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567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苏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因为课本内容知识是承上启下的,较简单,学习理解和掌握的较好,综合成绩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比较差;

(2)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3)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4)少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有部分学生出现读不懂题的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复习阶段也作了相应的复习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二、教学情况分析:

 

1、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4页第1题,118页第12题,13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式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

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

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或算盘。

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

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14页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

第117页的第6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第117页的第7题,在学生作出选择后,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4、复习“解决问题”(第116页的第1题,117页第8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5、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

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统计和数学广角。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万”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复习重点、难点

 

本次复习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

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

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

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的运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

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六、复习的方法和措施:

 

1、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

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

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注意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二

一、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复习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

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

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

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

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习中注意的重点、难点: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及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2、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3、关于看图用数学问题。

(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4、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以及形成“克”、“千克”的正确观念。

5、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6、数的读、写、组成及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复习措施:

1、走进新课程。

找课堂要质量。

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

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

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

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五、具体复习安排

1.“表内除法”的复习。

(1课时)

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式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既要进行全面的、基本的练习,也要对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师还可以借助乘法表对表内除法进行适当整理,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表内除法。

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

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

(2课时)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

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

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

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1课时)

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第121页的第9题,在学生作出选择后,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4.“解决问题和统计”的复习。

(2课时)

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班级情况比较好,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如果学生独立看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可先让学生讨论,说明题目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解答。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

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