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9164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docx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

4.《归去来兮辞(并序)》原译文对照翻译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够用来维持自己(生活)。

幼稚【幼稚:

古今异义词,孩子】盈室,瓶无储粟,

【译文】家中孩子满屋,米缸里没有存粮

生【生:

名作动,维持】生所资【资:

凭借】,未见其术【术:

本领,技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维持生活要依靠一定的能力,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本领。

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去做个职位较高的官,

脱然【脱然:

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

【译文】我也欣然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

恰逢有接受任命出使外地的事,

诸侯【指地方官吏】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以:

连词,因为】余贫苦,

【译文】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就加以推荐),

遂见【见:

被】用于小邑【被动句】。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译文】于是(我)被委任到小县城做官。

在那时战乱未停,我心里惧怕到远地做官。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以:

用,拿】为酒。

【译文】彭泽县距离家有百里路程,获取俸禄的田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它酿酒,

故便求之【之:

代做官这件事】。

及少日,眷然【眷然:

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

【译文】所以就接受了去那里做官的任命。

等到过了些日子,便留恋故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矫厉:

造作勉强】所得。

【译文】为什么?

我本性质朴,这不是造作勉强能够改变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饥饿受冻虽然迫切,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

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怅然:

惆怅感慨】慷慨,

【译文】曾经做过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

在这时惆怅感慨,

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文】深深有愧平生的志愿。

还是希望等到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后】,情在骏奔,

【译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

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

【译文】自己主动弃官离职。

从农历秋天八月到冬天,做官共八十多天。

因辞官这件事顺了心意,

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写了这篇文章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译文】回家去吧!

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为:

被。

】形役【被动句】,奚【奚:

为什么】惆怅而独悲?

【译文】既然自己让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伤悲呢?

悟已往之【之:

助词,取独】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实迷途其【其:

表揣测,大概】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走入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了现在归田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做官的行为是错的。

舟遥遥以【以:

连词,而,表修饰】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译文】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着前行,微风吹拂着衣裳。

问征夫以前路【介后,应为“以前路问征夫”】,恨【恨:

遗憾】晨光之熹微。

【译文】拿前面的路途询问行人,遗憾的是早晨的光芒隐隐约约。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译文】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一边满怀欣喜一边奔跑。

家仆欢快地迎接,孩子在门前

迎候。

三径就【就:

接近】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译文】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幸存。

带着孩子进了屋,美酒盛满了酒杯。

引【端起】壶觞以自酌,眄【看】庭柯以怡【怡:

使动用法,使…愉快】颜。

【译文】我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中的树木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倚南窗以寄傲,审【明白,知道】容膝【容膝:

代指狭小的居室】之易安。

【译文】倚靠着南窗来寄托我傲岸的情怀,明白了这狭小的屋子反而让我容易心安。

园日【园、日:

均为名作状,在园中,每天】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译文】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虽然设置但经常关闭着。

策【名作动,拄着】扶老以流憩【流憩:

意为走走停停】,时矫首而遐观。

【译文】拄着拐杖漫无目的地走走歇歇,不时抬头向远处看看。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译文】云气自然而然地露出山头,鸟儿飞累了就知道回巢。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盘桓:

徘徊,来回走动】。

【译文】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

【译文】回去吧!

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俗世跟我的志趣相违背,

复驾言【言:

助词,不译】兮焉求【宾前,应为“求焉”;焉:

何,什么】?

【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官职)?

悦【悦:

与下句“乐”,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乐】亲戚之情话,乐琴书【琴、书:

名作动,弹琴读书】以消忧。

【译文】对和亲友谈心这件事感到愉快,把弹琴读书当作乐事,(让它们)来消除我的忧愁。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介后,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将于西畴有事”】

【译文】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或命巾车,或棹【棹:

名作动,用桨划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文】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走过那曲折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译文】树木茂盛生长,泉水潺潺流动。

善【善:

羡慕】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行:

将要,既将】休。

【译文】(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已【已:

停止】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曷:

为什么】不委心任去留?

【译文】算了吧!

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前,应为“之何”】?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去什么地方?

富贵不是我期望的东西,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译文】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去欣赏,有时拄着拐杖锄草培苗。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译文】登上东边的山坡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溪流吟诗作赋。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宾前,应为“疑奚”】!

【译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还疑惑什么呢?

7.《陈情表》原译文对照翻译

臣密言:

臣以【以:

因为】险衅,夙遭闵【闵:

通“悯”】凶。

【译文】臣李密陈言:

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见:

用于动词,意别人对自己怎样】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

的志向。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行:

古今异义词,不能行走】,

【译文】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体弱,亲自抚养我。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

还不能走路。

零丁【零丁:

通“伶仃”】孤苦,至于成立【成立:

古今异义词,成人自立】。

【译文】孤独无依,直到成人自立。

既无伯叔,终鲜【鲜:

少,此处意为“无”】兄弟,门衰祚薄【薄:

浅】,晚有儿息。

【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与下句“内”均为名作状,在外,在内】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在外面没有勉强算是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茕茕【孤单的样子】孑立,形影相吊【吊:

安慰】。

【译文】孤孤单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夙婴【婴:

缠绕】疾病【被动句】,常在床蓐【蓐:

通“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而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而离开她。

逮【逮:

及、至】奉圣朝,沐浴【沐浴:

古今异义词,蒙受】清化。

【译文】到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译文】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推举我做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荐我为优秀人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文】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没人承担,辞谢没有接受任命。

诏书特下,拜【拜:

与下句“除”均为授予官职】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朝廷诏书特地下达,任命我做郎中,不久承蒙国家恩顾,任命我做太子的侍从。

猥以【以:

介词,凭借】微贱,当【当:

任,充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

古今异义词,报答】。

【译文】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杀身能报答朝廷的。

臣具以【以:

介词,用,拿】表闻,辞不就职。

【译文】我用上表的方式详细地让朝廷知道这件事,推辞不去担任职务。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译文】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上意怠慢不敬。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后】。

【译文】郡县长官逼迫并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长官来到家门,(催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臣欲奉诏奔驰【奔驰:

古今异义词,奔走效劳】,则刘病日笃,

【译文】我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天加重;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告诉:

古今异义词,申诉】不许【被动句】。

臣之【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

我进退两难,确实是非常苦闷。

伏惟圣朝以【介词,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年老德高的旧臣】,犹蒙矜育,

【译文】我想晋朝用孝道治理天下,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受到怜悯抚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仕:

指做官】(于)伪朝,

【译文】更何况我孤单凄苦的程度特别严重。

况且我年轻时曾在蜀汉做官,

历职【职:

任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矜:

自夸,顾惜】名节。

【译文】历任郎中和尚书郎的官职,本来就是谋求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亡了国的低贱的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盘桓:

犹豫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

但以【以:

连词,因为】刘日薄【薄:

迫近】西山,

【译文】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像太阳落山一样即将终了,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会怎样。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我如果没有祖母,没有办法走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没法度过她的余生。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区区:

古今异义词,拳拳,真挚情意】不能废远【远:

形作动,远离】。

【译文】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因为这种真挚的私情也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他。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后】,报养刘之日短也。

【译文】我现在四十四岁,祖母现在九十六岁,因此我向陛下尽忠效命的日子长,回报赡养祖母刘氏的日子短。

乌鸟【乌鸟:

名作状,像乌鸦反哺一样】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给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能看见并且明白知道,天地神明,确实都能明察。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听:

成全,准许】臣微志,庶【庶:

或许】刘侥幸,

【译文】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成全我微小的心愿,或许能使祖母刘氏侥幸地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一定牺牲性命报效朝廷,死了一定结草衔环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不胜【不胜:

副词,非常】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以:

介词,用来】闻。

【译文】我怀着像犬马一样非常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奏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成效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原译文对照解析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善文辞,

【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

他六岁就擅长写文章,

九岁得颜师古【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

】注《汉书》读之,

【译文】九岁时得到颜师古注解的《汉书》来读,

作《指瑕》以擿【踢音,挑出的意思】其失。

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

【译文】(然后)写出《指瑕》来指出他的过失。

麟德初年,刘祥道到关内巡查,王勃呈上文章展现自己(的才华)。

祥道表于朝,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

】高第【考试或考核官吏时成绩优异】。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文官第二十阶,从七品上】,数献颂阙下【皇帝处所】。

【译文】刘祥道向朝廷上表,策试时取得了优异成绩。

年龄还没有二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职位,他多次向皇帝献上歌功颂德的诗文。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本是负责掌修国史,此处相当于现在的文秘】,,

【译文】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王府的修撰。

论次《平台秘略》。

书成,王爱重之。

【译文】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

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

“是且交构【离间,挑起矛盾】。

”斥出府。

 

【译文】当时,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文章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

“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

”把王勃斥责一番并赶出了王府。

勃既废,客【旅居他乡】剑南。

尝登葛愦山【山名】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译文】王勃被废黜后,旅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向远处看,感慨叹息,怀想诸葛亮的功业,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官名,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

倚才陵藉【欺辱践踏】,为僚吏共嫉【被动句】。

【译文】(后来)听说虢州有很多药草,就请求补任虢州参军。

因为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

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意为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

】。

【译文】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

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诛,恰逢遇到大赦仅免除了官职。

父福畤【同志音】,繇【同“由”音,意思是为,做】雍州司功参军坐【由于,因为】勃故左迁交址令。

 

【译文】王勃的父亲王福畤,担任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被贬为交趾县令。

勃往省【同醒音,问候,探望】,度【古今字,后作“渡”,渡河】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译文】王勃前往探视,渡海落水,惊悸过度死去,终年二十九岁。

初,道出钟陵。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

【译文】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译文】提前一晚让他的女婿写好序文来向宾客们夸耀。

于是拿出纸笔逐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承当,

至勃,泛然【随便,漫不经心貌。

】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上厕所的婉辞】,遣吏伺其文辄报。

【译文】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

都督很生气,起身假装上厕所,派下属等候他的文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

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

【译文】第一次报告说: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说:

“也是老书生经常说的没意思的话。

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语。

【译文】又报告说: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回报,沉默不说话。

又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惊讶的样子】曰:

“天才也!

【译文】又报告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惊讶地说:

“真是天才啊!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

【译文】于是请他完整地写成文章,最后非常高兴地结束宴席。

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精心构思,

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睡醒,醒】,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译文】先磨几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在脸上睡下,等到睡醒了,拿过笔写完全篇,不需要改动一个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译文】当时的人说王勃打了“腹稿”。

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门人甚众。

【译文】他尤其喜欢写书。

当初,王勃祖父王通是隋末居住在白牛溪的教授,他的门人非常多。

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

【译文】曾经写出从汉魏到晋的一百二十篇文章,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了序文,有十篇只有名录而没有书(内容),

勃补完缺逸【散失】,定著二十五篇。

【译文】王勃补写了缺少亡失的内容,定稿共二十五篇。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研习】,尽得其要。

【译文】曾经说过作为孩子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着他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术要领。

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

“《易》有太极,子勉【尽力,努力】思之。

【译文】曾经读《易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

“《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

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作《唐家千岁历》。

 

【译文】醒后就写下了几篇《易发挥》,写到《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还写出《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介词,凭借】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炯尝曰:

“吾愧【和“耻”都是意动用法】在卢前,耻居王后。

”议者谓然。

 

【译文】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出名,天下人称他们为初唐四杰。

杨炯曾经说:

“我对排在卢照邻前面感到羞愧,对排在王勃后面感到耻辱。

”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