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15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docx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

《石头书》教学反思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我是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自己将会和区里经过层层选拔挑出的精英们同台竞技,这可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但同时又觉得压力很大,深怕技不如人,在评委专家和众多的同仁面前有失脸面。

  在这次活动中,我借三(4)班上了《石头书》这一课,本没教过三年级,又是借班上课,对教材对学生这两大元素,更多了一分陌生感。

为此,利用一天短暂的时间,我细读教材并请教同事,制定自己上课的教案课件。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__课题比较有趣,所以我从课题入手,先板书“书”字,提出问题:

谁见过书的?

学生大笑:

书谁没见过?

紧接着提出疑问:

“谁见过这种书?

”同时板书“石头”二字,学生们纷纷迷惑摇头,我问:

“你看到这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顿时被吸引上来了,有了仔细读课文的欲望,这时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效果很好。

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我仔细地听,学生读到错误的地方,立刻停下,正音,让其再读,还读不好,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后再让他读,正确了,大大表扬他一下,之后引导全班学生齐读。

这样做,比在学生读之前先把要注意的地方拎出来练习效果更好,每个学生都明确地知道了哪里难读,应该怎么读,与上下文怎么衔接更好。

另一方面,读得不太好的学生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指导下终于成功,获得了一种胜利的体验,有了成就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1、这节课课堂纪律不够好,应当在课前采取措施整顿好纪律。

  2、教学时,课件要讲究配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观看图片时,欠缺合理性。

在讲授“石头书上的字”时,我没有处理好,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对于矿物的教学,只是出示了图片,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应该让学生通过看图再说一说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通过这次课堂,我想如果我每堂课都以这个态度去备课去反思,也许我的教学效果很快就会提高,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下工夫去研究课堂、学生以及教材!

《石头书》教学反思2

  __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贵有疑,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学生对这个课题确实是疑惑多多,迫切地想要知道说的是什么.在质疑的时候,每一问都能够切入要点,非常妥切.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在读书的时候,学生的评价更是让我收益不少.大多时候学生总是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睛去看别人.但是最近,学生总是能用发现别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了.在评价别人读书时,我就有体会.孩子们总是说:

他这个~~地方读得很有感情,把川川那好奇的样子给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的还不够强烈.可以这样读.她自己就示范开来了.呵呵,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是太开心了,孩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在态度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再就是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这两个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能在文中把课文内容打乱以后,再去梳理出头绪,寻找到答案来.这就运用了课文中的刨根问底来展开教学.如:

1,石头书上有字吗?

有哪些字?

你从这些字里读懂了什么?

2,石头书上有画吗?

有那些画?

你从这些画里又读懂了什么?

3,看懂了这些化石有什么用呢?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明白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又让学生知道了刨根问底能得到什么.相信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教学反思3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__,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

石头书上有字吗?

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

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

石头书上也有画吗?

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石头书重不重?

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

”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学生分别弄清楚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的上的字是什么、石头书上的画是什么、以及石头书的作用。

还有在讲授第7自然段时,石头书上的字学生们很轻松地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了,随即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石头书上的字特别有趣,你能不能像勘探队员那样聚精会神地看看,找出它们之间有关联的词语?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也相继找出了如雨痕——波痕、脚印——足迹;

  红的、黄的、白的,这些表示矿物颜色的词语也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

把握了这些词,孩子们对石头书上的字了解得就更透彻了。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__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

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

我让孩子们试着按提示语的提示分组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找了三组小朋友分别饰演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的角色,扮演的要求是不读旁白,要演出相对应的神态、读出提示语提示的语气。

同学们扮演的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

对于整篇课文读还是不够,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石头书》教学反思4

  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明知故问“什么书?

”仿佛在怀疑自己的耳朵,以突出书之稀奇。

当学生重复课题之后,我又故作惊讶:

“有这样的书吗?

太奇怪了!

你见过吗?

你对石头书感兴趣吗?

  学生异口同声:

“感兴趣!

”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

“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

17石头书)。

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

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

”唰!

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

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

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

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

石头书是什么样子?

石头书上有字吗?

石头书上有画吗?

石头书是谁写的?

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

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石头书能买得到吗?

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

样子?

字?

画?

作者?

出版?

作用?

买?

……啊!

多么可爱的孩子!

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也反衬了老师智慧、可爱、亲和的一面。

《石头书》教学反思5

  一、探究试阅读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从学生的“问”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我出示课题后,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

“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

17石头书)。

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

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

”唰!

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

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

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

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

石头书是什么样子?

石头书上有字吗?

石头书上有画吗?

石头书是谁写的?

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

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石头书能买得到吗?

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

样子?

字?

画?

作者?

出版?

作用?

买?

……啊!

多么可爱的孩子!

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反衬了教师智慧可爱的一面、亲和的一面、感性的一面,放大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引导学生感受岩石这本大书的神奇趣味,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中认识化石上的字和画是__的难点。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找出字和画,并随机进行解释,用形象的画面和专业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效果较好。

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但是最后在了解了化石的作用,让他们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时,未处理好,效果欠佳。

象这类知识性的课文中,如果让学生充当科学家来介绍自己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投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一定会处于最佳状态,探究的欲望很强。

  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

“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奥秘还等待你们去探索,例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中,学生要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

  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习。

  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开发初步的探究精神。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

分角色读、表演读、示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从正确流利达到有感情。

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在读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探究精神,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石头书》教学反思6

  __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贵有疑,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

学生对这个课题确实是疑惑多多,迫切地想要知道说的是什么。

在质疑的时候,每一问都能够切入要点,非常妥切。

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在读书的时候,学生的评价更是让我收益不少。

大多时候学生总是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睛去看别人。

但是最近,学生总是能用发现别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了。

在评价别人读书时,我就有体会。

孩子们总是说:

他这个~~地方读得很有感情,把川川那好奇的样子给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的还不够强烈。

可以这样读。

她自己就示范开来了。

呵呵,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是太开心了,孩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在态度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再就是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这两个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能在文中把课文内容打乱以后,再去梳理出头绪,寻找到答案来。

这就运用了课文中的刨根问底来展开教学。

如:

  1,石头书上有字吗?

有哪些字?

你从这些字里读懂了什么?

  2,石头书上有画吗?

有那些画?

你从这些画里又读懂了什么?

  3,看懂了这些化石有什么用呢?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明白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又让学生知道了刨根问底能得到什么。

相信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教学反思7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__,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__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__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

  1、外形: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见过的书说说。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

石头书上有字吗?

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

石头书上也有画吗?

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石头书重不重?

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课里有一个“壳”字是多音字,我便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学习课文内容我以六次对话为中心,将石头书与现在的书进行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解石头书的字这一部分时,重点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对雨痕、波痕以及矿石有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

”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还有在讲授“矿物”时,对于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让学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同时通过矿石色彩繁多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__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

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

孩子们做得还不错。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教学还不扎实,我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

对于整篇课文读还是不够,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石头书》教学反思8

  在教学《石头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课的一开始,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等他们提完了,我告诉学生,你们这种针对自己的疑惑不断提问的精神就是“刨根问底,”好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没想到自己的好问就可以用__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今天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围绕预习作业,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

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还没说完,班上一片小手林立,嘴里却情不自禁地喊出来:

“刨根问底!

”同时我还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了这两次的亲密接触,学生对“刨根问底”都理解得比较深刻。

因此,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刨根问底的经历,很多学生都能举例一二。

呵呵,终于明白了一个理:

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方法对头,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石头书》教学反思9

  《石头书》是一篇以对话形式组成的,它的语言生动风趣,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这篇课文。

  比如理解“刨根问底”一词时,我即没有像以往一样让学生,也没有让他们联系生活的无字词典,而是采用边分角色朗读边提问题的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效果非常好,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在学生读过几次课文后,我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

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书上已经有答案,哪位同学能快速告诉我?

班上一片小手林立,而嘴里已经情不自禁地喊出来:

“刨根问底!

”再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话的提示语形式多样。

我认为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应该让学生知道提示语的几种不同形式。

我首先用举例说明的办法,告诉学生提示语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还可以不出现,还有一种是在中间。

然后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做上相应的记号。

经过了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告诉了我提示语在前的,中有五处;提示语在后的,中有四处;没有出现提示语的,中有四处。

接着让学生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

有的同学挺会动脑筋,认为这样使有所变化,答得真不错。

《石头书》教学反思10

  读完课文,不禁对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勤学好问的精神折服。

于是,“刨根问底”一词也跃入了我的眼帘。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真不少,借机我告诉学生,你们这种针对自己的疑惑不断提问的精神就是刨根问底,好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没想到自己的好问就可以用__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围绕预习作业,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

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还没说完,班上一片小手林立,嘴里却情不自禁地喊出来:

“刨根问底!

”这时,我又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像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了这两次的亲密接触,学生对“刨根问底”都理解得比较深刻了。

相信他们以后能正确运用了!

《石头书》教学反思11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问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提问学生:

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书基本都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学生有的说纸,有的说竹子,有的说绢布,这时我就对学生说:

“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石头书,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有的问石头书是写在石头上吗?

有的问石头书重不重?

还有的问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通过这些质疑,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地把握课文。

  课文中的一个词“刨根问底”是关键词,所以我就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展开我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知道刨根问底的意思,然后提问:

川川和磊磊都问了哪些问题,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找到问题和相应的答案。

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知道了为什么把石头叫作石头书:

石头书一层一层的,上面有字有画,而且通过它我们能知道很多东西。

课文中的一句反问句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在之前的考试题目中涉及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题型,所以课上又进行了重点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知道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

  由于这篇课文是科学小品文,所以适当的补充一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了雨痕、波痕和矿物的图片以及一个科普小视频: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觉得石头书非常奇妙,果然如川川和磊磊说的一样:

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多,其次是板书设计得还不够简洁。

《石头书》教学反思12

  为期两天的县教育教学常规视导已经结束,评估组老师已对我的课堂进行了客观的点评,现在,该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了。

  自以为是:

  1、教师关注学生的基础(预设)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应变(生成)。

备课时,我估计“贝壳、地壳”是学生容易读错的,我也觉得课文的一、七小节是难读的,课堂中,学生在预习后确实存在以上的问题,这两个方面解决了,读通课文就成功了一半。

然后,让学生小组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小组成员读错的地方,学生的训练面广,合作意识强,兴趣浓厚。

  本节课的重点是: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石头书”的特点。

为此,我是以“石头哪里像书?

”为切入口推进课文的初读,重点引导学生读书,读正确、读流利、会读标点符号——“?

”(根据提示语读、联系人物身份读)

  2、重视班级“差生”自信心的培养。

班级杨某、许某举手发言的勇气小,对自己不够自信,课堂中,教师一再的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平时也多关注他们)让其树立信心,真正把信心留给自己。

  引以为鉴:

  1、课堂的节奏把握的不准。

课堂中,检查预习情况的节奏慢了,后面安排的生字描红没有时间了,遗憾!

  2、学生在交流“石头哪里像书?

”时,果然没有按__的顺序说,教师应该在学生交流完后,顺着__的思路读一读(个人愚见),可惜,时间不允许,又一大遗憾!

《石头书》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

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谈话。

(出示课文插图)

  师: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块大石头,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

好奇)你们好不好奇呀?

老师也很好奇,一块石头有什么好看的?

那么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跟随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一)过渡: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问题,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问了几个问题?

  1、学生自渎课文,要求:

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几个问题。

  2、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问题。

  3、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师:

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一直要到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

刨根问底)

  “刨”是什么意思?

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刨”字的本义是用工具挖掘,“刨根问底”的意思是将事情的经过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那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上刨到了哪些学问?

  (石头是书、石头上有字、有画……)

  1、解决“石头是书”

  师:

嘿,奇怪了,石头怎么会是书呢?

  生回答,师相机出事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是个反问句,其实就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本书。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

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的书。

(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2、激趣:

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

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板书:

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

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3、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

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

然后完成表格。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

  (3)交流。

(应该是第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