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441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

“一主三化三加强”在宜宾的实践与思考

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光镭

近年来,宜宾从实际出发,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狠抓教育科技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明确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即“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思路。

宜宾的实践证明,省委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对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对经济规律的科学遵循,宜宾要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主、三化、三加强”。

一、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和核心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

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历史表明,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

宜宾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

建国以来,三线建设奠定了宜宾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后,宜宾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抓大放小,扶优解困,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培育壮大了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了饮料食品、能源、化工、轻纺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2006年以来,宜宾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245.73亿元,同比增长24.4%,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比2005年提高16.0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0.75亿元,同比增长25%,在全省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但是,宜宾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对其它产业及城镇化的带动力、对就业的吸纳力均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宜宾必须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立足资源优势,壮大工业支柱产业。

立足宜宾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优势优先原则,应集中精力重点培育壮大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

酒类食品产业,应该围绕“打造世界顶级白酒基地、中国浓香型白酒原产地、中国酒类销售中心,提升中国酒都地位、弘扬宜宾酒文化”这一主题,切实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五粮液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挖掘文化附加值,全面加强市场开拓,推进技术创新,促进酒类产业结构快速升级、规模快速扩张、质量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多层次构建酒类产业集群,实现宜宾酒优势更明显、特色更突出、品牌推动力和酒文化吸引力更强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更高。

综合能源产业,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加快开发原则。

抓住能源紧缺的有利时机,集中抓好水电、火电、煤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发进程。

二是煤炭规划开采原则。

坚持规划开采,决不能一哄而上,私挖滥采。

三是规模效益原则。

集中精力办大矿、开发规模项目,停建小煤矿、小火电。

四是协调发展原则。

煤、电必须配套发展,生产、环保要等同并重。

化工轻纺产业,应该着力“两个深度”:

一是在下游产品开发上应有深度,从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向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发展。

二是在无形资本和技术营运上应有深度,充分利用天原集团等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无形资本和技术优势,走出去兼并、收购、控股其它同行企业或关联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机械制造产业,应充分发挥现有世界最先进模具加工设备的作用,整合传统工业企业的实力,重点发展重大装备、汽车零配件、精密加工等国家重点产业的加工和制造。

(二)做大做强企业,培育工业发展主体。

一是做强龙头企业。

大力实施工业“百亿工程”,积极打造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产业旗舰”。

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开展“直通车”和“一站式”服务,培育壮大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大企业大集团。

二是发展规模企业。

积极支持规模企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上市融资、增资扩股、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实现裂变式、突变式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产业培育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细化产业分工、拓展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区和产业集群。

三是搞活中小企业。

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创业、融资、技术创新、产业配套、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指导和扶持,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把民营经济作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切实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开投资领域,放宽从业条件,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促进其成长壮大,不断提升宜宾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三)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工业发展平台。

目前,宜宾正在积极打造13个工业集中区,为工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平台。

下一步,要着力完善配套功能,加快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绿化、环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迅速提升工业集中区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创新工业集中区的投入和经营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利益分享办法,大力引进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支持企业办园,鼓励民资建园,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路子。

(四)整合生产要素,保障工业平稳发展。

加快推进宜宾电网15个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双环网,提高宜宾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切实加快煤炭资源的整合、技改力度,做强做大现有煤炭产业,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电煤供应紧张的问题。

加快大塔气田开发进度,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和报批工作,尽可能增加资源供给,合理安排库存。

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保证重点企业运力需要。

加大银政协调和银企合作力度,充分利用灾后出台的金融优惠政策,积极协调企业生产所需资金。

二、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

近两年来,宜宾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稳步发展房地产市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宜宾的城市骨架开始形成,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提高。

2006年、2007年两年间城镇化率共提高4个百分点。

工业化催生城镇化,城镇化承载工业化。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是宜宾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一)科学系统规划。

首先,应定位城市的特色和品位。

宜宾最凸现的元素是“酒都”和“长江第一城”,应通过规划突出彰显“江城”风格和酒都特色。

中心城区应充分利用“三江六岸”得天独厚的特色景观,积极打造山城相融、城水相交,显山露水、青山绿水,特色鲜明、宜人宜宾,立体发展、产业集聚的生态型山水园林沿江大城市。

县城和小城镇也应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做好规划和建设。

其次,应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和系统性。

城镇规划应充分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需要,与成渝经济圈和川南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工业、园区、交通、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相结合,统筹规划城市产业、道路、绿化、亮化、市政管网、市场、物流、教育、医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立起相互衔接、系统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应严格加强规划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实行多级评审、一支笔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审批把关,建立监督机制,强化规划管理与执法监督,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权威,防止规划在实施中走样变形。

加大查处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城乡结合部违规建筑蔓延趋势。

(二)完善城镇体系。

按照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为骨干、小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坚持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以中心城区带动县城发展,以县城发展辐射小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

中心城区应按照“东进、西拓”空间发展策略,继续推进旧州、天柏、白沙组团建设,逐步开发李庄、菜坝组团,近期以打造东区、完善西区、开发天柏、绿化六岸为重点。

同时加快规划建设连接组团内及组团间的城市路网、环线和桥梁。

推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支撑产业,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镇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承载力。

推动中心村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集中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和公用设施,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民科技运用、就业创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和养成城镇文明生活习惯。

在条件具备的中心村探索实行“社区化管理”,就地变农村为城镇,变农民为市民。

(三)突出产业支撑。

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核心,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就是“空壳”。

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产业聚集,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产业活动强度与产业聚集程度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

应把城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协调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布局等重大问题。

同时,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切实抓好生产型服务业和民生型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咨询、中介等服务业。

(四)强化城镇功能。

始终把优化城镇功能放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第一位,坚持形象必须以功能为前提,形象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功能,不搞只要面子、不讲质量、不讲功能、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高度重视建筑质量安全,切实解决违规建筑隐患问题。

加快打通宜宾与其他城市的快速通道,加快构建半小时、一小时城镇圈,加快畅通各城镇节点之间的快速联接。

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都应重视教育医疗、商贸物流、公共交通、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地下管网、供排水、停车场、路灯、绿化等公用设施,抓好城区道路尤其是新区道路和小街小巷建设整治,完善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深入开展城乡综合整治工程,加强中心城区和县城的日常管理,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整洁度。

按照“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用事业,切实抓好城镇公交、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建设,保障水、电、气、运等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

(五)加大城镇管理。

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城镇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城镇管理网络体系,积极推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全面加强中心城区、县城和场镇的管理,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强化主管部门对基层的检查、指导和考核,把城镇管理纳入市对区县、区县对乡镇(街道)的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充分调动区县、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

同时,注重加强宣传教育,抓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违法建筑清理整顿,把加强城镇管理与提升市民素质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城镇人居质量,培养市民文明习惯。

(六)发挥房地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仅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而且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近两年,宜宾实行政府让利、降低造房成本、合理规划、加大市场供应,进而有效调控房价提高城市功能和住房品质,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下一步,宜宾将根据发展的需要,积极保障建设用地的供给,抓好市场调节,规范房地产经营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稳定。

三、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它本质上也是工业化。

宜宾是农业大市,传统农业比重大,效益低,三次产业中农业比例仍占20%以上,明显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近两年来,宜宾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84.52亿元,实现劳务总收入6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7元。

实践证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单纯抓传统农业没有出路。

要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要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搞好农村劳务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一)推进产业化经营。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叙府茶业、高洲酒业、凯华丝绸、高金食品、和久粮油、叙府肉类等一批龙头企业,新增一批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壮大畜牧、茶叶、果蔬、蚕桑、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一批“百万元”、“千万元”村。

搞好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把资源更多地向农业大户、企业家聚集;推动公司+农户、农户+大户、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等经济体的发展。

(二)围绕市场做商品。

引导农民认识市场,重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商品化,让农民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商人、经纪人;计算农业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提高农业效益水平;适应市场变化,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在市场大潮中踏浪。

(三)狠抓农业科技应用。

大力运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农业,把生物、化学、机械、管理、信息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特别是要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产品,实行精细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

(四)抓好农村劳务开发。

大力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农民走出去,打开眼界,闯荡天下。

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业科学技能培训。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农村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通乡通村公路,抓好沼气池建设和病险水库整治、渠系配套工程、烟水配套工程及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向家坝灌区及王家沟水库、坪山水库等项目建设。

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搞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推广运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

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宜宾是“长江第一城”,自古以来就是四川借江出海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近些年来,相继建成了内昆铁路、金筠铁路、旅游公路环线、内宜高速、宜水高速、江长公路、宜珙公路等一大批内外通道,目前宜南公路、长江航道整治、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宜庆公路等在建工程正加快建设,宜宾机场迁建及宜宾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2007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入14.2亿元,建成通乡水泥(油)路406.4公路、通村公路1861.4公里。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宜宾将形成“一道、两港、三铁、四路、五码头、六高速”的格局,加快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

(一)突出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和宜宾港。

宜宾拥有295公里的黄金水道。

据初步测算,到2010年,全市水路货运量将达到88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9.74万吨,其它货物吞吐量1250万吨;到2020年,水路货运量将达到17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8.52万吨,其它货物吞吐量2400万吨。

为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应大力推进宜宾港大吨位、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快以志诚作业区为中心的宜宾港码头建设。

(二)加快打造公路、铁路“快速通道”。

加快建设乐宜、宜泸渝高速公路,积极争取金沙江沿江高速公路。

同时,围绕骨干高速公路,进一步畅通市域内快速通道,尽快形成“半小时核心圈”和“一小时经济圈”。

此外,还应采取财政资金补助办法,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加快推进峨宜铁路前期工作,主动协调配合成都—宜宾—贵阳铁路建设,积极争取成绵峨城际铁路快速客运专线项目向南延伸到宜宾。

(三)着力打造“空中走廊”和航空港。

全力做好宜宾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在完善现有航空运输综合配套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航线航班,逐步形成宜宾与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相连接的空中走廊,形成辐射周边的航空港,为周边区域提供方便快捷的航运服务,提升宜宾区位优势,为在大区域竞争与协作中实现新跨越搭建更好的平台。

(四)积极打造“物流中心”。

加快城北、城南、城东、江安二龙口等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安吉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构建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依托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优势,积极发展口岸物流和产业基地型物流,着力提高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业务比重。

五、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切实加强开放合作

宜宾不靠边,不沿海,远离开放、先进的地区,是典型的西部内陆腹地。

近两年来,宜宾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主动参与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建设。

不断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大学的交流协作,进一步密切与广东湛江、湖北宜昌、云南昭通及美国哥伦比亚、法国卡尔卡松、英国卢顿等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合作协作。

2007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36.79亿元。

为了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宜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

(一)进一步推进开放合作。

在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川南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同时,再向东部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延伸拓展。

向东,打造长江“黄金水道”,融入成渝经济圈“重庆核”的水陆快速通道。

向南,积极参与南贵昆经济区协作,扩大与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

向西,通过金沙江流域水资源滚动开发和攀西-六盘水优势资源开发,加强区域间交通运输、产业互补、功能配套等方面的合作。

向北,抓住乐宜高速建设的机遇,融入成渝经济圈“成都核”。

(二)进一步加强外贸工作。

支持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企业积极承揽国际工程和援外项目,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申报对外劳务经营资质,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积极培育和支持五粮液、天原、丝丽雅、惊雷科技、天工机械、叙府茶业等重点企业扩大出口。

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业务。

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扩大稀缺资源和关键技术装备进口。

强化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出口名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支持外贸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通过内外整合,降低外贸出口成本。

(三)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

目前,西部面临东部产业转移加快的难得机遇,宜宾必须抢抓这个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抓招商引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首先,应运作好招商引资项目。

立足优势资源和产业,瞄准东部产业转移,尽快编制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储备、包装、策划和推介等工作。

鼓励外资、民资以并购、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借鉴天原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加快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鼓励外商投资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

其次,应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方式。

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政府为指导、中介组织为辅助,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及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形成吸引投资和项目运作的合力。

切实抓好企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和园区招商,加强项目跟踪和服务落地,提高招商引资效益。

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技教育事业

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建设经济强市,人才是关键。

为此,我们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近两年来,宜宾狠下决心,采取一系列举措,不断弥补科技教育的不足,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基础,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坚决逗硬政策,确保80%的科技经费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积极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和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7年,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申请专利510件,增长61.3%,市科技馆建成开放,2人荣获第四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3人荣获中国酿酒大师称号。

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宜领办、创办企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加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建设。

加大对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名优品牌和专利技术保护。

(二)强化教育和人才工作。

通过两年的努力,宜宾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突破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加快发展。

2007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突破6000人。

宜宾下一步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做强高中教育,攻坚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确保宜宾教育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当前,尤其应抓住全国和全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像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不断扩张职业教育总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力争2012年普职比实现5:

5,把宜宾建成全省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之一。

同时,宜宾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特别是今年,宜宾又面向全国公开选用博士,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人才“洼地”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