,在其他领域,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所以这个其实是拓展了对政府行为的定位,大家可能特别注意到,这一回在我们十八大的三中全会里面,我觉得从来过去没讲过叫“弥补市场失灵”,我们过去光说搞市场经济,基本大家的概念就是市场是万能的。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失灵的领域,我们医疗卫生领域说这就是市场严重失灵的领域。

英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它可是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为什么医疗、卫生是免费体系?

什么叫免费?

免费就是非市场,它就是福利制度,因为市场就是价格机制,你摸摸你兜里的钱,看看那个价,你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回家吧,这就是市场机制,价格是信号,个人和厂家来做决定。

英国是个免费体系它就不是市场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就是医疗卫生是严重的市场失灵的领域。

没事你去看病干嘛,老百姓看病不是说去买一件衣服,去吃个饭,他是病了要到你这来治病,然后治病的时候谁给他提供服务?

咱医生对不对?

所以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你又是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的决定方,这市场都是你的,你又是供方又是需方,如果要用市场机制一定会出问题的。

  这次三中全会第三点创新是清晰地区分了五大改革的建设。

因为我们过去片面地侧重经济改革,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经济改革是重心,是一切,所以我们在推动其他领域改革的时候,用经济改革的逻辑指导所有的改革。

医疗卫生领域的医生护士都清楚地知道,我们曾经不是这样的制度,我想年纪大一点的医生你们肯定怀念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那个时候医和患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

那个时候治疗条件很差,但是肯定病人不会来指责你,不会来为难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一个医患关系?

因为我们用市场的理论来改我们的医疗卫生,把患者和医生变成了一个买卖关系,那医生肯定就倒霉了,因为我们现在商业社会这么发达,什么都是三包的,那我交了钱你就得给我治好,治不好就是你医生的事,把医疗服务变成了一个普通商品,这个问题就大了去了,这个肯定就矛盾重重了。

  那么现在,咱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比,我们把市场做决定性的作用仅仅限制在经济领域,而不把它泛指所有其他的领域。

所以大家可以看一看,你看他有五个紧紧围绕。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个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所以每一个领域的改革它的目标是明确的,应该怎么做是明确的。

  第四点创新是这一次三中全会《决定》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是由党中央而不是由行政部门来统筹的。

也就是改革升级了。

咱们搞医改的时候最高领导机构是哪里?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行政部门,这次是什么?

党中央。

建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所以党直接领导改革。

那么国务院呢?

各部门其实执行者,是让党来决定,部门来执行,而不是过去,国务院又决策、又执行,其实党是空的,其实党是直接来领导改革,是做决策的。

我觉得这对我们医改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为什么呢?

这4年医改我是亲生经历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就是在靠行政部门继续去推动医改,根本搞不定这个利益的关系。

而以党中央来推动这个力度会非常大,而且我相信,习总书记会亲自领导医改。

  第五点创新就是事权适度地向党中央集中。

我们都知道,医疗卫生今天的困境和94年的税改是连在一起的,那年的税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央财权弱,地方财权强,所以那次改革是财权往中央收,事权往下面压,医疗卫生遭受重创,因为医生哪有能力去干医疗卫生,尤其你各地干部的考核又是经济发展优先,所以医疗卫生就没有人管,各家医院自己各奔前程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怎么显神通?

还不就是想办法到病人口袋里去掏,只有这一条路,你也不能抢对不对?

到病人口袋里掏,大家各显神通,努力找病治吧。

那么这回国家提出事权要适度地向中央集中,这对我们医改非常好,因为我们现在的筹资在县这个层面,所以这一次提出事权的集中,也代表着我们国家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实质性的迈进,就是你背后财权、事权要对等。

  另外,这次还有一个创新就是协商民主,我们中国肯定是要走上民主道路的,这是人类的潮流,那是什么样的民主?

刚刚公布的2014年的放假就是一个协商民主,三套方案,大家投票,你们乐意哪一个,昨天出来大家没意见了,这不就是一种民主吗?

民主可以选人,还可以选事。

选事也是一个民主,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让大部分人,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大部分人愿意的,这也是一种民主。

所以,医疗卫生其实是众人之事,因为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我觉得我们医改的过程也是在探索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创新之七,这次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

这个对我们医疗卫生也是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实际上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

我们过去可能只考虑到没有外敌入侵,其实我们现代社会国家安全包括什么?

意识形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健康安全,食品,药品,空气,都是健康安全的范畴,还有文化的安全。

所以国家在中央这个层面来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其实也是加大推动我们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

  创新之八就是,这次改革的路径和30多年前的改革完全不一样。

我们30多年前改革大家知道,从小冈村18个农民摁手印开始。

但是我们这一轮的改革是什么?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结果。

那么大家再想一想,我们的医改09年是由顶层设计的,做了总体方案。

然后地方探索,找出落地的这个路径,所以其实我们的医改也在推动着我们国家的改革,我们医疗卫生也是一个改革的先行者,那么改革路径的创新,我觉得也是这次三中全会一个大的亮点。

  我们改革开放改到今天取得的成效举世瞩目。

但是我们今天遇到的困境是什么,大家发现了没有?

就是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效,但是好像没人满意,每一个层面的人都不满意,都觉得自己吃了亏,都有问题。

原因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改革一直是个碎片化的改革,你改了这一块,这块不满意,你再改这一块,这块也不满意,越改越不满意,改到最后大家都不满意。

因为他们没有规矩,不成系统。

所以,这一轮改革是要建国家制度,它必须是社会改革,要定规矩,我觉得应对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目前的问题。

纵观全球,其实大家都有问题,哪个国家能没问题呢?

没问题就终结了。

我觉得下一步的竞争就是,有问题不怕,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医改折腾了近100年,就是改不动,就说明它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欧洲这个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没办法解决,现在是缓解了一点,靠政府大量投入进去,但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没有解决。

那个根源还是马克思说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没解决,所以它必然最后爆发这个危机。

这个《资本论》里都讲了,所以为什么金融危机以后,西方整个学《资本论》,学《资本论》现在是最热的事,就是这种理论的穿透力,他把握的是人类发展的规律。

  那么我们中国毕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是有能力来解决问题的,而解决问题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顶层设计完了,地方去探索,然后再巩固完善,再不断地动态调整,所以我们只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我们就不怕有问题。

那么这一次总的来说,三中全会的《决定》可能跟以前的改革有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它的全面性。

它是一个全面改革,涉及到我们的每一个领域,它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把握,再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咱现在是架桥过海。

另外就是全民,一个都不能少,惠及每一位老百姓,我觉得这个全面、全局、全民,这是这次改革比较鲜明的特征。

二、科学发展

  讲完三中全会《决定》的创新,下面就要来看看整体医改。

我们的医改其实是2003年开始,就是SARS这场瘟疫。

其实这场传染病给我们医疗卫生带来了转机,也给我们中国发展带来了转机,因为2003年以后国家才提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这是我们发展理念的重大转折,改变了前面近30年的改革片面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中心的状况。

那么,整个医改过程其实是探索中国式的民主。

所以我们医改方案的制定过程,现在已经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案例,中国政府能够在制定医改方案过程中广泛地吸取民意,已经成为哈佛的一个案例了。

那么2009年的4月份,我们的医改方案就出来了,到目前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进入了医改的第二个阶段。

那么我下面很简单地跟大家谈一下我们医改第一个阶段做了什么,我们医改的第二个阶段还要做什么,尤其是在三中全会东风下,医改如何纵身发展。

  我们中国医改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它涉及到我们医疗卫生的所有领域,那么把医改用老百姓听懂的话来讲,就这四件事。

  第一个预防、少得病、不得病、不得大病。

那么得了病以后他得看病,他得吃药,他得有人给他花钱,就是报销。

所以医改其实就是做这四件事,那么我们这四年的医改是达到了当时既定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的医改主要是在基层,应该说通过这4年的医改,基层的医疗卫生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首先是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的定位和责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90年代以后,我们的医疗费用开始快速上升,1978年中国人均医疗费用是8元人民币,到去年我们已经2400元人民币,为什么老百姓对看病抱怨这么大,就是咱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地超过了个人收入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

那么大家看,1978年的时候,个人支付不到20%。

因为当年我们医疗卫生的定位是福利性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它是福利制度,所以个人是象征性的交钱。

谁交?

政府和社会。

当时我们就是一个所谓单位保障,每个人都有一个单位,城市是单位给你提供的,农村是集体经济,就是合作医疗赤脚医生。

1978年吃饭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但是医疗对老百姓来说不是个问题,那时候没听说谁家因为看病倾家荡产,所以绝对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医患纠纷。

我相信你们应该还能够回顾当年病人如果说他的亲人不治身亡了,家属是感激医生的,对你们充满感激,你们尽力了,那就是治不好。

那今天不是,你再尽力治,治完了没治好就是你的错。

然后我们看这个变迁,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医疗制度发生了什么。

  到1986年之前我们还在享受过去体制的红利,80年代以后首先是政府投入大幅度下降,因为国有企业纷纷破产,政府财力有限,所以他首先削减的资金就是教育医疗。

随着政府对社会的投入在下降,个人的负担快速上升。

1978年的时候,中国是作为世界的榜样,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基本医疗卫生问题的典范,向全球推广。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在阿拉穆图有一个有名的会议,就是受中国经验的鼓舞,当时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国的首脑都签了一个叫“healthforallbytheyear2000”。

我们1978年的时候是国际榜样,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全球倒数第四。

所以大家就可以明白,今天医疗卫生面临的问题绝不是在医院发生的问题,是我们整个改革进程带来的,它反映的是我们改革的理念和手段出了问题,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目标出了问题。

但是大家看,医改以后变化非常大,这几年医改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政府开始承担责任了。

  大家可以看,就2000年到2011年,我们政府卫生投入平均增长率为33%,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我们大量的钱投到了医保,因为现在新农合基本是政府财政的钱,但是这个投入的效率是比较低的,这和我们财政部的理念有关系。

  所以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就是咱三中全会新的改革路径,我们应该说自豪地说医改探索出来了,所以我们的医改也在推动国家的改革。

那么我们也做了研究,这4年医改下来,只有在基层,因为基层改了机制,所以政府投入增加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是下降的,县级以上的医院,政府投入增加,医疗费用继续快速上升,就没效果,改了还是反效果。

那么基层改革的意义就是,它告诉我们怎么做,改革不是微笑服务,不是优质服务,改革是制度的再造。

首先你要明确目标,公益性是什么?

为老百姓服务的,不是赚钱的,你目标明确了以后来做制度的再造,企业的重购,每一项政策要偶合,要激励兼容,然后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你来实现。

  那么当然,基层医改问题还非常大,一点不夸张地说,因为过去以药养医的制度已经运转自如,现在越改问题越多,基层医改不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因为基层占到我们医疗总服务量不到20%,靠这20%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那是不现实的,基层医改最大的意义是为中国下一轮改革探出了路,而我们下一步改革要做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要赶紧跟上。

  那么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医改的二期,就是十二五医改规划,就是我们医改二期的方案。

医改二期目前就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咱们一些领导们制定考核指标都是错误的,考核门诊增加多少,住院增加多少,这绝对是错的。

我说那你最后考核到全中国人民每人一张床住在医院里,咱医改成功了,绝对失败了,回到东亚病夫了,人人都躺在医院里。

所以这一次有改变,把健康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作为改革目标,这才是对的。

医疗是保健康的,你不是在造病,这就是尽管有问题,看得出咱还是在进步,在不断地进步。

  那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基本上就是把基层医改经验变成城市版,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为关键,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公益和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所以也就是把以安徽为代表的基层医改经验,扩展到我们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改革。

那么这一次公立医院改革还有一些新的,就是谈到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这就是核心点。

咱这个医院落到今天这个境地不就是你政府没有履行举办公立医院的责任吗?

现在公立医院就是自负盈亏、自我生存发展,政府对公立医院根本没有履行责任,所以这次提到这个也非常正确。

那么,医改已经4年了,我们公立医院改革目前还在试点,从头试到现在还在试,到底怎么改,尽管十二五规划里谈了原则性的,但是都没有落地,县级公立医院本来今年年底要全面铺开,到现在文件都没有出来。

我个人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迟迟不能推进的核心还是没有共识,还是执政理念的问题。

我觉得其实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宏观效率,怎么用较少的钱维护老百姓的健康,医院微观效率创收多少那是其次的,而且是要控制的。

它微观效率越高你宏观效率一定越低。

所以最近习总书记提出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非常对,人类的规律几千年在演变,咱为什么不顺着规律来?

我们现在对到底什么是医院其实都没有共识,我们老把医院当餐馆,来了就是客,架起锅来就烧,吃完了就能走人。

医院是我们人类社会创造出来最复杂的一个社会组织,它集所有人类社会、社会组织的功能于一体,它是避难所、工厂、企业、大学,它就是一个小社会,警务室都有,就是没有火葬场,其他什么都有,也是军队也是监狱。

所有的功能在医院都有,你说你能用一个简单的招就把它搞定吗?

没那样的。

而且医疗服务又非常的特殊,医疗服务其实在我们经济学上来说它就是一个信誉产品,信则灵,不信你医生怎么做都没用的,因为他信息不对称,他不信你,那你有什么办法?

你不能扒出心来说我怎么对你,扒出来他也不认。

所以,公立医院这个制度的产生,它是人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经过对不同制度反复地探索和比较而选择的,他现在都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没有关系了,因为市场经济国家,英国、澳大利亚难道说不是市场经济吗?

包括台湾地区,它为什么都是公立医院?

就是因为公立医院是最能够体现政府医疗卫生职能的一个制度安排。

简单地讲,公立医院就是卫生领域的部队,保护国家安全要军队,保护老百姓的健康要公立医院这支部队,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然后我们中国医改一直在倒腾这个医药分开,先是专业分开,机构分开,其实医药分开的核心是什么?

利益的分开,医院的收入不能和这个药的收入连在一起,咱北京5家医院已经率先把这个药品的加成给取消了,已经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但是它取消了结果是什么?

要养医院,养医生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他只走了第一步。

那么其实我们医改到最后核心就是养医生的问题。

为什么公立医院是解决医疗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