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95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docx

数学三年上456单元

“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学设计5周1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教材29、30页

教材分析

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重点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千米的含义,巩固千米和米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千米的含义,巩固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巩固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

1.回顾长度单位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

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预设: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 cm dm m 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二、综合练习

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

师:

听说孙悟空帮助我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呢,想看吗?

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3月8日  星期二   晴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接着走了200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厘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你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

你能帮它改一改吗?

预设:

太粗心、做题不能马马虎虎、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会闹笑话的。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1分米—3厘米=(   )厘米

2千米—(   )米=1000米

9千米=(   )米+(    )米

三、拓展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从沙河到莱州长度大约是25(  ),坐客车大约半个小时能到达。

学校教学楼高约(    )米。

2.50分米长的绳子,剪成10分米长的小段,需要剪几次?

一米长的绳子,剪成1分米长的小段,几次可以剪完?

如果剪成1厘米长的小段,要剪多少次?

你发现了什么?

四、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练习课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笑话的。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5周2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教材31——32页例7、例8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1000克=1千克,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耳闻,但接触并不多。

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明晰目标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

这是什么意思?

它们能过桥吗?

该怎样过?

2.解释: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质量单位吨。

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

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

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小组合作学习例8,准备回报交流。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我们已经知道1吨的重量,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建筑材料:

钢筋、水泥、沙子、砖,煤)

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千克

3吨=()千克6吨20千克=()千克

2000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

8000千克=()吨4010千克=()吨()千克

六、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你是怎么学到的?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4吨=4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有关质量单位的学习的总结与系统化的一部分内容。

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重1吨的物体大约有多重,建立吨的观念。

并且掌握吨与千克间的进率关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孩子们对吨产生兴趣,首先从生活入手从他们学过的知识入手,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

并以吨的自我介绍引入吨的概念,这样既不显得生硬和死板又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向他们初步介绍吨的知识。

明白计量大宗物品和质量较重的物体时可以用吨做单位。

  教学中我运用实物体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1吨很重,在班中准备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

我找了几个同学上来体验,其他孩子只采取观察的方式。

这样一来,其他孩子还是没有真正体会到一吨的质量很大。

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观察以及听别的同学说得到了1吨很重的结论。

体验中还应该再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到1吨很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形象的1吨的概念及形象。

这样便于孩子建立1吨的概念,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

在教学中此处体验比较仓促,没能让孩子充分体验,而且也没有切实为孩子更好地去体验1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安排。

还应进行分组体验,采用多种体验方式。

  后面的图示,我没有充分利用,只是让孩子走马观花,重在了计算上,成了机械性的练习。

其实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图示,帮孩子们把1吨的概念由形象转化为抽象化,再通过图示将1吨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帮孩子在头脑和思维过程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吨的概念。

学生们才会真正明白吨很重,并且在生活中合理地去应用它。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过程中,我用了很多时间去处理。

这里挤了很多前面体验的时间,其实现在想想,如果孩子真的明白了,体会到了吨的概念,相信有以前的换算基础,这里的换算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问题了。

而在这节课中,孩子们更多的还是机械性的、抽象的计算,没能充分联系实践和体验。

  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诠释,老师要想做到把自己的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周3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教材33页例9

教材分析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进行感知;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1000克=1千克,并且有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较大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明晰目标

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1袋食盐500()。

1块橡皮20()。

1袋牛奶250()。

1支铅笔5()。

1辆汽车4()。

1头大象重3()。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

1.自由读题,说一说你对这道题的理解。

2.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同学们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预设:

学生可能列表条理性不强。

解决策略:

按照一定的顺序列表,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检查一下,看第一、第四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8吨煤。

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1.33页做一做。

2.34页第4题。

六、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你是怎么学到的?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例9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列表法

 

 

克、千克、吨的认识测试题6周1、2节

一、快乐填空。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1名三年级学生约重30(),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

一个苹果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

一个西瓜重5()一个冬瓜重10()一颗糖果重3()一个鸭蛋重60()爸爸的体重是75()一瓶酱油重500()

3、在()里填上>、<或=。

5kg○500g90g○1kg1000kg○10吨

2吨○2000kg4000g○4吨15kg○1500g

809克○8千克4千克○4000克2千克○1200克

4、填空

2kg=()g8kg=()g()吨=2000kg

7009g=()kg()g6000kg=()吨()kg=5000克

5、连线

2kg100kg200g55g

一只梨一头牛一只羊一只母鸡一枚2分硬币

200千克35千克160克5克3千克

6、称量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

7、学校食堂有8吨煤,用了3000kg,还剩()吨。

8一袋盐重500克,四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9、圈出物品正确的重量。

桃子小孩小兔鸡蛋

2克3千克2千克7克

200克30千克20千克70克

2千克300千克200千克700克

10.把下面的重量按要求排

1、4克4吨400千克4004千克4000克

()>()>()>()>()

2、3090千克3900克3吨900千克9030克

()<()<()<()

二、是非审判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kg。

()

2、1kg铁和1000g棉花一样重。

()

3、小兰体重30g。

()

4、一头成年蓝鲸重30kg。

()

5、300g>1kg。

()

6.一条小金鱼重2吨。

()

7、1000个1克是1吨.()

8、小英今年1岁,体重是1千克。

()

9、如果小红比小明重,那么小明就比小红轻。

()

10、一条绳子长6克。

三、火眼金睛(选填正确答案的代号)

1、最轻的是()。

A.7000克B.2吨C.2千克

2、一枚2分硬币约重1()。

A.gB.kgC.吨

3、2袋水泥重100()。

A.千克B.克C.吨

4、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A.铁重些B.木材重些C.一样重

5一头成年鲸的体重大约是()。

A.50吨B.50千克C.50克

6一只公鸡的质量约是3()

A.千克B.吨C、克

7、一节火车车厢大约能运货物()吨。

A.6B.60C.6000

8.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8元钱,可买()克的香蕉。

A、6B、60C、6000

四、算一算。

136kg+128kg=()kg86吨-80吨=()吨

40g+160g=()g6kg-4000g=()kg

400吨+100吨=()吨5kg+15kg=()kg

1600kg-1吨=()kg2吨+300kg=()kg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克、千克、吨)

一块橡皮重10()一根香蕉重50()一头大象重1()

一堆水果重2000()一只小鸡重2()一条轮船重200(

六、解决问题.

1一筐梨重35千克,7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3元,每人应付多少元?

2、食堂第一天运来15千克土豆,第二天运来25千克土豆,计划这些土豆吃五天。

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3、在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上,装有8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4、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

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5、照这样吊8次,一共吊运货物多少吨?

6卡车载重量8吨,9辆这样的卡车一次能全部运完吗?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6周3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教材37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笔算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教材用“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

安排了两个例题。

三个计算题目,层层递进,教学万以内的加法。

学情分析

学生会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会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明晰目标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87+99=76+84=

2.说一说它们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加法。

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提出加法问题。

2.尝试列出算式。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同学自主进行计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

笔算时,相同数位没有对齐,进位的1忘记加了。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3.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对比,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小结:

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1.33页做一做。

2.34页第4题。

六、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你是怎么学到的?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例9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列表法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7周1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教材38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3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引出:

445+298,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

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

同时要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的错误。

学情分析

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的错误。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三位数家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明晰目标

(一)出示预习卡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卡。

学生预习情况预设:

1.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

2.学生会计算,但为什么这样算可能说的不是很清楚,“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理解不透侧。

(二)解决预习单的“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笔算方法正确计算。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一)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怎样解决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共有多少种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

(二)探索笔算方法

1.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

(1)算一算:

445+298=

(2)说一说:

你是怎样计算的?

2.小组交流:

说一说445+298的计算过程。

预设: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理解不透侧。

解决策略:

先独自尝试解决问题,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你们小组总结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指导:

说清楚算法和算理。

2.教师总结提升计算方法。

提升: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五、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第8、9题。

提醒大家注意:

如写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没有对齐;计算进位加法时,忘记加进上来的1等。

六、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1.引导学生畅谈收获。

2.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的问题,课下进行个别指导。

作业:

练习39页2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笔算:

445+298=743(种)

445

从哪位算起?

+298

743

445+298=445+300-2=745-2=743

 

“三位数加三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7周2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完三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一节练习课,教材安排的练习题一共有10道,1、2、3、4是基础题,强化孩子的计算能力,8、9是变式题,是简单的解决问题,5题运用知识进行判断题,10题是拓展题不是很难,相信孩子们会研究后都能解决。

学情分析

加强孩子的计算能力培养,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加强孩子的计算能力培养,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中,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计算的速度及准确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明晰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在计算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二、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1、2、6题。

第1题:

共4道题。

1、2组做前2道

3、4组做后2道

两名学生板演,订正答案后说说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别忘了进1)

第2题:

在书中完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第7题:

连线比赛,前10名写好后把纸贴在黑板上。

三、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五八的3、4、5、6、8题,学生自由完成,统一订正。

5题改错,要让孩子说说怎样改,需要念好原题在改错,同时说明按计算时的方法进行检验,

6题连线是1000的两个数,然后找规律:

个位凑10,前面几位都凑9.)

四、综合练习

1.计算:

419+506683+279549+225

1.判断对错错误的改正过来573429

+228+347

791876

2.连一连

257+169892

324+188426

738+154512

3.应用

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去寄信、买书、买东西,然后再回家。

小君可以怎样走?

走哪条路最近?

五、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引导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练习

263354748

+605+76+252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多位数加法"第二课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获取知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利用旧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7周3节

主备

副备

组长

主任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进行笔算,竖式计算的处理上教材先给出了个位的结果,再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

”提示了教学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