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23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x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炼铁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依据及其分类

3.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依据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3)《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5)《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7)《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3.1.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危险因素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将危险因素分为以下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与窒息、其它伤害。

(2)有害因素分类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将有害因素分为以下10大类:

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包括五十六类)、物理因素(高温、局部振动等四类)、生理因素(包括三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有害因素(包括八类)、导致职业性眼病的有害因素(包括三类)、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有害因素(包括噪声等三类)、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共八类)、其他职业病有害因素(包括不良作业条件等五类)。

3.2项目中使用的危险物质及其危险特性

3.2.1项目中涉及的危险物质

(1)高炉炼铁副产品有高炉煤气,高炉煤气中所含的主要成份有CO2、CO、CH4、H2和N2,三座高炉的煤气发生量最大42.5×104Nm3/h。

主要用于热风炉烧炉和喷煤系统。

(2)项目中还使用氮气,其主要用户有:

热风炉吹扫、炉顶齿轮箱、炉顶打水密封、喷煤系统反吹及防爆吹扫、布袋气动输灰及脉冲反吹、布袋室充氮、布袋系统置换、TRT系统等。

(3)高炉炼铁消耗氧气。

(4)喷煤系统涉及煤及煤粉,是易燃固体,消耗量为200kg/t铁。

(5)高炉冶炼使用的燃料是焦炭,是易燃固体,消耗量为310kg/t铁水。

3.2.2各种气体燃料成分及含量

各种气体燃料成分及其含量见下表:

煤气种类

成分(干基)%

CO

H2

CH4

CO2

O2

N2

高炉煤气

25~30

1.5~3

0.2~0.6

8~15

55~58

煤气危险、有害识别表

中文名:

煤气

英文名:

coalgas

危规号:

23030

UN号:

1023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易燃气体。

最小引燃能量/mJ:

饱和蒸汽压/kPa:

(℃)

燃烧热/(kJ·m-3):

3300~4200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CC)

引燃温度/℃:

648.9

高炉煤气爆炸极限:

35~72%,转炉煤气爆炸极限:

12~75%

危险特性:

易燃。

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易燃气体混合物扩散到火源处,就会立即回燃。

遇火源,高热有着火、爆炸危险。

遇氧化剂激烈反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面具。

关闭阀门,切断气源,消杀火势。

人体

危害

高毒。

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前者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

在低浓度下停留,也能产生头晕、心跳、恶心以及虚脱等。

应使吸入气体的患者立即脱离污染区,如果发生昏迷等症状,须速送医院诊治。

如果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泄漏

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正压式空气呼气器与手套。

在泄漏处周围设置雾状水幕。

一般用管道煤气方式储运。

钢瓶煤气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仓间。

远离热源、火源,防止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氧气、压缩空气隔离储运。

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钢瓶是否漏气,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撞击受损。

3.2.3危险物质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项目中涉及到的危险物质的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如下:

(1)一氧化碳

表3.2.3-1一氧化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标识

英文名

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

CO

分子量

28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沸点(℃)

-19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密度(空气=1)

0.97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

健康危害

接触极限

中国MAC:

30mg/m3

美国TLV-TWA:

25ppm

前苏联MAC:

20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浸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C50:

180ppm4小时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筋、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伤。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乙级

闪点(℃)<-50

自然温度(℃)

610

爆炸下限(V%):

12.5

爆炸上限(V%):

74.2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险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2)甲烷

表3.2.3-2甲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标识

中文名:

甲烷

英文名:

methane;Marshgas

别名:

沼气

分子式:

CH4

分子量:

16.04

CAS号:

74-82-8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危规号:

21007(压缩的),(21008,液化的)

UN编号:

1039

化学类别:

烷烃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182.5

相对密度(水=1):

0.42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

沸点(℃):

-161.5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燃烧热(kJ/mol):

889.5

临界温度(℃):

-82.6

临界压力(MPa):

4.59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燃爆危险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218

爆炸下限(%):

4

引燃温度(℃):

538

爆炸上限(%):

16

最小点火能(mJ):

0.28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17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毒性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300

美国 TVL-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美国 TLV-STEL 未制定标准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毒性:

属微毒类。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

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

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急性毒性:

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3)氢气

表3.2.3-3氢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中文名:

氢[压缩的];氢气

别名:

英文名:

hydrogen(compressed)

分子式:

H2

分子量:

2.02

UN编号:

1049

危险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21001

CAS号:

1333-74-0

理化

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

-259.2

沸点/℃:

-252.8

相对密度(水=1):

0.07(-25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07

饱和蒸汽压/kPa:

13.33(-257.9℃)

临界压力/MPa:

1.30

闪点(℃):

无意义

临界温度(℃):

-240

爆炸下限(%):

4.1

爆炸上限(%):

75

辛醇/水分配系数:

-0.45

燃烧热(kJ/mol):

-241.0

引燃温度(℃):

500~57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用作火箭燃料等。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缺氧性窒息发生后,轻者表现为心悸、气促、头昏、头痛、无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思维判断能力下降等缺氧表现。

重者除表现为上述症状外,很快发生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液氢可引起冻伤。

燃爆危险: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无意义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发生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水。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刺激性:

无资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性接触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

美国(ACGIH)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水到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

一般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泄漏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方向。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把空容器归还厂商。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包装标志:

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4)二氧化碳

表3.2.3-4二氧化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标识

英文名

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

CO2

分子量

44.0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沸点(℃)

-78.5(升华)

相对密度(水=1)

1.56(-79℃)

相对密度(空气=1)

1.53

溶解性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

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

18000mg/m3

美国TLV-TWA:

9000mg/m3

前苏联:

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STEL:

9000mg/m3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无,LC50无

健康危害

低浓度时,对吸呼中枢至兴奋作用,高浓度时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

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八秒之中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或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80~-1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的严重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的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性紊乱。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自燃温度(℃)

无意义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无意义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灭火方法

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5)氮气

表3.2.3-5氮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标识

中文名:

氮气

英文名:

nitrogen;

Nitrogengas

别名:

分子式:

N2

分子量:

28.01

CAS号:

7727-37-9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危规号:

22005

UN编号:

1066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

-209.9

相对密度(水=1):

0.81(-196℃)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沸点(℃):

-196

相对密度(空气=1):

0.97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147.1

临界压力(MPa):

3.40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液氨

燃爆危险性与消防

燃烧性:

不燃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下限(%):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

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

无意义

禁忌物:

无资料

危险特性: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毒性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美国 (ACGIH) 未制定标准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常压下氮气无毒。

当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气相对减少时,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

当氮气浓度大于84%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加快、脉率增加、血压升高、胸部压迫感,甚至失去知觉出现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等缺氧症状,如不及时脱离环境,可致死亡。

氮麻醉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共济失调,严重时出现昏迷。

高压下氮气可引起减压病。

液态氮具有低温作用,皮肤接触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如果发生冻伤:

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

大量泄漏: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液化气体时穿防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露出气体允许排入大气中。

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6)氧气

表3.2.3-6氧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标识

中文名:

氧;氧气

英文名:

Oxygen

分子式:

O2

分子量:

32.00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  不燃气体

CAS号:

7782-44-7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皮肤接触液氧可引起冻伤。

燃爆危害:

助燃

急救

措施

皮肤接触:

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勿使泄露物与可燃物质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隔离泄露区直至气体散尽。

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

仓温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

储区应配备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防护

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服:

穿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理化性质

成分:

含量高纯氧(体积)≥99.99%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218.8

沸点(℃):

-183.1

相对密度(水=1):

1.14/-183℃

相对密度(空气=1):

1.43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64℃

临界温度(℃):

-118..95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临界压力/MPa:

5.08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险:

不聚合

禁配物:

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碱金属、碱土金属等。

毒理性

常压下,在80%氧气中生产4天,大鼠开始陆续死亡,兔的视细胞全部损毁;在纯氧中,兔48小时视细胞全部损毁,狗60小时有死亡,猴3天出现呼吸困难,6-9天死亡。

运输信息

危规号:

22001[压缩],22002[液化]

UN编号:

1072[压缩],1073[液化]

包装分类:

包装标志:

不燃气体;氧化剂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7)易燃固体煤的危险特性

煤的危险特性:

可燃物质,丙类火灾危险品,粉尘具有燃爆性。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硫和磷等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