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56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docx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

 

关于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

的意见与态度的调查

广告10

陈柘青陈思远张耀尹郑银王倩陈禹

 

目录

前言——————————————————————————3

调研对象环境研究————————————————————4

所研究对象个体,群体特征、日常行为,生活形态研究————5

问卷所涉及的研究方面和内容分析—————————————14

主要结论与策略建议———————————————————16

附录

问卷内容————————————————————————18

个人分工————————————————————————21

一.前言:

研究背景与方法

1.1项目背景

自从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发生了若干引人瞩目而又激起社会强烈反应的公共危机事件,主要包括:

公共卫生或产品质量事件(如“非典”、“问题奶粉”)、重大灾难或自然灾害(如各类矿难、5.12汶川大地震)、政府行为或地方性群体事件(如文强等贪官的落马,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等。

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有的面向个体,有的面向企业,有的面向政府部门,其共性在于激发了相当强烈的公众舆论,而且大多给当事人或者当事的企业、政府部门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这些危机事件都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出台政策,借助多种手段消除不将影响降到最低。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事件发生—社会舆论—政府策略—实施成果—问题反馈—策略修改……。

在这些危机事件发生、发展、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每一次国际国内重大突发事件都把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功能和舆论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持续下降。

不仅如此,中国网民还乐于在互联网的特殊氛围中就政治话题发表意见,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网上公众舆论。

网上公众舆论的作用即影响越来越强大。

但同时,由于社会不平等性的差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差距、职业差距等),对于公众舆论和政府行为的看法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各界人士对这一行为的看法和意见。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观察分析

1.3抽样设计及依据

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

抽样步骤:

1、确定样本容量为500人,根据职业选择,我们将样本分成学生、企业人员、政府从业人员、无业人员、农民及服务类打工者五类。

2、按照【25:

13:

1:

5:

6】的比例,一次抽取。

数据如下:

学生:

250(人)【随机发放问卷】

企业人员:

130(人)【将企业人员在细分为企业普通公司人员、高级管理层(创业者),并按9:

4的比例随机分发问卷,及企业公司人员90(人),高级管理层(创业者)40(人)】

政府人员:

10(人)【随机发放问卷】

无业人员:

50(人)【随机发放问卷】

农民及服务类打工人员:

60(人)【将此类人员再按照1:

5的比例随机抽取分发问卷,及农村劳动者10(人)产业服务人员50(人)】

1.4样本分布

职业

学生

无业

人员

农村

劳动者

服务

人员

管理者

创业者

企业公司人员

从政

人员

人数

250

50

10

50人

40

90

10

总计:

500(人)

2.调研对象环境分析(主要来源于二手资料及问卷调查结果)

由于政策制定者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与普通公众都不相同,因此公众舆论与政府对外政策之间的距离在加大。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网络已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政府通过搜狐、网易以及新浪等众多门户网站为重要渠道征听取民意,如。

但是对于民意对政策的颁布是否起作用众说纷纭。

因此我们小组针对在网络环境下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的意见与态度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做的一次调查。

其中,本次问卷的填写者均为有上网经历的人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说服性。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总结出

1.在态度方面,82%的网民认为应该积极参与网络问政;68%的网民会关注网络热点评论;(题目5和题目6)

第五题

A.应该参与

B.没必要参与

C.随便

选择人数

410(82%)

20(4%)

70(14%)

第六题

A.非常关注

B.一般关注

C.偶尔浏览

D.不关注

选择人数

70(14%)

270(54%)

90(18%)

70(14%)

2.在参与上,但是涉及参与方面则与关注的成反比,有80%的上网群众没有参与过网络问政,50%的网民偶尔发表评论,甚至38%的网民从不参与;(问题4和问题8)

第四题

A.是

B.否

选择人数

100(20%)

400(80%)

第八题

A.经常发表

B.偶尔发表

C.从不发表

选择人数

60(12%)

250(50%)

190(38%)

3.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网民比较信赖网络信息的真实性,54%的人认为网络问政可能会给个人带来风险(比如通过IP地址的监控查至个人),(问题10)

第十题

A.存在

B.不存在

C.不清楚

选择人数

280(56%)

100(20%)

120(24%)

4.在解决问题上,认为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仅占24%,被解决的问题有50%是迫于压力;(问题13和问题14)

答案

A.能够解决

B.不可能解决

C.不清楚

选择人数

120

190

190

问题14

A.不管不问

B.重视,并采取措施

C.听之任之,被意见左右

D.迫于压力采取措施

E.其他

选择人数

60(12%)

130(26%)

50(10%)

250(50%)

10(2%)

5.在代表性上,当今网络环境下,42%的认为不能代表民意(如搜寻关于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帖子则不能评论与回复,因此很多人质疑已有的评论的真实性)(问题15)

第十五题

A.是

B.否

C.不清楚

选择人数

130

210

160

6.形式上,几乎所有被调查者认为网络问政是流于形式或者部分流于形式(0%的调查者认为完全不存在流于形式)。

82%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问政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的良性发展。

(问题17和问题18)

答案

A.完全不存在

B.有时候会存在

C.大多数存在

D.完全是

选择人数

0

270

220

10

答案

A.完全能

B.一定程度上能

C.不能

选择人数

10

430

60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互联网环境下公众舆论对政府的行为的影响比较小”的结论,因此我们对被调查对象所处环境作出以下分析:

一.学历。

人的政治观最初形成于学校,在学校会接受更全面的知识以及更完善的思考方式,相对于同龄人群低学历的人群更容易分清网络新闻的真假,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也更合理的分析利弊,极大的避免了对错误和虚假新闻的散发,更好的维护了网络的新闻环境,提高了网络问政的群体素质。

二.性别。

女性对政治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在此次问卷中被调查者66%来自于女性。

据了解,女性更关注的话题多在于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更接近于切身利益,而男性更多关心于国家政策与国家外交政策有关的新闻,男女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上网参政关注的问题也大不相同。

三.年龄。

在被调查者中,20至29岁的年轻人占总调查者很大的比重,年轻人的思想更为自由与开阔并且日常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虚拟性为发表客观的态度提供了可能性。

在一些青少年经常使用的网站论坛上被顶起来的帖子很快就会被几十万、几百万人看到,并迅速向整个互联网传播开来。

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其他手持电子设备可以使青少年随时随地上网,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出声音、表明态度,并汇聚成强大的公共意见,情绪化成分较多。

第一次登钓鱼岛事件,到现在网络上大规模的抵制日货,都表明网络已成为青年参政议事的重要手段。

最近几年发生的网络事件如“孙志刚事件”“华南虎事件”“山西黑砖窑”“躲猫猫事件”等,也是因为有了广大青年的广泛参与,最终改变了事件的结局。

在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掌握全面的情况,会思考采取某种政策行动的理由、力量对比及其引起的后果,而形成公共舆论的是孤立的,仅仅从媒体上了解的情况是不充分的,仅仅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年轻的人更希望在政策的制定上更有所作为,政府考虑全局制定的决策必然与舆论形成差距。

3.所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群体特征、日常行为(消费、媒体接触等)与生活形态研究

本次调研范围及对象:

所调研范围主要是北京市部分地区以及外省部分高校。

调研对象主要以高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及产业服务人员为对象。

1.研究对象个体特征:

研究对象个体特征与网络问政行为的关系

1.年龄与网络问政行为

答案

A.10-19岁

B.20-29岁

C.30-39岁

D.40-49岁

E.50岁以上

选择人数

50

390

40

20

0

年龄与网络问政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调查数据来看,不同年龄层次在网络问政行为上存在较大差异,20—29岁的年龄层占了首位(78%),远远高于其他年龄层,说明这一年龄层对网络问政更为关注,这也与他们主要依靠网络媒体接触信息,并且年轻气盛与彰显个性的特点有关;因系统抽样误差,50岁以上的年龄层应与网络问政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只不过因其对传统媒体的偏爱,以及对新鲜事物(如:

网络媒体)淡漠的性格特点,而较少的参与网络问政;总体来说,其他年龄层在网络问政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差异不大,可以看出他们是经常接触网络媒体,但对网络问政行为关注不是很高。

2.职业与网络问政行为

(表格见下页)

 

答案

A.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B.企业公司人员

C.自主创业者

D.产业服务人员

E.农村劳动者

F.学生

G.无业下岗人员

H.其他

选择人数

10

90

40

50

10

250

50

0

不同职业对网络问政行为存在差异。

其中,学生(250人)因接触网络媒体最多,网龄普遍较长,而对网络问政行为关注最高;其次是企业公司人员(90人),这一职业的人群具有较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而且在办公时间里接触网络媒体的时间较长,且对于网络问政行为的参与度较高,视政府行为及政策为其自身行业发展的晴雨表;无业下岗人员与产业服务人员的人数均等(都为50人),说明在网络问政行为的关注上是均等的;党政机关事业人员(10人),因这一职业阶层的办公环境较为严肃,也或许是对网络媒体熟知度不高,而对网络问政行为关注不高。

3.学历与网络问政

答案

A.初中以下

B.高中/中专/职高学历

C.大学本科/大专

D.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选择人数

10

45

355

90

不同学历对网络问政行为也存在着差异。

大学本科/大专所占人数最大(355人),说明这一学历层的群体更有机会接触网络媒体,对公众舆论关注度高,适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所占人数较大(90人),说明这一学历层的群体较前一层对于网络问政关注较少;初中以下及(10人)高中/中专/只高学历(45人)两个学历层的群体所占人数都很少,说明他们对网络问政的关注度不高,这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及社会阅历不足有关。

2.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据部分探访调查,及对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第四题:

是否参加过网络问政:

答案

A.是

B.否

选择人数

100(20%)

400(80%)

第五题:

公民是否应当积极参与网络问政

答案

A.应该参与

B.没必要参与

C.随便

选择人数

410(82%)

20(4%)

70(14%)

不同阶层的人士对于网络问政的关注度很高(82%),普遍认为应该参与,但在网络环境下真正参与度非常低(20%),这说明公众参政意识还是很强,只是对网络问政新形式无所适从。

第六题:

平常是否关注热点问题的网络评论

答案

A.非常关注

B.一般关注

C.偶尔浏览

D.不关注

选择人数

70(14%)

270(54%)

90(18%)

70(14%)

第七题:

哪一类新闻更吸引您

答案

A.时政新闻

B.财经新闻

C.社会新闻

D.体育新闻

E.文化娱乐新闻

选择人数

140(28%)

50(10%)

190(38%)

30(6%)

90(18%)

公众对于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关注度普遍很高,占所有关注新闻类别的66%,而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多涉及政府政策、社会热点及公共舆论等方面,公众对些方面的高度关注有助于网络问政工作的开展,且易于政府通过新闻热点传达政府的意识形态和信息,开展政府工作;公众对于热点问题的网络评价,关注度达到了68%,说明研究对象的公众意识较强,对于公众舆论的关注热情度较高。

第十题:

您认为在网络问政平台上表达个人意见是否存在危险

答案

A.存在

B.不存在

C.不清楚

选择人数

280(56%)

100(20%)

120(24%)

认为“存在危险的”人数所占比例达到56%,以说明公众对网络问政这一问政形式不是很信任,具有谨慎心理,这与当今社会个人信息泄露给自身带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有关,若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以营造良好的网络问政环境。

第13题:

网络舆论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答案

A.能够解决

B.不可能解决

C.不清楚

选择人数

120

190

190

第14题:

政府对于人民的呼声采取的态度

答案

A.不管不问

B.重视,并采取措施

C.听之任之,被意见左右

D.迫于压力采取措施

E.其他

选择人数

60(12%)

130(26%)

50(10%)

250(50%)

10(2%)

由上图表可以看出,公众对于网络舆论所反映的问题能否被政府解决的问题上,普遍存在着“老不信”的偏向性,对政府的执行能力存有半信半疑的心理,认为“政府对人民的呼声迫于压力采取措施”的比例达到了50%,可见,公众对政府有着一种抗拒心理,其中伴有社会焦虑的心态,要部分扭转这种局面,在网络平台上,政府需要多多设置问政平台,鼓励网民多多参与,并改进实际行动,以保持并增强应有的公信力。

3.研究对象的日常行为

在媒体接触方面,本次问卷主要涉及了网络媒体,并且主要涉及了关于微博网络应用模式的问政情况调查:

第20题:

政府人员开设微博能否加强沟通

答案

A.可以

B.不可以

C.不知道

选择人数

260

200

40

52%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官员开通微博能加强沟通,微博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新媒体平台,微博提供一种现实的观察,使主政者及民众可以从中窥到新的变化、新的力量,从而在未来的信息交流、社会共建中找到最合理的路径,达成最大的和谐。

本次调查报告所研究对象对于互动性强的媒体应用模式存在很大程度的认可(50%),可见微博在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的媒体接触中占据较大的部分。

4.生活形态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及部分访谈中可以了解到,被调查者普遍喜欢健康安逸的生活方式,追求民主与自由,希望自己能融入到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民生,但同时,他们也怀有愤世的精神,对政府意见与行为存在半信半疑不稳定的心理,从众心理严重,有时会随波逐流,在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外界环境的认可时,会丧失对外界的信任与信心,他们热爱网络平台,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关注一些热点新闻,也喜欢调侃一下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他们迫于生计,在真实表达内心愿望和无奈接受现实状况中矛盾着,从而多数选择一种淡漠的生活形态。

4.问卷所涉及的研究方面和内容分析

调查主要内容:

为在互联网环境下,深入探究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的意见与态度

调查时间:

6月15日到6月20日期间

调查地点:

家庭周边学校网络

调查对象:

有能力使用电脑并且相对可以提供有效数据的中青老年人

其中20-29岁中年人所占比例最多高达78%10-19岁、30-39岁、40-49岁依次递减所占利率分别为10%、8%、4%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当场收回在各组成员选定的地点共派发出504份问卷回收500份回收率高达99.20%

调查人:

全体小组成员

调查分工:

每人84分问卷一共6人除去无效问卷保留样本容量为500从中随机提取50件做样本

调查内容:

分为三部分媒体接触新闻关注个人信息

媒体接触

本次调查目的是为在互联网环境下,深入探究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的意见与态度,因此为了避免太多无效问卷我们拟设了目标对象有上网能力这样一个前提。

接下来我们分别对上网时间、网龄、主要选择网站类型、是否参与网络问政、对是否参与网络问政有何看法、是否关注网络评论一系列媒体选择问题进行了题目设问。

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探究公众通过什么样的网站,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网络舆论以及会不会参与网络评论。

由此之前的问题分析可见,网络对于当今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娱乐消遣,联络方式并没有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许多网络问政调查问卷结果往往很难真是的反映民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少去关注新闻连带效应也诶有太多需求去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新闻关注

接下来是新闻关注方面问题,主要是受哪些新闻吸引,以及让公众表达他们对网络舆论的看法,比如是否代表了自己的意见,是否真实,是否真正做到了影响政府,还包括了一些事实问题一边看参加问卷的人是否真正关注时事。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会主动放弃自己发表言论的权利,不去在网络上发表自己任何的观点,有一部分会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但是并不频繁,另外一部分人可以很充分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网络的大环境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借此问题可以尽早得到解决。

介于目前社会现状有些黑暗势力恐慑人心,人们虽然享有公开发表自己意见的言论自由权,迫于压力有些人还是不愿意公开碰触敏感问题不去评论不去转发推荐这类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应该从基层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大部分对于介于网络这种虚拟空间解决问题的方式很不赞同他们认为如果在现实中可以解决何至于到此,大多数人对于政府的解决事件的态度能力以及政府美誉度评价不是很高,对于政府人员办事效率的看法很大,认为仅仅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并没有去深入百姓走进基层真心实意的去解决问题,只是迫于压力为了维护形象才去采取措施。

虽然人们对于政府的看法如此,但是他们并不怀疑网络问政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政府良性发展。

人们还希望通过政府人员可以通过开通微博等方式加强双方沟通过,这表明人民对于政府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

党员本是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近年来党员问题层出不穷,百姓对于党员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调查对象大部分认为网络问政并不能监督他们的行为。

虽然政府和公众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冲突,但是通过问卷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公众对于政府的看法很大,要解决还需要很长一段路。

个人信息

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放到了问卷的结尾,主要涉及了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联系方式几方面问题。

问卷调查对象男性占66%女性占34%,年龄以20-29岁所占比重最大为78%,其次是10-19岁受访者占10%,30-39岁、40-49岁所占比例分别为8%、4%。

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企业公司职员、产业服务人员和下岗无业人员、自由创业者、政党机关事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

学历主要以大学本科大专为主,其次是分别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高中中专职高、初中以下。

由数据可以调查对象覆盖行业中也种类并比较丰富,学历主要以大学本科大专为主线围绕其覆盖面全面。

年龄分布以20-29岁年轻人为主这要是由于我们的交友圈子基本上限定了这大部分访问对象分布,10-49岁基本上具有上网能力,目标对象分布范围广。

覆盖多种行业,年龄跨域范围大,学历差异大,这些特点可以很好的保证样本容量的真实有效性。

五.主要结论与策略建议

基于我们对问卷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公共传播平台,传播格局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网络媒体化,二是媒体网络化,三是媒体大众化。

互联网的普及,打开了公众话语权的大门。

博客、论坛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更是让公众可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自己的评价,并和其他网友分享。

参与度最高的,应数高学历、年龄在20~29的年轻人。

大多数公众都同意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对跟切身相关的社会新闻尤为关注。

网络舆论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一是能够改变事件的进程。

二是能够异化事件的性质。

三是能够影响司法的判决。

四是能够推动制度的创新。

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网名结构的失衡和信息的垄断,造成话语权的垄断,削弱公众决策的公众性。

而且由于在网络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效应”以及易出现“群体极化”可能导致“伪民意”的盛行,进而导致公共决策失误。

虽然政府和群众有了网络这一沟通平台,但大多数事件政府还是未给出满意的解决办法,并且许多事件只是出于舆论压力才去解决。

策略:

①为更好地、更自由的传达民意,我建议还是不要完全采取实名制,这样更有利于传达出群众心中真正的想法,而不是迫于压力说一些违心的话

②明确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范围。

一是各新闻网页有关于各类新闻的报道,既包括影响力一些的主流的门户网站,也包括我国各地的一些中小网站和地方网站,这类信息主要反映了网络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态度与趋势;二是各主要门户网站的网上论坛中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的讨论,这类信息主要反映了网民的心声和对事件的真实看法和观点。

③优化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

“方正智思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上舆情收集工具,它可以提供网络页面搜索、智能检索、自动摘要和关联分析等舆情信息收集与管理功能,还能够自动滤去广告和其它无用信息,保存新闻标题、正文和出处等信息,在论坛舆情的收集上,这一软件可以通过主题词定向收集关键主题的帖子,并记录回帖内容和数量,并能记录发帖人的IP地址。

因此,政府通过这类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与管理工具可以有效的大范围的收集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既可以收集来自网站的媒体新闻,也可以收集来自论坛的网民观点,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和分析,从而及时地掌握和引导舆论。

④提高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整合能力和控制能力,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网络伦理道德建设。

用主流网络媒体引导公众,对政府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理解,避免让不良企图的势力趁虚而入。

⑤培养代表政府声音的“意见领袖”多管齐下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还要注意培养适应网络媒体要求的新闻发言人。

在网络环境中,当各种信息糅合在一起,各种观点激荡的时候,大多数网民会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而一少部分学识渊博、掌握信息相对充分、见解深刻的人会在网络上形成独特的地位,其意见和观点会被大部分人接受,形成网上的“舆论领袖”。

这些网络环境中的“领袖”在论坛中发言积极,善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引证,针对问题提出的见解非常深刻细致,擅于运用知识和经验驳倒反对意见,从而对网上的舆论起到决定和控制作用。

 

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的意见与态度的调查

您好,诚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

我们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学生,为了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公众舆论对政府行为的意见与态度从而有助于公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良好地沟通渠道。

我们保证此问卷对您无不良影响。

可能会耗费您——分钟。

届时您会收到一份意外的小礼物以示感谢。

访问员:

审核员:

1.您每天花多长时间上网?

*

A.1小时以内B.1-3小时C.3-5小时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