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587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选修)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法家学派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直冲太空,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距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如果你要查找这种原理应用的最早出处,你可能查阅

A.《战国策》B.《汉书》C.《唐书》D.《清史稿》

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唐代一位书法家张旭的创作情景,下列书法作品中最符合这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的是

ABCD

4、“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说明宋代文学

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5、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

这句话反映的是

A.荀子的“君舟民水”B.朱熹的“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D.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6、“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D.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宋明理学的兴起D.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8、在纪念馆内,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

征夺鬼魂之心。

”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物思想最为相似的是

 

 

ABCD

9、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

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

A.洪仁玕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孙中山

11、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是

A.“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

C.“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

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D.“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12、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

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

”上述材料来源于XX词条,它是毛

泽东的哪一部著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3、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思想基础

14、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

……(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

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15、“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

的主旨是

A.肯定人和人性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D.提倡因信称义

16、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17、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

“萨

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

‘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

’……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

”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18、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19、“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20、“它向传统的理性观念发起挑战,在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

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

”下列文学作品中符合这种风格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22题11分,23题13分,24题14分,25题10分。

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22、(11分)经世致用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清一代,经世致用思潮曾两度兴盛,一是清初顾炎武等人总结前朝覆灭的

教训,为反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倡导。

……进入19世纪,清朝全盛时期已过,官场的腐

败,社会的破败,又一次触动朝野有为之士的心弦,盛极一时的汉宋之学都无力解决这些

难题,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弥漫。

——袁伟时《晚清大变局》

材料二臣所见有《海国图志》一书,计五十卷,于海外诸国,疆域形势,风土人情,

详悉备载……于守之法,战之法,款之法,无不特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

采,请敕重为刊印。

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亲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

难御,而非竞无法可御。

——王茂荫《治法治人之本在明德养气折》

材料三其风气所趋,不能不然者,道也;而道之所寓者,器也。

……设令炎帝、轩

辕复生于今世,其不能不从事于舟车枪炮机器者,自然之势也。

今之议者动引古圣,啜槽

粕而去精华,务空谈而忘实践,失之弥远。

——李鸿章《答彭孝廉书》

材料四在危机面前,经世派敏感察觉到不变不行,只有变才能挽救封建制度崩溃的

命运。

因此,他们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外御强敌的侵略,又能够内制人民的反抗。

经世派的地主阶级立场是坚定的,在他们身上深深打上了阶级和时代的印记。

——龚书铎《清嘉道年间的士习和经世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明末空疏的学风”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世致用

思潮“再度弥

漫”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有何不同?

王茂荫的上书折射出当

时士大夫的什么意识?

(2分)

 

(3)材料三中李鸿章的观点是什么?

在近代中国有何实践表现?

(3分)

 

(4)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对经世派的评价。

(2分)

 

23、(14分)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

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

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

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

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2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

请结合以

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4、(13分)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

……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

(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

(3分)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分)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2分)

25、(10分)阅读下列四幅图:

 

图一:

国父孙中山像图二:

毛泽东手迹图三:

邓小平南巡图四:

中共十六大会场

(1)根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

什么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1分)实际上确立了哪三大政策?

(1分)新三民主义提出

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分)

 

(2)图二中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正

确道路?

(1分)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分)

(3)根据图三回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回答?

(1分)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1分)

(4)根据图四回答,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上什么思想成果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分)

(5)简要说明图二、图三、图四所体现的重要思想其共同的精髓是什么?

(1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DCCDCBDBCBBCBAADDBBC

21、

(1)根本:

孝悌。

(1分)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分)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每点1分,共3分)

(3)态度:

尊崇儒家伦理。

(1分)

做法:

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2分)

(4)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每点1分,共3分)

22、

(1)理学(心学)空谈之风。

(1分)官场腐败,社会破败;汉宋儒学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列强侵略。

(3分)

(2)研究夷务,学习西方。

(1分)危机(时代)意识。

(1分)

(3)顺势而变,学习西方器物;反对空谈,力主实践。

(2分)洋务运动或洋务派的具体活动。

(1分)

(4)顺时(势)而变值得肯定,根本目的具有阶级局限性。

(2分)

23、

(1)观点:

治国的根本是遵循礼义和取得人心支持;反对向西方学习科技。

(2分)

(2)提倡科学与人权(民主);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2分)

(3)论证:

观点2分,论证7分,表述1分。

观点一:

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

(2分)

论据:

1、儒家强调“仁”、“礼”和中庸(2分),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有效挽救现代文明之弊病;(1分)

2、儒家强调德治、诚信和社会责任感,(1分)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1分)

3、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1分)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

(1分)

24、

(1)智者学派。

(1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或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分)

(2)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任答一点得1分,总计不超过2分)

(3)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反过来促进科学进步。

(2分,或答两者相辅相成得1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

(任意一点1分;共3分)

(4)从起源到发展成熟(或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2分)。

以人为本;追求美德;服务社会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

(1)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反帝反封建,1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分)。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1分);中共七大。

(1分)

(3)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1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分)

(5)实事求是。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