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088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docx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

  一、《观江淮名胜图》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二、《朝来曲》

  月昃鸣珂动,

  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

  唯待画眉人。

  三、《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

  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

  月影在寒水。

  四、《送别》

  春江愁送君,

  蕙草生氤氲。

  醉后不能语,

  乡山雨纷纷。

  五、《送刘十五之郡》

  平明江雾寒,

  客马江上发。

  扁舟事洛阳,

  窅窅含楚月。

  六、《题僧房双桐》

  棕榈花满院,

  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

  空中闻异香。

  七、《宴春源》

  源向春城花几重,

  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

  山馆寥寥传暝钟。

  八、《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

  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

  随意青枫白露寒。

  九、《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云。

  十、《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十一、《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

  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

  青山明月不曾空。

  十二、《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干。

  十三、《从军行》

  大将军出战,

  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十四、《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十五、《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十六、《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

  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

  十七、《春宫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十八、《送薛大赴安陆》

  津头云雨暗湘山,

  迁客离忧楚地颜。

  遥送扁舟安陆郡,

  天边何处穆陵关。

  十九、《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二十、《送李棹游江东》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

  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二十一、《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二十二、《客广陵》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

  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

  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二十三、《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二十四、《越女》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二十五、《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二十六、《变行路难》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

  前驱迎旗节,千里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二十七、《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二十八、《小敷谷龙潭祠作》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

  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习。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二十九、《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三十、《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

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

指青海湖。

  3、雪山:

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

磨破。

  5、金甲:

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

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翻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

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