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52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 幼儿园形体特色课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开展形体活动与游戏结合等研究。

六、具体计划与教学教材细化。

幼儿的形体训练内容应根据年龄来决定,如小班幼儿的形体训练以模仿动作为主,并能按照音乐节奏效为推确地模仿各种动作。

教师应把握好训练的尺度。

小班形体训练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把杆训练。

手位、脚位基本训练;

第二部分为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的基本训练。

在形体训练进行之前,要进行热身准备活动,让幼儿们先做一些走、跑、跳,以及颈和肩的放松、扩胸扭腰等活动,使幼儿为适应训练做准备。

小班幼儿舞蹈形体基础入门内容教材

具体课程安排

授课总时数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阶段

周数

要点

双手扶把

双腿贴紧,脚跟并拢,膝盖绷直,放在把杆上。

躯干的训练

习惯于背、腹和臀部肌肉的收紧和提起

脚尖点地训练

脚背、踝及腿部肌肉的不同方向的点地方法

手位训练

1-2手位练习

手位的训练

3-4手位练习

5-7脚位练习

脚位的训练

1-2脚位练习

3-5脚位练习

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的基本训练

虎掌

手指伸直,虎口张开,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

兰花掌

手指伸直、虎口收紧,拇指向中指靠拢

十一

正步

两脚靠拢,脚尖朝正前方,重心均匀落在两脚上

十二

丁字步

左脚跟靠右脚中间,像“丁”字一样,重心在两脚

十三

八字步

脚跟并拢,两脚尖指向斜前方,成“八”字形

十四

前踏步

左脚尖向前,右脚撤在左脚后侧,脚趾虚踏于左脚

十五

后踏步

左腿伸直,右胆稍屈于左腿后方,右脚趾虚踏其后

一、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

1、把杆练习的方法

(1)双手扶把

面对把杆,身体离把杆约1尺左右,双腿贴紧,脚跟并拢,膝盖绷直,双手放松弛,轻轻地放在把杆上,与双肩同宽,两肩放松,双肘下垂,肩胛放松,稍稍往后打开。

腹肌,背肌和臀肌收紧向上提,头部正直,面部表情松弛。

2.把杆基本动作

(1)躯干的训练

正确的躯干姿态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受过训练的人体躯干,可以表现各种优美的舞蹈。

躯干的训练主要是让幼儿从小习惯于背、腹和臀部肌肉的收紧和提起,躯干的训练对幼儿在表演舞蹈时要做的动作如跳跃、旋转、控制缓慢的动作,以及灵活、平稳等都有很大帮助。

(2)脚尖点地训练

点地练习主要训练幼儿的脚背、踝及腿部肌肉的控制力量以及不同方向的点地方法。

动作要领如下:

1、双手轻轻放在把杆上、收腹挺胸、双眼平视,两脚并拢小八字站立。

2、一脚向前侧、后点地,绷脚面,两腿绷直,重心在支撑腿上。

3、收脚还原时,脚掌紧贴地面收回,保持身体正直,胯部要正。

4、易出现错误:

点地时绷脚不充分,两腿易屈膝,重心不稳,易出胯撅臀。

(3)学习最基本的手位训练:

1、手位的训练

一位:

双手下垂,手心向里,两手靠近,但不要碰到,双肘微圆,上臂稍离躯体。

二位:

双手像环抱一棵大树—样,从一位拾至到胃部,双臂弯曲、两肩放松。

三位;

在二位基础上,两手环抱拾至头顶上方。

四位:

一手在三位,一手在二位。

五位:

一手在三位,一手在七位。

二位手向身旁打开

六位:

一手在二位.一手在七位。

七位:

两臂向身旁打开,肩肘到手腕保持圆弧形,注意不要弯肘。

七位手还原一位时,双手稍向上抬一下,划一小圆做呼吸然后自然下落。

(4)、脚位的训练

一位:

两脚跟并拢,两脚外开成一直线。

在一位脚的基础上,相隔一脚远距离。

三位:

在一位脚的基础上,一脚收至另一脚前面的中间部分。

在五位脚的基础上,前脚平行向前移至一脚远处,即这脚跟与那脚尖在一条直线上。

在四位脚的基础上,前脚继续收至与后脚对齐,即前脚跟与后脚尖对齐。

脚位训练时,要注意重心均匀落在两脚上、收腹、收臀、挺胸抬头、两肩放松、呼吸自然、表情松弛,给人一种挺拔、舒展的感觉,脚位变化时,动作脚尖不要离开地面。

第二部分:

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训练法

中国古典舞训练比较注意舞姿造型的训练、讲究处处照顾四面八方”。

比如一个“丁字步”的站法:

左脚斜伸与右脚腕的正中相连成为一“丁”字,左右小腿紧贴,上身胸部与斜伸出的丁字步成相反方向,两肩微向后打开,脸与胸部的方向相反,头稍拾起、这种站姿使每一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这一造型顾及到了“四面八方”。

古典舞注重眼神与身段的表演,讲究曲、圆、扭、拧等形体表演线条。

由于幼儿具有人小、稳定性差、耐力不足、理解能力弱等特点,所以动作的训练不宜过长、过于复杂,主要是为幼儿今后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

为此,仅从中国古典舞中选择基本手位、脚位以及一些基本动作,作为对幼儿进行基本训练的内容。

中国古典舞手位的基本训练

掌:

分男掌、女掌。

(1)男掌(虎掌)手指伸直,虎口张开,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

(2)女掌(兰花掌)手指伸直、虎口收紧,拇指向中指靠拢,但不要贴紧。

中国古典舞脚位的基本训练

(1)正步:

两脚靠拢,脚尖朝正前方,重心均匀落在两脚上,要挺胸、立腰、收腹、收臀。

(2)丁字步:

左脚跟靠在右脚中间,像“丁”字一样,重心在两脚。

(3)八字步:

脚跟并拢,两脚尖指向斜前方,成“八”字形,重心在两脚。

(4)踏步:

有前踏步、后踏步之分。

前踏步为,左脚尖向前,右脚撤在左脚后侧,脚趾虚踏于左脚左方,脚尖与左脚尖成一条直线;

后踏步为,左腿伸直,右胆稍屈于左腿后方,右脚趾虚踏其后,重心在左脚,上身稍微有前倾,头向左前侧。

中班幼儿学习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

第一级教学任务

一、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

二、认识身体部位的左与右。

三、认识音乐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四、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授课大纲

伴奏音乐

走步

伴奏曲吹吹拉拉

音乐反应

伴奏曲之一大苹果伴奏曲之二看星星

扩指

伴奏曲保护小羊

手臂动作

伴奏曲 

你说可笑不可笑

弯腰、转腰

伴奏曲小钟

前压腿

伴奏曲小脚

双吸腿

伴奏曲弹弹唱唱 

脚位

伴奏曲擦玻璃

头的动作

伴奏曲小鸟的歌

摆臂

伸出手

蹦跳步

伴奏曲小兔子

平踏步

伴奏曲开火车

游戏

伴奏曲万花筒

附伴奏曲歌词:

音乐反应

(一)

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音乐反应

(二)

天上多少星星亮晶晶,一二三四五六数不清。

一闪一闪好像小眼睛,我要问你明天天可晴。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

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

手臂动作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

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喵~~~

弯腰转腰

嘀哒嘀哒嘀哒嘀哒,你听小钟说话嘀哒哒

小脚踏踏叫醒小花哩哩哩哩哩哩哩;

小脚跳跳多像小鸟叽叽叽叽叽叽叽

小脚跳跳树儿点头沙沙沙沙沙沙沙;

小脚蹦蹦跳过板凳啦啦啦啦啦啦啦

星期天呀擦玻璃我和妈妈早早起窗子擦的明又亮照得屋里更美丽更美丽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

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

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

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快点儿把门儿开

我要进来要进来

小兔子乖乖谁叫也不开

不开不开不能开

妈妈回来我就开

第一级教材详细教学及伴奏曲谱分解

1、走步

音乐伴奏曲2/4拍

【前奏】 

 

准备动作:

“正步位”,双手下垂,

[1]-[4] 

右脚始“自然走”八步(见场记一)。

[5]-[8] 

原地不动胸前自拍手八次。

[9]-[12] 

同[1]一[4]动作。

[13]-[14]原地不动“旁按手”。

[15]-[16]“低头”敬礼一次。

第二遍音乐

右脚始“自然走”八步,同时“转体”二人相对(见场记二)。

原地不动自拍手八次。

同[1]-[4]动作。

[13]-[14]原地不动,“旁按手”。

[15]-[16]两人相互“低头”敬礼。

要领及注意点:

通过简单地“自然走”,培养幼儿初步学会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此动作可原地或行进做。

“自然走”时要挺胸、拔背。

2、音乐反应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和舞蹈恰好符合幼儿这种天性。

让幼儿自己动口、动手、动脚,全身心地去唱、去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本节训练的目的是使其从小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均获得基础教育。

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的同时,本课要求同时重视对幼儿的音乐感训练。

节拍是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训练的基础。

音乐的节拍和音调,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语言的抑、扬、顿、挫。

从幼儿熟悉的词语开始,从节拍人手,用有节拍的朗诵;

以游戏的方式向幼儿进行节拍训练,使语言、动作、节拍有机地统一,从而培养幼儿敏锐的节拍感。

面对4岁的幼儿,首先从简单、易学的歌谣开始。

音乐节拍简单,可以多次反复。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任何部位的动作,反映出单一的节拍。

音乐伴奏曲之一2/4拍

随着曲谱边说歌谣边拍手或脚踏,每一字拍击手或踏脚一次(见场记三)。

注:

2-10场记均同场记三

音乐 

伴奏曲之二 

2/4拍

随曲谱边说歌谣边击打乐器(铃、鼓、钹、三角铁等),每字击一下或每字做一动作。

录像中的音乐反应动作仅是示例,希望教师启发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力,每做一遍均变换不同的动作

3、扩 

音乐伴奏曲 

[前奏] 

准备动作:

“旁开腿勾脚”坐,或“双跪坐双背手”,身向l点。

[1] 

右手屈臂握拳经肩前向“前平位”伸出,“上翘指扩指”,手心向前(见图1)。

[2] 

同[1]动作,左手做。

[3]-[4] 

双手向外,向内“转腕”,两次(见图2)。

[5] 

右手屈臂握拳向“旁斜上位扩指”,手心向前(见图3)。

[6] 

同[5]动作,左手做。

[7] 

双“背手”。

[8] 

“摇头”。

[9] 

右手屈臂握拳向“旁平位扩指”,手心向前(见图4)。

[10] 

同[9]动作,左手做。

[11] 

双手向内,向外“转腕”,一次。

[12] 

双手经“下弧线”向“前平位摊手”并“扩指”(见图5)。

第一,屈臂握拳动作均在肩前。

第二,臂在“前平位”、“旁平位”、“旁斜上位”时要伸直,位置准确。

第三,“转腕”时,手要保持“扩指”手型,臂固定不动。

第四,在地面上“坐”或“跪”均要求后背直立。

4、手臂动作

“双跪坐旁按手”,身向1点。

[1]-[2] 

双手“扩指”,屈臂,手心向里于嘴前,似摸猫胡须动作四次。

同时向右、左“倾头”各一次(见图6)。

经“分晃手”至左脸颊处,双手合掌,向左“倾头”成睡状(见图7)。

左手指左耳,右“旁按手”,向右“倾头”(见图8)。

做[5]的对称动作。

拍手,向右“转腰”双“摊手”一次(见图9)。

做[7]的对称动作。

[9]-[10] 

双手心向外,在猫胡须的位置上模仿猫叫“喵”。

第一,双手“扩指”屈臂于嘴前时要中指尖相对。

第二,启发孩子按歌词表演。

5、弯腰、转腰

“交叉盘坐旁按手”,身向1点。

[1]-[3] 

向右、左、右“旁弯腰’’三次,同时右、左、右手扶地三次(见图10)。

[4] 

还原“准备动作”。

向右“转腰”(见图11)。

同[4]动作。

向左“转腰”。

第二遍音乐,动作同第一遍。

第一,“旁弯腰’’手扶地时,肘要放松,另一侧旁肋尽量拉长。

第二,“转腰,,时上体垂直,骨盆固定,以腰为轴,手臂是随上体移动。

6、前 

压腿

音乐伴奏曲2/4拍

“正步位绷脚伸坐”,双手扶地,身向1点。

右脚全脚贴地面移动成“前吸腿团身”(见图12)。

还原“准备动作”。

[5]-[6] 

同[1]-[2]动作,左腿做。

[7]-[8] 

[9]-[11] 

“前压腿”三次。

同时双手拍脚背三次(见图13)。

[13]-[16]同[9]-[12]动作。

第一,“前吸腿团身”的“吸腿”要全脚着地,“团身”时额头贴膝盖。

第二,“压腿”时,腿要伸直,脚要绷,后背拉直。

7、双吸腿

“正步位绷脚伏卧”,手臂向前平伸、抬头,身向1点。

[1]-[6] 

后“双吸腿”三次(见图14)。

向右“转体”1/2成“仰卧”。

[9]-[14] 

“绷脚”前“双吸腿”三次(见图15)。

[15]-[16] 

向左“转体”1/2成“伏卧”,双手托下颏。

第一,手臂向前平伸时,两手相距与肩同宽。

第二,“前吸腿’’和“后吸腿”时,注意双膝和双脚并拢和“绷脚”。

第三,“转体”时,手臂夹耳,保持“正步位绷脚”。

8、脚位

音乐伴奏曲詈拍

“小八字位”站立,“旁按手”(见图16)。

最后一小节右脚向右旁“横移”一步成“大八字位”。

[1]一[3] 

右手手心向前在身体前面划“立圆”三次(见图17)。

“旁按手”。

身前倾哈气一次(见图18)。

右脚收回“小八字位”。

静止。

[9]-[1l] 

同[1]-[3]动作,左手做。

[13]-[14]同[5]-[6]动作。

[15] 

“正步位”。

[16] 

第一,“脚位”要准确。

第二,教师要启发幼儿去捕捉擦玻璃时的形象,擦玻璃时手离身体远些。

9、头的动作

音乐伴奏曲3/4拍

“小八字位”,双手下垂,身向1点;

[1]-[4]原地不动;

[5]-[6]先右后左成“旁按手”;

[7]右脚“横移”成“大八字位”。

“低头”(见图19),然后头还原。

“仰头”(见图20),然后头还原。

右“转头”(见图21),然后头还原。

左“转头”,然后头还原。

第一拍,第二拍向2点、l点各“点头”一次,第三拍停。

头还原。

第一拍,第二拍向8点、l点各“点头”一次,第三拍停。

[13]-[14]右、左“转腰”各一次。

“旁按手”还原成身向1点。

[1]-[12] 

双手“叉腰”做,其他同第一遍音乐。

[13]-[15]“旁按手”。

第一,“低头”、“仰头”、“转头”时,保持上体直立,肩固定,颈部最大限度弯屈和转动,达到训练颈部的目的。

第二,使学生初步认识头的位置,注意位置要准确。

第三,头部动作时“旁按手”要固定不动。

10、摆臂

“正步位”站立,“背手”,身向1点。

向前“蹦跳步”停落成“半蹲”,同时右手“前平位扩指上翘指”,手心向前(见图22)。

直膝同时,右手收至肩前保持“扩指”(见图23)。

右手伸向“上位扩指”(见图24)。

右手先“旁平位”再“上位”,“摆臂”各一次。

右手落至右“旁平位上翘指”,手心向旁,眼视右手。

收右手成“背手”。

第二遍音乐,动作同第一遍,左手做。

第三遍音乐,动作同第一遍,双手做。

第一,始终保持“扩指”手型。

“摆臂”动作臂要伸长、舒展。

第二,单手“摆臂”要求在“上位”和“旁平位”之间摆动,手心向前。

第三,双手“摆臂”在“上位”时,双手要交叉。

11、蹦跳步

音乐伴奏曲2/4拍

“正步位”站立,双手兔耳形,竖于头上两侧,身向1点(见图25)。

“蹦跳步”四次并向右、左交替“倾头”四次,同时向下“折腕”四次(见场记四)。

再“蹦跳步”三次,第四拍静止。

同[5]-[6]动作。

第二遍音乐,动作同第一遍,可向任何方位做。

第一,蹦跳时,双膝要松弛,后背直立,保持“正步位”。

第二,兔耳形手的手腕与头保持一拳距离。

第三,“蹦跳步”行进方向由教师自行安排,也可以原地做。

12、平踏步

[1]两人一组,“正步位”;

A“抱肘”做火车头,B在A身后双手搭A双肩做车厢,每组行进方向可任选(见图26)。

[2]--[9] 

“平踏步’’三十二次成“正步位”,找到另一组小朋友,两组相对(见场记五)。

A成“旁按手”,B保持原状。

[11]-[12]相互低头,敬礼一次。

再反复做。

第一,“平踏步”要全脚踏地,每步均踏在节拍上。

第二,A和B可以交换做火车头。

13、游戏

通过游戏增强小朋友们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教师发出口令,小朋友们按照曲谱节拍做动作,如“头碰头”(见图27),“肩碰肩”(见图28),tt背对背’’(见图29),“肘碰肘”(见图30),“脚对脚”(见图31),“膝对膝”(见图32),“拍拍手’’(见图33),“拉个大圆圈”等等(口令的内容和顺序可任意变换)。

做法:

老师发口令,小朋友原地准备。

可用任何“舞步”向任何方位跑动找伙伴,自由结合成若干对或组。

均按教师的口令“头碰头”(或其他内容)做出反应动作。

如此按教师的口令反复进行。

大班幼儿学习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二级

第二级教学任务

一、进一步完成第一级年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二、认识教室的8个基本方位。

三、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四、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第二级教学大纲

走步和敬礼

伴奏曲我问老师好

伴奏曲之一数字歌伴奏曲之二小木琴

手位

伴奏曲摘果子

勾绷脚

布依娃娃爱唱歌

含胸、展胸 

小火车

提腰、松腰

伴奏曲小鸟飞

旁开腿

伴奏曲在山上 

脚位推指、绕腕

“对不起”!

“没关系”

吹泡泡

半蹲

伴奏曲小拜年

蛙跳步

小青蛙找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