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535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

河南省粮食物流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粮食物流设施和粮食流通现状5

(一)“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情况分析5

(二)“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建设成绩6

(三)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存在的问题7

二、河南的发展优势8

(一)区位交通优势突出8

(二)粮食资源优势巨大9

(三)信息优势明显9

(四)产业基础较强9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主要目标12

四、主要任务12

(一)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12

(二)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13

(三)建设粮食市场体系14

(四)打造内陆粮食口岸15

(五)加快物流新科技应用15

(六)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16

五、建设布局17

(一)粮食物流通道的规划布局17

(二)粮食物流节点的规划布局19

六、重点支持项目及投资测算23

(一)粮食综合物流园区及粮食物流设施项目23

(二)物流信息化项目24

七、保障措施24

(一)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投资机制24

(二)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管理机制25

(三)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26

(四)注重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训27

为发展我省特色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合理建设河南省跨省粮食流通通道以及省内粮食流通通道,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粮食加工业发展,依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国家粮食行业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粮食行业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编制本规划。

一、粮食物流设施和粮食流通现状

(一)“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情况分析

1.粮食分品种流量流向情况。

我省粮食流通量大,小麦为净流出,玉米、稻谷以品种调剂为主,均有流出和流入。

随着我省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粮食生产与加工量的迅猛增长,预计省内粮食流通量、跨省成品粮流通量等将进一步增加,跨省原粮流通量也将有一定速度的增长。

2.河南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截止“十二五”末,全省总仓容5950万吨,拥有各类粮食仓库(库区)共2467个。

按粮库规模划分,10万吨以上的粮库116个,5~10万吨的粮库174个,2.5~5万吨的粮库381个,其余为2.5万吨以下。

拥有铁路专用线总长度119千米,有效长度65千米。

3.粮食运输方式现状。

全省粮食运输方式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省内粮食流通以汽车散运为主,跨省长距离粮食流通以包粮火车运输为主。

(二)“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建设成绩

“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物流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按照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提升,重点突出的要求,正在逐步形成以现代粮食物流园区为龙头、一级节点库为重点、二级库与骨干库为补充和基层收储库为支撑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五年期间全省共投资9.2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5亿元,完成粮食物流设施项目26个,新增中转仓容139.06万吨。

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为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快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省粮食行业采取新建、扩建和修建方式,全面改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十二五”期间全省中转仓容增幅较大,是我省有史以来增加最多的时期。

表12011-2015年度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总表

单位:

个、万吨

项目类别

2011

2012

2103

2014

2015

合计

粮食物流设施项目

项目个数

4

5

5

8

4

26

建设仓容

17.6

28.7

34

48.2

10.56

139.06

表22011-2015年度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情况汇总表

单位:

万元

合计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项目

类别

总投资

中央

投资

总投资

中央

投资

总投资

中央

投资

总投资

中央

投资

总投资

中央

投资

总投资

中央

投资

物流

项目

92177

10050

10700

1400

23250

1400

18850

1900

31327

3500

8050

1850

(三)河南粮食物流设施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粮食物流在取得以上成就的同时,仍存在若干薄弱环节。

1.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1)中转仓容不足

我省现有仓容中能够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的比重很低,绝大部分平房仓不适应散粮快速接收发放的需要。

(2)运输方式落后

目前我省散粮汽车运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散粮火车和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刚刚起步。

长距离粮食物流大多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粮食出库环节基本采用包装,抵达目的地后还需拆包。

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导致粮食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粮食物流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较低

(1)粮食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

目前多数从事粮食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粮食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粮食物流成本控制等粮食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

(2)粮食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

目前从事粮食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3)粮食物流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粮食加工业发展需求

全省粮食加工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粮食流通系统发展仍处于简单的初级供需阶段,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制约了粮食精深加工的健康良性发展。

3.粮食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1)资源集聚效应不明显

全省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粮食仓储物流园区,但粮食产业集聚度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小弱散”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2)粮食企业机制创新乏力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停留在买原粮、卖原粮的老套路,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之间的联合经营开展不力。

国有粮食企业与民营、加工企业等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

二、河南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截止20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6.7万公里。

到“十三五”末,全省铁路营业里将程达8000公里以上,“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四纵六横”货运铁路网基本形成。

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855公里,形成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唐白河五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

我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和以发达的公路、铁路综合粮食运输通道,为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支撑。

(二)粮食资源优势巨大

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总产量曾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随着河南粮食产量的增加,粮食商品量逐年提高,粮食结余量逐年增大。

(三)信息优势明显

河南粮食信息优势地位明显,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积极推行信息化改造,推动粮食批发交易的网上远程交易,已经成为国家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食等政策性粮食的重要交易平台。

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郑州价格”已成为粮食价格波动的“晴雨表”。

“中华粮网”、河南省粮食物流交易市场等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发展成为集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平台。

(四)产业基础较强

近年来,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为代表的央企、以中原粮食集团、豫粮集团等为代表的省级粮食仓储企业,在河南全省范围内构建了网络化、系统化的粮食流通格局。

部分大型食品企业的粮食物流部门逐步剥离成为独立的粮食物流企业;外资、外省市、民资粮食物流企业开始进驻河南,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初步形成。

我省粮油食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粮油食品工业体系。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工业企业达到915家,涌现出了三全、思念、白象、莲花、想念、梦想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全省年处理小麦能力达5089万吨,面粉产量达2648万吨,生产粮油食品343万吨,其中馒头11万吨,挂面132万吨,速冻米面制品109万吨,其他产品146万吨,均居国内首位。

小麦加工转化企业个数以及年加工转化能力、年产量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粮油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需求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改善粮食物流设施条件。

以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为目的,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的基本原则,形成重点粮食产业园与物流通道相结合,跨省散粮物流通道节点与省内散粮物流流通节点相结合,粮食物流企业与粮食仓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相结合的现代化粮食物流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主动对接全省粮食行业总体规划,深入研析全省各区域性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的状况和当地区位、交通等优势,统筹安排,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合理确定新建项目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以近期规划与远期发展相适应,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物力条件,分期实施。

2.政策引导,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调控政策引导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投资融资、经营管理方式,创造条件加快项目建设,为多种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深化粮食企业改革,实施兼并重组,促进资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切实提高企业融集资金、掌控粮源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积极争取中央、地方政府的支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运用资产置换等手段,盘活行业存量资产。

3.突出重点,整合资源

根据当地粮食流通特点,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界限,以充分利用现有粮食物流节点、码头、加工厂等设施为主,因地制宜整合各种要素,把握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的重点,积极运用退城进郊、资产变现等成功经验,广辟渠道筹集资金,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4.改进技术,完善功能

按照各自特点,科学定位物流节点项目、物流园区项目功能,合理选用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和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物流设施。

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粮食物流现代化水平。

促进粮食物流与收储、加工等环节的对接,推广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技术,满足粮食快速流通需要。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省内散粮物流通道及粮食物流节点的网络体系,基本实现粮食的散装、散卸、散运、散存。

根据全省粮食流量、流向情况,依托主要铁路和公路干线,全省形成5条跨省粮食物流通道,构建连接省内产销、加工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体系。

到2020年,完成粮食物流资源整合,培育出5个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大型粮食流通企业;建成5个产值超20亿元,具有粮食收购、仓储、运输、交易、精深加工等综合功能的大型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基本实现粮食物流全过程的有效衔接和供应链管理,全省粮食物流散化量占总粮食流通量的比重提升至80%,粮食物流成本占总流通成本的比重降至15%以内;依托我省完善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实现与京、津、沪、粤、浙等主销区的产销对接和向华中、西南、西北地区的辐射,确立我省在黄淮海地区小麦输出通道上的主导地位和郑州在国家粮食物流通道中的中心枢纽地位。

加快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领域的应用,扩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食流通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试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省统一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粮食物流资源共享和网上作业。

四、主要任务

(一)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

围绕本规划提出的五大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和省内粮食物流通道网络,突出“四散化”功能,强化综合配套,重点构建80个国家级和省级粮食物流中心节点。

物流中心应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转,要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较广的辐射范围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仓型首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浅圆仓、立筒库等,完善配套散粮中转码头、铁路散粮专用线等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推动水路、铁路和公路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

通过综合配套提高定位,发挥综合服务功能,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粮食物流信息系统,逐步推进电子商务。

配套建设粮油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加强粮油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在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内积极吸纳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中心园区,鼓励配套发展粮油精深加工、食品、饲料等产业,提升产业层次,促使物流中心成为粮食产业集聚区。

(二)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

加快粮食物流资源重组整合步伐,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提高粮食行业总体竞争力。

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加快规模扩张。

整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河南省粮食物流交易市场、中原粮食集团、河南省豫粮集团等粮食企业的物流资源。

联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组建大型粮食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整合省内粮食企业,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支持郑州、新乡等市的大型骨干粮食企业与中央大型粮食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

引导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粮食物流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对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动传统粮食储运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加快改造仓储设施,提高粮食进出库机械化作业水平。

调整车型结构,配置散粮专用车辆,发展单元化散装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粮食集并、储存、运输、分货配送、信息及综合服务功能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

引导粮食批发市场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积极开展物流、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

促使粮食信息中心与粮食批发市场相辅相承,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提高粮食流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粮食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

(三)建设粮食市场体系

实施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和发展大宗粮食品种的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和大中城市成品粮油批发市场以及城乡粮食集贸市场。

重点扶持河南省粮食物流交易市场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发展网上交易、现货合同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发挥在粮食交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粮价形成方面的龙头作用,进而建设成为全国性粮食批发交易物流市场和我省粮食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支持商丘、漯河等地建设区域性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在保证仓储、装卸、交易等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功能;规范发展城乡粮食集贸市场。

逐步形成以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城乡粮食集贸市场为补充,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新型粮食流通体系。

(四)打造内陆粮食口岸

围绕航空港及铁路枢纽,建设粮食口岸,促进我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企业需要,打造国际粮食集散地,促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通过中欧班列(郑州)、铁海联运、航空运输等方式进出口粮食,改变依赖沿海口岸进出口粮食的局面,使国际粮食贸易的货源、定价、物流等上游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

通过探索进口粮食保税加工、期货交割、配额交易、跨境电商等更多创新业态,为把郑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进出口粮食交易分拨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河南粮食产业无缝衔接国际产业链,加快河南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五)加快物流新科技应用

强化粮食科技对现代粮食购销、仓储、物流、加工产业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普及。

围绕粮食进出仓作业、流通运输等关键物流环节,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系统化粮食物流技术及配套装备研发,提升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粮食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

平房仓着力推广大产量高效环保进仓新工艺装备技术、新型智能化高效出仓装备技术;立筒仓和浅圆仓重点推广粮食进仓多点智能防分级技术和高效智能化管控出仓技术。

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低碳节能环保新型粮食物流仓储设施技术,大力推广及研发散粮火车、粮食集装单元化运输快速装卸和智能化品控监测技术装备等。

(六)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将粮食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推动全省粮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鼓励粮食生产者、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相互合作,形成“农户→粮食流通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产业链。

引导天冠、思念、三全、想念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制定物流发展战略,逐步依托自身产业链条,尝试构建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构建一体化供应链,统筹配置各环节资源,推广面粉散装罐车配送模式,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鼓励粮食物流企业抓住机遇,完善企业信息系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积极与粮食供应链对接。

引导大型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紧紧围绕小包装精装粮食产品、绿色粮食产品等城乡居民对食品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创新技术、经营、管理和服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打造一批豫粮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建设布局

全省粮食物流设施布局主要是建设对粮食产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国家和省级粮食物流节点,同时粮食物流节点要与各级仓储设施功能相结合,发挥仓储设施的物流功能。

(一)粮食物流通道的规划布局

我省位于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与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相衔接,主要流向广东、福建、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广西、云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市。

根据我省粮食流量、流向的情况,依托主要铁路和公路干线,全省形成五条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并围绕跨省通道,构建连接省内产销、加工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体系。

1.跨省粮食物流通道。

河南省位于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与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相衔接,可形成五条跨省粮食物流通道。

河南-华南粮食输出通道。

省内粮食输出地主要为商丘、周口、开封、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市,省外粮食接收地为广东、福建及湖北、湖南、广西、云南等,品种主要是小麦、稻谷和少量玉米。

鼓励和支持信阳地区在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通道中发挥积极作用。

河南-华北粮食输出通道。

省内粮食输出地主要为商丘、新乡、开封、安阳、濮阳等市,省外粮食接收地为北京、天津、河北等,品种以小麦为主。

河南-华东粮食输出通道。

省内粮食输出地主要为周口、商丘、开封、濮阳等市,省外粮食接收地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

河南-西部粮食输出通道。

省内粮食输出地主要为新乡、焦作、开封、南阳、驻马店、漯河等市,省外粮食接收地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及稻谷。

河南沿淮河、沙颍河、唐白河水运粮食输出通道。

随着淮河、沙颍河、唐白河及其支流航运条件的改善,为河南粮食输出提供了新的流通渠道,通过建设淮滨、周口、漯河、唐河等沿淮河、沙颍河、唐白河粮食码头物流项目,开辟粮食水运新通道。

跨省粮食流通的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内河运输为辅,南北方向的粮食运输主要通过京广、京九和焦柳等铁路线,东西方向主要通过陇海、宁西、新焦、新荷等铁路线和省内淮河、沙颍河。

2.省内粮食物流通道。

我省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信阳、新乡、安阳、开封、许昌、漯河、濮阳、焦作等市。

粮食加工业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郑州、开封、新乡、商丘、许昌、漯河、周口、南阳等市。

粮食消费方面,除传统的豫西粮食销区以外,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步伐加快,粮食消费量逐年提高。

综合以上粮食生产、加工和消费等因素,省内粮食物流流向主要为由东、南、北三面向中西部地区输送的供给物流,形成粮食主产区到粮食加工聚集区和省内粮食销区的物流通道网络。

同时,该通道网络与跨省粮食物流通道互联互通,实现毗邻省份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功能互补。

省内粮食流通方式主要是汽车散装运输,依托省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乡村公路构成的公路运输网,承担省内粮食主产区到销区和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粮食流通。

(二)粮食物流节点的规划布局

根据跨省和省内粮食物流通道布局,建设9个综合性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在我省国家粮食物流通道上布局20个跨省物流节点;在省内粮食现代物流通道上,选择60个有充足粮源和物流需求,条件较好的中转库、储备库和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省内粮食物流节点。

1.全省现代物流园区布局

根据我省粮油食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在郑州、开封、新乡、许昌、濮阳、周口、信阳、南阳、商丘等地区规划建设9个具有贸易、加工、储存、运输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吸引粮食加工、储藏、运输及食品企业向园区转移和集中,促进产业的集聚和融合,拉长粮食产业链条。

以粮食物流园区为载体,实现粮食企业供应、加工和销售物流的一体化,逐步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供应链,推进我省粮食加工业发展。

全省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分布见下图、表。

图1全省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分布图

表3粮食综合物流园区一览表

序号

园区(节点)名称

规划面积(亩)

规模

(万吨)

园内分区

功能

仓容

中转能力

仓储

加工

贸易

综合配套

贸易

信息服务

运输配送

电子交易

1

郑州粮食现代物流园区

100

8

40

2

开封城南粮食物流园区

300

12

70

3

新乡粮食现代物流园区

555

20

100

4

豫粮集团濮阳粮食产业园

608

6

60

5

许昌市粮食物流园区

1500

15

292

6

南阳市唐河物流园区

1000

30

100

7

商丘粮食物流园区

300

20

40

8

周口粮食现代物流园区

150

6

100

 

9

信阳粮食现代物流园区

300

20

60

2.跨省粮食物流节点布局

豫北跨省粮食物流节点。

豫北粮食产区包括安阳、新乡、鹤壁、濮阳、焦作等市。

依托安阳汤阴国家粮食储备库、新乡新华国家粮食储备库、濮阳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大型粮食仓储库点,在区域内规划建设4-5个跨省粮食铁路散运战略装车点,衔接黄淮海粮食物流通道,服务于京津、西北等粮食主销区。

豫东跨省粮食物流节点。

豫东粮食产区包括商丘、周口、郑州、开封等市,为黄淮海优质小麦主产区。

依托商丘国家粮食储备库、周口东郊国家粮食储备库、开封城南国家粮食储备库等粮食物流节点,在区域内规划建设6-8个跨省铁路散运战略装车点和内河散运码头节点,衔接黄淮海粮食物流通道,服务于长三角、东南沿海等粮食主销区。

豫南跨省粮食物流节点。

豫南包括信阳、南阳、驻马店、许昌、漯河等市。

依托驻马店华生粮油公司、南阳唐河码头、信阳固始粮油集团公司、淮滨散粮物流码头、沈丘县直属库内河码头等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在区域内规划建设6-8个跨省铁路散运战略装车点和内河散运码头节点,衔接黄淮海粮食物流通道,服务于东南沿海粮食主销区及西南、华南等地区。

3.省内粮食物流节点布局

鼓励和支持各地粮食收储库、农贸市场和粮食加工企业,配备散粮接收发放设备,作为省域粮食现代物流网络的基础单位。

在省内粮食现代物流通道上,选择50-60个有充足粮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