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9213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方法,从而培养解题思维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B:

通过对化学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逐步形成物质的“变化观”和“守恒观”。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位的第三节。

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完成前四单元的学习后,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质空气、水等内容的学习,对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对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用语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能力,但这些大都是存在于定性方面,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以及对化学反应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转变。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

通过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正确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决本节课难点的关键。

首先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利用不同分子数目时,各种分子相对质量比的计算逐步引导学生对微观相对质量之比与宏观质量之比的关系进行探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然后通过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解题步骤的归纳整理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继而对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通过相关的变式训练和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作业展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方法,从而培养解题思维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B:

通过对化学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逐步形成物质的“变化观”和“守恒观”。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据反应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难点:

正确理解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量的关系,正确列出比例式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知识复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学以致用

拓展应用

交流反思

课堂小结

屏幕展示:

电动轿车图片

【引言】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在新能源领域,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正在走进我们的的生活。

视频播放:

氢能源汽车

科学家们也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便捷的制氢技术。

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来光解水的办法制取氢气

屏幕切换:

光解水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桶装水是18kg,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转化的话,18kg水可以制得多少氢气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切换:

光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请同学们根据反应的原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巡视指导】提示注意反应的条件,符号,配平。

屏幕切换:

光解水的方程式和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评价】大家写的都很好,请同学们自我订正。

【提出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根据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提示:

可以小组交流,从质和量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追问1】关于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追问2】你为什么这样进行计算呢?

【引导】我们可以一起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投影)根据方程式,当2个水分子分解时,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何计算?

我们把水分子的数目扩大到200个时,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何计算?

我们继续扩大水分子的个数到2n个时,(n可以是成千上万,也可以是你能想得到的大的数字)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何计算?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三种情况下,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有什么关系?

【点评】由此可见,在反应中,不论分子数目如何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之间的相对质量比是不变的。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水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氢气、氧气呢?

【追问】在刚才的情境中,当分子个数n足够大时,大量的分子聚集,它们就具备了可以用宏观的方法进行测量质量的条件,此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可以分别用M水、M氢气、M氧气表示,那么三者的质量比是多少呢?

(屏幕强调)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的相对质量之比和宏观的质量之比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讨论,用准确的语言把你们的结论表述出来。

【屏幕投影并板书】: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

【提出问题】大家对于刚才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一桶水可以制出多少氢气)

【总结过渡】利用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化学变化,在具体的操作和化工生产中利用已知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这有助于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合理的利用资源。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投影】例题一:

实验室要制取0.32克的氧气,至少需要取用多少克的高锰酸钾进行加热?

(相对原子质量:

K:

39Mn:

55O:

16)

请大家思考,写出你的方案。

【巡视指导】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实物投影:

【常见错误:

1、方程式没有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158/32=X/0.32g

【点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保证方程式配平,这样才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比例式错误:

316/X=32/0.32g

【点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相关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出现不同的数值,但是利用的依据是不变的,尽管这样计算出的数值是相同的,但这种列法没有化学意义。

【总结过渡】为了准确的计算出结果,还需要注意科学、规范的步骤,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将例题一补充完整并尝试总结出这种计算的步骤。

【点评总结】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步骤:

1、简单明确的设出未知量

2、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到相关物质,准确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4、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5、正确列出比例式、求解

6、简单写出答语并检查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成功的利用生成物计算出了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利用反应物,能否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例题二。

【投影】例题二:

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燃烧100克氢气,

(1)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相对原子质量:

H:

1Cl:

35.5)

【巡视指导】学生作业实物投影,请学生评价,并适当点评。

【投影思考一:

】在计算出燃烧100克氢气需要氯气的质量是3550克以后,计算氯化氢的质量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总结归纳】当化学反应中只有一种物质的质量未知时,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相等进行计算。

【投影思考二:

】结合例题二,100克氢气在3600克氯气中充分燃烧,能否得到3700克的氯化氢,为什么?

【归纳提升】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参加反应的50克氯气不能计算在内,这样不但会造成浪费,而且还会使制得的氯化氢不纯净。

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计算才能更好地加强生产的计划性,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1、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自我检查

思考、讨论

(1)表示水在光解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2)在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

2:

1;(3)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36:

4:

32。

2×(1×2+16):

2×1×2:

16×2

分子个数乘以每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18:

2×2:

1×32

200×18:

200×2:

100×32

2n×18:

2n×2:

n×32

相同的(36:

4:

32)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36:

4:

32

讨论,交流,表达

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

思考,交流,说出答案

完成例题

小组交流,相互纠错

指出错在哪里?

为什么

思考,讨论,总结,补充

回答总结的步骤

完成例题

有,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采用氢气和氯气质量加和的办法来计算

不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燃烧100克氢气只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是3550克,得到的氯化氢质量是3650克。

小组交流,表达

附:

板书设计

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依据: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

步骤:

1、简单明确的设出未知量

2、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到相关物质,准确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4、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5、正确列出比例式、求解

6、简单写出答语并检查

评测练习

1、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2Kg氢气(H2),试计算:

(1)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2)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2Kg氢气(H2)在氧气(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水。

试计算:

(1)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

 

效果分析

一、成绩记录

姓名

等级

班级

姓名

等级

班级

二、效果分析

本班共40人,在本次测试中,A级28人,占比70%;B级10人,占比25%;C级2人,占比5%。

从成绩来看,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教学设计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但从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错误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质量比的理解还不够深,对计算格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进一步规范要求,加强练习,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随记随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知识复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学以致用

拓展应用

交流反思

课堂小结

屏幕展示:

电动轿车图片

【引言】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在新能源领域,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正在走进我们的的生活。

视频播放:

氢能源汽车

科学家们也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便捷的制氢技术。

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来光解水的办法制取氢气

屏幕切换:

光解水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桶装水是18kg,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转化的话,18kg水可以制得多少氢气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切换:

光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请同学们根据反应的原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巡视指导】提示注意反应的条件,符号,配平。

屏幕切换:

光解水的方程式和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评价】大家写的都很好,请同学们自我订正。

【提出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根据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提示:

可以小组交流,从质和量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追问1】关于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追问2】你为什么这样进行计算呢?

【引导】我们可以一起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投影)根据方程式,当2个水分子分解时,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何计算?

我们把水分子的数目扩大到200个时,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何计算?

我们继续扩大水分子的个数到2n个时,(n可以是成千上万,也可以是你能想得到的大的数字)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何计算?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三种情况下,水、氢气、氧气三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有什么关系?

【点评】由此可见,在反应中,不论分子数目如何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之间的相对质量比是不变的。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水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氢气、氧气呢?

【追问】在刚才的情境中,当分子个数n足够大时,大量的分子聚集,它们就具备了可以用宏观的方法进行测量质量的条件,此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可以分别用M水、M氢气、M氧气表示,那么三者的质量比是多少呢?

(屏幕强调)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的相对质量之比和宏观的质量之比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讨论,用准确的语言把你们的结论表述出来。

【屏幕投影并板书】: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

【提出问题】大家对于刚才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一桶水可以制出多少氢气)

【总结过渡】利用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化学变化,在具体的操作和化工生产中利用已知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这有助于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合理的利用资源。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投影】例题一:

实验室要制取0.32克的氧气,至少需要取用多少克的高锰酸钾进行加热?

(相对原子质量:

K:

39Mn:

55O:

16)

请大家思考,写出你的方案。

【巡视指导】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实物投影:

【常见错误:

1、方程式没有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158/32=X/0.32g

【点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保证方程式配平,这样才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比例式错误:

316/X=32/0.32g

【点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相关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出现不同的数值,但是利用的依据是不变的,尽管这样计算出的数值是相同的,但这种列法没有化学意义。

【总结过渡】为了准确的计算出结果,还需要注意科学、规范的步骤,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将例题一补充完整并尝试总结出这种计算的步骤。

【点评总结】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步骤:

1、简单明确的设出未知量

2、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到相关物质,准确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4、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5、正确列出比例式、求解

6、简单写出答语并检查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成功的利用生成物计算出了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利用反应物,能否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例题二。

【投影】例题二:

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燃烧100克氢气,

(1)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相对原子质量:

H:

1Cl:

35.5)

【巡视指导】学生作业实物投影,请学生评价,并适当点评。

【投影思考一:

】在计算出燃烧100克氢气需要氯气的质量是3550克以后,计算氯化氢的质量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总结归纳】当化学反应中只有一种物质的质量未知时,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相等进行计算。

【投影思考二:

】结合例题二,100克氢气在3600克氯气中充分燃烧,能否得到3700克的氯化氢,为什么?

【归纳提升】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参加反应的50克氯气不能计算在内,这样不但会造成浪费,而且还会使制得的氯化氢不纯净。

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计算才能更好地加强生产的计划性,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1、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自我检查

思考、讨论

(1)表示水在光解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2)在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

2:

1;(3)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36:

4:

32。

2×(1×2+16):

2×1×2:

16×2

分子个数乘以每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18:

2×2:

1×32

200×18:

200×2:

100×32

2n×18:

2n×2:

n×32

相同的(36:

4:

32)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36:

4:

32

讨论,交流,表达

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

思考,交流,说出答案

完成例题

小组交流,相互纠错

指出错在哪里?

为什么

思考,讨论,总结,补充

回答总结的步骤

完成例题

有,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采用氢气和氯气质量加和的办法来计算

不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燃烧100克氢气只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是3550克,得到的氯化氢质量是3650克。

小组交流,表达

从新能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让学生学会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观察生活,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复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从微观入手逐步增加分子个数为下一步实现微观向宏观的过渡打好基础

通过对比发现微观的相对质量比是固定的

提示物质都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

实现从微观向宏观的过渡(即M水是由2n个水分子构成的,以此类推)

锻炼总结能力,回扣质量比

完成问题引入,切入下一环节

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验入手,让学生体会计算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落实合作学习

强调利用的依据不变和化学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计算与数学的不同,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变式训练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相互纠错,体验过程

回扣质量守恒定律,逐步加深认识,为“守恒观”打下基础

深化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认识,为下一步的不纯物质计算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对计算重要性的认识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从不同的方面,更高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落实“变化观”和“守恒观”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

通过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2、正确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决本节课难点的关键。

首先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利用不同分子数目时,各种分子相对质量比的计算逐步引导学生对微观相对质量之比与宏观质量之比的关系进行探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然后通过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解题步骤的归纳整理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继而对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通过相关的变式训练和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作业展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氢能源汽车》对学会从生活中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太过于简单,印象不是很深刻。

2、学生对微观相对质量之比与宏观质量之比的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总感觉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学完本节课之后,还是只有“形似”而没有“神似”。

3、在计算格式方面,虽然经过了练习、讲解、纠错等环节,但仍有不少学生掌握得不熟练,看来要想把计算的理论转化成学生的一种技能,还需要再下点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