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889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docx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

【形容音乐好听的成语】形容音乐的成语有

1、游鱼出听: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2、余音缭绕: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3、丝竹管弦:

丝:

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

4、甘酒嗜音:

甘:

嗜好。

嗜好喝酒和音乐。

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5、郑卫之曲:

郑卫:

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6、顾曲周郎: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7、击节称赏:

节:

节拍;赏:

赞赏。

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8、钟鼓之乐:

钟鼓;钟与鼓,乐器。

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9、弦而鼓之:

弦:

琴弦,装上弦;鼓:

弹。

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10、肉竹嘈杂:

竹:

管乐;肉竹:

泛指音乐;嘈杂:

声音喧闹,杂乱。

形容音乐杂乱无章。

11、千部一腔:

部:

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

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

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1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绕梁:

环绕屋梁。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3、驷马仰秣:

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14、断章取义:

断:

截断;章:

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15、丝竹八音:

丝竹:

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

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

指音乐。

16、绕梁三日: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7、不同凡响:

凡响:

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8、袅袅不绝:

袅袅:

声音宛转悠扬。

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19、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

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

下里,乡里。

②泛指粗俗的。

20、一板三眼:

板、眼:

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1、品箫弄笛:

吹奏洞箫和笛子。

指人擅长音乐。

22、戛釜撞翁:

戛:

敲击;釜:

陶器;翁:

通“瓮”,陶器。

敲打锅子,碰撞陶器。

比喻粗俗的音乐。

23、弦歌之声:

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

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24、吹篪乞食:

吹着篪讨吃的。

指在街头行乞。

篪:

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25、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26、乐以道和:

乐:

音乐。

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27、靡靡之乐: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28、妖歌曼舞:

曼:

柔和。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29、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0、吹竹调丝:

竹:

管乐器;调:

调弄;丝:

弦乐器。

指管弦乐合奏。

泛指音乐活动。

31、三眼一板:

眼,板:

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32、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

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33、郑卫之音:

郑卫:

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4、五音六律:

五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

定乐器的标准。

指古代音律。

后也泛指音乐。

35、丝竹陶写:

丝:

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陶写:

陶冶性情。

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36、郑声乱雅:

郑声:

郑国的音乐。

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

比喻邪扰乱了正。

37、乱世之音:

指扰乱世道和人心的音乐。

38、朱弦玉磬:

弦:

乐器上的丝弦;磬:

一种打击乐器。

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

39、独自乐乐:

乐乐:

欣赏音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

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40、干酒嗜音:

甘:

喜好;嗜:

嗜好。

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

形容享乐腐化。

41、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倡,亦作“唱”。

42、知音识曲:

指通晓音乐。

43、龙言凤语:

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44、亡国之声:

指淫靡的音乐。

45、金鼓喧阗:

金鼓:

金钲和鼓。

喧阗:

声音大。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46、一片宫商:

宫、商:

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一片和谐的音乐声。

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47、朱弦三叹:

指称音乐的美妙。

48、引商刻羽:

商、羽:

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49、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50、周郎顾曲: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51、举酒作乐:

举:

举办;乐:

音乐。

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52、囚拧浚好音:

囚牛:

胡琴头上所刻的兽。

刻在胡琴头上的兽,表现出一副喜爱音乐的样子。

比喻冒充内行。

53、洪钟大吕:

大吕:

阳律中排第四。

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54、初试啼声:

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

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55、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

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56、大乐必易:

指最美妙的音乐一定简单,雅俗共赏。

57、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58、哀而不伤:

哀:

悲哀;伤:

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59、引商刻角: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同“引商刻羽”。

60、轻歌妙舞:

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61、钟鼓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62、知音谙吕:

吕:

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此处泛指音乐。

指深通乐律。

63、箫韶九成:

箫韶:

虞舜时的乐章;九成:

九章。

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64、桑间濮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

①古指淫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65、五音不全:

五音:

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

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66、轻歌曼舞: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67、丝竹之音:

丝竹:

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指音乐的声音。

68、靡靡之声: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同“靡靡之音”。

69、弹丝品竹: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70、回肠伤气: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71、靡靡之音:

靡靡:

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72、桑间之音:

指淫靡的音乐。

同“桑间濮上①”。

73、肠回气荡:

回:

曲折,迂回;荡:

摇荡。

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74、袅袅余音:

袅袅:

宛转悠扬。

余音:

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

75、黄钟大吕:

黄钟:

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

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76、正声雅音:

纯正优雅的音乐。

77、音与政通:

音:

音乐;政:

政治。

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

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78、鼓吹喧阗: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79、感心动耳:

感心:

心受感动;动耳:

悦耳。

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80、钟仪楚奏:

仲仪:

春秋时楚国乐官。

钟仪奏楚国的音乐。

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音乐的成语

成语标题成语解释

哀而不伤哀:

悲哀;伤:

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

《论语·八佾》:

“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哀丝豪竹丝:

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豪竹:

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

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

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

“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

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

下里,乡里。

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

“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北鄙之声指殷纣时的音乐。

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出处:

见“北鄙之音”。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

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

《史记·乐书》:

“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

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不同凡响凡响:

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

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

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

《论语·述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

指在街头行乞。

篪:

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

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

“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

“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

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

”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

“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断章取义断:

截断;章:

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断章取意断:

截断;章:

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同“断章取义”。

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

“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

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峨峨洋洋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

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出处:

语本《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

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

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出处: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

“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

“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

’”

黄钟大吕黄钟:

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

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处:

《周礼·春官·大司乐》:

“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郑玄注:

“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黄钟毁弃黄钟:

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

毁坏;弃:

抛弃。

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李善注:

“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击节称赏节:

节拍;赏:

赞赏。

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

晋·左思《蜀都赋》: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击节叹赏节:

节拍;赏:

赞赏。

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

晋·左思《蜀都赋》: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金鼓喧阗金鼓:

金钲和鼓。

喧阗:

声音大。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

“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钧天广乐钧天:

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广乐:

优美而雄壮的音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

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

《列子·周穆王》:

“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靡靡之乐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出处:

《韩非子·十过》:

“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先此声者,其国必削。

”《史记·殷本纪》:

“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同“靡靡之音”。

出处: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

“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

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处:

《韩非子·十过》:

“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史记·殷本纪》: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南风不竞南风:

南方的音乐;不竞:

指乐音微弱。

原指楚军战不能胜。

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

《左传·襄公十八年》:

“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

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袅袅余音袅袅:

宛转悠扬。

余音:

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

“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

“似大姐这般玉质花容,清歌妙舞,在这歌妓中可是少也。

穷极要妙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

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

《列子·汤问》: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丝竹管弦丝:

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

语出《荀子·劝学》: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注:

“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

《韩非子·十过》:

“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不健康的歌曲。

出处:

《礼记·乐记》: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又: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史记·乐书》: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五音不全五音:

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

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出处:

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五音六律五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

定乐器的标准。

指古代音律。

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

《尚书·益稷》: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孟子·离娄上》: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箫韶九成箫韶:

虞舜时的乐章;九成:

九章。

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出处:

《尚书·益稷》: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一板三眼板、眼:

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倡,亦作“唱”。

出处:

《荀子·礼论》:

“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

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

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

《礼记·乐记》: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

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荀子·礼论》:

“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片宫商宫、商:

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一片和谐的音乐声。

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

“韦八座岫谓朝贤曰:

‘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

引商刻角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同“引商刻羽”。

引商刻羽商、羽:

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出处:

《列子·汤问》: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出处:

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

“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郑卫之音郑卫:

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

《礼记·乐记》: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

‘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出处:

《管子·小问》:

“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

’”

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出处:

《礼记·乐记》: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