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661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 浙教.docx

中考科学模拟专题训练方法浙教

2011中考模拟专题训练-------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

1.用易于观察的科学现象来显示不易观察的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

 B.用轻质小球接触音叉来显示音叉的振动

 C.在经过褪色处理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来显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用磁感线箭头表示的方向来显示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

2.小科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对部分电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物理量及单位B.科学家及贡献

C.测量仪器及用途D.家电及能量转化

3.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

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4.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人的生长过程:

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B.神经冲动的传递: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

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5.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

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

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弱

6.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株

B.宇宙的结构层次: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

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

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7.课本中的图表、模型等都能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析自己日常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B.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大小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判断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

8.下列对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根据R=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根据U=I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与该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C.根据ν=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

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9.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有关信息。

对下列图像所含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①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的密度大小

B.图②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图③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电动机在对应时间内所做的功

D.图④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用电器在对应电压下的电功率

10.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图l图2图3图4

A.由图l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11.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方法是不可缺少的.比值法是对与多个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某个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学习过的速度和密度概念都是通过比值法建立起来的。

下列物理量不是用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有(  )

A.热值B.功率C.功D.比热容

12.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

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运动的

B.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

D.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推测路灯是串联的

13.如图所示,小明用手使劲捏玻璃瓶,细玻璃管内的水面就会上升,通过观察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就能判断玻璃瓶受压后发生了微小形变。

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

下图各实验中应用了与此相同实验方法的是(  )

14.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15.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

她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ji)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B.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16.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关于表述: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7.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

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

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18.分类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错误的是(  )

A.地球、水星和木星都属行星    

B.鲫鱼、青蛙和麻雀都属脊椎动物

C.纯净水、纯牛奶和纯果汁都是纯净物

D.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9.如图所示a、b、c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包含关系的是(  )

20.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反映出来。

下列实验与这一思想方法不符合的是(  )

21.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

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物理量

22.电路和水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电路中和如图所示水路中的阀门作用相似的是(  )

A.电源

B.用电器

C.开关

D.导线

23.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研究方法,下面用到“等效替代法”的是(  )

A.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C.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D.研究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24.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探究下列物理规律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

A.大气压值的测定B.牛顿第一定律

C.伏安法测电阻D.平面镜成像特点

25.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二、简答题

26.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图是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代表的一种元素是。

(2)小明模仿甲图构建了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乙图),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

27.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第26题图

28.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

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

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A.早晨B中午C.傍晚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2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 学研究方法,如:

“控制变量”、“类比”、“模型”等,下面两个例子都运用了上述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30.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有效的方法。

请回答:

(1)盐酸、硫酸属于酸,其分类标准是:

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

(2)某同学将含碳元素的不同物质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得到如下的物质关系:

C→CO2→H2CO3→Na2CO3。

请你参照他的分类标准,完成含钙元素的不同物质关系:

Ca→→Ca(OH)2→CaCO3。

31.2010年5月,杭州某中学九

(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2)上述调查是通过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5)流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2.在物理学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需要引入不同的物理量。

例如,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引入速度;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引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引入。

33.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

历史上,很多物理学家根据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未知现象做出过预言。

牛顿通过用万有引力的理论计算曾大胆预言——地球因自转会在赤道附近隆起,在两极附近变平,是一个扁球体。

1735年,法国科学院派了两支探险队,分赴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地球的准确形状,返回时报告了与牛顿预言相符的结果。

对此,哲学家伏尔泰不以为然,他嘲笑探险队道:

“你们历经千难万险,远涉蛮荒为了发现牛顿在家里就知道的情况!

”你认为探险队的工作有意义吗?

请说明理由。

34.学习物理既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又让我们熟悉了各种有用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态度。

我们常常将看似无关的两个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类比”。

“类比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巩固知识,以下是两个“类比”学习案例:

 

(1)将如图所示的“水路”模型类比基本电路,可以发现:

①叶轮机在“水路”中的作用与下面哪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

()

A.电源B.开关

C.用电器D.导线

②类比“水路"模型中“水压是使水管中水定向运动形成水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理解电压是使电路中_____定向运动形成____的原因。

(2)运用“类比法”,我们还可以将实验室交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列表比较,请完成表中的三处填空(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

机种

类比项

交流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

工作原理

不同构造

两个铜环

两个半环

相同构造

(定子)、线圈(转子)、电刷等

35.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左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36.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

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

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pH分别为5.4、6.3、6.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

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

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_应相同。

(3)组内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夏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掌原理最可能是。

37.控制变量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控制变量法的是(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用水流的形成类比电流的形成

B.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

C.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D.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猜想2: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猜想1和猜想2是正确的。

对于猜想3,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①甲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

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盐水,测算出同一铁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相等.

分析:

由于铁块的重力大小不变,而铁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铁块的重力大小无关.

结论:

猜想3是错误的.

②乙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

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算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分析:

由于铁块、铝块的重力大小不等,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所以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

结论:

猜想3是错误的。

对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你认为(甲同学/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是不正确的,请具体指出他的错误是:

,根据他的实验和他的分析思路还可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正确/错误)的。

四、分析计算题

38.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

象。

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

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

(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

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

与农药除虫相比较,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

39.如图所示实验器材,请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

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选用的器材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发生现象

示例:

锥子、橡皮泥

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的力压橡皮泥

用锥子尖压橡皮泥时,凹陷明显

小石块、一张白纸

探究:

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CABA  BCDAD  CDADB  ABCBD  BCBBC

二、简答题

26.

(1)氧   

(2)B

27.

(1)10   

(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

28.

(1)B

(2)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29.类比

30.

(1)氢离子(或“H+'’)

(2)Ca0

31.

(1)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和性别)的关系  

(2)随机抽样  

(3)15.4%

(4)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男女生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32.功率;压强

33.险队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实。

探险队证实了牛顿的预言,所以说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34.

(1)①C②电荷电流。

(2)

机种

类比项

交流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

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原理

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力的作用

不同构造

两个铜环

两个半环

相同构造

磁体(定子)、线圈(转子)、电刷等

35.

(1)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或S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压力大小(或砝码的个数)。

三、实验探究题

36.

(1)③

(2)水的质量或体积  

(3)要设置对照实验,37℃

(4)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7.

(1)C

(2)甲同学研究与重力的关系却控制了重力不变

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无关错误

四、分析计算题

38.

(1)恒星

(2)灯蛾飞行的路线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因此最终“灯蛾扑火”。

(3)无污染环境(其它合理均给分)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