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065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docx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1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

(1)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

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最近,根据省政协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协财农委组织人员,对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并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企业界人士和农村,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金融业的现状

  榆林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中国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榆林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交通银行榆林分行、招商银行榆林分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分行,构成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框架。

其中法人机构12家,非法人机构9家。

从业人数5064人,营业网点544个,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325个,邮政储蓄银行79个,农业银行61个,占营业网点的%;从分县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榆阳区、神木、府谷、定边、靖边和横山县,分别为106、60、72、52、48、40个,占营业网点的%。

当然全市仍有14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靖边、佳县、绥德和子洲县。

平均每万人拥有一个银行网点资源;城市网点密度大于农村,农村网点人口覆盖率小于城市。

近期,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考察榆林市场,拟在榆设立分支机构,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根据陕政办发[XX]108号和陕金融发[XX]1号文件精神,我市积极支持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共16家,已开业经营的有10家,其余6家正计划于年底全部开业。

目前正在申报的小额贷款公司有34家,其中已经报省金融办待批的有18家。

  XX年三季度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4家,152个机构。

其中财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9家。

全市县级支公司40个县级营销服务部81个,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在乡镇设立了79个保险机构。

全市保险从业人员6597人,较年初增加702人。

  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XX年三季度,全市各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榆林经济的冲击,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榆林市存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信贷投放呈现扩张趋势。

  1、存款增长再创新高。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长%。

储蓄存款余额为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全市企业存款余额为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

从总量看,全市活期存款呈上升的趋势,定期存款呈下降的趋势,存款活期化趋势有所加强。

9月末,全市活期存款余额为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定期存款余额为亿元。

受经济面逐渐好转影响,居民投资意愿增强,储蓄存款增速出现下降,企业加大生产投入,企业存款持续快速增长。

  2、各项贷款增势明显。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同比多增亿元。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同比增长个百分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同比增长个百分点。

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同步增长,9月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为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主要是农业贷款增加较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得到优化。

各类金融机构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断提高信贷投入效率,支持农业生产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从贷款投向分布看,9月末,工业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上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继续加大对煤、电、油、气、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农业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也在加大。

  3、不良贷款持续“双降”。

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较年初减少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较年初下降了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

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三农”机构,占全市不良贷款总额的%。

从五级分类情况看,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其所占比率分别为%、%和%。

比年初下降、和上升%。

  4、经营效益继续攀升。

截至6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亿元,较去年同期多盈亿元。

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利润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利润亿元。

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利息收入仍是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

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半年%的收入来自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所占份额仍然很少,但较以往有很大起色,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的中间业务收入达亿元。

  5、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所提升。

自去年市银监分局出台《榆林银监分局推动小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以来,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取得各方共识。

今年银监分局进一步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截至6月底,全市发放中型企业贷款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幅%。

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

全市发放小型企业贷款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幅%。

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

  6、农户小额贷款的试点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缓解广大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我市加快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

XX年12月我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神木县惠民贷款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还有部分区县,如府谷、横山、榆阳正在积极筹建各自的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农村金融创新开启了良好的局面,对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7、保险业的发展稳步提升。

XX年前三季度,我市保险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市保险业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一是保险费收入增幅较快。

9月底,全市保险费总收入万元,其中财产险万元,寿险万元。

二是保险保障功能明显。

9月末,全市保险业为社会提供了亿元的财产风险保障,共为171万人次提供了256亿元的人身保险保障,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万元,寿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万元。

三是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已在农村开办了农村房屋保险、农村各种车辆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借款人意外保险、农村干部综合保险、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学生平安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红枣种植保险等十几种保险业务,并逐步建立一批“保险示范乡村”,逐步建立农村保险体系和风险防范补偿机制。

四是税收贡献逐年提高,截至9月底,全市保险业上缴国家及地方税金万元,代地税局代收代缴车船税4592万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XX年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支持证券公司提高证券交易量,另一方面积极组建以基金运作方式的能投公司,积极推动诚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推动榆天化、神木九江等公司上市工作。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的主要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受农村与城市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等历史性原因影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完善和健全,不仅体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更体现在农村担保、信用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充分等软件方面。

这些不健全的表现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益突显,引发诸多矛盾。

具体表现在:

  需求多样性与金融机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

以现代农业、现代农民和现代农村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

目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是: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离县域农村地区,支农功能“边缘化”。

二是政策性银行机构职能难以发挥。

三是合作金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种资金需求。

目前农村金融阵地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垄断经营局面,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服务“三农”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需求成长性与资金来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增量需求很大。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是新农村建设最现实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从目前农村金融现状看,金融供给与资金需求矛盾突出。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供给逐年减少。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实力较弱。

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因其历史包袱较重、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对“三农”的支持往往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县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遍布于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由于体制原因更是存多贷少,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资金“抽水机”。

  需求时代性与金融服务传统性之间的矛盾。

从目前金融服务情况看,其服务的传统性与时代性需求矛盾。

主要表现在:

一是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然以传统存、贷、汇服务手段为主,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缺少服务品种创新。

二是金融产品的适应性较差。

首先是贷款期限短,目前涉农银行业机构多沿用传统农业贷款方式发放办法,发放1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与农业生产的长周期、季节性的特点不相适应。

其次为贷款额度偏小,目前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通常在5—50万元左右,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正常授信1万元以内,最高授信额度为5万元,与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三是信贷交易成本过高。

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区域垄断定价能力得以增强,农村信贷供给价格不断提高。

  需求新生性与金融服务功能落后性之间的矛盾。

一是农业产业保险支持空白。

农业生产对自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产量风险远大于工业制造业。

因此,需要引入农业保险来分散农业风险。

二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

当前,贷款担保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是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缓慢。

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但目前金融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投入很少。

四是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缺位。

农村劳动力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政策的不完善性与农村现实性之间的矛盾。

我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倍,加各种补贴等隐性收入达6倍左右。

农民依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农民只有土地和宅基地,而农民土地仍集体所有。

XX年9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

国家为防止耕地流失,对农村宅基地审批使用权管理收紧。

同时,针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现在法律规范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受到无形限制。

所以,农村土地不流畅,土地流转形式处于自然流转状态,缺乏一些中介、服务、监管体系,导致流转过程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

现行政策与农民拥有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能作为银行抵押物的现状,致使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缓解。

  三、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在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

  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

一是政策性金融缺位。

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

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涉足甚少,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

二是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

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相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

三是政府的涉农资金未能全部存入涉农银行。

四是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机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