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949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docx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表格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案例的形式】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1、社会工作的含义:

----助人自助、职业受薪助人者。

2、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

专业的、行政的、普通社会工作。

表一:

社会工作的目标

类型

具体目标

特征

服务对象层面

解救危难

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

缓解困难

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

促进发展

挖掘潜能力,增强社会功能

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

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公正

推动社会进步

表二:

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含义

类型

具体功能

特征

对服务对象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人在环境中的分析视角

社会层面

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的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表三: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类型

具体角色

主要服务内容

基本角色

服务提供者

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支持者

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

倡导者

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

间接服务角色

管理者

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

资源争取者

向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争取资源

政策影响人

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者

研究实践经验

表四:

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

分类

具体内容

知识基础

学科知识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

政策知识

现行的政策、法规

技术知识

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

文化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

能力要求

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接纳、尊重与包容、个别化、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保密。

2、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

1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

(2)验收服务对象的秘密

(3)公平服务大众

2

处理同事间关系的规定

(4)重视同事的工作

(5)共同执行守则

3

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6)恪守公私分明

(7)信守机构政策

4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

(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能力

(9)促进专业发展

(10)约束不当行为

5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

(11)增进公众福利

(12)维护社会公义

2、伦理困境

保密问题:

服务对象的决定会伤害自己,他人或社会,触犯法律等

情理法难题:

涉及服务对象利益,儿童利益与法律

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自我决定原则与家长制:

什么情况下可以实行家长作风?

(替服务对象做决定)

服务对象没有自决能力(智障,老年痴呆等);服务对象委托社会工作者做决定(香港的老人综援申请)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ERG理论阿尔德弗尔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v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较大影响

3、莫瑞:

第一需要,生理性需要;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

表六:

人类需要的类型

分类的指标

具体类型

具体内容

需要的起源和性质

生物性需要

进食、饮水、睡眠、觉醒、性

社会性需要

交往、成就、权力、尊严、地位

需要指向的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需要产生的方式

原发性需要

继发性需要

表七:

人类行为的类型

人类行为

分类的指标

具体类型

具体内容

外显行为

人类行为的起源

本能行为

觅食、爬行

习得行为

后天学习而形成

行为的正常与否

正常行为

划分标准:

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异常行为

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

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

内隐行为

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

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社会环境的构成:

家庭教养模式:

控制变量

民主型

专制型

娇纵型

放任型

感情纽带

行为控制

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独立性强

性格果断

社交能力强

暴躁

懦弱

缺乏安全感

骄横

跋扈

疏懒散漫

自私

缺乏责任感

行为偏差

表九:

人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及主要问题

阶段(年龄)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发展

任务与挑战

婴幼儿阶段

(0~3岁)

大脑发育迅速,是动作发展最快的时期,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孩子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并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是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

开始寻求自主性,失败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能力;成功会形成“意志”的美德。

儿童阶段

(3~12岁)

脑重接近成人水平,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

语言和记忆功能增强,开始具体化的逻辑思考。

朋辈群体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概念开始形成。

面临主动性或内疚感的冲突。

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青少年阶段

(12~20岁)

出现第二性征,生理机能日益成熟。

由叛逆逐渐稳定,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待人处事的方法。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

家庭、学校及同伴的影响非常大。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合。

形成忠贞的美德与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成年阶段

(20~65)

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并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跃,个人特长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建立社会角色,开始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主要冲突:

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

(婚姻、精神健康、就业问题突出)

形成“爱”和“关怀”的美德

老年阶段

(65~)

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思维内容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角色转变和发挥余热的认知。

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主要冲突:

自我整合与绝望;“无用论”;孤独感;疾病等。

形成“智慧”的美德。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表十二:

个案工作的本质

个案工作的本质

基本内容

社会功能的恢复

个人或者家庭具备了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

个人或家庭具有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

个人或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形成相互促进

社会功能的增强

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的能力的关注

个人或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

个人或家庭困境解决能力或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

表十三:

社会工作的方法

类型

方法

模式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直接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小组工作

社会目标模式

使能者、倡导者、资源提供者、榜样

治疗模式

治疗者、专家

互动模式

中介者、使能者

发展模式

协调者、使能者

社区工作

地区发展

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

社会策划

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

社会行动(社区照顾)

治疗者、辅导者和教育者、经纪人、倡议者、顾问

间接方法

社会工作行政

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督导

督促、引导工作人员正确有效的实施社会服务的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

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

 

表十四: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基本模式

内容

特点

理论假设

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人的成长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的压力有关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待开发的潜能。

汉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概念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1、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1)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工作者直接提供的服务)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

(2)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

2、间接治疗技巧:

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间接影响服务对象(重要他人:

父母、亲属、朋友、同事邻里、社区管理员)

是最基本也是最早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具有开放性的重要特征。

特点表现在个案工作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将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紧密关联的实施阶段。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诊断包括三方面:

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分类诊断;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信息加工;信仰系统;自我表述;解决处理问题的方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在行为治疗模式基础上结合认知治疗的要素而产生的。

治疗技术:

放松练习(应用最广)、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快速脱敏法)、厌恶疗法、模仿、果敢训练、代币管制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有效结合

(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人的行为改变规律和人的认知加工特点)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艾利斯提出,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提出ABC理论。

A引发事件;B信念系统;C事件之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非理性信念特点:

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

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1、明确辅导要求2、检查非理性信念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

**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最有效方法是协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

 

危机介入模式

1946,林德曼、卡普蓝提出“危机适用”理论

1、危机为两类:

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

2、危机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危机发生、危机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危机介入原则

(1)及时处理

(2)限定目标

(3)输入希望

(4)提供支持

(5)恢复自尊

(6)培养自主能力

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人本治疗模式

罗杰斯:

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假设: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治疗策略:

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这种人的特征:

是理性的人,适应力强,承当责任终于自己,心里上极大自由,丰富创造力

人本治疗模式改变了以往个案辅导模式的工作重点,注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造一种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辅导环境。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

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3个条件,内容:

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家庭治疗模式

米纽秦提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特征是:

把家庭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理论假设:

(1)家庭系统

(2)家庭结构:

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结构(3)病态家庭结构:

纠缠与疏理、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4)家庭生命周期

治疗技巧-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的想法;强调优点

实施过程包括前后相连的三个主要阶段:

进入家庭、评估和介入。

特点:

1、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

2、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

家庭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症状与交往方式的关系

3、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

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改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错误观念。

表十五:

个案工作与通用过程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个案工作

通用过程

主要内容

接案

接案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愿望、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称为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收集资料

预估

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

制定计划

计划

服务对象的情况、希望解决的问题、目标、基本阶段和方法、期限、联系方式

口头或书面协议 

签订协议

开展服务

介入

注意社会工作的角色(以案例形式考核)

结案

评估

评估的三个内容:

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投入状况;

评估的三种方法:

服务对象评估、社会工作同行的评估、服务机构评估

评估

结案

五种结案情形、四个结案工作、三种结案形式

追踪

巩固练习、调动资源、持续评估

表十六:

个案工作的技巧

类型

类别

具体表现

特征

会谈

支持性技巧

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关心

引领性技巧

澄清、对焦、

摘要

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

影响性技巧

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

建立关系

感同身受、建议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制造气氛、积极主动

收集资料

会谈

收集资料最有效的方法

调查表

涉及隐私及不便于表达的资料

观察

现有资料

方案策划

目标清晰而且现实、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策略合理

评估

正确运用评估类型

过程评估、结果评估

合理利用评估方法

基线评估、任务完成评估、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不在场、不记名

坦诚保密

表十七:

个案管理

含义

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它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

也叫“综融性社会工作”

特点

1、对象:

遭遇多重问题、资源匮乏的个人和家庭;2、方法:

强调“全貌”;3、运作:

具备双重功能(经过协调提供服务;展现责信态度)

原则

1、服务对象参与;2、服务评估;3、照顾协调;4、资源整合;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6、服务的监督。

工作

过程

个案发掘与转介

服务对象通过转介与外展进入服务系统。

社工技术:

介绍自己和角色;引出问题;把握负面感觉;建立信任关系;厘清角色

评估与选择

预估,问题或需要复杂的个案才需要个案管理

计划与执行

包裹式服务:

服务计划和治疗计划

监督和评估

评估方法:

1、服务对象的满意度,2、同行评估,3、服务机构评估

结案

第五章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的本质特征:

互动、团体动力。

表十八:

小组工作类型表

分类标准

主要类型

具体形式

小组目标

教育小组

提供新知识、新方法

成长小组

帮助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如抗逆力训练、拓展训练营

支持小组

同质性人群的互动,如单亲妈妈小组、癌症病友小组

治疗小组

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如美沙酮治疗小组

表十九:

小组工作的特点

类型

特点

功能上的特点

影响个人转变

社会控制

形成群体力量解决问题

再社会化

预防

成效上的特点

促进人际交往

运用团体动力

促进经验分享和经验选择

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

在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经济

表二十:

小组工作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治疗模式

互动模式

理论

基础

系统论、生态系统论、教育理论、社会学

源于精神医学、心理学、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行为修正学、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位重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

 

特点

 

目标

总体目标-培养组员社会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1、提升社会意识、挖掘潜力,提高责任心;2、发展社会能力,与社会环境互动能力;3、培养社区领袖,推动社会变迁

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以治疗个人行为作为的主要目标,1、帮助组员在心理、社会和文化适应方面康复、发展和完善;2、预防消极因素

促进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建立;重点集中于组员与组员间的互动过程。

目标焦点:

既在个人,也在环境

组员

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同一区域、社区、阶层的人群,特别关注弱势人士)

组员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获得矫治性治疗,而非发展性和预防性帮助

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平等、独立性)

 

特点

社工

初期和结束:

使能者、倡导者(引导)

中期:

资源提供者、榜样‘多用于社会小组和组织小组;

治疗者(临床心理学家、临床社会工作者)、专家

中介者、使能者(协调者)协调小组组员互动、支持、帮助)

其他

最早的小组模式,主要在社区层面,

核心的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和社会意识,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动员民众参与、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任务的完成)

1、临床模式、康复模式

2、社会工作传统模式

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治疗和康复时与个案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强调通过小组工作技巧来解决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交互或互惠模式,

原则:

小组目标的实现依赖组员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小组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组员间“面对面”和密切的互动关系。

 

实施原则

1、小组目标与社区目标是否一致,权衡后果;2、增加组员动力,激发社会责任感;3、遵循民主原则,鼓励组员参与,引导目标共识;4、促进社会变迁目标实现

1、设定个别性治疗目标,寻找共同目标;2、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3、预先设定小组聚会内容;4、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而不是一起工作。

要求工作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实施步骤:

1)收集分析组员的全面信息,准确评估组员需要,估计可能出现的变化;2)选择理论和技术,明确治疗方向。

社工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要做到:

1、启发思考,澄清期待,寻找需求,挖掘动力,强化发展目标;2、说明承担角色、小组作用,提供信息、协调关系,利用资源实现目标。

表二十一:

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工作要求

准备期

小组初期

小组中期

小组后期

小组结束期

组员特征

确定的组员、潜在的组员

两极情感困境、以往经验影响、试探

关系亲密、认同小组、权力竞争与控制、组员在冲突中的特殊表现

彼此熟识和聚合、较高认同、次小组出现、权力竞争和情感波动小

离别情绪、情绪转移、两极行为

社会工作介入焦点

评估组员的真实需要

帮助组员建立信任关系

帮助组员对自己和他人有更清楚的认识

促进小组目标的更好实现

处理好组员对于分离的情绪

工作程序

协助组员了解小组

介绍小组组员;明确小组目标和小组组员的期望;讨论保密原则;建立合约;制定小组规范;小组结构

实现小组目标

处理好小组冲突

为小组发展过程重新整合

使组员参与并增强能力

关注小组角色的分化与运作;

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与追求;

关注小组规范与凝聚力

组织好结束期的活动

做好小组的评估

社会工作者角色

组织者

领导者、鼓励、组织者、统筹

工作者、辅导者、调解人、支持者

资源提供者、能力促进者、引导和支持者

引导、领导

社会工作者任务

明确工作目标

制定工作方案

选择(招募)组员

申报并协调资源

物质准备

理解组员心境

建立信任关系

创造可信赖环境

促进认同、解决冲突、解决组员冲突、

认识组员特征、介入焦点和关注小组动力变化

认识组员的心理行为特点、处理离别情绪、做好结束期的工作和小组评估

表二十二:

小组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类型

具体技巧

沟通和互动技巧

全神贯注倾听、积极给予回应、适当帮助梳理

及时进行小结、表达鼓励支持、促进互动交流

控制小组进程技巧

适当给出解释、提供精神支持、促使承担责任

避免行为失当、联结集体和个人、严格设定界限

适当挑战内心、分类妥善处理、整合小组行动

小组会议技巧

做好开场演讲、设定会议基调、把握中心话题

播种未来希望、善以等待求变、真诚流露自我

告知可选方案、灵活运用眼神、订立行动同盟

策划小组活动技巧

小组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最终目标、组员特征及能力、物质环境及资源提供的状况)

表二十三:

小组活动设计

阶段

设计重点

常见活动

初期

促进相互熟悉\消除紧张情绪,打破僵局;形成集体感和凝聚力,建立沟通与互动

自我介绍、相互介绍、找朋友、集体唱等游戏;共同画、突围

中期

巩固共识,促进整合,促进信任、认同与归属,自我探索

扶倒、自画像、我是谁。

结束期

巩固学习成果:

评估经历,强化效果

角色扮演、分享收获与成长

准备小组结束,安抚情绪

回忆小组经历,引导表达感受,联欢会

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

1、社区工作的特点:

宏观性、政治性

2、社区工作的目标:

任务目标、过程目标。

表二十四: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主要内容

社区工作的三种模式

地区发展

社会策划

社区照顾

特点

较多关注社区共性问题;

居民能力重建与整合;

过程目标重要;

重视居民参与。

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强调利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

指向社区未来的变化。

正常地融入社区;

强调社区的责任;

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

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实施策略

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团结邻里;

社区教育;

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

社区参与。

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分析环境和形势;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界定和分析问题;

、确定需要:

四种需要评估方法(参与性、社会指标、服务使用资料、社区调查);

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

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

测试方案;

执行方案;

评估结果。

1、社区照顾——有需要及依赖外来照顾的弱势人士在机构或住所中获得照顾,三种服务形式

(1)在社区中的家庭里生活,并辅予社区支援

(2)将社区里的大型机构改造为接近社区的小型机构

(3)将大型机构迁回社区,便于接触和探访

2、由社区照顾——协助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提供直接服务网络——亲人、邻里、居民组织

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3、社区照顾——充足的支援性社区服务辅助(日间医院、护理中心等)

社区工作者角色

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

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

治疗者、辅导者和教育者

经纪人、倡议者、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