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791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对称图形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对称图形

执教者:

蔡蔡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

剪刀、直尺、折纸

教师:

各种对称的图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

(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非常漂亮的图案让你们欣赏。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漂亮吗?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形状、颜色……都一样。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演示图形完全重合——开启——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

你看到了什么?

(多了一条直线在中间)(直线两边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对称图形            特征:

两边一样

老师这里有些图形,不知道是不是对称图形,你可以帮帮我的忙吗?

出示所剪教具让学生判断,问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书68页做一做——找出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吗?

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个勾。

对答案时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多人错的拿出来讲。

3、动手剪一剪

(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刚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运用了。

这么美的图案你们想自己剪出来吗?

(边说边板贴自己剪的对称图形)

指着心形问“你知道心形是怎样剪出来的?

”(把会剪的同学请上来边说边示范剪)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折——画——剪——展(如有学生说不出画,老师可以提醒:

先画出图可以使剪出来的图案更美丽)    

请你用刚才     说的方法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评出最美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1、我们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开始都要将这张纸对折,你们发现了吗?

对折后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

你们取的名字都很好,书上也给这条线取了一个名字,请翻开书68页,看看书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书:

对称轴(对折的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因此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1)   请你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图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线表示的?

(2)   画对称轴其实就是画在图形的折痕上。

折痕就是对称轴。

(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画对称轴)

(3)   你们能在自己剪的图案上画出对称轴吗?

画完后请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学生在自己所剪的图形或学具上画对称轴,互相检查,评价。

小朋友太棒了,对称轴在图案的中间(也可以说是画在折痕上),用虚线表示,(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对称轴)老师一教就会。

拿出长方形问:

这是对称图形吗?

试一试,你能找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

让学生上来说,边说边折。

(重点是看两边是否一样)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也就是说,图形里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两条。

(4)   正方形也是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

试一试,找出一条画一条

一会儿老师让画对的小朋友上来当老师说。

让学生边说边折。

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不一样的同学你现在明白没有?

(5)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形,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象刚才一样,也是

找出一条画一条。

看看哪位小朋友找得最多。

(课件演示)

也就是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还可以有两条、三条……

甚至是很多条对称轴。

二、         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知识的应用——今天我们学了对称图形的一些知识。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对称的美

师: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想看看对称图形到底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吗?

点击课件

3、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开心,老师就开心。

哪个地方你学得最开心?

开心之余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如果学生说最喜欢剪纸,就问她:

你是怎样剪的?

剪纸可以装饰房间、教室等,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更漂亮,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4、画出另一半

不过老师觉得你们学会这些知识后还要会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得问题

才是最厉害的。

看,这里有一幅图,是小糊涂只画了一半的画,你能帮他画完整吗?

请你说说你打算怎样做?

说完再画画。

展示几幅画得好的。

老师小结

板书:

对称图形

特征:

两边一样

怎样剪:

折——画——剪——展

对称轴: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教师:

糖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

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

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

想不想知道?

  生:

想!

  师:

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

喜欢吗?

(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

是糖。

喜欢!

  [评析: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

  2、师:

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

  生:

可以分给14个人。

  师:

对吗?

好,咱们一起分一分。

(课件演示:

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

  生:

14个人!

  师:

如果每人分2块呢?

能分给几个人?

  生:

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

你想的真快!

咱们来看,(课件演示:

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

  生:

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

  师:

谁来说说分的结果?

  生:

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

回答的真完整!

  [评析:

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

]

  3、师:

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

  生a:

我想每人分4块。

  生b:

我想每人分7块。

……

  4、师: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

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

开始吧!

  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

  6、学生分小组汇报:

  

(1)、师:

分完了吗,同学们?

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

  组1:

我们小组有14块糖,

  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了4个人,还多着两块。

  第二种分法是,每人分5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最后还多4块。

  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7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正好分完了!

  

(2)、师:

听了他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种分法还多着2块?

  生答:

因为,每人分3块,剩下的2块不够分给一个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师: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生2:

那你第二种,还剩4块呢,怎么也不分了?

  生答:

那是每人分5块啊,所以剩下的4块也不够给一个人,否则就不公平了!

  师:

有道理吗?

老师把你们分的情况展示出来。

  (在黑板上贴出他们组的分法)

  (3)师:

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说说你不同的那种。

  组2:

我们组是这样分的,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2块。

还有一种,是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也剩下2块不能再分了!

  师:

他这两种分法都剩了2块,是不能再分了吗?

  生:

是,因为第一次每人分4块,第二次每人分6块,都比2块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

同意吗?

你解释的真清楚!

  7、师:

刚才老师还分了两种,(贴上)你们看,同样是分14块糖,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

那通过分,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师:

你们发现了吗?

就按你说的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吗?

(师生共同分)这样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评析:

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在小组内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为下面充分理解余数的含义作好铺垫]

  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师:

这些正好分完的,我们以前学过了,会列算式吗?

以它为例,怎么列?

  生1:

14÷2=7(人)(师板书)

  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

有14块糖,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

  师:

这个怎么列?

(指最后一种分法)

  生3:

14÷7=2(人)

  师:

说说什么意思?

  生3:

有14块糖,每人分7块,可以分给2个人。

  2、师:

看来这些没剩余的,难不倒大家,那这边有剩余的分法,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比如第一种,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分给了4个人,还剩2块,你能试着写写吗?

在本子上试试!

  3、学生试写。

  4、展示学生的写法:

  a、(14—2)÷3=4 b、14÷3=

  c、14÷3=4余2 d、14÷3=4……2

  师:

写好了吗?

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写的。

  这是谁的?

说说你的算式什么意思?

  生a:

我先从14块糖里去掉2块多余的,再用12÷3=4(人)。

  师:

好,这是你的想法!

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的,为什么这样写?

  生b:

因为有14块糖,每人分3块,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会算了。

  师:

噢,谁也遇到这个困难了?

举举手!

没关系,咱们来这位同学写的(出示第三种写法)解决你们的困难了吗?

  生:

解决了。

  师:

怎么解决了,它什么意思?

  生:

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他在后面写了个余字。

  师:

(问第三种方法的主人)你是这个意思吗?

  生c:

是!

  师:

你们觉得这样表示可以吗?

  生:

可以!

  师:

你可真聪明,帮我们大家解决了困难!

这还有一种写法呢,你能看懂吗?

(出示第四种写法)跟上面一种有什么不同?

  生:

他用了省略号代替了“余”。

  5、师:

对啊,他发明了一种符号来表示剩余,想法不错!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不过为了书写简便,人们就习惯用六个点来表示剩余,看老师写一遍:

14÷3=4……2,读作:

14除以3商4余2。

(齐读一遍)

  6、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

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

  师:

4在这儿表示4(人),2表示2(块),(板书单位名称)指的哪两块?

生:

指图中余下的2块。

  师:

大家会写了吗?

下面这些,请你任选一种写出来!

  7、学生练习,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生1:

14÷4=3(人)……2(块)

  有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余2块。

  生2:

14÷5=2(人)……4(块)

  有14块糖,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4块。

  生3:

14÷6=2(人)……2(块)

  有14块糖,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2块。

  8、师:

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除法跟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

今天学的除法有余数,以前的除法没有!

  师:

他刚才用了一个词,什么?

  生:

余数!

  师:

什么是余数?

  生:

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数!

  师:

在这儿,哪些是余数?

  生:

2、4。

(学生边说教师边指)

  师:

这个词用的好,我们就把这些数称为余数!

象这样的除法,我们叫它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评析:

通过知识的迁移,数型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造,去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面练习几次让学生写算式,说含义,整个环节处理的比较扎实,到位。

]

  三、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师:

大家真厉害,通过分糖,又认识了一种新的除法,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块?

  生:

16块。

  师:

如果每人分5块,最多能分给几个人?

余几块呢?

怎么列式?

  生:

16÷5=3……1

  师:

咱们看是这样吗?

(课件验证)和你想的一样吗?

  2、师:

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块,变17块了,如果还是每人分5块,现在能分几人余几块?

怎么列?

  生:

17÷5=3……2

  3、师:

仔细看,“啪、啪”又添了两块,变成多少了?

  生:

19块。

  师:

这次能分几人?

余几块呢?

  生:

19÷5=3……4

  4、师:

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还是只分给3个人啊?

  生:

剩下的不够5块。

  师:

好,再添一块,现在够了吗?

能分几个人了?

  生:

能分给4个人了。

  师:

我是这样列的:

20÷5=3……5,余5块行不行?

为什么?

  生:

因为剩下的5块还能分给一个人。

  师:

同意吗?

仔细看算式,(演示课件)余下的5块又分给了一人,刚才3人变成了4人,这样对了吗?

  5、师:

刚才余5块不行,还能再分,那6块呢?

7块呢?

  生:

更不行了,还能再分。

  师:

看来当每人分5块时,最后可能会余几块?

  生:

可能会余1、2、3、4块。

  师:

也就是说只要余下的比5块少就行,是吗?

你能说说,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

余数不能超过除数!

  师:

换句话说,也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

余数比除数小)

  [评析:

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剩下的不够每人分的块数所以出现了余数。

并且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否则,还能再分。

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只是在巡视时,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的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

  四、研究试商方法:

  1、师:

你看,通过分糖,咱们进一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题,你会做吗?

试一试:

  

(1)13÷5=?

可以结合刚才分糖的过程想想!

再来一道。

  

(2)17÷4=?

算的不错,下面可要抢答了,想好就举手,瞪大眼睛,准备好了吗?

  (3)22÷7=?

 28÷5=?

 34÷6=?

  2、师:

我出的题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的越来越快?

有什么窍门吗?

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

  生:

我先想的口诀,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数。

  师:

你想的口诀,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啊?

  生:

因为24离34太远了。

  师:

哦,要想得数最接近34还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诀,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咱们来试试!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运转,最后想出试商的捷径。

然后反馈,教师及时总结,让学生真正明白试商的方法。

]

  五、巩固练习:

  1、计算:

下面两道自己试试!

  23÷4= 32÷5=

  师:

第一题是怎么想的?

  生:

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数3。

  2、判断:

  师:

大家学的那么带劲,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瞧,他们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题,帮他检查一下好吗?

(判断并改正)

  3、实践题:

  师:

咱们班同学可真棒,帮小动物们改正了错误,哎,今天咱们班来了多少人?

  生:

30人。

  师:

几个人一组?

  生:

5个人一组。

  师:

分了几组?

怎么知道的?

  生:

30÷5=6(组)

  师:

如果4人分一组,能分几组呢?

这个问题,咱们留到课下解决好吗?

  [这个环节的练习分为3个梯度。

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

第二题,判断。

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题,实践题。

全班30人,如果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

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六、小结:

  师:

这节课,老师跟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充实的40分钟,希望大家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说给你的同伴听!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活动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注意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以分糖为主的学习情境。

而分糖是学生平常经常做的事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这样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

  2、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分糖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分糖、画图、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体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环节,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数型结合,形象,生动。

  5、分层练习,实际应用,提高应用意识:

  练习设计有梯度:

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

第二题,判断。

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题,实践题。

全班30人,如果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

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

我们的口号是:

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

(课件展示)

  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

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

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

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

想知道吗?

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学习例2

  

(1)收集信息

  师:

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

(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谁会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自主做题)

  生: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

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

  生:

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

算式是23÷5。

  生:

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

(课件展示)师:

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

还余几根?

(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

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

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

(师同时板书答案)

  师:

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

()剩下的还能再分吗?

为什么?

(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

  生:

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认识余数

  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

  师:

请跟老师一起读。

  (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

  师: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

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怎么读?

  强调:

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

  (6)竖式计算

  师:

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

  生进行竖式计算。

  师:

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

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

  边读边思考:

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

怎样知道的?

B、23下面的数是几?

它是怎么得到的?

C、余数是几?

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

(课件依次展示)

  小结:

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

商、乘、减。

(课件)

  (7)展示竖式。

  2、练习。

  师:

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小试身手

  

(2)知识城堡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学习例3

  

(1)探究关系:

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多几盆?

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

你会列式计算吗?

  

(2)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

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

有什么窍门吗?

  (4)小组合作:

  师:

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

  追问:

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

(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

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归纳总结:

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反过来怎么说?

  3、智慧冲浪:

  

(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

错在哪里?

  

(2)知识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