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94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48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5页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基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1.1.2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3项目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申报单位:

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申报单位负责人:

刘德远

1.1.4项目执行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执行单位:

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单位负责人:

刘德远

1.1.5建设地点

马鞍山市昌平区南邵镇北部,燕山山脉西段支脉军都山脚下。

1.2项目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落实新时期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的推广,进行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首都建成国际一流大都市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1.2.2具体目标

示范区建设以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为重点。

将示范区建设成为: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基地;精品生产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基地;科普教育和国家级星火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1.3项目建设功能定位

示范区项目建设包括以下六项功能:

1、展示示范功能;

2、精品生产功能;

3、带动孵化功能;

4、科普教育培训功能;

5、生态旅游功能;

6、服务都市功能。

1.4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与产品

1.4.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建设占地面积362.94公顷。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项目分为组培与种苗繁育区、设施农业示范区、精品果园展示区、园艺花卉种植观赏区、生态科学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生态观光林区、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国家星火科研成果推广培训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十区进行建设。

总建筑面积175393平方米。

总投资按全部流动资金口径计算为86609万元。

按铺底流动资金口径计算为80365万元。

1.4.2主要产品

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包括实物性产品和服务性产品两大类。

实物性产品为种植产品、园艺产品,种畜、水产品,加工产品以及其它农产品等。

服务性产品分为两种。

一是农业科技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和示范、会展交易、科技成果推广及科普教育等;二是会议及度假服务,包括会议接待、休闲观光度假等。

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1项目建设总投资

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按全部流动资金口径计算为86609万元。

按铺底流动资金口径计算为80365万元。

其中:

建筑安装投资为660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13%;

无形资产投资为33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9%。

递延资产投资为9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7%。

工程预备费51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41%;

铺底流动资金按为26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3%。

建设期借款利息为22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7%;

项目总投资和使用计划,详见附表1、附表2。

1.5.2资金筹措

项目业主资本金57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8%;

债务资金29224万元,其中本金27000万元、建设期利息22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2%。

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并达产后:

销售总收入:

年平均55750万元。

总成本费用:

年平均为20828万元。

年上缴税金:

年上交增值税172万元,营业税193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1万元,教育附加税63万元。

上缴所得税平均为3213万元。

年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为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税收等,年税后利润约为15962万元。

财务净现值:

税前39875万元(基准收益率=10%),

税后28214万元(基准收益率=10%)。

全部投资回收期:

税前:

静态6.3年,动态8.3年(含建设期),

税后:

静态6.7年,动态9.3年(含建设期)。

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前18.8%,税后16.8%。

1.7结论和建议

“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一是示范区在整体规划和布局上将一、二、三产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相互促进、又协调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理念。

二是示范区在种养业项目及品种选择上及采用的技术、设施、设备等均参照当前国内外种养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密切结合示范区实际进行建设,体现了科技创新理念。

三是示范区的建设将环境建设保护与生产并重,示范区建成后,不但为首都市场提供绿色安全食品,同时成为首都新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体现了生态环境理念;四是示范区建成后,既是农业科技信息汇集交流中心、培训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又是京郊开文化娱乐活动,展举办有关庆典的重要场所的农业文化理念;五是示范区建设将成为中央和马鞍山市农业科研院所进行科学试验和成果推广的理想的场所,为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促进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体现了城市与农村、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农民共同发展的理念;六是示范区的种养业及加工产品,冠以“星火巨龙”品牌,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全程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体现了创企业和产品优质名牌理念;七是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模式运作,引进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保障示范区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现代管理经营理念。

示范区建设符合星火计划发展方向,项目建设内容符合马鞍山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要求。

项目建成后,通过科技示范、成果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精品生产和观光度假等活动,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详细规划》已经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

建议马鞍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予以批准建设。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意义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星火计划”实施概况

“星火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1986年批准实施的中国政府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经过十七年的实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

通过星火技术密集区、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建设和星火培训基地的建立,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开辟了科技进入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推动了农村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社会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创造了先进的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实施“星火计划”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和主要动因,对“星火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新时期从观念、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实施“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的创新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

2.1.2都市农业发展概况

都市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在都市辖区内,以都市现代物质、技术、人才、资金和经营管理等优势条件为支撑,充分利用农业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等资源,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技术培训与推广、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向都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性农业。

是城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高级形态。

都市农业的发展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及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均以形成较发达的都市农业体系。

从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状况看,以实用为主的“产品消费型”较为普遍,“休闲观光型”都市农业亦有一定发展。

我国都市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战略,马鞍山、上海、天津、深圳等大中城市都明确提出了加快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的部署。

以科技部和农业部牵头,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浓厚内涵。

这些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很快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被各地效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游合一”的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其内涵是按第一产业属性,将休闲、观光、度假等活动与农业生产融为一体。

例如江西井冈山园区,湖北随州园区和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及珠海“现代农业园”等园区已成为都市农业和都市经济及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立足都市、服务都市,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互动,推动人与自然,都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及城乡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2.1.3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概况

我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自1994年前后开始兴起,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7年由国务院作为重大工程进行立项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创办了陕西杨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997年2月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了马鞍山、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五个城市的国家工厂化农业示范区,1998年国家科技部立项启动了15个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199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17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2001年7月科技部和农业部等5部委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联合制定颁发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2001年9月、2002年5月筛选评比出分别批准山东寿光、大连金州等36个省级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以现代农业设施工程建设、生产为主体;

2、资金和技术的集中投入;

3、科技示范、转化辐射、精品生产、多种功能;

4、集约化生产方式;

5、实行企业化管理;

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借鉴国内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将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促进马鞍山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探索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实施创新模式,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产业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工作建设。

2.2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国家级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带动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项目建设内容充分体现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2.2.1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长点

21世纪前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时期。

长期以来,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是一种“三靠”农业,一是“靠天吃饭”,经不起旱涝等天灾的危害;二是靠对土地的单一索取,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很低;三是靠人畜和工具的简单劳动,资金和能量的投入有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实现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取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它是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前提,将传统农业“老三靠”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投入,三靠政策的“新三靠”。

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将为“新三靠”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代表了农业经济和科技结合发展的新方向,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在同类型条件下推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2.2是农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科技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现有科技体制和农民分散经营两方面的制约,在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结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和科技结合的产物,为科学技术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设施的“硬件”部分和现代农业技术管理的“软件”部分两个方面。

前者需要提供新型设施材料和优化的硬件结构,后者需要提供适应设施条件下果蔬、花卉、畜禽、水产等优质新品种和新的栽培、饲养技术,并对设施条件下的光、温、水、土环境要素进行调控,使之向自控化、智能化和流水线生产的方向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看,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将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提供崭新的空间,并为都市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结合开辟新的渠道。

2.2.3是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示范点

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

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形势下,在马鞍山市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运作方式的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对马鞍山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农村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等等方面,都会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2.4是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突破点

当前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关键要加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本示范区的建设,首先能够不断强化其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把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其他企业和农业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其次是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人员到示范区工作,充分挖掘示范区农业技术开发潜力。

三是立足本示范区,面向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科学地组织农业生产示范、销售与服务;四是能够充分发挥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的优势,大力开展星火西进和星火国际化工作,通过星火龙头企业的建设,促进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推动农村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2.5是京郊都市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成长点

马鞍山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在知识创新、科技转化、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京郊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其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信息水平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均远远优于其他农业区域,构成了发展都市农业必须的基本条件。

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本示范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星火都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辐射基地作用,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都市农业开发,实现农业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将有力地促进京郊都市农业高科技产业的发育和知识经济成长,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京郊农村设施农业、籽种农业、精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2.2.6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尽管发展仍存在区域差异,但在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技术经济和财政条件较好的都市郊区农村,常规的城乡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必须在重新组合都市城乡生产力要素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

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是都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有利于马鞍山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符合“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

2.3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星火总公司与深圳市金大洲实业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于1999年7月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

是以投资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为主的科技开发龙头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6800万元人民币。

法人代表刘德远。

公司现有员工88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的人员占70%。

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科技开发、物业管理、商品销售、信息咨询、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和门类。

近年来,公司年营业额已超过20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

并有部分科技产业成长为区域性支柱产业。

中国星火总公司1988年成立,是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单位。

该公司1988年以来,先后开发了近百个项目,累计投资3.5亿元人民币,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8.7亿元人民币。

通过这些开发项目,认真地执行了国家“星火计划”、充分发挥了“星火”科技的先导作用和“星火”国家队的带动作用。

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是以投资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为主的科技开发龙头企业。

参与了多项农业开发和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的实施,项目覆盖了全国十八个省(市、区),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公司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加快马鞍山市都市农业发展步伐,

2.4项目准备过程

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在马鞍山、上海和广东等地,就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开展考察和调研。

1999年受邀参加马鞍山市云南世博会招商代表团。

在此期间,参加竞标“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并获马鞍山市、昌平区政府的批准,项目落户马鞍山市昌平区。

经过几年的策划、筹备和先期工作,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马鞍山市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1、1999年“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批准。

中国科协已批准该项目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马鞍山市旅游局已将该项目列入马鞍山市旅游发展规划,昌平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2、1999年5月星火公司与马鞍山市昌平区南邵镇政府签订了建设“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5000亩用地协议。

在市、区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及有关部门的报请下,该项目已得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准。

3、2000年6月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编制。

4、2001年建设单位完成了项目区及周边相邻地区1:

1000地形图的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

5、2001年2月,星火公司委托马鞍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6、2001年10月18日,马鞍山市规划委员会同意将该项目的地址选定在昌平区南邵镇,建设用地面积约30公顷,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最终建筑规模以审定设计方案为准(详见马鞍山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选址意见复函”)。

6、2001年12月28日,马鞍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建设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并就项目内容做出具体批复(详见附件)。

7、2002年2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项目详细规划征求意见稿。

8、2002年7月16日,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组织有关专家对“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详细规划”进行论证,专家论证组充分肯定该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并建议建设单位尽快上报马鞍山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建设。

9、星火公司与在京国家级有关科研单位签订了“产研结合”技术合作协议。

10、2003年10月,马鞍山市规划委员会正式批准“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详细规划”。

11、2003年12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马鞍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星火巨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京计农字[2001]2436号。

2、马鞍山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选址意见复函》,市规发[2001]1014号。

3、昌平卫星城总体规划

4、科学技术部关于同意建立“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批复,国科发农社字[2000]026号。

5、农业部关于建立“国家级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批复,农办科[2001]6号。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同意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列为全国科普教育三基地的批复》,科协办发[2000]046号。

7、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京环保监督审字[2001]34号。

8、马鞍山市旅游局《关于兴建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批复》,京旅发[2000]123号。

9、马鞍山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中国星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现场办公会议纪要》,昌政会[1999]73号。

10、《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

1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详细规划》。

12、首都城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马鞍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第三章项目区建设条件

3.1项目区自然概况

3.1.1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马鞍山市昌平区南邵镇的北部。

示范区北依“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靠京通铁路与“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相接,西邻“十三陵水库”泄洪道,东毗“中日友好观光果园”。

距昌平区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马鞍山市六环路和八达岭高速公路分别为3公里和5.5公里,距马鞍山市中心40公里。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北依燕山支脉军都山,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60~260米之间。

除北部山地外,西、南大部分地区开阔、较平坦,平均坡度小于10%,有一定数量的宜农用地,排水条件良好,适于耕作。

项目区内,万字山和大梁杠山与军都山联成一体,影壁山和中南部的孤立山丘,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多样,均具有景观开发价值,这些山丘与十三陵水库、“蟒山国家森林公园”、昌平城区相互形成了一个山、水、林、田组成的规模较大的视觉景观群。

示范区地势与地质条件十分有利于模拟自然水体,建设溪流层层拦截的人工水道及人工湖,形成局部良好的小气候和独特的景观群。

示范区北依燕山支脉军都山,南俯京郊小平原。

阳光充足,冬暖夏凉,空气新鲜。

项目建成后将和周边的十三陵风景区、十三陵水库、九龙游乐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马鞍山滑翔俱乐部、十三陵水库蓄能电站的“天池”、凤山度假村、蟒山度假村和马鞍山国际高尔夫球场融为一体,是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3.1.3气候资源

示范区全年气候四季分明。

一月平均温度为-4.1℃,七月平均温度为25.8℃,年平均气温11.6℃,无霜期163天以上,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

示范区处于军都山山前平原暖区,冬天平均气温高于周边地区1.5℃以上,是马鞍山市热量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北部山前地区十分有利于发展果树生产。

是理想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地点。

3.1.4水资源

示范区位于十三陵水库下游,地下水资源丰富。

北部地下水埋深为7米左右,南部为4~6米。

由于区内无工业污染源,现有机井供水水质接近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水质好。

示范区的地表水系为东沙河。

东沙河流入温榆河。

3.1.5土地资源

示范区土地为山前台地。

土壤熟化程度偏低,土壤相对瘠薄,但由于项目区内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较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频率较低,土壤环境质量性状良好,适宜于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生产。

示范区共有土地面积363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为:

果园用地占31.8%,天然次生林山地占27.7%,废弃砖场、工矿建筑用地占13.5%,公路和矿区废弃铁路等道路用地占5.7%,其它闲置土地占21.3%。

(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图》)。

示范区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

3.2项目区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3.2.1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所在地为城乡结合部。

东距昌平卫星城3公里,西距八达岭高速公路4公里,南距马鞍山市区(三环路马甸桥)34公里,马鞍山六环路横贯镇域东西,驱车20分钟即可到达市区北三环路。

南邵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现已纳入昌平卫星城总体规划之中。

南邵镇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55亩,全镇16个自然村,总人口14300人。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