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901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敬师读后感共6篇.docx

敬师读后感共6篇

敬师读后感(共6篇)

第1篇:

《尊师敬长》读后感

《尊师敬长》读后感

吕老师

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开始学习《三字经》的内容。

大家不仅背诵了辞文,而且阅读了相关故事。

我们从在积累辞文,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明理感悟。

通过写读后感,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

吕老师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感受到你们长大了。

在这里我要给所有人提出一个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同学们不仅要明理,而且要实践,将你感悟的这些内容和你的行为统一起来。

这就是知行合一。

为什么要给大家提出这个希望呢?

就是因为我看到同学们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大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形成属于自己的处事态度。

老师不希望大家成为“说一套,做一套”的人。

比如上课讲道理,说感悟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

但一下课,就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甚至故意犯错。

这样的话,我们这些书就白读了。

三年级的小同学,吕老师说的这些,大家能明白吗?

有的时候明白道理却不按照标准去做,比不明白道理还可怕。

大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一定要行的端,做的正。

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

“敏学善思知行健体”知行统一,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得更好。

《尊师敬长》读后感

王梓懿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子路年小的时候,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

家里没有米,子路就不怕困难,走了十几里路借了一点米。

看到父亲吃上米饭了,他也很高兴。

读了第三课,我领悟到了:

像子路年小的时候那么小都不怕困难、翻山越岭地为父亲借米。

那我们虽然现在没有那么贫穷了,不用去四处借米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时候需要帮助父母分担。

比如说父母有的时候很忙,我们就要帮助父母看弟弟或妹妹。

父母老了或父母病了,我们就要照顾父母和照顾年小的弟弟和妹妹们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参加爸爸医院的一个运动会。

最后比完赛了,我和我的队友们在赛场上的一个小蹦床上说笑。

忽然,妈妈说弟弟困了,该回家了。

我说:

“再玩一会嘛!

“不行。

”妈妈生气地说。

我想:

“都是因为弟弟,要不然就能多玩一会儿了。

”可是又想:

“弟弟还小,不懂事,就原谅他吧。

”我们要让着弟弟妹妹,关心弟弟妹妹。

因为他们比我们小。

《尊师敬长》读后感

杨安琪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子路小时候家很穷苦,常常吃粗粮和野菜过着日子。

有一次,年老的父亲和母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

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一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

这时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我的爸爸妈妈有事叫我,我却装作没听见,我还让他们干这干那……

做一个伟大的人很难,但子路的精神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

《尊师敬长》读后感

孟园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

春秋时候的子路。

父母想吃点米饭,可是家里穷的没有米,于是子路走了好几十里地去亲戚家借米,他非常辛苦,但他看见父母吃上了米饭,就忘记了疲劳。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悟到: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子路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事。

上周五语文单元测试,我考的不好。

回家妈妈问我:

“为什么考的不好?

”我当做没听见,把书包一扔关上了门。

是子路让我知道我错了,我向妈妈道了歉。

我要像子路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尊师敬长》读后感

唐小童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子路以前家里生活贫苦。

有一天,年老的母亲想吃米饭,于是子路就走了十几里的路去借了一小袋米,给父母吃了。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

“百善孝为先”。

子路不远万里、克服困难,只为让父母吃到香米饭,自己却忍饥挨饿,这一点是我想学习的。

虽然我不用像子路那样去借米,但我们可以听父母的话不让他们着急。

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

多帮忙做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受累……

我从小到大都是父母陪伴着我的成长,现在我要孝敬父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在生活的每一天里,都表现我对父母的爱!

这就是幸福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体现啦!

《尊师敬长》读后感

王宇祥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中国有句古语叫:

“百善孝为先。

”我们一定要尊敬师长,一定要爱护幼年的小孩。

我们必须努力向子路一样,就说说他生活中的意见小事吧: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小时候,子路家里很穷,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吃野菜而生。

有一次,子路父母很想吃米饭,可子路家里一粒米都没有,子路心想:

去别人家借一些米不就可以让父母吃上米了吗?

于是,小子路费尽了千辛万苦,爬过了好几座山,走了十几里路,傍晚,小子路终于背着一袋米回到了家,子路看见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子路借米这个故事,我懂得了:

我们要向子路一样孝敬父母,虽然子路走了很长的路,但他看见父母吃上米的样子很开心,所以就忘了疲劳。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

子路孝敬父母的行为非常感人,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也要向子路那样孝敬我们的父母,全心全意地付出,因为这种付出是快乐的、使人愉悦的。

《尊师敬长》读后感

杨奥芳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

我要向子路学习,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

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独立自主,尽量不让他们操心。

同时我还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我还要感谢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以及所有关心我的人。

在感恩中成长,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尊师敬长》读后感

王子瑜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春秋末鲁国人子路,他小时候家里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为了让父母吃上米饭,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来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跟子路小时候的生活相比,可以说好了成千上万倍,父母和家人千方百计为我们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们能不能像子路那样孝顺父母呢?

古语说: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今后,我要向子路那样,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在完成学习的前提下,尽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给父母倒一杯水,帮爸爸妈妈收拾桌子等……做一个像子路一样的好孩子。

《尊师敬长》读后感

李明昊

《子路借米》主要讲了,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来吃米饭,子路想到亲戚家借点米。

于是,子路说干就干,他翻山越岭地从亲戚家背了一小袋米。

后来,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又孝顺的好孩子。

我感受到了,一个人应当从小就懂得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这个人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关爱别的老人和儿童,这就是新时代小学生的责任。

《尊师敬长》读后感

韩雅讯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非常孝顺父母,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了,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

他想,要是多过几个山头到亲戚家惜一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吗!

小小的子路走了很长的路了,就为了满足父母的事,干什么也不会觉得累,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每天都能感受到。

父母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也要每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听他们的话。

老师每天辛勤地给我们上课,每天都很忙碌,老师会为我们的进步而高兴不已,我们要尊敬老师,从每个老师身上学到知识和优点,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老师对我的教导之恩。

读读这些同学写的感悟,再思考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要如何去做。

吕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得更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懂道理的少先队员。

第2篇:

敬师安好

自荐书

师长尊鉴:

吾乃大四学子之于西大,汝通阅此文于百忙之中,深感恩谢。

鄙人杨霞,年二十二,四川眉山人士,出自寒门,历十八载,终于庚寅年秋,忝列金榜,得以游学于西南,学业将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家父家母以余为善解是非之人,故从不严限,温以爱之,诚以教之,余深感亲恩,为使双亲少于奔波,为衣食计,余虽为女子,于西南学堂之时,遍尝人间百味,摆地摊,卖报纸,发传单,当家教,做促销,般般经历,虽不敢言奇,亦颇有几分滋味,致余性坚韧,不舍不弃,纵身处逆境,亦以莫大之毅力克而服之。

余尝为团支书,心理委员,刊物编辑,竭力于所任之职,未敢有半点松懈。

吾好广矣,烹饪,品茶,交友,读书,尝寄情于孔老,流连于翰墨。

亦为好动之人,尝奔于学堂之操场,强健余之体魄,盖三年,未尝丝毫病态,尝代学院于学校之竞赛,虽未有所得,然生之于动,乐之于动矣。

亦怀奇异之心,执求不止,故三年遍及大江南北,孤身闯于西安,运城,赣州,昆明,深圳诸地,广余知识,增吾见闻,余自以质直而好义,虑以下人,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

余性温厚,尝奔走于耄耄之中,悉心顺之;垂髫之间,耐心爱之。

于江津学堂执鞭,颇获先生关垂;于新起点,博雅诸地游走,皆得青睐。

教师乃吾所好之业,亦乃吾欲献其一生之业。

自入学始,虽未悬梁刺股,亦常闻鸡起舞,所获虽微,然学业之所成,非一纸之书,乃人生之得,此途,享之欢愉因业之所学,甚乐。

而今,立于大四之年,毕业在即,动如参商,役役于途,鸿鳞有便,祈惠玉音!

不揣固陋,言不尽意,剑鸣匣中,以求知遇,今冒昧自荐,望君察之。

敬请钧安!

杨霞拜上

第3篇:

尊师敬长

尊师敬长

1.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不迷。

《老子》

2.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管子·弟子职》

3.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

4.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吕氏春秋·劝学》

5.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礼记·学记》

感恩孝亲

1.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小雅·蓼莪》

3.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4.孟子曰: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

5.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开宗明义》

6.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7.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圣治》刻苦学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2.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4.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雍也》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6.夫学,殖也;不学降落。

《左传·昭公十八年》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辫之。

《易经·乾文言》

8.孟子曰:

“羿之教人射,必志与彀;学者亦必志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第4篇:

敬师茶艺解说词

敬师茶艺解说词

1.备水,备茶,备器

茶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敬师行礼致敬之意,寒冷冬日今泡杯暖茶以谢恩师,感怀师恩!

2.温杯洁具

掬得泠泠水,洗却客尘心

提升杯子的温度以便更好的蕴蓄茶香3.赏茶

弯如九曲溪,香逾江畔梅为您冲泡的是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茶产于西湖区周浦乡一带,九曲红梅弯曲紧细,环环相扣,色泽乌润。

4.投茶

红梅入宫显芳华,携师同行长勉励。

5.注水

青融梅花香气足,渡尽劫波恩师在6.出汤

出汤入壶暖人心。

血涌心田红烛泪。

九曲红梅,汤色鲜亮红艳,有如江畔红梅,颜色娇嫩,香气迷人

7.分茶

传外温杯分秋色,投桃报李情常在8.奉茶9.品茶

细细品之,汤感顺滑,甘甜柔和,花香满溢

叶底鲜艳成朵第二泡

九曲红梅茶尤以湖埠大坞山所产品质最佳。

大坞山高500多米,山顶为一盆地,沙质土壤,土质肥沃,四周山峦环抱,林木茂盛,遮风避雪,掩映烈阳;地临钱塘江,江水蒸腾,山上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形成。

九曲红梅优异,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与精细的采摘方法、精湛的加工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人生如茶,师恩如山。

我们奉上的不仅仅是一盏香茗,同时也是为您奉上人间最美的茶人之情。

一谢恩师教做人,二谢恩师传知识,三谢恩师解疑惑!

第5篇:

敬师杂文随笔

部门要开展一个活动,于记得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曾拿投影仪给我们看过她的手。

只是当时还不懂什么是茧子皱纹……脑海里的画面至今也模糊不清。

许多年以后回忆起她当时的做法,便感受到一位教师的辛苦与无奈。

年少时做事说话不走脑,叛逆的时候也做过许多和老师对着干的事情,结果也不全都是坏的,和那个赌过气的老师之后还会讨论作文,也会和那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太太开着玩笑……

老师这个职业,总归会在你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的。

总有一些事,会触发与他们有关的记忆。

周四做药用氯化钠的制备的实验,想起那被我称做男神的化学老师,想起他说自己在家为有甲亢的妻子这样制无碘盐。

听说他快要成为父亲,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大学物理课学简谐运动,想起高二学简谐运动时物理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理解,在家试着做了好多次实验。

多年后往事已成过往云烟,以对一个人好为理由对一个人“不好”的人,你会感谢他们吗?

回忆带着笑,大概是他们得到最好的回报。

师者,敬之。

第6篇:

名人敬师的故事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

”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

”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