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4447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九年级练习卷

历史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

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完全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西周时期,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

诸侯的出现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

C.郡县制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效忠周天子。

故答案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3.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一次关键战役有关,这次战役是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官渡大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为了统一全国,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此题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赤壁之战

4.与下图相关的朝代是()

A.秦朝B.隋朝

C.元朝D.明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巩固全国统一的措施,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图片出现行省,是元朝的疆域图,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5.下列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所作的历史结论或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问题的认识。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其他三项说法正确,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6.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从2014年开始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这天跟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这天跟南京大屠杀有关,故答案是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7.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中共代表到重庆谈判。

下图是中共谈判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联合蒋介石抗日

B.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C.争取国内和平

D.争取民主党派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内战烽火·重庆谈判

8.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

1909年由他主持设计和施工的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

C.青藏铁路D.京汉铁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张铁路的认识。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京张铁路

9.中国近代史上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等社会习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新中国成立D.戊戌变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有关知识的识记。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10.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毛泽东带领人民摆脱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反映了我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3.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

A.成功举办APEC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人世贸组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

加人世贸组织和成功举办APEC会议是2001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4.南京青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会。

青奥会上的马拉松长跑项目源自下列哪一事件?

()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

C.拜占庭帝国灭亡D.马可·波罗东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希波战争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有知识可知,在希波战争中,一位雅典战士为报雅典胜利的消息,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最后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运动项目。

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希波战争

15.下图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的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

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A.人文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专制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

”结合所学可知,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三角贸易路线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到美洲进行殖民侵略,大肆屠杀印第安人,使美洲劳动力锐减。

种植园开始买进非洲的黑人,欧洲人看到有利可图,就开始贩卖黑奴。

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一般是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从非洲虏获黑人后运到美洲,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

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7.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A.殖民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B.封建专制统治十分腐朽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17—18世纪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而受到严重阻碍,据题意,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18.马克思说: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马克思这一说法依据的是林肯政府()

A.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

B.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D.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

1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是

A.发电机B.电动机C.内燃机D.电话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动力机器。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此后,汽车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

故答案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D.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

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21.下列文化成就,关联不正确的是()

A.伏尔泰——《复活》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物种起源》

D.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文化成就的认识。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牛顿的成就之一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复活》不是他的作品,所以此题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2.《凯歌悲壮》一书认为:

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这里的“退却”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1921年——192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所以此题选B。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3.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A.都是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的

B.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C.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史重要国际会议的认识。

依据已有知识可知,一战后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慕尼黑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

所以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4.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法国是死对头。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人和法国人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由“我是德国人”,“我是法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

这一观点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是

A.欧洲联合趋势形成

B.联合国的建立

C.国际联盟的建立

D.苏联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我是法国人”“我是英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体现的是欧洲的一体化。

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于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欧洲各国人的观念也逐渐转变为一体。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世界组织的识记。

25.电影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维也纳

B.好莱坞

C.柏林

D.戛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城市,根据常识都可知道好莱坞的电影是著名的,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答案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现代音乐和电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放宽容

①汉朝时,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重要商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通往西亚和欧洲,这就是著名的A。

它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它的开通,也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②唐朝贞观年间,高僧B西行,从古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经,还根据沿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封闭保守

③1453年,重继承而轻创新,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它文明优点和长处的C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④清王朝实行的D政策,使中国逐步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1)按表格中的字母顺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2)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

(1)A丝绸之路;B玄奘;C拜占庭(东罗马);D闭关锁国。

(8分)

(2)开放宽容使国家强盛,封闭保守使国家衰落。

(2分。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名拜占庭帝国。

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清朝的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一面,但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认识。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汉朝和唐朝实行对外开放,出现了国家的强盛。

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开放宽容使国家强盛,封闭保守使国家衰落。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闭关锁国

2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

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

——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

材料二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证明只靠经济上变革的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

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深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声音。

材料三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

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

材料四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

——摘自人教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侵略战争指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声音”指哪一历史事件?

试举出两个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

根据材料四归纳这场战争中国取胜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战争:

鸦片战争。

(1分)

危害:

中国从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分。

意思相符即可)

(2)声音:

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

(1分)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2分。

答谭嗣同等相关人物亦可)

(3)战争: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1分)

取胜原因: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

(3分。

意思相符即可)

(4)符合题意,有对侵略、抗争、探索、合作等的认识即可。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反映的侵略战争指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鸦片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提到的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声音”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两个代表人物是:

康有为,梁启超。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是指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中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

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国共两党的积极合作。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我的认识是:

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尚不能落后,要大力的解放思想,积极吸取外来的先进事物和思想,促进本国的进步,要团结一致,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国家独立才能民族振兴。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