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68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Word格式.docx

唐慎微

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

赵学敏

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中华本草》

当代

中医药管理局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一、概述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二、四气

(一)含义

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所示效用

寒凉性药物: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三)阴阳属性: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三、五味

性能

功效

使用注意

能散、能行

发散、行气、活血

气虚阴亏者慎用

能补、能缓、能和

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

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能泄、能燥、能坚

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坚厚肠胃

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能软、能下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高血压动脉硬化少食

能收、能敛

邪气未尽者慎用

能渗、能利

渗湿利水

阴虚津亏者慎用

四、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二)升降浮沉确定依据

质地轻重

花、叶类质轻的药——升浮

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沉降

气味厚薄

味薄——升,味厚——沉

气薄——降,气厚——浮

性味

性温热、味辛甘淡的药——升浮

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沉降

效用

能降泄、通便——沉降

能升提、宣发——升浮

(三)所示效用

升浮类药:

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沉降类药:

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四)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药。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

治疗病势下陷类病证,用升浮药。

治疗病势上逆类病证,用沉降药。

(五)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六)影响因素

①炮制:

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

②配伍:

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

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五、归经

(一)理论基础

1.脏象学说

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麝香(开窍醒神)归心经。

2.经络学说

羌活归膀胱经等。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特性

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

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等。

2.药物疗效

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归肺经;

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归心经,等等。

六、有毒与无毒

(一)“毒”的特性

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

广义的“毒”含义有二:

一为药物的总称:

二为药物的偏性。

1.是否含毒害成分

2.整体是否有毒

3.用量是否适当

“用量是否适当”尤为重要,它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四)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功效表述

对初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已心痛”,“已疥”,“截疟”,“治瘘”,“治皮胀”,“主寒热、疝瘕、头风、目黄、耳聋”,“延年”等。

对高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对应,如清热、燥湿、散风寒、祛风湿,平肝、补肝、补肾、清肺,补气、生津、行气、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泻火、化瘀、排石等。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

一、中药配伍的目的

①增强治疗效能;

②扩大治疗范围;

③适应复杂病情;

④减少不良反应。

二、单味药配伍

单药

单行

单味中药

增效

相须

增强疗效

相使

增强主药疗效。

黄芪配茯苓

减效

相恶

降低疗效。

人参恶莱菔子

减毒

相畏

毒副作用被减轻或消除。

半夏畏生姜

相杀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产毒

相反

产生毒性。

“十八反”、“十九畏”

三、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1)内服

中风后遗症,证属气虚血滞、脉络痹阻者,补阳还五颗粒配愈风宁心片或银杏叶片。

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者,天麻钩藤颗粒配服脑立清丸或羚羊角胶囊。

(2)外用:

混合痔,复方荆芥熏洗剂配马应龙麝香痔疮栓。

(3)内服与外用

不孕,证属宫冷者,艾附暖宫丸配十香暖脐膏或妇科万应膏。

瘰疬痰核,证属痰火内结者,西黄丸和夏枯草膏配化核膏。

痔疮肿痛,证属血热毒盛者,槐角丸配九华软膏。

筋骨折伤,证属瘀血内停者,跌打丸配七厘散或正骨水。

咽喉肿痛,证属火毒上攻者,六神丸或喉症丸配冰硼散。

2.功异配伍

既溏泻、脱肛,又阳痿、肢冷,证属中气下陷兼肾阳虚,补中益气丸与金匮肾气丸同用。

既面色萎黄、乏力多汗,又带下黄臭,证属气血双亏兼湿热下注,八珍益母颗粒与白带丸同用。

跌打损伤、瘀肿骨折,兼肠热便秘,跌打丸与三黄片或麻仁润肠丸同用。

(2)外用

外痔,又冻疮,痔疮外洗药配治冻灵软膏。

脚气红肿疼痛,又开水烫伤手背,獾油配复方土槿皮酊。

脚气肿痛,证属湿热下注者,二妙丸或三妙丸、四妙丸;

配复方土槿皮酊或脚气散。

妇女带下黄臭,证属湿热下注者,白带丸配治糜灵栓或治糜灵泡腾片或妇宁栓。

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

一、常用的治法

(一)汗法

适应范围:

麻疹初起之疹点隐而不透,水肿之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见恶寒发热以及疟疾、泄泻、痢疾而有寒热表证;

或病邪由里还表,需要透邪外达,通畅血脉,或需先除表证。

(二)吐法

痰涎壅塞在咽喉,或顽痰蓄积在胸膈,或宿食停滞在胃脘,或误食毒物尚留在胃中未下等。

(三)下法

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四)和法

分类:

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五)温法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

(六)清法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以及清脏腑热等。

(七)消法

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

(八)补法

二、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特点

君药

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要大

臣药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一为佐助药;

二为佐制药;

三为反佐药

使药

一是引经药;

二是调和药

(二)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变化

一是佐使药的加减。

二是臣药的加减,会使方剂的功能发生根本变化。

如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

2.药量加减变化:

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3.剂型更换变化:

如抵当汤与抵当丸;

理中丸与人参汤。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