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694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docx

上海市奉贤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详解

2019年4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中等级考调研测试

生命科学试卷

1.在生物体中糖类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

A.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B.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C.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D.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C

【分析】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同时还有部分糖类参与细胞结构的构成,如核糖可组成RNA,脱氧核糖可组成DNA,细胞膜上糖和蛋白质可形成糖蛋白。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也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详解】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是自由水,A错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B错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同时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如脱氧核糖和核糖分别是构成DNA和RNA的成分,C正确;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错误。

故选C。

2.在10倍目镜、10倍物镜下测量钟形虫,测得虫长24格,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是7微米,若换40倍物镜观察,所测得钟形虫长、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依次为

A.12格、14微米B.24格、7微米C.48格、3.5微米D.96格、1.75微米

【答案】D

【分析】

物象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越小。

【详解】在10倍目镜、10倍物镜下,虫长度放大了100倍,测得虫长24格,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是7微米;若换40倍物镜观察,虫长度放大了400倍,测得虫长度的格数为24×4=96格,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为7÷4=1.75微米。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下图表示某动物小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①~④对应其中各时期,其中②为S期,箭头表示细胞周期的方向,h表示小时。

该细胞分裂间期时长为

A.7.9hB.13.5hC.15.3hD.1.8h

【答案】B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由题意可知②是S期,则③是G2期,④是分裂期,①是G1期。

【详解】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又分为G1、S和G2期,G1和G2期都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而S期是进行DNA复制,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根据题意,②是S期,则③是G2期,④是分裂期,①是G1期。

故分裂间期时长为:

G1+S+G2=3.4+7.9+2.2=13.5h,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酶

A.具有高效性B.具有专一性C.本质为蛋白质D.本质为淀粉

【答案】B

【分析】

欲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底物或用同一种底物不同的酶。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底物不同,1号试管中加的是蛋清液,2号试管加的是淀粉液,两个试管加的都是蛋白酶,故该实验中是利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底物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淀粉在人体内经消化、吸收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图数字表示其生理过程,其中能形成ATP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淀粉的消化、吸收过程,②为葡萄糖→丙酮酸,为糖酵解过程,③是丙酮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二氧化碳形成一个二碳化合物,④是三羧酸循环。

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是要经过许多步骤才能完成的,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4个主要阶段:

①糖酵解,②丙酮酸氧化脱羧,③三羧酸循环,④电子传递链。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为淀粉在消化道内经消化形成葡萄糖并吸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不形成ATP,AC错误;③过程为丙酮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二氧化碳形成一个二碳化合物,该过程不产生ATP,B错误;②为糖酵解过程,④为三羧酸循环,这两个过程均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D。

6.下列各项疾病中,病原体与图同类的是

A.红绿色盲B.乙型肝炎C.肺结核病D.脚气病

【答案】C

【分析】

分析图示细胞可得,该细胞具有细胞壁、鞭毛和拟核等结构,拟核是原核细胞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红绿色盲属于遗传病,不是病原体引起的,A错误;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图示病原体结构不同,B错误;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鞭毛和拟核等结构,与图示病原体结构类似,C正确;脚气病是因真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图示为原核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7.下图是某DNA片段,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该片段有4种核糖核苷酸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②处

D.该片段转录时不需要酶

【答案】C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片段含有三个碱基对,四种碱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①是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

【详解】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在DNA上,A错误;该片段中含有3个碱基对,含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①为氢键,是解旋酶作用的对象;②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等的作用对象,C正确;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催化,D错误。

故选C。

8.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该细胞刚完成

A.核膜、核仁消失B.染色单体分离

C.DNA双链解开D.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B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分开后形成的姐妹染色体正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核膜、核仁消失属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与图示后期不符,A错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B正确;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双链解开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在后期染色体由于螺旋程度较高,DNA双链不能解开,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B。

9.下图表示人体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形态,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胞类型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A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应为XY染色体,其中较大的一条染色体为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染色体为Y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彼此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分离后分向两个细胞。

【详解】①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样,与精原细胞中的X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符合题意;②细胞为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复制后的图像,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②符合题意;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样,与精原细胞中的Y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符合题意;④细胞中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与图中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符,④不符合题意;⑤细胞中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与图中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符,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左图代表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右图表示一横放的盆栽植物生长的状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左图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则右图中b点的浓度对应图甲中D点的生长素

B.右图生长素对根的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若左图为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影响,右图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则右图中d点生长素浓度≥左图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D.右图生长素对茎的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C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左图可知,图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则小于i浓度为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分析右图可知,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b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a侧长得快,b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d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c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d侧长得快、c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右图b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为抑制作用,所以若左图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则右图中b侧的浓度可对应图甲中D点的生长素浓度,A正确;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使b侧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故b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而促进生长,所以体现了生长素对根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右图中d侧生长素浓度大于c侧,由于茎较不敏感,二者均为促进生长,且d侧生长速度大于c侧,若左图为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影响,右图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则右图中d点生长素浓度应小于左图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且同时大于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错误;右图生长素对茎的作用只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重力作用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四幅图表示人体内四种生命活动过程,代表细胞分化的是

A.AB.BC.CD.D

【答案】D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3、受精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A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A不符合题意;B细胞产生了相同的子细胞,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B不符合题意;图C表示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表示受精过程,C不符合题意;图D中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受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LDL携带胆固醇,并将其运送到全身组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LDL的外层是磷脂双分子层

B.LDL不可以运载甘油三酯

C.LDL进入组织细胞无需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需ATP供能

D.血液中LDL过低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C

【分析】

脂蛋白是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

血浆脂蛋白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乳糜微粒(CM)。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携带的主要血脂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转送到肝脏排出,其含量越高,身体清除胆固醇的能力越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小,而低密度脂蛋白则是将胆固醇运送至动脉乃至全身组织,所以过高水平的LDL会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详解】LDL为低密度脂蛋白,其中的脂质以磷脂为主,但不形成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LDL主要运输胆固醇,也能运输甘油三酯,B错误;LDL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内的,不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需要ATP供能,C正确;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胆固醇运送至动脉乃至全身组织,所以过高水平的LDL会造成动脉硬化,血液中LDL过低不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血脂代谢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脂蛋白结构的记忆。

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支配消化道的植物性神经不受大脑控制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答案】A

【分析】

(1)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2)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支配消化道的植物性神经也受大脑的控制,A错误;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包括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等,故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正确;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的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往往是拮抗性的,即一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另一种神经则引起抑制相互抗衡,CD正确。

故选A。

14.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C.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D.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答案】B

【分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

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详解】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应使血压下降才能保持机体的稳态。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心排血量减少,会使血压降低,A错误,B正确;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会升高,不利于血压突然升高后的应急反应,CD错误。

故选B。

15.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利用淋巴细胞治疗癌症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对淋巴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参与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

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粘膜以及分泌物构成的,A错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B错误;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第三道防线,参与特异性免疫,故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16.下表所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属于通用培养基

B.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按用途属于选择培养基

C.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大肠杆菌

D.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

【答案】D

【分析】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根据上述培养基的成分中含青霉素,可知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有青霉素),AB错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故该培养基不能培养大肠杆菌,C错误;由培养基的原料有(CH2O)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且酵母菌为真菌,青霉素不能抑制真菌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17.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

下列杂交组合中,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子代高产比例最高的是

A.CC×ccB.Cc×CCC.cc×CcD.Cc×Cc

【答案】B

【分析】

根据“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若想子代高产比例最大,则应亲本杂交不产生低产个体时,如CC×CC和Cc×CC的后代高产的比例都相对较高。

【详解】CC×cc,后代基因型为Cc,全部为中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1/2Cc,一半高产,一半中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1/2cc,一半中产,一半低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1/4cc、1/4CC,其中1/4高产、1/2中产、1/4低产。

综上所述,B项产生的子代高产的比例最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奉贤神仙酒以蒸熟的高粱为原料,接入酵母等菌种后经摊粮后放入池中进行发酵,再经蒸馏等过程最终获得白酒。

这其中不可能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

A.淀粉→麦芽糖→葡萄糖B.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

C.葡萄糖→乳酸D.葡萄糖→乙醇+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少量)。

【详解】该过程中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继续水解可形成葡萄糖,A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时发生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B正确;酵母菌不进行乳酸发酵,不产生乳酸,C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发生葡萄糖→乙醇+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产物中都有ATP、丙酮酸和二氧化碳的生成,但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水的产生,有酒精的产生。

19.下图为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D依次是

A.大脑皮层、下丘脑、ADH、尿量减少

B.下丘脑、大脑皮层、肾上腺素、尿量增加

C.大脑皮层、下丘脑、肾上腺素、尿量增加

D.下丘脑、大脑皮层、ADH、尿量减少

【答案】D

【分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受到刺激,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C)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D)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B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所以图中A、B、C、D依次是下丘脑、大脑皮层、ADH、尿量减少。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水平衡调节机理的简图,考查水盐调节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以流程图的形成掌握具体的调节过程。

20.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用M/m表示),长花粉对圆花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用N/n表示)。

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

若F1自交获得200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32株,据此推断F1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

A.AB.BC.CD.D

【答案】A

【分析】

根据“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可知,红花、长花粉均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MmNn,亲本基因型为MMNN、mmnn。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红花、长花粉均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MmNn,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1自交得到的F1中白花圆花粉的个体应占F2的1/16,而实际200株子代中白花圆花粉的个体为32株,所占子代的比例大于1/16,说明两对基因是连锁的,根据亲本基因型为MMNN、mmnn,可知M和N连锁,m和n连锁,所以MMNN和mmnn杂交的子代中,M和N连锁,m和n连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图1细胞可产生抗体,图2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图3表示大肠杆菌。

(1)图1所示结构在__________(光学/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5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组成。

(2)上述三种细胞的结构中,属于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的是______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

(3)图2为基因型Aabb酵母菌,在适宜的环境中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得到的后代基因型是___________。

A.AaBbB.AABbC.AabbD.aaBb

(4)图1细胞比图2细胞代谢速率快,据图从结构方面找出一条原因:

___________。

(5)如果对相同干重生物细胞中的磷脂数量进行比较,你认为上面图___________代表的生物细胞中磷脂数量会较少。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电子

(2).磷脂和蛋白质(3).2、11、14(4).4→3→7→5(5).C(6).图1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较图2细胞多(或图1细胞与外界接触面大,或膜面积大)(7).图3(8).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大肠杆菌没有核膜及具膜细胞器

【分析】

分析图示,图1可产生抗体,说明为浆细胞,1是线粒体、2是细胞核、3是内质网、4是核糖体、5是细胞膜、6是中心体、7是高尔基体。

图2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8是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