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73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docx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

  篇一:

西溪湿地教学实践报告

  西溪湿地教学实践报告

  班级:

物理091班姓名:

陈鹏学号:

0902031024

  今天是XX年的6月11日,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前往了西溪湿地。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主入口东南角紫金港服务区内,参观了西溪湿地博物馆。

  作为我国第一个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唯一以展示中国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馆内共有4个主厅,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

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

建于西溪湿地内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娱乐于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

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以“绿丘”为主要意象,据介绍,博物馆采用动植物标本与景观、互动技术、特效、影院和实验、演示装臵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

馆内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电声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湿地与人类的主题变得生动而有童趣。

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

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

通过逼真的复原,红树林湿地特有的泌盐和植物胎生现象、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历史,以及候鸟迁徙的习性、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间的不同风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认知。

  湿地,顾名思义,就是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及低潮位时6米水深以内的海域。

湿地富产鱼、虾、藻类、莲藕、芦苇、药材等,是相当重要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自然资源。

湿地能防止海水入侵,减轻沿海土地的盐碱化和枯水期海水向内河的倒灌,也保护海岸,防止侵蚀。

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防止海岸侵蚀的作用最为明显。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在40多种国家

  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

我国湿地较多,辽宁省的卧龙湖湿地;天津的七里海,北大港,尔王庄湿地;河南开封柳园口湿地;洛阳吉利湿地;胶州湾湿地,内蒙古科尔沁湿地等都比较有名。

  在从理论上具体了解了湿地后,我们又登车前往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臵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西溪湿地是个令人陶醉的地方,这里水系发达,纵横密布着溪、塘、湖、湾与河港。

坐着游船顺水而行,可以体味到难得的静谧与和谐。

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首要原则。

这使得西溪的湿地旅游休闲区也处处卓显着天然野趣。

为了确保进入公众的参与性及安全性,游客步道的驳坎也采取了原生态的方式——用柳树桩替代松木桩护堤,这也是湿地工程的一大亮点。

松木桩虽然不会腐烂,但松木桩没有生命力,永远是死桩,不能生根、发芽,但柳树桩是活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生根、发芽,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

  的生存这样不但护堤效果好,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益处。

富饶的水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西溪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梅、竹、桑、柳、茶等不同类型的植物有200余种,已发现的鸟类包括白鹭、杜鹃、黄鹂、喜鹊等也有89种。

园内已鉴定的昆虫标本有480种,包括螟蛾、夜蛾、天牛等,两栖类有中华蟾蜍、泽陆蛙、斑腿树蛙、大树蛙等10种。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

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

东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

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

  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

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

地面铺装尽可能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臵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

  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今后,西溪的游览方式也将与西湖不同。

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

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

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平台,能让人悄悄地接近鸟类,方便近距离的科考活动。

西溪将力争成为一个生态教育的大课堂。

  湿地中所存在的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就其已经鉴定的昆虫标本有480种,分属于15目、133科、417属,其中鳞翅目种数最多,其他各目种数依此为鞘翅目、半翅目、蜻蜓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双翅目、等翅目、脉翅目、螳螂目、蜚蠊目革翅目、竹节虫目和缨翅目。

鳞翅目有34个科,种类最多的是螟蛾科(28种)、夜蛾科(25种)、天蛾科(13种)和灯蛾科(13种),是鳞翅目中的优势科。

其它各主要目中占优势的科有蜻蜓目:

蜻科(11种);鞘翅目:

天牛科(15种)、叶甲科(14种)、瓢虫科(10种)。

另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两栖类1目4科10种,即中华蟾蜍、弹琴水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镇海林蛙、斑腿树蛙、大树蛙、小弧斑姬蛙和饰纹姬蛙。

所记录的10种两栖类中,大树蛙属于西溪湿地罕见种类,数量稀少,属于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弹琴水蛙、黑斑侧褶蛙、斑腿树蛙、镇海林蛙和小弧斑姬蛙具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偶见种类;而中华蟾蜍、泽陆蛙、金线侧褶蛙和饰纹姬蛙数量较多,属于常见种类,也是西溪湿地两栖类中的优势种。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

但是再现如今国家已大力注重湿地生态文化的保护的情况下,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西溪湿地将会以它更加完美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人们展示地球上最神奇的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与影响。

  篇二:

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湿地景观特征与保护手法调研分析

  ——以杭州西溪湿地绿堤为例

  调研地点: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公园

  调研时间:

XX年2月24日

  调研方式:

实地考察

  调研内容: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

短短数年,城市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如城市热岛效应、空气质量差、工业废水排放严重等。

湿地对调节城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具有极强的功效,可是由于城市化的盲目进程,大量湿地被填平用作工业建厂和农业耕种。

虽然媒体夸大了城市污染的严重程度,但是根据天气、空气质量报告,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环境较从前存在一定的落差。

如何合理利用湿地环境,改善我们城市环境质量,成为目前景观设计的研究重点。

  作为我国第一个湿地生态公园,西溪湿地具有重要的考察意义。

本次调研对西溪湿地绿堤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分析,主要针对湿地的景观配置、生态保护与设计手法进行了解与学习,从而深入了解湿地的景观设计要素,指导今后的毕业设计。

  2西溪湿地生态公园概况

  绿堤

  现状综述水下观光长廊

  经过1600多年的人工干预,尤其是80年代受城市扩张的影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保留完整的湿地日渐萎缩(有原来的50多平方公里,浓缩到现在的平方公里)。

此次调研的绿堤位于西溪湿地的东部。

是一条供游人游览的景观路线长1600米,宽7米。

两侧多接鱼塘,鱼塘基上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具有很高的调研意义。

  现状景观资源

  场地自然条件

  绿堤位于西溪湿地东侧,为一条东西1600米的观赏长廊。

其生态资源丰富,周边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鱼塘、农田和人工小岛。

生态意义重大,植物繁多,沿途具有多个景观休闲小品。

根据用途可分为:

鱼塘、农田与景观小品。

  鱼塘:

范围有大有小,水深小于3米。

多处于岸边采用水生

  植物加固,少数岸边以木桩加固,岸边大量种植桑树与柿树。

  农田:

大量分布于绿堤周边,主要以种植绿色蔬菜为主,长

  度以100米到200米不等。

每隔两米挖渠供水分流动。

  景观廊道:

连接湿地东门与中部福堤。

每隔300至400米

  设立休息区域。

除休息区域,沿途以不同层次的自然景观作为风

  景,立体感强。

  人文景观条件

  绿堤周围的湿地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西溪湿地自良渚文化时

  期已经发展出雏形,汉唐时期开始有人类活动,明清时期百姓开

  始在岸上养蚕、水塘里养鱼,逐渐形成“千塘百堰”的形态。

很多文人骚客聚集于此,教书作画,养活自己,文教事业颇为发达。

  3绿堤景观构思分析

  构思立意

  绿地作为一个湿地文化的观光长廊,其设计构思体现了出以下特征:

  湿地保护:

利用西溪原有的湿地资源,由水下至岸边,种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不但美观丰富,而且具有实际净化空气价值,给游客还原一个真实的湿地样貌。

  农业种植:

利用西溪原有的土地资源,种植瓜果蔬菜,形成另一种田园风景,对长期居住于城市看腻优美庄严景观的游客具有一定吸引力。

  植物景观:

在一些道路边利用空间起伏的特色种植芳香花,精心选择特色植物,有香有色。

另外设置一些岔道,在岔道边开发些花园,增加绿堤的空间丰富感。

  总体布局

  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的地质情况,因地制宜,

  将景观分为了三个区域:

湿地区、农耕区、

  台地区。

农耕区

  湿地区:

湿地区是绿堤的主要区域,

  具有观赏、保护环境、提供鸟类栖息地等

  多种用途。

设计通过将一部分湿地展现给

  游客,一部分隐藏起来达到利益的最大花园区湿地区

  化。

充分体现了其观赏性和科研性。

  农耕区:

此地土壤营养丰富,适宜耕种。

因而因地制宜,在此耕种瓜果蔬菜。

即达到经济效益,又为游人带来正宗的乡间风情。

  花园区:

为了丰富绿堤的景观层次,突出湿地的优美,在堤边设置若干花园,种植多种鲜艳花朵。

为绿堤的四季增添不同的色彩。

  交通流线

  整个绿堤由东向西1600米,宽7米。

交通流线十分清晰。

是游人自东门游玩的必经之路。

  路边有一些深入湿地的岔路,有些供游人游览路边花园,有些供游人深入湿地,还有些是供工作人员养护湿地。

  竖向设计

  景区顺应原有的地形地貌,自西向东遍布密密麻麻的湿地,加上岸边主要由桑树与柿树组成的树林,在空间上处于内向与外向相结合的空间结构。

生态敏感区用植物阻挡游览路线更加加强了空间密闭感,告诉游人此处不能入内。

在苏堤与福堤的交界处,有一大水湖,由一几何廊道穿过,烘托出空间的灵活感。

  主要游线引导:

体验湿地的环境,并通过种植丰富多彩的植物来引导游人走向福堤。

  植物群落

  湿地绿堤湿地菜园

  植被规划

  尽量保留迹地区内原有植被,维持生态系统的延续。

并对原先杂乱无章的湿地植被做一定调整。

特别是绿堤周边的植物。

种植了:

  湿生植物:

如芦苇、芦荻、野茭白、黄菖蒲、香蒲等。

通过颜

  色,形状的差异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是绿堤的主题植物。

  滨水植物:

如蒲苇、云南黄馨、栀子、野蔷薇等。

种植于湿地

  边,不仅可以坚固坡体,还可以衬托水景,特别是它们的倒影映在水

  面,形成美丽的景观。

  重要景点设计

  湿地植物园

  植物园位于绿堤南侧,景区主要是一大池塘。

一条长长的亲水栈道环绕在塘边,

  供游人近距离观赏湿地景观。

顺着池塘边的亲水栈道,

  不时能看到机制白鹭栖息在池塘边的

  草坪中。

丰富的植物群落,如:

千屈菜群落、菰群落、荻群落、

  菖蒲群落等,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多样的感觉。

  水下观光长廊

  是目前国内最长的一座室外水下观光长廊,呈曲尺形在水

  塘内蜿蜒,总长137米,宽3米,高米,两侧为厚8厘米

  的亚克力玻璃。

游客走入长廊,能看到睡莲、碗莲等浮叶植物;

  四角菱、野菱等漂浮植物;芦苇、菖蒲、野茭白等挺水植物。

  材料的运用

  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能够反映一个场所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而

  适当的材料选择和运用的方式能帮助传达和唤起一个场所的特定历史记

  忆。

  绿堤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石材和木板这两种材料。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的遗迹,石材最能体现现场的历史记忆,

  设计师通过石材,来进行绿堤与有些亲水栈道的铺装,加强了地块的历史

  沧桑感。

  木板是纯天然材料。

利用木板铺设一些生态廊道,对环境没有

  影响。

木板的纹理,也体现了景区的时代感。

行走于木质廊道上,

  可以感到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

  4对于绿堤景观设计的思考

  基址景观特征

  作为一块历史悠久的湿地资源,把握湿地这一特性对其进行小规模的调整是最为重要的。

从景观生态学来讲,湿地对保护环境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它,丰富它的植物群落,让它更高效的为环境的维持做出贡献。

  开发利用方式

  对于遭受到人为破坏的湿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使其恢复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根据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发展方向来兼容人类活动,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

  景观设计手法

  在确定了基本的开发利用方向后就需要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重新整合组织场地的景观要素,创造满足需求的有一定功能的场所,并且应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充分尊重自然环境。

  结语

  此次实习收获颇丰,通过实际考察与文献阅读深入了解了湿地的运作模式与景观特征,了解(转载于:

校园生活:

西溪湿地实习报告)了如何合理高效却又不大动干戈的对景观进行改造,丰富。

相信此次考察对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玉-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调查及其应用评价研究[A].湖州师范学院学报,XX

  [2]郭沛涌-杭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XX

  [3]陈文岳,郑花兰-西溪湿地水质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A].杭州农业科技,XX

  篇三:

园林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对实地进行考察和听取老师的讲解更加进一步的培养个人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3、通过对各个优秀的作品的观察学习其中的造园手法和技巧。

  4、通过集体外出实习培养的大家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实习行程

  贵阳火车站(6月24日)乘火车K112——上海中华艺术宫(6月25日)——上海世纪公园、外滩公园(6月26日)乘大巴车——苏州留园、狮子林、拙政园(6月27日)——师园(6月28日)乘大巴——杭州西湖(6月28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6月29日)——杭州火车站返回贵阳(6月29日)——贵阳火车站(6月30日)

  三、实习意义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课程实习成为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

  一。

通过一个星期以观赏的角度去实习,去观察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的各个特点,同时也让我们了解现代园林这个行业的发展动向以及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让自己进步,让自己向现代行业需要的发展方向去发展区重点学习,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比较找出自己在设计上一些误区,特别是对

  于尺度把握不够,这样一来比较能较好的改正自己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较好的把握好尺寸,让图纸上的东西搬到实际中来还能体现设计的那种美感,同时还能了解不同空间的处理手法和建立空间尺度感。

了解现代园林中的很多园林工程材料和现代的做法。

通过这一周的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专业上的知识,同时还能通过这一次的集体出行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都将会成为以后学习中很宝贵的财富。

  四、实习内容

  

(一)上海世博园、世纪公园、后滩公园实习

  

(二)苏州留园、狮子林、拙政园、师园实习

  (三)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公园实习

  1、上海实习

  1)上海世博园

  6月24日我们全班满怀着期待从贵阳火车站乘火车前往上海。

第二天也就是6月25日中午我们顺利抵达了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

刚刚一到上海,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了小雨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由于坐火车的时间比较长,大家的精神都是出于疲惫的状态,可是一到达了上海这座很多年轻人都向往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大家伙的精神头儿瞬间被题了上来。

  一走出火车站,一个干净整洁、郁郁葱葱、交通秩序井井有条、很多地标性的建筑、很具有现代感的城市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所向往的充满活力与繁华的大都市。

  我们来上海的第一站就是世博园,期待已久的一座现代而又具有

  复古的建筑“中国馆”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大家难以压抑心中的兴奋与喜悦,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开始对“中国馆”开始疯狂的拍照做纪念。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巍峨壮观的中国馆绝对高度63米,相当于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它的外形既像宝鼎,又像一盏巨大的酒杯,高高举起,盛情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时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冲天而起,预示着中国将翱翔万里,称雄世界。

  2)世纪公园

  第二天早上我们的主要参观的就是上海的世纪公园,上海世纪公园,位于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区,东邻芳甸路,南临花木路,北靠锦绣路,占地面积公顷,是上海市中心区域内最大的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由英国LUC公司设计,设计思想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

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建有七大景区,分别是乡土田园区、观景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区;并建有景点53处,分别是世纪花钟、镜天湖、大喷泉、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缘池、鸟岛、奥尔梅加头像和蒙特利尔园等。

世纪公园绿地面积86万平方米,水体面积27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为16公里,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广场面积万平方米,其他均为建筑面积及停车场。

公园内共有乔木8万株,灌木74万株,草坪71万平方米。

“世纪公园”原名“浦东中央公园”。

“九五”总体规划期间,浦东新区领导在考察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时,希望上海也能建造这样一座花园,意在优化浦东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同时,改善浦东的投资环境,更体现浦东发展建设的方向,故将规划中的公园命名为“浦东中央公园”。

在XX年4月18日全园对外开放时,中共上海市委领导提议将“浦东中央公园”改名为“世纪公园”。

  3)后滩公园

  世纪公园参观结束我们就马上赶往上海的后滩公园,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XX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8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XX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XX年10月建成。

  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

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