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449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

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

“升和毫升”。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

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

(大小不同)

师:

哪一杯装水多?

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

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

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

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鼓励的语气)

小结:

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

(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

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你是怎么比较的?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

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

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

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

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

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

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

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

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

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

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

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

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知道了容量的概念和认识了测量工具,还知道了升和毫升分别是用字母“L”和“mL”表示。

并学会了怎样读量杯和量筒的液体。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00mL的量筒和1000mL的量杯以及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用字母“mL”和“L”表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他们。

幻灯片演示,指名读一读。

二、学习新知。

1、师:

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讨论、猜想。

2、在讨论、猜想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要求。

⑴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⑵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⑶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⑷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3、分组实验。

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汇报交流。

交流各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出现了情况,说明可能是倒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实验要认真严密。

在得出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水的基础上,师介绍1000毫升也叫1升,并板书:

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三、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

5升=( )毫升3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8000毫升=( )升

指名说答案并说思路。

四、综合应用。

做练一练。

第1题,看图,先让学生了解“净含量”的含义,再读出各种容器中液体的净含量。

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丰富课程资源。

第2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了解两种包装的酱油容量及价钱,再回答这两个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单价不同的原因,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二问学生可连加得出:

4袋250毫升的酱油是1000毫升酱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便宜多少。

第3题,让学生认真读题,清楚题中有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路。

 

第二单元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

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本单元教育目标:

1、会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除法,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说明结果的合理性。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情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解决。

本单元共安排了12课时,其中除法安排了7课时,乘除混合安排了3课时,探索乐园安排1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

第一课时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2、了解列表法,会计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3、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师:

同学们,今天夏天我国的四川遭受了近百年来的大旱,田地的禾苗都旱死了,许多的农民都颗粒无收。

得知这个情况后,许多人都自发的往灾区送去粮食。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自主探索。

师:

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

生1:

因为5×50=250

所以250÷50=5

师:

这种算法非常好,又快又准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生:

根据乘法口诀想到的。

师:

像这种除数是整十数的,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直接计算得数,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2:

想25÷5=5所以250÷50=5

师:

你真棒,巧妙地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求商。

师:

同学们想法都很正确。

我们的好朋友聪聪是这样想的。

(如果学生提到类似聪聪的列法时,师要加以肯定,并板书。

出示列表法。

1辆

2辆

3辆

4辆

5辆

50袋

100袋

150袋

200袋

250袋

想1辆车运50袋,2辆车运150袋……5辆车运250袋。

师:

像聪聪这样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都学会了这样的口算方法,老师这还有6道口算题,你们试着做一做吧!

出示试一试。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四、解决问题。

做练一练的第1、2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做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计时比赛。

做练一练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然后再做题。

可以让学生在图上连线,也可以组织学生口答。

五、小结。

指名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和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去年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飞船,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

出示文字和表格。

二、探索新知。

⑴明确题意。

师:

你从这段话和表格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指名回答。

师:

你是怎样理解“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和“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意思?

⑵独立探究。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呢?

师:

刚才同学们估计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那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

⑶小组讨论。

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⑷全班交流,写出算式和答语。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

523里面有8个60,还余43,所以8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师: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我们估算的要分9批,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是8批呢?

(指名1人回答)

师:

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剩下的43人还要再组一批。

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

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三、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

师:

如果全校师生每70人分成一个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个组呢?

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然后再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剩下的33人不够分成一个组,所以最多分成7组。

四、巩固练习。

第1、2题,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后,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在计算。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计算的正确率。

问题讨论:

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先让学生讨论亮亮和丫丫的答案,再用画图的方法解释。

使学生理解:

每20米1个间隔,先求出可以分成几个间隔,用除法计算。

因为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所以植树棵数=间隔数+1。

 

第三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不调商)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笔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愉快的暑假结束啦。

假期里你们不但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而且身体也长高了是吗?

这不,小明的妈妈就准备为小明买一双鞋。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小明在商场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索。

1、解决问题

(1)。

呈现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

师:

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明妈妈算一算。

(提出问题1)

让学生先估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23接近20,可以把23看作20进行试商。

让学生列式,并用上节课的知识试着用竖式计算。

生自主探索计算。

交流算法时,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作20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3的书写位置。

(这里如果出现学生在竖式中把商3和20来相乘,教师要重点讲解。

教师板书竖式计算。

2、解决问题

(2)。

师: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你们共同探索出了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那么,我们用这种笔算方法帮小明的妈妈解决第二个问题好吗?

(提出问题2,生列出算式)

提问:

把69看做几十试商比较合适,为什么?

师:

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来。

(生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集体订正。

三、尝试应用。

师:

你们表现的真棒,帮小明妈妈解决了问题。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题,需要你们帮助算一算,你们愿意吗?

出示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三道题的除数各看做几十来试商,再独立完成。

教师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四、综合应用。

做练一练。

第1、2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按题目要求,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讨论:

这是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给学生尽量多的交流机会。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帮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鞋价问题,还掌握了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接近整十数)的方法。

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

这节课就到这里。

 

第四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希望工程吗?

它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希望工程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帮助了很多失学儿童,今年光明小学的同学响应希望工程的号召,向山区的小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讨论方案,学习新知。

师:

这就是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捐书的情景,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

我看到三个同学正在包裹图书。

生2:

他们捐赠的图书想通过邮局寄走。

生3:

光明小学总共捐赠图书196本,多少本包一包,正好能包完呢?

师: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讨论第一个方案:

1、讨论方案

(1)

先让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讨论。

提问:

如果每包10本、30本、40本、50本,可以吗?

小组内分工计算一下,把你的计算结果在小组中交流并共同探讨。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每包本数是整十数都有余数。

师:

既然每包本数是整十数都行不通,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第二个方案。

2、讨论方案

(2)

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再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商9大了,改商8”是在调商。

了解把接近整十数的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也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所以需要调商。

如果学生做竖式计算有困难,教师可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②商9大了,该怎么办?

师:

这个方案还是不行,那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三个方案吧!

3、讨论方案(3)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试算。

交流算法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师: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代表,把这个竖式小组内演示一遍。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结。

师:

通过刚才的两道算式,你发现这样类型的题应该怎样计算了吗?

生:

先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然后试商,商大了,要把商调小,商小了,要把商调大。

三、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做练一练。

第1题: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很快说出商,交流时,让学生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第3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再填表格。

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估计的商是几,再计算

 

第五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3、能把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索中,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启发谈话。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我们一起去看看第17届世界杯的有关情况。

2、引出新知。

师:

谁来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有32支球队参赛,平均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师:

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

736÷32

二、学习新知。

1、师:

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使学生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2、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

写好竖式后,我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32除73够除,所以我在十位上试着商2,32乘2等于64,73减64等于9,再把个位上的6拉下来,在商的个位上商3,32乘3等于96,96减96等于0,所以最后得数是23。

如果学生说不出以上步骤,教师可板书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把32看作多少来试商。

②商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73减64的余数为9,接着该怎么办?

三、巩固新知。

做试一试。

师: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12÷24672÷8479÷16

567÷27752÷47135÷28

提问:

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生:

如果除数够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两位数,如果除数不够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一位数

师:

说得非常好,你能很快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给学生时间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结果。

三、实践提高。

做练一练。

第1题:

先看图,然后边提问题边计算。

第2题:

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第3题:

可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第4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中的信息和问题,理解“这辆车全部通过隧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车头进洞到车尾出洞,所以,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走的路程是隧道长加上汽车的长。

四、全课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

商末尾的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有关港口的画面,你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生1:

我看了工人们正在忙着运输。

生2:

春光公司一共要出口680吨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