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495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docx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

大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的策略

大学生活的课余时间怎么安排是困扰许多大学生的问题,尤其是新生,从来没有拥有如此多的空余时间,是不是该放松放松了?

大学是不是人生的终点,是不是就此歇一歇了?

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怎样安排大学课余时间,你看下面大学时间作息表,就很具代表性。

大学四年作息时间表

大一:

6∶30“快起床了,晨练要迟到了,快点!

7∶30“多亏来得早,否则就只有坐后面了,那可怎么听课哪!

11∶30“好饿!

哎,还有半个小时才下课,忍忍吧!

12∶30“别吵了,快睡吧,下午还有课呢!

16∶50“快点,咱们部长还让五点开例会,今天的活动还需要咱出把力呐!

18∶30“要去图书馆得快点,时间就是位置!

晚了可就没地儿啦!

22∶40“作业还差了那么一点。

咦?

我们的答案不一样呀,再算算。

23∶00“我们那儿有好多好吃的,牛肉粉啊,羊血粉丝啦,你们去我们那儿,我一定好好招待你们!

23∶30“呼~~~呼~~~~呼~~~~”

大二:

6∶30“该死的晨练,就说我拉肚子了,特厉害!

7∶30“急什么啊,还有半个小时,迟了就从后门进嘛!

反正老师也没脾气!

11∶30“真不明白,这厮讲了三个课时了,咋就不知道累呢?

还真带劲,唾沫星子都在嘴角安家了!

12∶30“斗什么斗啊,每次都输,你们有没有羞耻感?

16∶50“一天8节课,一节课50分钟,真得把人折腾死!

21∶40“《骇客II》最近很流行的,租回来大家过过瘾……”

23∶50“李亚鹏的配音太逊了,简直在糟蹋尼奥!

哦,蜡笔小新!

……”

12∶45“把你那台灯借我,我要看《天龙》”

大三:

6∶30“呼~~~呼~~~~呼~~~~”

7∶30“呼~~~呼~~~~呼~~~~”

11∶00“哎!

体坛三版!

无聊的课,无聊的世界……”

11∶30“先闪了,还得等她吃饭,晚了可没我好果子吃!

12∶30“睡吧,下午的兼职面试有没有希望哦?

……”

18∶30“今晚网上打《传奇》啊,不要回寝室了,回去也只有睡觉!

23∶00“#@%#@^$#&^%*&^(”

2∶30“$#^$&%*^(*&^(&(”

大四:

10∶30“奇怪了,我今天居然比昨天早起了半个小时!

11∶00“早饿了,吃饭吧!

12∶00“呼~~~~呼~~~~~呼~~~~呼~~~~”

17∶00“我怎么觉得我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呐?

嗬嗬嗬~”

19∶30“求职简历还得弄得漂亮点,总之门面要上去嘛!

22∶30“人生的追求在哪里啊?

我要重新来过!

考研!

哇塞,好厚的灰,我的书……”

0∶00“看不到明天,我先失了我的爱情……”

1∶00“睡吧,睡吧,明天的事有谁会知道哪……唉!

~~~”

我们是否也要这样的过四年大学生活呢?

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我们对大学课余时间有正确的认识,合理的安排,就能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四年大学生活。

第一节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透析

一、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和种类

课余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都分。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和教育改革中第二课堂的提出,使大学校园的课余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以致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但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社团活动

开展社团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传统。

社团活动是在“业余、自愿、多样、受益”的原则下,学生自己组织起来的有组织的活动。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团组织部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现有情况看,学生的社团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二种类型:

第一类是科学技术型的社团与活动。

这类社团大多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对专业学习进行补充棚提高。

如各种专业的学习研究会(协会)、外语俱乐部、学刊编辑部、科技活动小组等。

第二类是文体性质的江团和活动。

一般是从大学生的业余兴趣组织的团体。

如模特队、舞蹈队、学生书画社、武术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摄影社、集邮协会、旅游协会客。

第三类是社会科学类的社团与活动。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而组织的团体。

如通讯社、讲演团、记者团、学报编辑部、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共产主义研究会、周末沙龙等。

(二)课外科技活动

是随着科学战术的发展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学生中要求早期进行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而由学校、教师、学生自己组织和开展的活动。

从现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情况看,这类活动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由学校或党团组织出面组织的科技类社团、研究组织或活动。

如大学生科协、大学生计算机科学研究讨论会、大学生科技服务中心等,以及学校组织的科技报告、研究、讨论、竞赛等活动。

第二类是由学生自发兴起的科技兴趣小组,如外文资料翻译组、无线电维修组等。

第三类是由任课教师提出,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课外学习、研究组织和活动。

这类组织和活动大多与本门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以研究报告、小论文或帮助教师完成单项科研或技术开发工作任务而反映自己的成果。

(三)勤工俭学活动

勒工俭学在我国高校中早就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我国由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大学校园内的勤工俭学活动莲蓬勃勃发展,其含意、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

从现在学生勒工俭学活动开展的情况看,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为劳动服务型。

以承担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体力劳动活动。

如承包宿舍楼卫生,打扫实验室、教室,搬运装卸货物,承担整理图书、档案资料、邮寄资料、搬家等劳动任务的活动。

第二类是智力型的。

如翻译资料,当家庭教师,绘图,与工厂签订技术合同等。

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助工助学活动。

第三类是技术服务型的。

如修理自行车、修理家用电器、修理钟表、裁剪缝纫、照相导游等。

是以一定的技能、技术进行服务的活动。

第四类是商业型的。

以促销、推销、经营和贩卖商品为主要形式进行活动。

如贩卖食品、卖文具等,尤其是新生入学时较多,但这些都很不规范,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引导才行。

(四)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一种利用节假日,由学生进行的单项或多项的社会调查、访问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与群众主动结合的一种形式。

从现在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看,主要有以下类型:

第一类为国家、地区、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下乡扶贫、到农村或厂矿企业任职、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科技服务、慰问前线将土等活动。

这类活动大多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第二类为某些单位、部门、科研组织为了完成各项任务,利用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在假期吸收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

如北京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几年来组织研究生对全国民办科技研究单位和企业的调查等。

第三类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以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大学生利用假期一校或跨校组织的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开展的科技、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类为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爱好有目的的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利用假期进行考察、访问等,以调查报告、论文等形式反映自己的社会实践收获等。

(五)社会工作及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活动

大学校园的活动大多是有组织的,要使这些活动有条不紊地与正常的学习生活相协调,就必须有许多同学担任这些活动的组织与服务工作,即社会工作。

这些工作既是民主办学、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需要。

这些工作如党团各级组织的工作、学生会系统各级组织的工作、校长助理或秘书工作、伙食委员会工作等。

承担这些工作的学生干部大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工作和活动的,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活动,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而组织、开展的课余教育活动,如党团组织生活及活动、班会及班级活动、节假日活动、各种竞赛活动、报告会等等,这些同样是为大学生在课余增进彼此了解,促进相互交流,提高全面素质而进行的有意义活动。

二、大学生对课余活动的选择

大学校园内有组织的课余活动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异常活跃,对培养和教育学生学会生活、丰富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校园内的各种课余活动(特别是一些自发的课余活动)并非都是科学的、健康的、符合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的活动。

而且,从总体上看,每个学生由于时间、能力有限,各项活动不可能全部参加。

因而,有选择地安排和参加课余活动是学会生活的关键。

大学生要使自己的课余生活充实、丰富,参加的课外活动对自己起正作用,那就应该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和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一)教育原则

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专门人才。

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基本任务和目标进行。

选择和参加课余活动要以能否对自己起到教育作用,在学习和能力上能否提高为主要标准。

如参加勤工助学不应以取得报酬为主要目的,应以智力型、服务型、劳务型为主,而不应以商业型为主。

(二)主干原则

大学生在校学习是按专业进行的,是为了将来承担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专门工作进行的学习。

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应该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这个主干来安排和进行。

要坚持以课内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在课余活动中以科技活动为主,以其它活动为辅的原则,处理好主从关系。

(三)结合原则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部是为了将来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大学阶段要完成由学生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转变。

因而,参加课余活动和工作要与这个转变相配合。

在选择课余活动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时,要解决好三方面的联系与结合。

即,专业学习与国家建设相联系和结合;在校学习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和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联系与结合。

从联系和结合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敢和学习动力,提高从事实际工作的本领。

(四)个性原则

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原有基础和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存在着个体差异。

选择参加课余活动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来确定,要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和个性发展。

如有的同学感到自己动手能力不强,就有意识地参加了一些需要亲手操作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来自遥远农村,兴趣爱好比较狭窄,就有意识地参加各种知识讲座;有的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就积极参加了健美活动或武术协会,有的同学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深感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需要,就积极参加有关社团活动,主动锻炼自己等。

(五)适度原则

课余活动不是参加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切不可样样都想参加。

样样都参加,无选择无节制的参加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要根据个人情况优化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例如,学习好、精力充沛的,可以适当多参加;学习吃力的,应适当少参加;家庭生活困难的,除争取奖学金之外,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经济收入的科技型的勤工助学活动。

社会工作多的学生干部,应绪合自己的工作参加有关活动,而各类活动的参加均应适度,以不影响并且有助于学业为准。

总之,课余时间的优化安排,对于每个大学生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全面发展,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形成许多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优良习惯的养成,必将对我们终身受益。

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上述原则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二节同学聚会的透视

同窗聚会,几乎是所有返乡大学生节日安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议程,从小学同学到大学校友,一场场聚会排得满满的。

这种聚会的内涵也从过去的喝茶、嗑瓜子、串门叙旧、拜会老师,变成了茶座、咖啡厅、豪华饭店里的一掷千金,场所越发豪华,消费越来越高。

一、变味的“同学聚会”

热闹的新春佳节,一个变味的消费群体正在我们的身边日渐扩大。

在人们不经意间,一场场酒席、一个个娱乐场所中的组织者和东家变成了象牙塔内的学生们。

那种出手大方的潇洒劲头,比起摆阔的老板毫不逊色。

我们有位去年刚从南京大学毕业的同学李某,今年春节前她已经参加了三场同学聚会了。

大家毕业后有了收入,聚会的档次自然不能低,从饭店、咖啡厅,一直移师到星级宾馆的自助西餐厅。

虽然有时是AA制,但每次均摊下来,每个人至少要花200元左右。

一次聚会后,喝得醉意已浓的男生们还浩浩荡荡地开往浴场,泡了回价值不菲的桑拿。

比起老大哥、老大姐的作派,怀揣压岁钱的中学生们也早已按捺不住了。

正在皖南某重点中学读高中的小张也过了一个潇洒年,作为班干部的他组织了两场“春节联欢”,请同学吃饭自然不在话下,还组织了一场没有大人参加的卡拉OK,每次都花费几张百元大钞。

父母亲虽然打心眼里不赞成,但考虑到儿子快要迎接高考的学习情绪,也就忍让迁就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乳臭未干的小学生也早早地加入了请客做东的大军。

家住芜湖的黄女士儿子刚上四年级,春节时小主人邀请了一帮“小哥们”到家中吃饭,除了张罗一大桌菜,黄女士还给每个小客人准备了礼物,最后被儿子“讹诈”了一张大钞,赞助他们上网吧、打游戏。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一旦谁挑起请客的话题,立马有一连串的“回报”:

今天你请客,明天他做东,你请我吃涮火锅,我请你吃西餐,互相攀比,谁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这种愈演愈烈的“豪华聚会”让一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学生感到左右为难。

更有一些同学已经把聚会变成了拉关系、找门路的“公关场所”,那些家中有背景的同学自然成了重点“拉拢对象”。

同学聚会,同窗情深,本该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交流,而渐渐被世俗铜臭味浸染的这种聚会早已丧失了它的本义。

辽宁大学的胡新立同学颇为失落地感慨:

“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听说同学聚会的消息还是很乐意地赶过去。

和几年没见的老同学谈谈近况,叙叙旧,是件很温馨的事。

但事实上,大家坐到一起,不是拼酒,就是唱歌,连安静说话的地方都没有。

这样的聚会真是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同学聚会的烦恼,应该引起学生们、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大家应该共同努力,让这种正在逐渐变味的“同学聚会”返璞归真。

二、同学聚会,调整好心态

谈到同学聚会,都有一定的目的,而目的不同,影响了参加者的心态。

同学聚会,大家的心态是怎样的?

大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赴会?

人们为什么喜欢同学聚会?

这一连串有趣的问题,似乎没有人会注意,但你有没有在参加完同学聚会后感到伤心失落或温暖慰藉,斗志昂扬或无以言表呢?

1.中学、大学、研究生,同学聚会略不同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心理学博士郑迎东说,他非常喜欢参加同学聚会,每逢春节都有好几场同学聚会要参加。

“中学的、大学的、研究生的。

”他说,“三场聚会的形式虽然基本上相同,但聚会时大家的心态、谈资和参加的同学都有一些不同。

在中学同学的聚会上,他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到场,问起才知“他们混得都比较差”。

下岗的、在效益不好的工厂上班的同学,事先即已表示不愿来。

来的都是“混得不错的”,像老师、做生意顺利的、当了官的等等。

郑迎东对记者说:

“这不奇怪,因为中学时大家的变数都很大,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没有考上大学,各自在不同的道路上打拼十几年后,结果有很大不同。

所以有心理落差是很自然的事情。

大学同学的聚会,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差距小了很多。

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专业也一样或者贴近,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即使毕业后有同学转行从事其他职业,至少也都有一份工作,基本上没听说过有下岗的,所以组织同学聚会时,一叫就来。

有许多同学在本科时比较优秀,喜欢跟人做比较,也有同学并不出众,但更在乎同窗之谊,总之,虽然心态不一,但坐到一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研究生同学的聚会,同学间的差距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落差就更小了。

同学的数量也不多,聚会时基本上是一个小圈子。

大家的志趣、成就、家庭、爱好差别不大,共同语言更多了,说话时的忌讳也更少了。

成家的基本上都会带上老婆、孩子。

总之,研究生同学聚会比较随意,心态更加平和,气氛也更和谐、放松。

2.女同学爱怀旧,男同学爱畅想

老同学聚会,有男有女,那么男女同学在对待聚会这件事上有什么不同的心态呢?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刘丹博士谈了她的一些体会。

她说,首先,不论男女,同学聚会时,产生心理落差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只要在群体中,人就会相互比较,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不比较反而是不正常的。

同学聚会也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

男同学在一起不自觉地会比社会地位,比谁官大,谁的钱多,谁的社会关系雄厚。

女同学比的是谁的容颜保养得好,谁穿得好,老公好,孩子培养得好等等。

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关心身体健康,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配偶的。

女性喜欢谈过去在一起上学时的经历和感受,显得比男性更“怀旧”。

而男同学在一起虽然也会拿以前上学时的经历来说事儿,但多用于调侃。

他们喜欢畅谈未来,比如,来年贷款买辆什么型的车,打算参加一个什么会,跑趟什么业务,与人合伙搞点什么等等,男人对未来的期望普遍比现状高。

“他们谈论的其实是理想自我,这样的谈话令男人自己以及周围的女性都会产生一定的错觉,感受到他们成功的体验。

此外,有的男女同学之间在大学时有过感情或爱情交往的,此时再次见面,心态也各不一样。

“至少,男女恋人都想看看对方过得怎样了,当然,基本上,当他们十几年后再次聚到一起时,失望是难免的,女性长了皱纹,男性体型走了样。

至于事业发展带来的失望,还都是次要的。

”刘丹说,“作为女性,可能一方面希望自己在心态、思想、外表上不要太落后,也希望曾经的恋人不要让人太失望,当然,也不能强自己太多,那无异于是对自己的否定。

‘酸葡萄心理’在这里作怪了,自己吃不到,就希望它是酸的。

还有一直暗恋对方,却始终没有表白的男女,在同学聚会时,男的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表白:

“我以前还暗恋你呢。

”令女同学听了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意。

当然,激情是不大可能有的了。

“嫁得好”和“娶得好”的人在同学聚会中的心理是不同的。

“嫁得好”的女人尽管有自豪的感觉,但在面对同学时,也有莫名的矛盾心理,比如,担心同学误会她“傍大款”、“品位不高”等等。

但也有人把这当作炫耀的资本,不免引来女同学的忌妒和男同学的自卑。

而娶了一个有背景的老婆的男人,一般选择尽量少出席同学聚会,即使出席,也会不自觉地找出与之相抗衡的东西,比如把此事当作调侃的对象,以与同学找到平等感。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目标等不同,对此现象不好一概而论。

3.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再相聚,心随境变

老同学见面不自觉地会产生心理落差,而这种落差与同学聚会的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不妨把同学聚会分为毕业后5年以内、5—10年、10—15年、20年—退休、退休后这几个阶段做个比较。

毕业后5年内,大家对未来充满憧憬。

聚会时同学之间即使有差距,也不会太在意。

毕业5—10年,有一部分人就不愿露面了,男的或者忙于工作,或者“不太得志”,女的或者结婚生子,正是忙的时候,或者尚未结婚,面对同学感到有压力。

毕业10—15年,正值年富力强。

在单位是骨干,要么从科长升到处长,要么由讲师提为副教授。

生活上,没有买车的至少也已经买了房,孩子也上了中学。

男人事业小有成就,女人有闲追求生活质量,这时,他们更愿意参加同学聚会。

但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认为,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在家、在单位都是中坚力量,压力也更大了,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不愿或无暇参加同学聚会。

看来,同学聚会与不同人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减压能力也有关系。

毕业20年—退休,此时,人已年逾“不惑”,生活和感情上都比较稳定。

老同学之间能聚就聚,不能聚的也早就不聚了。

人的心态渐趋平稳,相互攀比之心逐渐淡化,也不太追逐虚荣、炫耀,大家在一起喜欢谈论各自的烦恼,寻求彼此的支持与理解,感觉上更亲切了。

有的人妻子换了,朋友换了,房子、车子也换了,惟有老同学没有换。

“老同学是心中的自留地,别人想拿也拿不走,想起来就有家的感觉。

”有位“大款”如是说。

退休后,往事已成过眼云烟,人们对其他人和事的看法豁然开朗了,互相给对方的心理空间也更大了。

老年人开始盘点过去,把美好的事物拿出来重新品味。

对于以前的美好记忆由于受到人的愿望的影响,会有“无意识地修改记忆”的心理现象出现。

老同学们再坐到一起时,用新的观点、加进新的体验,重新“雕刻”以前的记忆,从而产生了新的体验,比如友谊的加深。

所以,老年人爱回忆往事,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重现,更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体验。

还有的异性老同学,在过去的岁月中失去了各自的老伴,同学聚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联系和发展感情的机会,这也是令人愉快的。

4.心理落差要正视,同学聚会也有好处

对于同学聚会时的心理落差如何进行调节,很难一语概之。

同学们聚会时常说的一句话:

“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的话,跟党走。

”这句话中谈到了节食、限酒、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

对于心理落差,这是正常现象,它产生于人对自己的高标准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激励的作用。

应该客观看待同学间的落差,要意识到:

即使能力一样,各人的机遇也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人机会好,发展得就快一些。

机会有早有晚,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抱有信心,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其实,以一颗平常心参加聚会是最好的,混得好的人不要把聚会当作荣归故里的炫耀机会,混得差的人也不必执着于比较,要把同学当作生命历程中有共同经历的人来珍惜。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岁月的歌。

同学聚会不仅联络感情,还能提供社会支持和信息的来源。

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决定,有时就来自同学聚会的灵感以及同学的指点和帮助。

其实,同学聚会也有好处的,如,哈佛校友会在哈佛校友中的巨大作用。

这个组织不仅能够帮助哈佛大学学生处向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还是哈佛大学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

该校数目最大的捐款通常来自校友会,因为学生们曾在此学习与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据介绍,近年来,我们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也开始出现这样的正规校友会。

它们一般挂靠在学校,并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像北京大学在北美的校友会规定校友们每年至少向母校捐款500美元。

对于同学的聚会方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是吃饭,可以集体到植物园、茶馆和咖啡厅坐一坐,聊一聊。

还可以一起唱唱歌,滑滑雪,组织一些集体项目,在互帮互学、相互交流中,很自然地增进了感情,放松了身心,而且不用担心吃肉伤身、酒精中毒。

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