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59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docx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器设计

LT

2.在MATLAB下实现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已知被控对象的K、L和T值后,我们可以根据Ziegler—Nichols整定公式编写一个MATLAB函数ziegler_std()用以设计PID控制器。

该函数程序如下:

function[num,den,Kp,Ti,Td,H]=Ziegler_std(key,vars)

Ti=[];Td=[];H=[];

K=vars

(1);

L=vars

(2);

T=vars(3);

a=K*L/T;

ifkey==1

num=1/a;%判断设计P控制器

elseifkey==2

Kp=0.9/a;Ti=3.33*L;%判断设计PI控制器

elseifkey==3,

Kp=1.2/a;Ti=2*L;Td=L/2;%判断设计PID控制器

end

switchkey

case1

num=Kp;den=1;%P控制器

case2

num=Kp*[Ti,1];den=[Ti,0];%PI控制器

case3%PID控制器

p0=[Ti*Td,0,0];

p1=[0,Ti,1];p2=[0,0,1];

p3=p0+p1+p2;

p4=Kp*p3;

num=p4/Ti;

den=[1,0];

end

 

由图可知L和T

在求得L和α参数的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表1中给出的Ziegler—Nichols经验公式确定P、PI和PID控制器的参数。

三、对某传递函数

的控制

未加控制器的仿真: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输出图形如下:

第一次测量

T=3.28L=1.38K=1

=0.42

P控制

Kp=

=2.38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输出图形如下:

峰值时间tp=4.15s,峰值为0.9518

上升时间td=2.953s

调节时间ts=14.4s

PI控制

Kp=

=2.14Ti=3.33L=4.60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后的输出曲线为:

峰值时间tp=4.48s,峰值1.019s

上升时间td=3.783s

调节时间ts=25.486s

PID控制

Kp=

=2.85Ti=2L=2.76Td=

=0.69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后的输出曲线为:

峰值时间tp=4.028s峰值1.077

上升时间td=3.565s

调节时间ts=28.50s

第二次测量

T=3.51L=1.23k=1

=0.35

P控制,

Kp=

=2.86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后的输出曲线为:

峰值时间tp=3.685s峰值1.025

上升时间td=2.834s

调节时间ts=25.70s

PI控制图如下:

Kp=

=2.57Ti=3.33L=4.10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后的输出曲线为:

峰值时间tp=4.197s峰值1.104

上升时间td=3.324s

调节时间ts=27.06s

PID控制

Kp=

=2.757Ti=2L=0.262Td=

=0.0655

Simulink下的系统图

仿真后的输出曲线为:

峰值时间tp=4.002s峰值1.169

上升时间td=3.023s

调节时间ts=22.26s

 

四、控制方案的选择:

对于开环传递函数为

的系统,经过两次测量,并分别进行P,PI,PID控制发现比例P控制有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取两次测量平均值K=1,L=1.305,T=3.40,则

=0.383

五、由实验过程和仿真结果对P、PI、PID控制的优劣性比较

比例(P)控制

  单独的比例控制也称“有差控制”,输出的变化与输入控制器的偏差成比例关系,偏差越大输出越大。

实际应用中,比例度的大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比例度太大,控制作用太弱,不利于系统克服扰动,余差太大,控制质量差,也没有什么控制作用;比例度太小,控制作用太强,容易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引发振荡。

  对于反应灵敏、放大能力强的被控对象,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应当使比例度稍大些;而对于反应迟钝,放大能力又较弱的被控对象,比例度可选小一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敏度,也可以相应减小余差。

  单纯的比例控制适用于扰动不大,滞后较小,负荷变化小,要求不高,允许有一定余差存在的场合。

工业生产中比例控制规律使用较为普遍。

比例积分(PI)控制

比例控制规律是基本控制规律中最基本的、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其最大优点就是控制及时、迅速。

只要有偏差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

但是,不能最终消除余差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单独使用。

克服余差的办法是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作用。

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偏差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这里的“积分”指的是“积累”的意思。

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不仅与输入偏差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偏差存在的时间有关。

只要偏差存在,输出就会不断累积(输出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一直到偏差为零,累积才会停止。

所以,积分控制可以消除余差。

积分控制规律又称无差控制规律。

  积分时间的大小表征了积分控制作用的强弱。

积分时间越小,控制作用越强;反之,控制作用越弱。

  积分控制虽然能消除余差,但它存在着控制不及时的缺点。

因为积分输出的累积是渐进的,其产生的控制作用总是落后于偏差的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干扰的影响,难以使控制系统稳定下来。

所以,实用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积分控制,而是和比例控制作用结合起来,构成比例积分控制。

这样取二者之长,互相弥补,既有比例控制作用的迅速及时,又有积分控制作用消除余差的能力。

因此,比例积分控制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过程控制。

比例积分控制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器,多用于工业生产中液位、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

由于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弥补了纯比例控制的缺陷,获得较好的控制质量。

但是积分作用的引入,会使系统稳定性变差。

对于有较大惯性滞后的控制系统,要尽量避免使用。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最为理想的控制当属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

它集三者之长:

既有比例作用的及时迅速,又有积分作用的消除余差能力,还有微分作用的超前控制功能。

  当偏差阶跃出现时,微分立即大幅度动作,抑制偏差的这种跃变;比例也同时起消除偏差的作用,使偏差幅度减小,由于比例作用是持久和起主要作用的控制规律,因此可使系统比较稳定;而积分作用慢慢把余差克服掉。

只要三个作用的控制参数选择得当,便可充分发挥三种控制规律的优点,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PID控制中的积分作用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积分饱和,使系统的超调量增大。

六、参考文献

张德丰编著、MATLAB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

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07

七、心得体会

我觉得学习MATLAB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学习,还需要敢于开口向别人请教,更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勤于记忆。

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事情,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设计程序,熟悉MATLAB的操作环境,这对提高我们操作能力非常有效。

在这几天时间里,我仅仅学了一些皮毛,在编程过程中遇见许多问题,例如对工具栏了解不够,导致一些操作很混乱,对程序的运行,修改,添加往往是繁琐的,后来经过看书查阅资料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还是没有熟练掌握。

虽然有的题目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但是在经过坎坎坷坷之后下我还是编出程序的,当我看到自己编的程序运行正确时,总是会万分的兴奋,充满成就感。

虽然不能十分熟悉和运用MATLAB的所有程序,但是我们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想要进一步学习,还需要我在以后的实际应用里不断学习,改进自己不足之处,让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