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408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docx

主题七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

主题七 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科学探究

1,2,3,4(中),5,6(中),13,14(中),15

生物技术

7,8,9,10,11,12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C )

A.调查法B.观察法

C.经验总结法D.收集与分析资料法

解析: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收集与分析资料法等。

经验总结法是依个人或团体的经历经验所作出的归纳总结,对于某个时期某个事物可能是较好的判断,但对于不同时期,不同事物就不能很好地判断与推论,故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

2.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见表:

组别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做任何处理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停止发育

正常发育

提前发育

甲组后来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又能继续发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

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

C.该实验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D.乙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解析:

该探究实验中,甲和乙作对照,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可以证明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故A正确;丙和乙作对照,变量是水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高低,丙组蝌蚪提前发育,故B结论正确;乙组在实验中未做任何处理,为正常条件下的发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D正确;该实验无法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故C是错误的。

3.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B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脱去叶中叶绿素

B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D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

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生物实验常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4.同学们为了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用煮沸灭菌并冷却的肉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照实验。

根据图示判断他们欲探究的问题是( D )

A.氧气对肉汤保鲜的影响

B.澄清肉汤的量对肉汤保鲜的影响

C.棉花塞对肉汤保鲜的影响

D.影响肉汤保鲜的微生物来自肉汤还是来自空气

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与空气直接接触,则可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肉汤保鲜的微生物来自肉汤还是空气。

5.(2014广东)探究实验为避免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但个别例外。

下列实验不需要取平均值的是( A )

A.探究蚂蚁的通讯

B.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解析: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一般有数值的为了减小误差需要求平均值。

而探究蚂蚁的通讯不需要处理数值,也就不需要求平均值。

6.(2015泰安)对照实验是科学家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列实验探究应该运用对照实验的是( A )

A.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D.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

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需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等量的植物幼苗,一组喷洒清水,另一组喷洒模拟酸雨,一周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7.(易错题)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内酵母菌正在进行某种生理过程,你认为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D )

A.酵母菌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B.酵母菌在恶劣环境中能形成芽孢

C.苹果汁是酵母菌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D.酵母菌的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此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图。

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温水水浴加热)下,将苹果汁中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在试管内的温水中有气泡冒出。

故选D。

8.(2014济南)制作面包需要面粉和酵母菌等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制作面包需要严格的无氧条件

B.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C.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D.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大松软

解析:

在做面包时,酵母菌在有氧时,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B正确;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面团松软多孔,D正确。

9.(2014云南)下列生物均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除哪项外都利用了相同的生物技术( A )

A.多莉羊B.抗虫烟草

C.巨型小鼠(超级小鼠)D.抗虫棉

解析:

多莉羊应用的是克隆技术,而其余三项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10.(2015泰安)下列食品保存方法与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D )

选项

方法

生物学原理

A

巴斯德消毒法

高温灭菌

B

冷藏法、冷冻法

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

罐藏法

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

D

脱水法、腌制法

使细菌或真菌脱水死亡

解析:

脱水法和腌制法的原理是除去水分,破坏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故D错误。

11.下列选项中所说的科技成果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D )

A.薄壳建筑B.试管婴儿

C.绵羊多莉D.超级鼠

解析:

超级鼠是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另一只小鼠的受精卵中去,结果使小鼠变成了大鼠,这项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12.(2014枣庄)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D )

应用实例

生物技术

A

培养无病毒植株

组织培养

B

制作酸奶

发酵技术

C

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

D

“试管婴儿”的诞生

克隆技术

解析: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体内发育,不是克隆技术。

二、非选择题

13.(2015泉州)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

请据图分析(注: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

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

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

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消耗氧气 ,实验中B瓶起 对照 作用。

 

(2)实验二:

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黑暗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 D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

 

(3)实验三:

小悦发现[ E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叶片 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 剪去部分枝叶 等措施。

 

解析:

(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

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A瓶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

B瓶起对照作用。

(2)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C装置中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中的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证明绿色植物制造淀粉需要二氧化碳。

用碘液检验,C内的叶片遇碘没有变蓝,D内的叶片遇碘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上进行;E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因此蒸腾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应是E塑料袋。

该实验说明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因此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14.同学们,你们学习了发酵技术后,想自己动手做一下发糕吗?

请按下面要求去做一做。

材料用具:

面粉、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

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

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有成形的细胞核 。

 

(2)方法步骤①的作用是 减少杂菌的污染 。

 

(3)方法步骤④中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 给酵母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

 

(4)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二氧化碳 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5)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

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在无氧的情况下,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酒精 。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蒸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思考答题。

(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

(2)步骤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的作用是减少杂菌的污染。

(3)由上可知,步骤④中面团放在温暖地方的原因是酵母菌需要适宜的温度,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并进行充分发酵。

(4)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遇热膨胀,使得面团松软多孔。

(5)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无氧,在此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因此会有酒味。

15.(2015永州)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

某班初二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

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

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实验过程:

(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2)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且等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

(3)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 等量 (填等量或过量)B料。

 

(4)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有 (填“有”或“无”)影响。

 

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无 (填“有”或“无”)影响。

 

(四)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 。

 

(2)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对照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是否是转基因植物油 。

 

(3)该实验选取小白鼠的数目过少,会增大实验的 偶然性 ,导致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实验的原则:

设置对照组;变量具有唯一性。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