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934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文史知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以往的高考试题很注意文化的“精深”,学术味相当浓,却忽略了常识性问题。

为克服这种偏向,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文史常识试题。

一、史料辨析

1.史料概念:

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

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①实物史料:

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分为:

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如我国山西蓝田遗址等。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埋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像我国1973年在湖南长沙发掘的西汉马王堆墓即属此类。

②文献史料:

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梁启超曾形象地说:

“十口相传为古”,说明口传资料同样是重要的史料形式。

常言说的“路上行人口似碑”,“有口皆碑”,也证实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利用口传资料进行历史研究,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

孔子编《春秋》,曾采用不少“所闻”的口传资料。

司马迁编《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也大量采用了口传资料。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等,都是利用口传资料的表现。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无疑以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字材料也极为丰富。

3.史料辨伪:

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

(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

借助书目来鉴别古书真伪,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①从书目上考其来源,来源不明,不可轻信。

②借助书目考其流传,如流传之序颠倒混乱,也不可轻信。

③借助书目,核对篇目、卷帙,如不符合,或出入甚多,也不可轻信。

(2)从古书上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

两种方式:

①早出的书反引用晚出书的材料(即可以是指写作时代的早晚,也可指刊行出版的早晚),不可轻信。

②引文有误,也不可轻信。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

这一种方法,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考察:

①所记史事、人物活动,与史实是否相符。

②所记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文物制度等,是否与史实相符。

③所记的时代特征、思想状况等,是否与史实相符。

如其不符,不可轻信。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行文特色、流行体例,因此,也可以从文法、体例、风格等方面来鉴别其真伪。

此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

【考向示例】(2014年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楚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称呼无法从考古学中得出结论,A项错误;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不能准确调查出题干问题的正确答案,B项错误;历史学家的意见不一定正确,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

答案为D。

二、史学要素

1.历史材料:

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

2.历史叙述:

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3.历史观点:

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些看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等。

4.史料解释:

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

5.历史评价:

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有立场,有主观性。

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主要有: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考向示例】(2013年四川文综,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

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的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

材料描述的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列克星顿的枪声”属于历史叙述,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不需要怀疑。

但是这个事件的具体细节,如谁首先开枪、民众的态度等都需要作出主观的评价,这些有待进一步考证。

答案:

D

三、古代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历史命题中常考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较为简便的换算方法是:

求天干的方法:

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567890123

求地支的方法:

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678910110123

                  

【考向示例】(2014珠海模拟)中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B.庚子年

C.辛丑年D.壬寅年

解题思路:

按前面所示方法,1900年,个位数为“0”对应的天干为庚。

1900除以12,余数为4,地支为子,故1900年的干支纪年为庚子年。

答案:

B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有时,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考向示例】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 ③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④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26年+1911=1937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1938年-1911=民国27年);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是庚子年。

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康熙这一年号使用于1661~1722年。

答案:

C

四、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1.相生规律:

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

五行之间,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

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规律:

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

五行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示意图如下:

【考向示例】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

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

解题思路:

中国传统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注意题干信息“禅让”。

“禅让”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即用民主方式推选首领,这是一种选贤任能的方法,符合五行相生的学说。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就应该是金德,以符合五行相生之说。

答案:

A

五、古代地理方位之称谓

1.阳:

山南水北;阴:

山北水南

古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

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水的部分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考向示例】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刚”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解题思路:

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

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

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答案:

D

2.左:

东为左;右:

西为右

“左”与“右”相对,如面向南,则西为右,东为左;面向北,则东为右,西为左。

“左”为古人平居及遇吉事所尚方位,用兵则居次方位。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以西为右,江西以此得名。

3.区域名称

(1)“中原”: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2)关中:

“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

(3)江南:

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

古代的江东或江左,即今之江南,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

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4)岭南:

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

(5)塞北:

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

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

(6)关内、关外:

明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

(7)九州: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考向示例】(2013年福建文综,1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下图)一触即发。

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

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里“东风”指(  )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

解题思路:

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曹军在长江北岸,因此只有东南吹向西北的风才可以让火烧向曹军。

答案:

B

六、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

1.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

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

2.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等,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3.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考向示例】《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

解题思路:

包含“宗”“祖”词语的一般是庙号,带有颂扬之意。

体现皇帝统治特点的一般是谥号,庙号和谥号都是皇帝死后的称谓,而年号则是皇帝在世的纪年名号,一般带有祝福之意。

答案:

B

七、十二生肖、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的匹配

1.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匹配

【考向示例】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

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B.癸卯年

C.甲辰年D.乙酉年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中的纪年问题。

由于地支和生肖都是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各对应一个生肖。

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据文化常识可知“酉鸡”。

答案:

D

2.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匹配

23:

00~

1:

00

1:

00~

3:

00

3:

00~

5:

00

5:

00

7:

00~

7:

00~

9:

00

9:

00~

11:

00

11:

00~13:

00

13:

00~15:

00

15:

00~17:

00

17:

00~

19:

00

19:

00~

21:

00

21:

00~

23:

00

【考向示例】(2014海南模拟)旧时干支计时法,一夜为五更,一整天则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更和每一时辰都合约现在的两小时。

一更(鼓)是戌时19时至21时左右,那五更(五鼓)是(  )

A.子时半夜23时至凌晨1时

B.丑时凌晨1时至3时

C.寅时3时至5时

D.寅时5时至7时

解题思路:

本题运用数学推选即可得出答案,一夜为五更,一更是戌时19时至21时左右,二更则为亥时21时至23时,三更则为子时23时至1时,四更则为丑时1时至3时,五更则为寅时3时至5时。

答案:

C

八、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1.春节: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

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元夕、元夜。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5.清明: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6.端午:

“端”是“初”的意思。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7.乞巧:

又称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民间传说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8.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9.中秋: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10.重阳: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11.腊日:

腊是我国古代民间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12.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家家在打扫一新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考向示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

A.祈祷姻缘美满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D.期盼合家团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九在零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重阳,又与“久久”同音,故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

另据材料信息“九月九”为重阳节,“宜于长久”可知,重阳节寓健康长寿之意。

答案:

C

九、二十四节气

 我国古时是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

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这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包括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气,雨水、春分等十二个“中”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以此来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考向示例】(2014黄冈模拟)“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

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是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B.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

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

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十、姓氏起源与演变

 我国姓氏繁多,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

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

如熊、牛、云等。

2.以国名为姓。

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的姓。

3.以居住地为姓。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

4.以次第为姓。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

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5.以官职为姓。

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以职业为姓。

如巫、卜、陶、匠、屠等。

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8.以谥号为姓。

如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9.因避讳而改姓。

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

【考向示例】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

解题思路:

题干的意思:

以国名为姓,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齐、鲁、吴、秦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北郭等,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而对于司马、司徒等则属于古代的官职,所以这些姓氏应源自古代官名。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