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315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现代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技术.docx

《现代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技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技术.docx

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15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1918—1942C二战时期D1945—1955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

A计算机辅助教学B网络技术应用C电化教育D虚拟技术

3,在没过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D)

A计算机辅助教学B网络技术应用C程序教学法D视听运动

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践(C)

A19世纪末B1922C20世纪20年代D1936年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B)

A戴尔B斯金纳C克劳德D加涅

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C)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7,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D)

A1972B1973C1977D1994

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B)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

B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C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

D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9,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C)

A信息和人员B课程和课件C设计和制作D技术和环境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

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A)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2,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B学习是认知—发现

C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D学习是学习者主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3,谁提出了程序教学法(B)、

A桑代克B斯金纳C维特罗克D布鲁纳

4,下列不属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是(D)

A积极反应原则B及时强化原则C小步子原则D促进迁移原则

5,在开发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时采用的主要理论是(B)

A试误法B程序教学法C认知—发现理论D建构主义

6,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B)

A感受器B感受控制器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7,下列不属于支架式教学的环节是(B)

A搭脚手架B告知目标C独立探索D协作学习

8,构建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D)

A知识的传播B学生的保姆C学生的家长D学生的帮助者

9,下列是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C)

A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

B学习是个人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控求知识的过程

C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主动建构来的过程

D学习是个体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第三章、视听与传播理论

1,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A)

A香农—韦弗模式B施拉姆循环模式C香农—施拉姆模式D贝罗模式

2,在香农—韦弗模式中,噪声产生与哪一部分(B)

A编码B信道C解码D接受者

3,贝罗模式是香农—韦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个发展(C)

A教与学B媒体理论C社会学D传播学

4,谁提出了“经验之塔”(C)

A香农B麦克卢汉C戴尔D施拉姆

5,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A)

A言语符号B视觉符号C观摩示范D设计的经验

7,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D)

A做的经验B观察的经验C抽象的经验D给学习者的刺激

8,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B)

A反馈B交换C编码D解码

9,编码的过程是(B)

A信息转换为符号B信息转换为信号C符号转换为信号D信号转换为符号

10、戴尔“经验之塔”的第一层是(A)

A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设计的经验C演戏的经验D观摩示范

第四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1、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A)

A物理性能B传播范围C呈现的状态D使用方法

2、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A)

A教科书B幻灯投影C无线广播D电影电视录像

3、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A)

A教科书B幻灯投影C录音和计算机D电视和无线广播

4、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B)

A固定性B扩散性C重复性D能动性

5、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A)

A固定性B扩散性C重复性D能动性

6、投影媒体利用的是什么原理(B)P70

A化学成像B光学成像C化学方应D实物成像

7、录像机与录音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是(B)

A都采用磁头高速扫描B都是利用电磁信号转换

C都可录制两面节目D都采用多磁头结构

8、任何彩色图像都可以分为哪三基色(C)P76

A红黄白B红绿黄C红绿蓝D红黄黑

9、有利于阐明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教育电视节目类型是(B)

A辅导型B讲授型C图解型D表演型

第五章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1、下面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的是(C)P85

ACMIBCADCCAIDCAM

2、计算机作为教学目标指的是(B)P85

A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学科的教学B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教学

C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来使用的教学D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教学

3、有一个听写英语单词的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即计算机读单词,学生通过键盘输入单词,最后计算机评分。

此课件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中的哪种类型(A)P78

A操作与练习型B辅导型C游戏型D模拟型

4、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辅导型模式中,计算机扮演了(B)P89

A学生的角色B教师的角色C出题者的角色D学生家长的角色

5、多媒体软件系统包括(A)P105

A多媒体系统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B声音编辑软件和图片处理软件

C多媒体操作系统和多媒体应用系统D多媒体操作系统软件及声音、图像处理软件

6、多媒体开发工具主要指(B)P105

A多媒体素材编辑软件B多媒体集成软件

C多媒体素材编辑软件和多媒体集成软件D音频、视频和图像处理软件

7、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特点的是(D)P86

A交互性B实时性C集成性D共享性

8、Anthorware属于(A)P105

A多媒体集成软件B图像制作软件C动画制作软件D声音编辑软件

7。

下列属于图像处理软件的是(B)

A。

CoolEditB。

PhotoShopC。

PremierD。

Animator

第6章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

1。

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的计算机网络是(D)

A.LANB。

WANC。

MAND。

Internet

2。

网络信息不具有的特点是(C)

A。

无限性B。

新颖性C。

有序性D。

廉价性

3。

下列不属于搜索引擎的是(C)

A。

YahooB。

GoogleC。

WebquestD。

Baide

4。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一般第一步是(A)

A。

确定问题与目标B。

提供资源和工具

C。

搜集、分析、组织信息D。

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5。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的学习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模式的是(C)

A。

给学生提供现成信息B。

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吸收

C。

学习资源丰富、多样D。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控制者

6。

信息搜索的第一步是(B)

A。

采用适当的搜索方法B。

合理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C。

搜索结果查看D。

目标网页的浏览

7。

美国教育资源信息忠心成立于(B)

A。

1960年B。

1966年C。

1970年D。

1976年

第7章现代远程教育

1。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C)

A。

个别化教育B。

及时反馈C。

非面对面教育D。

双向交流

2。

远程教育兴起于(A)

A。

函授教育B。

广播电视教育C。

课堂教育D。

网络教育

3。

下列模式是从教学媒体角度划分的是(A)

A。

计算机网络教学B。

听觉型远程教育模式

C。

交互性远程教育模式D。

独立的远程教育机构

4。

远程学习的最关键的特征是(D)

A。

多媒体形式B。

协作形式C。

双向交流形式D。

自主学习形式

5。

关于远程学习的表示不正确的是(C)

A。

远程学习敲掉自主学习B。

远程学习要有清晰的学习计划

C。

远程学习要同步协作D。

远程教学要探究工教学

6。

下列不属于网络课程开发平台的是(A)

A。

WebquestB。

WebCTC。

Web-Course-in-a-boxD。

LeainingSpace

7。

以下不是教育视频会议的特点的是(D)

A。

实时性B。

交互性C。

多媒体性D。

自主性

8。

远程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B)

A。

函授教育B。

广播电视教育C。

多媒体教育D。

网络教育

第8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1。

某机房,所有的计算机都用网线分别连接到一个集线器上,则此网络的拓扑结构是(B)

A。

总线型B。

星型C。

环型D。

混合型

2。

校园网属于(A)

A。

广域网B。

域域网C。

互联网D。

局域网

3.校园网上的每台计算机主板上都必须插入一个(B)

A。

调制解调器B。

网络适配器C。

声音适配器D。

显示适配器

4。

某学校只有一台打印机、若干台计算机,想要每台计算机中的资料都可以在该打印机上打印,实现的最佳办法是(C)

A。

在一个计算机上打印完都,把打印机搬往一个计算机打印

B。

把若干台计算机上的资料文件拷贝到一张软盘上,拿到一台计算机上打印

C。

把若干台计算机连成网络,打印机接到一台计算机上

D。

把若干台计算机上的资料文件分别拷贝到各自的软盘上,拿到一台计算机上打印

5。

微格教学主要应用于(B)

A。

教师的讲课B。

学生的教学实习和试讲C。

专家的讲座D。

学生的上机训练

6。

微格教学的实施首先是(B)

A。

确定训练目标B。

学习相关知识C。

分析讨论D。

编写教案

第9章教学设计

1。

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A。

以获得优化的教学结果为目的B。

以传播理论、学校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C。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D。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2。

学习者分析属于下列哪个部分(A)

A。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B。

阐明教学目

C制定教学策略D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

3、学习结果目标体系的提出者是(C)

A布卢姆B斯金纳C加涅D瑞达瑞奇

4、认知领域教学中行为动词“区别”是哪个目标层次(D)

A知道B领会C运用D分析

5、发现式教学法的实施第一步是(A)

A提出和设计探究目标B引导探究、提出假设

C分析论证,检验假设D总结提高、应用迁移

第十章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对象是(D)

A教学过程B学习者C教师D教学结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测量是教学评价的基础B测验是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

C信度和广度是评价测验质量好坏的标准D测验需要标准化

3、以下哪个不是根据评价的功能划分的(D)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4、下面运用了常模参照测验技术的是(C)

A计算机二级能力考试B英语四级能力考试

C高考D会计师资格证考试

5、面向资源的评价方法不包括(C)

A分析式评论B观察法C成长档案袋D实验法

6、下列不属于教学软件评价标准的是(B)

A科学性B生动性C教育性D技术性

一、填空题

1、电化教育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使用该词则始于(1936年)

2、至今被广发使用的电化教育定义是: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3、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管理教学)

4、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

5、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包括(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6、常用的视觉类教学媒体包括(光学投影仪)、照相机、(视屏实物展示台、大屏幕电子投影仪)

7、普通光学照相机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与调焦装置)和机箱等组成

8、传统相机使用(胶圈感光)并存储图像,而数码相机使用(电荷耦合器(CCD)感光)、用(数字存储卡)保存图像

9、常用的听觉类教学媒体设备有录音机、(CD唱机、CD光盘、MP3播放器)

10、常用的视听类媒体设备有(电视系统和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VCD与DVD),DV、DC

11、电视信号的传输系统按信号的传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开路和闭路)

12、根据视屏信号的高频调制方式不同,目前世界上有(NTSC、PAL)、SECAM三种

13、从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

14、声音素材的常用文件类型包括(波形声音文件、MIDI文件、MPEGLayer3文件、CDAudio文件)

15、图像格式可以分为(位图类、矢量图类)

16、图像素材的常用文件类型包括(BMP格式、GIF格式、JPG格式)

17、视频素材的常用文件类型包括(AVI视频文件、MPG视频文件、DAT视频文件、RM和ASF视频文件)

18、一般来说,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归纳为(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信息交流、网上文件下载)

19、电话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PC到PC、PC到电话、电话到电话)

20、校园网络也称(校园网)

21、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要素是(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

22、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

2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24、教学目标阐明的主要方法有(行为术语法、表现性目标表述法、内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25、教学设计中教学目的的评价一般包括(起点水平测验、前测、;练习测验、后测)

26、电视系统通常由(发送、传输、接收)三部分组成

27、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三种不要的研究层次,即(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教育技术层次)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学:

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2、教育技术:

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学习资源:

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

4、人工智能:

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

5、综合学习:

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

6、协作学习:

是在充分利用各种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学习形态

7、认知结构:

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生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8、画面均衡:

是人们对画面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9、双耳效应:

人耳主要靠双耳效应来进行声音定位的。

由于头部近似于一个球体,双耳又位于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耳朵连线的中点垂直面上,则声源到双耳的距离就不相等,从声源发出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不一样,相位也不一样,声音的声压级因头部的遮蔽作用而有差异,这就是双耳效应。

10、人际传播: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简介传播。

11、视觉惰性:

人眼的亮度感觉总是之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成为视觉惰性。

12、CCD(电荷耦合器):

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他的电源数量——像素决定了成像质量,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高。

13、彩色饱和度:

专门控制图像色彩的浓淡。

14、DC:

数码相机DV:

数码摄像机

15、计算机辅助教育:

简称CBE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简称,它设计教学、科研和管理教育的方方面面。

16、多媒体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中,通常将用于执行教学认任务的多媒体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简称课件。

17、超文本:

就是一种计算机来实现连接课件中相关页面的结构,这里的文本指的是文字信息,在一个课件的页面中把某些文本通过链接引向其他页面,该文本则以醒目的形式显示,读者在浏览页面时可以通过该链接交叉引用其他的相应页面。

此外,在被链接的页面中又可以这种方式链接别的页面。

18、超媒体:

在超文本结构中,除了文字链接以外,还可以对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链接,从而出现超媒体的概念。

超文本+多媒体=超媒体

19、流媒体:

指的是一种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播放获得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

或其他多媒体文件。

20、多媒体素材:

是指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各种听觉、视觉材料。

一般的,根据素材在磁盘上存放的文件格式不同,可将素材划分为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种类。

21、FPT:

是文件传输协议的所写,它是目前在Internet上TCP/IP协议的一部分,是一种主要的文件传输手段。

22、视频会议:

是指利用视频和显示设备,经过号压缩及编程解码处理,通过网络的传输在两个或多个地点之间实现交互式实时音、视频通信。

23、VLEs: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学习与管理系统,主要用来支持网络学习的内容传递、促进师生间的交互、学习评价和管理等活动。

也称为虚拟学习环境或学习管理系统。

24、教学目标:

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2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它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26、教学评价技术:

就是评价者为了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手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中的相关数据或证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评判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27、Blog:

是Weblog的简称,也成为网络日志,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叙排列。

三、简答

1、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与相应时间?

(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

(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3)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3、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4、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体可以体现在:

(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强化

6、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略(P25)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7、加涅提出的九段教学法?

第一段引起注意;第二段告知目标;第三段提示回忆先前知识;第四段呈现教材;第五段提供学习指导;第六段引出作业;第七段提供反馈;第八段评估作业;第九段促进保持与迁移。

8、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9、什么是网络传播?

有什么特点?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特点:

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性、信息的大容量、见多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10、简述有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模式名称?

(1)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3)贝罗传播模式(4)海曼-弗朗传播模式。

11、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1)自学传播:

自学者自定学习目标,从周围可能的环境中学找合适的教师替身。

(2)各别传播:

是传播者与受传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3)课堂传播:

是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即主要通过余元和文字符号进行。

(4)远程传播:

远程传播是一种非面对面的教育传播方式。

12、简述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确定教育椽笔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受与解释;评价

与反馈;调整再传送。

13.简述现代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功能。

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14.简述视听教学媒体的主要作用与应用方式

利用投影片等视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将复杂、真实、重要的图形、图片在课堂中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细致、长久地观察事物现象,形象,生动,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非常有益的。

利用视觉媒体辅助教学常用的方式有:

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

15.简述听觉媒体的主要作用和应用方式

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提供个别化学习的听觉自学材料

16。

简述视听媒体的主要作用和应用方式

视听媒体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不受时空限制。

视听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

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个别化教学

17.制作概念图的一般步骤?

认定中心主题,

(2)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3)将其余的概念按层级排放在列表上(4)开始制作概念图(5)随后将往下的二、三、四层的子概念放置在概念图上(6)将概念用画线连上(7)重新整理概念图的结构(8)在不同分支的概念之间寻找有意义的“横向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表明关系(9)仔细、具体的例子可以用简图或代表符号附在概念上(10)知识或问题的表达不只是一种形式。

对同一系列的概念,可以运用不同的结构的概念图来表现。

18.简述概念图的教学意义

(1)概念图是一种教学工具

(2)概念图是一种教学策略(3)概念图是一种评价工具

19.简述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

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

20.简述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