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550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专用纸

第一单元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书P1-2例1、2,练一练,P4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自行探究。

【先学提纲】

1.找一个长方体,指一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数一数、量一量并填一填:

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

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有()个顶点。

2.用同样的方法,填一填: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

有()条棱,每条棱();有()个顶点。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找个长方体指指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看着说说怎样求长方体的前面、右面、上面?

二、交流共享:

1.情境创设:

我们的身边存在很多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

(投影出示)一类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而另一类占有一定的空间,不仅仅一个面,所以它们是立体图形。

对于平面图形我们已系统的学过,对立体图形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立体图形中最基本的——长方体。

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交流“先学提纲”1

学情预判:

学生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是了解的,但棱和顶点可能理解起来稍有难度。

后教预设: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1)跟老师摸一摸,这就是长方体的面,想一想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完全相同?

怎样很有顺序的数?

我们一起按这种方法数一数。

(上下、前后、左右)

(2)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平面上可以这样表示长方体(师示范)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用虚线表示。

(3)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投影出示),摸一摸:

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呢?

指导学生有序地数。

说明:

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线段。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4)出示长方体框架,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板书:

顶点)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5)小结:

刚才我们已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那长方体的面、棱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小组合作通过看看,比比,量量的方法,把研究的结果填在第一张报告单上。

研究报告单

(一)长方体的特征

提问:

你是如何知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分?

(6)概括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完成“练习一”第2题)(交流“先学提纲”1)

(7)出示长方体的框架。

指着一个顶点提问:

相交于这个顶点的棱有几条?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说明: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在直观图上标出:

长、宽、高)出示长方体的纸盒,从不同角度提问它的长、宽、高在哪里?

(交流“先学提纲”4)

(8)完成练习一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

长方体的6个面中最多有几个正方形?

从而过渡到以下教学环节。

3.交流“先学提纲”2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正方体与长方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方体是否具备长方体的特征?

现在我们一起研究第二种图形:

正方体,

(1)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再次通过以上方法去研究,把讨论结果填在第二张报告单里。

研究报告单

(二)

正方体的特征面

顶点

(2)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棱长都相等的?

4.交流“先学提纲”3

学生结合板书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

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

在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5、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习一”3、4题。

第3题:

观察图形,能得到哪些信息?

问:

长方体除了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呢?

能求出长方体前面的面积吗?

第4题:

可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各是多少厘米。

2.填一填:

(开火车口答)

(1)长方体有(  )个面,相对的面面积(  );有(  )条棱,(   )。

相对的棱长度(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面积都(  );正方体有(  )条棱,长度(  );正方体是特殊的

(2)三条棱相交处叫(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体的( )、( )、( )。

下图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厘米、( )厘米、( )厘米;所有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辨一辨:

(1)长方体有8个面、6条棱、12个顶点。

( )

(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 )

(3)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课堂作业:

《补》

家作布置:

《当》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专用纸

第一单元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书P3例3和练一练,P5练习一第5-9题和动手操作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侧面展开形状的观察。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自行探究。

【先学提纲】

1.找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沿着棱剪一剪,注意6个面怎样剪才不会和其它面分开?

2.在展开图中找一找3组相对的面分别在哪里?

观察相对的位置有什么发现?

3.将书上第117、119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哪些能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哪些不能?

想一想为什么?

能否找到一些规律?

4.判断:

下列图形哪些不能拼成正方体?

二、交流共享:

1.情境创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2.(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

打算怎样研究?

引发猜想,唤起思考:

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3.交流“先学提纲”1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

为什么把展开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4.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像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

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

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

③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的位置特点等。

5.回归例题,想象归纳。

(交流“先学提纲”2)

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

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7.完成“练一练”第2题。

(交流“先学提纲”3)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鼓励学生想象折叠的过程)

相机点拨1:

你是怎样围成正方体的?

引出其中一个小图形不动,就是把它作为正方体的底面,其它的小图形围起来就得到一个正方体。

同时体会折叠方法的不唯一。

相机点拨2:

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寻找正方体的相对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一”第8、9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完成动手操作题。

启发学生思考:

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学会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作业:

《补》

家作布置:

《当》

教学后记:

(第次)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专用纸

第一单元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书P6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P8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自行探究。

【先学提纲】

1.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2.自己尝试完成书P6例4,想一想怎样长方体的表面积?

3.完成试一试。

思考: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二、交流共享:

1.情境创设: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交流得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2.交流“先学提纲”1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

(1)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

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

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

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

长方体有几个面?

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

他们可以分为几组?

正方体呢?

4.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交流“先学提纲”2)

(1)出示问题:

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

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面有什么关系?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明确:

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

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

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

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

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5.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交流先学提纲3)

(1)谈话:

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思考:

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明确:

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6.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依次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

(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

(2)题。

4.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根据表中列述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

6.补充练习:

(1)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②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8平方分米。

③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课堂作业:

《补》

家作布置:

《课课练》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专用纸

第一单元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4教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书P7例5和练一练,P9练习二5-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较熟练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计算中能考虑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实际情况。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自行探究。

【先学提纲】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用材不需要6个面?

5个面的有哪些?

4个面的有哪些?

2.说一说金鱼缸、火柴盒的内盒、外盒、粉刷家中的一个房间分别用几个面的材料,哪些面不算?

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长10米,宽7米,高2米(没有上面)

②长5分米,宽4分米,高7分米(四周面积)

4.准备一些小正方体,完成书本第9页的思考题。

5.观察家附近的楼梯,量一量楼梯每一个台阶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有几个台阶?

想一想怎样求楼梯的台阶面积?

二、交流共享:

1.情境创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正方体呢?

(1)一个长方体纸盒,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

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

(2)做一个棱长1.2米的正方体纸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硬纸板?

2.交流“先学提纲”1、2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读题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可以怎样计算呢?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想法和全班同学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出示“练一练”。

读题思考:

求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

明确:

就是求侧面积和底面积之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正方体特殊情况的练习。

(1)正方体蓄水池,棱长是5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正方体蓄水池,棱长是5米,在它的四壁和底面涂上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正方体铁盒,棱长是5分米,在它四边贴上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习二”第6、7、8题。

启发思考:

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2.完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

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3.交流“先学提纲”3。

4.完成“练习二”第10题。

学生先测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后再计算。

8.交流“先学提纲”4,完成思考题

(2)小题可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每一组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第(3)小题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9.补充练习:

(1)如图做一个铁皮箱(中间用两块铁皮隔开)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铁皮?

5分米5分米5分米

5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是0.6分米,现在要在它的表面积涂红漆,涂红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超市盛放活鱼的铁皮水箱(无盖)是长方体。

它的长是1.2米,宽是0.8米,高0.2米,做一个这样的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4)楼房外壁用于流水的PVC水管,形状是长方体,每节长30分米,横截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0.5分米,做一节这样的水管,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PVC材料?

做15节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课堂作业:

《补》

家作布置:

《当》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专用纸

第一单元课题体积与容积的意义第5教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

书P10-11例6、7试一试、练一练,P14练习三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操作中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和初步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能判断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自行探究。

【先学提纲】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想一想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2.阅读例题6,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想一想两个玻璃杯一样大,为什么把第一杯中的水倒入放桃的杯中,还剩下一些水?

3.通过实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体积”?

什么是“容积”?

4.调查家中冰箱的容积是多大?

看看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5.通过自习,在家中找一些容器,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

并思考体积与容积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共享:

1.交流“先学提纲”1

课前一分钟。

播放乌鸦喝水的flash。

谈话:

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吗?

2.交流“先学提纲”2(教学例6)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同样大的一个空杯。

问:

这两个杯同样大,装的水是否相同?

仔细观察:

往空杯中放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

问:

杯中为什么还剩下一些水?

得出:

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

扩展:

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桃也占有一定的空间,粉笔呢?

讲台呢?

所有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板书:

物体空间)

(2)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1号和2号杯。

在一个杯子里放桃,另一个杯子里放荔枝。

猜测:

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满水,倒进几号杯子里的水多一些?

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验证:

事实是否如此呢?

让我们实际操作一下。

(分别往杯子里倒满水,再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

进一步明确:

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桃占的空间大,因而倒进去的水就少;荔枝占的空间小,因而倒进去的水就多。

小结:

实验表明,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

大小)

(3)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

引导思考:

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引导学生比较、推想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并操作验证。

小结:

桃占的空间最大,番茄占的空间最小,荔枝占的空间比桃小但比番茄要大。

看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3.引导回顾:

通过刚才的3次操作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先学提纲”3)

揭示概念:

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完整)

4.说一说。

如:

桃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桃的体积。

荔枝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荔枝的体积。

桃的体积比荔枝的体积大。

你还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自由举例。

看刚才的第三次操作,引导:

这三个水果的体积有大有小,这三杯水的体积也有多有少。

单独看,这是它们体积的不同之处,把水果的体积和水的体积合起来看有相同之处吗?

判断:

出示P11练一练。

把大小石子分别放入装满水的两个同样大的杯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哪杯溢出的水多?

为什么?

你还发现了什么?

(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再次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体积,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教学例7。

(交流“先学提纲”3)

(1)出示两个装满书的书盒。

引导观察:

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说明:

盒子里面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就是盒子的容积。

(板书:

容积)左边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也可以说,左边盒子的容积大一些。

反之,学生说。

(2)出示两瓶装满饮料的饮料瓶。

哪个饮料瓶的容积大一些,为什么?

(3)揭示概念:

像装书的盒子、装饮料的瓶子、盛水的杯子……都是容器,什么是容器的容积呢?

谁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说看?

(指名说说)

板书: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4)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先说说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

辨析演示:

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

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多种方案,选择最简单可行的,派一名代表操作验证。

三、反馈完善:

1.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