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706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docx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二doc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

(二)

(总分:

80.64,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1,分数:

16.50)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______的,采用______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

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______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______。

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______。

(分数:

16.64)

(1).

∙A.全双工

∙B.单工

∙C.半双工

∙D.单方向

(分数:

0.52)

 A.

 B.

 C.

 D.

(2).

∙A.超时重传

∙B.肯定确认(捎带一个报文段的序号)

∙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

∙D.丢失重传和否定性确认

(分数:

0.52)

 A.

 B.

 C.

 D.

(3).

∙A.未被确认及至窗口首端的所有报文段

∙B.在计时器到时前未被确认的所有报文段

∙C.未被确认及至退回N值的所有报文段

∙D.未被确认的报文段

(分数:

0.52)

 A.

 B.

 C.

 D.

(4).

∙A.是任意的

∙B.1个

∙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

∙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

(分数:

0.52)

 A.

 B.

 C.

 D.

(5).

∙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

∙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

(分数:

0.52)

 A.

 B.

 C.

 D.

(6).OSI7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______。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分数:

0.52)

 A.

 B.

 C.

 D.

(7).传输层为______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A.主机

∙B.进程

∙C.路由器

∙D.操作系统

(分数:

0.52)

 A.

 B.

 C.

 D.

(8).______是TCP/IP模型传输层中的无连接协议。

∙A.TCP

∙B.IP

∙C.UDP

∙D.ICMP

(分数:

0.52)

 A.

 B.

 C.

 D.

(9).假设在没有发生拥塞的情况下,在一条往返时间RTT为10ms的线路上采用慢开始控制策略。

如果接收窗口的大小为24KB,最大报文段MSS为2KB,那么需要______发送方才能发送出一个完全窗口。

∙A.30ms

∙B.40ms

∙C.50ms

∙D.60ms

(分数:

0.52)

 A.

 B.

 C.

 D.

(10).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______。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

∙D.使用确认机制来维持可靠性

(分数:

0.52)

 A.

 B.

 C.

 D.

(11).下列关于TCP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TCP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协议

∙B.TCP提供了无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

∙C.TCP将来自上层的字节流组织成IP数据报,然后交给IP协议

∙D.TCP将收到的报文段组成字节流交给上层

(分数:

0.52)

 A.

 B.

 C.

 D.

(12).一个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2000变为3000,意味着发送端______。

∙A.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个TCP报文段

∙B.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1000B

∙C.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B

∙D.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2000个TCP报文段

(分数:

0.52)

 A.

 B.

 C.

 D.

(13).下列关于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主机通常需要实现IP

∙B.路由器必须实现TCP

∙C.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

∙D.路由器必须实现IP

(分数:

0.52)

 A.

 B.

 C.

 D.

(14).下列有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得快

∙B.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得慢

∙C.二者速度一样

∙D.不可判定

(分数:

0.52)

 A.

 B.

 C.

 D.

(15).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TCP和UDP都是无连接的

∙B.TCP是无连接的,UDP是面向连接的

∙C.TCP适用于可靠性较差的网络,UDP适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

∙D.TCP适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UDP适用于可靠性较差的网络

(分数:

0.52)

 A.

 B.

 C.

 D.

(16).TCP报文包括两个部分,它们是______。

∙A.源地址和数据

∙B.目的地址和数据

∙C.首部和数据

∙D.序号和数据

(分数:

0.52)

 A.

 B.

 C.

 D.

(17).UDP报文头标不包括______。

∙A.目的地址

∙B.源UDP端口

∙C.目的UDP端口

∙D.报文长度

(分数:

0.52)

 A.

 B.

 C.

 D.

(18).在TCP中,发送方的窗口大小是由______的大小决定的。

∙A.仅接收方允许的窗口

∙B.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发送方允许的窗口

∙C.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

∙D.发送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

(分数:

0.52)

 A.

 B.

 C.

 D.

(19).下列关于UDP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给出数据的按序投递

∙B.不允许多路复用

∙C.拥有流量控制机制

∙D.是无连接的

(分数:

0.52)

 A.

 B.

 C.

 D.

(20).通信子网不包括______。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分数:

0.52)

 A.

 B.

 C.

 D.

(21).TCP中滑动窗口的值设置太大,对主机的影响是______。

∙A.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主机可能丢失分组

∙B.产生过多的ACK

∙C.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加快

∙D.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变慢

(分数:

0.52)

 A.

 B.

 C.

 D.

(22).传输层中的套接字是______。

∙A.IP地址加端口

∙B.使得传输层独立的API

∙C.允许多个应用共享网络连接的API

∙D.使得远端过程的功能就像在本地一样

(分数:

0.52)

 A.

 B.

 C.

 D.

(23).下列关于传输层协议中面向连接的描述,______是错误的。

∙A.面向连接的服务需要经历3个阶段:

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连接释放

∙B.面向连接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到达的顺序是正确的

∙C.面向连接的服务有很高的效率和时间性能

∙D.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数据流

(分数:

0.52)

 A.

 B.

 C.

 D.

(24).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B。

在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输,那么应该分成______IP数据片。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分数:

0.52)

 A.

 B.

 C.

 D.

(25).UDP数据报比IP数据报多提供了______服务。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端口功能

∙D.路由转发

(分数:

0.52)

 A.

 B.

 C.

 D.

(26).下列网络应用中,______不适合使用UDP。

∙A.客户/服务器领域

∙B.远程调用

∙C.实时多媒体应用

∙D.远程登录

(分数:

0.52)

 A.

 B.

 C.

 D.

(27).假设拥塞窗口为20KB,接收窗口为30KB,TCP能够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______。

∙A.30KB

∙B.20KB

∙C.50KB

∙D.10KB

(分数:

0.52)

 A.

 B.

 C.

 D.

(28).下列______不是TCP服务的特点。

∙A.字节流

∙B.全双工

∙C.可靠

∙D.支持广播

(分数:

0.52)

 A.

 B.

 C.

 D.

(29).TCP使用“三次握手”协议来建立连接,握手的第一个报文段中被置为l的标志位是______。

∙A.SYN

∙B.ACK

∙C.FIN

∙D.URG

(分数:

0.52)

 A.

 B.

 C.

 D.

(30).TCP的通信双方,有一方发送了带有FIN标志位的数据段后表示______。

∙A.将断开通信双方的TCP连接

∙B.单方面释放连接,表示本方已经无数据发送,但是可以接收对方的数据

∙C.终止数据发送,双方都不能发送数据

∙D.连接被重新建立

(分数:

0.52)

 A.

 B.

 C.

 D.

(31).如果主机1的进程以端口x和主机2的端口y建立了一条TCP连接,这时如果希望再在这两个端口间建立一个TCP连接,那么会______。

∙A.建立失败,不影响先建立连接的传输

∙B.建立成功,并且两个连接都可以正常传输

∙C.建立成功,先建立的连接被断开

∙D.建立失败,两个连接都被断开

(分数:

0.52)

 A.

 B.

 C.

 D.

(32).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且数据无差错与丢失。

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为1913、确认序号为2046、有效载荷为100B,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和确认序号分别是______。

∙A.2046、2012

∙B.2046、2013

∙C.2047、2012

∙D.2047、2013

(分数:

0.52)

 A.

 B.

 C.

 D.

二、{{B}}综合应用题{{/B}}(总题数:

3,分数:

64.00)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

试问:

(分数:

36.00)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

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字节?

为什么?

如果用户要传送的数据的字节长度超过TCP报文段中的序号字段可能编出的最大序号,问还能否用TCP来传送?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个TCP连接,当它的拥塞窗口大小为64个分组大小时超时,假设该线路往返时间RTT是固定的即为3s,不考虑其他开销,即分组不丢失,该TCP连接在超时后处于慢开始阶段的时间是多少秒?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收到的报文段无差错,只是未按序号,则TCP对此未作明确规定,而是让TCP的实现者自行确定。

试讨论两种可能的方法的优劣。

1)将不按序的报文段丢弃。

2)先将不按序的报文段暂存于接收缓存内,待所缺序号的报文段收齐后再一起上交应用层。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为07210045002CE827。

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

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服务器发送给客户?

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在TCP首部有一个表示首部长度的偏移段,而UDP的首部就没有这个段?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TCP的首部字节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B}}一个TCP的首部字节数据{{/B}}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据

0d

28

00

15

00

5f

a9

06

00

00

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数据

00

00

70

02

40

00

C0

29

00

00

(分数:

16.00)

(1).本地端口号是多少?

目的端口号是多少?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送的序列号是多少?

确认号是多少?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CP首部的长度是多少?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个使用什么协议的TCP连接?

该TCP连接的状态是什么?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为一个TCP主机中的拥塞窗口的变化过程,这里最大数据段长度为1KB,请回答以下问题:

(分数:

12.00)

(1).该TCP的初始阈值是多少?

为什么?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传输是否发生超时?

如果有是在哪一次传输超时?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例中,采用了什么拥塞控制算法?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