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364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docx

3311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详解

编号:

ZJ6-3311YS-02

 

天安矿业集团星村煤矿

3311工作面运输顺槽防冲专项

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

综掘工区

区队长:

高建德

编制人:

张新伟

批准日期:

2016年1月20日

审批意见

1、审批结论:

同意本措施

2、内容补充:

①本巷道距3307工作面煤壁小于350m时,必须停止掘进,撤出人员;

②施工过程中如受轨顺施工影响明显时,必须停止掘进,撤出人员。

 

编审日期:

始编日期

批准日期

计划执行日期

2016.1.15

2016.1.20

2016.1.21

2016.2.28

阅审签字:

单位

签字

日期

单位

签字

日期

矿压科

王超

2016.1.18

审查人

郑玉友

2016.1.18

安监科

徐大仓

2016.1.18

技术科

孟伟峰

2016.1.18

调度室

王继明

2016.1.18

通防科

赵厚春

2016.1.18

达标办

翟少华

2016.1.18

机电科

姜朝俊

2016.1.18

防冲副总

公为梅

2016.1.18

地测科

白若庆

2016.1.18

生产矿长

吕运河

2016.1.19

安全矿长

贾海滨

2016.1.19

总工程师

王生超

2016.1.19

矿长

杨江明

2016.1.20

目录

一、概述1

二、冲击倾向性分析1

三、掘进期间冲击危险区划分1

四、防冲监测及预报2

五、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及参数7

六、解危卸压方案及参数11

七、避灾路线13

八、安全注意事项13

3311工作面运输顺槽防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3311运输顺槽巷道埋藏在千米以下。

掘进时,受重力和应力场带来的水平应力的影响,对巷道顶帮支护影响较大,会出现巷道顶帮移近量加大、顶板离层下沉加大、煤炮增多等动力现象。

为了确保掘进期间的安全施工,预防强矿压的发生,特编制本专项防冲安全技术措施。

二、冲击倾向性分析

1、开采深度

经研究证明当开采深度大于700m后,发生冲击的危险性很大。

3311运输顺槽埋深在-1058~-1093m,故处于冲击地压发生的范围内。

2、煤和煤岩组合冲击倾向性鉴定

经中国矿大对三煤煤岩样的冲击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三煤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煤与老顶组合亦为强冲击倾向性,老顶砂岩本身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3、煤厚分析

3311运输顺槽煤层厚度较大,平均7.5m左右,为厚煤层。

根据统计分析,冲击危险与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紧密相关。

煤层越厚、变化越大,冲击地压发生得越多、越强烈。

在施工过程中,需穿过断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此段为防冲重点区域。

4、构造影响冲击地压分析

根据物探资料,3311运输顺槽附近有几条断层。

在施工过程中,预计还会揭露未探测到的小断层。

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和煤层厚度变化大,构造应力集中。

根据微震监测结果证明,当巷道掘进接近断层20m内,特别是断层即将尖灭处,巷道围岩震动次数明显上升,而且强度加大,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5、采空区影响

施工过程中受3307工作面回采相向施工影响,可能出现应力突然集中,巷道围岩震动次数明显上升等现象,具有发生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3311运输顺槽埋藏深度超过千米,并且三煤自身存在着强冲击倾向性,预计在掘进过程中,易发生强震动或强矿压显现。

为此需要进行预防性卸压或解危卸压,以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掘进期间冲击危险区划分

对于3311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危险区的划分,主要在考虑工作面煤层冲击倾向性、煤层埋深、顶板岩层结构等整体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工作面巷道布局、断层分布、褶曲构造、掘进安排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

对于3311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有小厂东向斜和陵城西背斜。

3311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过SF63断层,SF63断层落差较大,且与3311工作面运煤巷也相交,三者相交区域易产生应力集中,所以将运输顺槽过SF63断层区域定义为高冲击危险。

运输顺槽在中期连续过陵城西背斜和小厂东向斜两条褶曲,褶曲轴部应力易产生集中,且受构造影响煤体较为破碎,掘进过程中应注意卸压和加强支护,该区域定义为中等冲击危险。

综合以上分析,运输顺槽掘进过SF63断层时具有高冲击危险,过褶曲时具有中等冲击危险。

如图1-1所示(SF63断层前后各40m为高度冲击危险区;3311工作面运煤巷向里620m为中度冲击危险区;)在掘进期间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动静载荷进行监测,并配合一定的卸压工作以保证安全掘进。

图1-1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冲击危险区划分

 

四、防冲监测及预报

(一)微震监测及预报

利用SOS微震监测系统,对工作面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每天进行震源的定位、微震能量的计算、统计等工作,对大能量震动信号进一步进行频谱分析和现场矿压显现情况记录,判断矿震的机制以及区域冲击危险性程度。

(1)一般危险—大多数震动能量在102~103J之间,最大震动能量≦5×103J,日震动次数≤10,日震动能量≤1×104J。

 

(2)中等危险—大多数震动能量在102~103J之间,5×103J<最大震动能量≦1×104J,10<日震动次数≤20,1×104J<日震动能量≤2×104J。

(3)高度危险—大多数震动能量在102~104J之间,1×104J<最大震动能量≦5×104J,日震动次数﹥20,日震动能量﹥2×104J。

如微震监控室监测到迎头达到危险指标时,要及时通知区队进行大孔卸压或爆破卸压,卸压后现场用钻屑法检验卸压效果。

当煤巷工作面发生一次震动能量超过10000J时,认定为大震动。

发生大震动后,按下列判定标准及处置方法执行。

(1)应力在线监测无预警,进行支护情况检查,如不危及安全时,按计划进行处理,若危及安全则立即停产进行处理。

如现场支护破坏情况不危及安全时,并在巷道震源点对应位置施工一个钻屑孔监测,若钻屑监测不超标则边补支护,边组织正常生产。

如震源点发生在迎头后方,则在震源点对应巷道进行钻屑法监测。

但当迎头正在割煤时,需立即停止割煤,具备临时支护条件时应首先进行临时支护,然后进行钻屑法监测。

如发生在正迎头位置,则在形成永久支护后再进行钻屑法监测。

如震源点发生在迎头超前20m范围内应进行钻屑法监测,该钻屑法可作为每天钻屑法监测结果。

如震源点发生在迎头超前20m范围以外不再进行钻屑法监测。

(2)应力在线监测无预警,钻屑监测超标则按钻屑法超标进行处理。

检查及补充支护工作需在钻屑监测正常后再进行。

(3)应力在线监测出现预警,则按应力在线监测预警方法进行处理。

(4)如迎头有煤炮频繁、支护破坏、底鼓变形等冲击地压预兆时,必须撤出所有施工人员。

如微震监控室监测到迎头达到危险指标时,要及时通知区队进行大孔卸压或爆破卸压,卸压后现场用钻屑法检验卸压效果。

(二)电磁辐射仪监测及预报

(1)由矿压科使用KBD5电磁辐射仪,对掘进迎头及后方400m(只监测煤巷段)范围按间距20m进行电磁辐射监测,监测的结果以记录牌板公示。

(2)迎头按左、中、右各布置1个监测点,帮部监测点间距为20m,观测次数依据监测结果确定,每点监测时间2分钟。

如监测数据较大达到临危指标(电磁辐射强度达到60mv,脉冲数达到960次以上),或虽然未达到临危值,但动态值有突然较大增幅,此时须加强监测。

(3)电磁辐射监测超标处置方法:

若监测超标,5分钟后进行复测。

若复测不超标,解除危险,正常工作。

若复测仍然超标,对该监测点前后各5m范围内进行钻屑法监测,共监测两处,钻屑法如果超临危值并且施工过程中有明显的动力现象,则认定具有冲击危险,要立即进行卸压解危。

(三)钻屑法监测及预报

1、迎头每天进行一次钻屑法监测。

迎头揭露断层等地质构造,迎头上部为岩石顶板,下部为煤时,自见煤厚度达到2m以上时,开始实施钻屑法监测;迎头上部为煤,下部为岩石时,自见煤厚度达到1.5m以上时,开始实施钻屑法监测。

2、监测地点:

正常情况下在迎头监测;每15天对迎头后400m范围进行钻屑法监测,在每月10日和26日前完成,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小于10天,每帮间距100m,两帮交错布置,交错布距50m,允许偏差±2m。

3、监测孔布置:

在迎头时,布置1个监测孔。

在帮部时,单排布置,布置间距根据监测位置确定,钻屑法检测位置为卸压孔或爆破孔下方0.2~0.5m,在实体煤内取样钻孔方向为平行于煤层,垂直迎头或巷帮,钻屑法每天监测一次。

当迎头中间钻屑量超标,则在迎头左右再各施工一个钻屑法监测,角度与迎头掘进方向呈45°。

若迎头左右45°钻屑法超标,则退后5m,对相应帮部进行钻屑法监测,若帮部钻屑法亦超标,则按钻屑法预警流程处理。

4、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每米钻孔的钻屑量,单位升或克。

5、实施方法:

使用手持风动钻机钻孔,采用螺纹式联接麻花钻杆,每节长1.0m,钻头直径为42mm,钻孔深为不小于15m。

收集钻出的煤粉,每钻进1m测量1次煤粉的体积或重量。

用专用表格记录打眼地点、时间、钻屑排出量,以及打眼过程中出现的钻杆跳动、卡钻、劈裂声和孔内冲击等动力现象。

6、危险指标按下表对照选取:

体积法临危指标

钻孔深度(m)

≤5

6~10

11~15

临界指标(L/m)

4

6

8

重量法临危指标

钻孔深度/m

≤5

6~10

11~15

临危指标(每米实际钻粉量/kg)

3

6

9

钻屑法监测由施工单位负责钻孔、量取煤粉,并记录在现场牌板和防冲记录本上。

7、预测预报及处理流程:

(1)当钻屑法监测超标时,人员撤离至超标地点200m范围以外,从钻屑法监测超标位置向左、右两边各扩30m作为危险区,对超标地点前后20m处进行钻屑法监测。

(2)若危险区域其它各处钻屑法监测正常,则对该危险区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或爆破卸压,卸压孔间距为3.2m,爆破孔间距为4.8m,允许偏差±0.3m。

钻屑法监测及卸压施工顺序均按由外向里逐步进行。

(3)实施解危卸压后对该区域进行钻屑法复测,若复测超标,需重复上述程序直至钻屑法监测正常,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4)若对危险区钻屑法监测时发现另有测点钻屑量超标,则继续向外扩30m进行钻屑法监测,直至不超标处。

然后在超标区域内按上述参数进行卸压。

8、施工钻屑法监测期间,如发生煤炮造成夹钻易导致煤粉量增加,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监测结果,需在此附近重新施工。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无其他影响存在夹钻、吸钻等难以施工至规定深度时,则视为该处钻屑法监测超标,需向两侧20m处再次进行钻屑法监测。

(四)冲击地压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实时预测预报

通过在线应力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3311运顺内采动应力场及特定区域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记录监测数据并绘制应力变化曲线,实时准确反映掘进迎头煤体应力,及时发现应力超限预警区域,采用钻屑法对预警区域进行检验。

压力传感器在3311运顺自靠近停掘迎头应力计位置开始向前布置,每30±2m一组,两帮交错布置,交错布距15±2m,每组三个,安装深度分别为12m、17m、23m,即油管前端的应力计处于12~13m、17~18m、23~24m位置,相邻两个应力计间距为0.8m,,允许偏差±0.3m。

安装成组应力计时,靠近迎头的为22m、17m应力计、离迎头较远的为12m应力计,安装完毕后在应力计周围做好标记,每组两个测点间距1.5~2m。

测点初始压力设定为3~4MPa。

随着生产进行,当掘进迎头达到15~20m时,继续向前安装,两帮交错布置。

应力计前后1.5m范围内不再施工卸压大孔,应力计前后3m范围内不再进行爆破卸压。

压力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对监测数值设定黄色预警数值和红色预警数值。

通过每组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数值,判定是否发生冲击地压,并采取措施。

(1)冲击地压应力在线监测系统预警指标:

黄色预警:

12m通道为7MPa,17m通道和23m通道为9MPa。

红色预警:

12m通道为10MPa,17m通道和23m通道为12MPa。

判定等级标准:

一般危险:

同一条巷道不超过1个通道预警;

中等危险:

同一条巷道出现2个通道预警;

高等危险:

同一条巷道出现3个及以上通道预警。

(2)预测预报及处理程序

一般危险:

1个通道出现预警,停产进行钻屑法监测(处于警戒线内的单个通道预警,可在生产完毕后进行钻屑法监测),不超标可组织生产,但需在8小时内在此预警通道附近施工2个20m的卸压大孔或利用此钻屑法监测孔进行爆破卸压(若23m通道预警,则大孔深度为23m)。

钻屑法监测超标则立即撤出人员按解危程序进行处理。

中等危险:

当出现2个通道预警时,须先停产对预警通道前后各3m处进行钻屑法监测,若不超标,则需在预警通道前后各10m范围内,按间距3.2m施工20m深的卸压大孔或按间距4.8m进行爆破卸压,允许偏差±0.3m,施工完毕后方可恢复生产,3天内预警通道继续上升2MPa以上时必须对该处进行钻屑法复测,复测不超标则不再卸压。

若钻屑法监测超标则立即撤出人员,按钻屑法监测超标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危险解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高等危险:

当出现3个以上通道预警时,须立即停止生产,并将现场人员撤至500m以外。

当一个应力计出现2次及以上预警而同组中其它应力计没有异常变化时,可在生产后对附近进行钻屑法监测,钻屑法监测不超标则不再卸压。

当施工卸压大孔或爆破卸压(半小时内)地点前后各10m范围内的应力计出现预警时,在应力计附近进行钻屑法监测,监测不超标不再卸压。

4、若由于断层原因致使应力计孔无法施工至规定深度,为此,对煤巷巷道过断层期间的测力计安装规定如下:

(1)当应力计孔施工至深度6m以上时,安装应力计,安装间距同上。

(2)当应力计孔施工深度小于23m大于17m时,17m应力计安装至17m,23m应力计安装至煤岩结合处。

(3)当应力计孔施工深度小于17m大于12m时,12m应力计安装至12m,17m应力计安装在煤岩结合处,23m应力计不再安装。

(4)当应力计孔施工深度小于12m大于6m时,17m应力计安装在煤岩结合处,12m应力计较17m应力计安装位置向后1m处安装。

23m应力计不再安装。

(5)当巷道一帮为岩石或距岩石小于6m时,应力计安装在另一帮,安装间距调整为15~20m。

(6)当煤巷两帮为岩石或均靠近岩石小于6m时,不再施工应力计,顺延至能施工处。

(7)应力计孔未施工至规定深度及未施工时,要在相应位置进行挂牌标注。

五、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及参数

(一)迎头正常卸压方案

正常情况下,使用机掘时,迎头采用大孔卸压和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性卸压;使用炮掘时,采用大孔进行预防性卸压。

(二)迎头超前大直径大孔卸压技术参数

1、正常情况下,迎头施工三个直径150mm,深度不小于21m卸压大孔,每班施工一个,允许掘进进尺=卸压孔深度-16m,即始终保持不小于16m的卸压保护带。

若日进尺大于5m时,须每天施工一次卸压大孔。

每天进尺不得超过7m。

2、迎头揭露断层等地质构造,迎头上部为岩石,下部为煤时,自见煤厚度达到2m以上时,开始实施大孔卸压;迎头上部为煤,下部为岩石时,自见煤厚度达到1.5m以上时,开始实施大孔卸压。

迎头卸压大孔参数要求如下:

布孔高度:

正常情况下,顶板向下2m,误差±0.5m。

若遇断层构造,迎头为半煤岩时,大孔布置在断面内揭露煤层的中下部,以便于操作为宜;

钻孔倾角:

钻孔与巷道掘进坡度一致,与煤壁垂直。

钻孔间距:

1m,巷道中心线及左、右各1m各布置1个。

当钻孔钻至岩石时,检查钻孔角度是否与煤层倾角一致,以确定是否揭露地质构造,当由于断层原因,任何角度的卸压大孔都无法施工至21m时,孔深以打至岩石为准,距断层小于5m时不再施工大孔。

(三)迎头深孔爆破卸压

1、采用综掘施工工艺时,迎头进行完钻屑法监测后,可利用此孔或重新打孔进行深孔卸压爆破,并且孔深不小于15m(遇岩石时除外),若孔深小于8m时不再爆破。

采用炮掘施工工艺时不进行迎头深孔爆破卸压。

2、每孔装药量:

每孔装Φ27×400mm×300g×6卷煤矿许用二级水胶炸药(含炮头)。

3、装药结构:

采用正向装药;联线方式:

串联。

4、雷管:

使用毫秒延期同段电雷管2发/孔,脚线长为15m以上,每孔不少于4根(2发雷管用),每根长度与雷管自身的脚线接起来后应不少于卸压爆破孔深度(15m以上),并且雷管与雷管之间也能用脚线联接。

雷管为同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当采用雷管脚线连接时,为防止出现瞎炮,要求接点要错开布置200mm以上,接点接好后使用绝缘胶布包扎。

采用MFB-200型发爆器起爆。

5、药卷包裹:

使用内径30mm、壁厚为1mm的pvc管包裹水胶炸药。

6、炮眼要用黄泥或速凝水泥封满,炮眼用黄泥或速凝水泥封好封实。

7、预防性卸压爆破,按警戒距离不小于300m,避炮时间不小于30分钟的规定执行。

8、正常生产期间,深孔爆破为每天一次。

(四)帮部进行预防性大孔卸压技术参数

在施工过程中,随迎头正常超前大孔卸压,同步在两帮也施工直径150mm,深度不小于20m(施工至岩石时,以实际施工深度为准)的卸压大孔。

帮部卸压大孔参数要求如下:

(1)巷道下帮一孔为沿煤层倾角施工,二孔为水平施工;巷道上帮一孔为沿煤层倾角施工,二孔为仰角约20°施工,相邻大孔交错布置,孔间距1.6m±0.3m,即每两排钢带施工一个大孔。

(2)卸压大孔可根据现场予以调整施工高度,但须尽量保证两排大孔之间高度错开0.5m。

(3)帮部卸压大孔滞后迎头不大于5m。

(五)帮部进行预防性爆破卸压技术参数

1、在帮部实施大孔卸压的基础上,增加爆破卸压,帮部爆破卸压随迎头爆破同时进行,每圆班实施一次。

2、爆破孔可代替一个卸压大孔,即实施卸压爆破的两钢带之间不再施工卸压大孔,大孔按上述规定间距顺延。

3、根据应力计的施工位置,提前预留大孔卸压或爆破卸压的保护范围。

4、卸压孔(帮部卸压大孔或爆破孔)滞后迎头不大于5m。

5、帮部预防性卸压爆破参数:

(1)布孔位置:

距巷道底板以上0.8~1.2m。

间距不小于3m。

(2)炮眼直径:

φ42mm。

(3)眼深:

深度不小于15m。

(4)炮眼角度:

与煤层坡度一致,垂直煤壁。

(5)每孔装药量:

每孔装φ27×400mm×300g×10卷煤矿许用二级水胶炸药(含炮头)。

(6)装药结构:

采用正向装药;联线方式:

孔内串联、孔间串联。

(7)雷管:

使用毫秒延期同段电雷管3发/孔,脚线长为15m以上,每孔不少于6根(3发雷管用),每根长度与雷管自身的脚线接起来后应不少于卸压爆破孔深度(15m以上),并且雷管与雷管之间也能用脚线联接。

雷管为同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当采用雷管脚线连接时,为防止出现瞎炮,要求接点要错开布置200mm以上,接点接好后使用绝缘胶布包扎。

采用MFB-200型发爆器起爆。

(8)药卷包裹:

使用内径30mm、壁厚为1mm的pvc管包裹水胶炸药。

(9)炮眼要用黄泥或速凝水泥封孔,炮眼须封满封严封实。

(10)警戒距离严格按不小于300m,避炮时间按不小于30分钟的规定执行。

(六)底板卸压

当巷道底板底煤厚度超过1m时,需进行底板卸压、爆破。

底板卸压爆破参数:

(1)布孔位置:

在巷道底板底煤超过1m区域横向布置两排爆破孔。

(2)钻孔间距:

每排钻孔的间距不大于3m。

(3)炮眼直径:

φ42mm。

(4)孔深:

当底煤厚度1~2.5m时,炮眼深度不小于4m。

当底煤厚度大于2.5m时,炮眼深度以钻入岩石1.5m为准。

(5)炮眼角度:

施工角度沿巷道断面与巷道底板夹角65°~75°,开孔位置距两帮帮部不大于1m各布置一个。

(6)每孔装药量:

每孔装φ27×400mm×300g×6卷煤矿许用二级水胶炸药(含炮头)。

(7)装药结构及联线方式:

采用正向装药;孔内串联、孔间串联。

一次起爆不大于5个孔。

(8)雷管:

使用毫秒延期同段电雷管2发/孔,脚线长为4m以上,每孔不少于4根(2发雷管用),每根长度与雷管自身的脚线接起来后应不少于卸压爆破孔深度,并且雷管与雷管之间也能用脚线联接。

雷管为同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当采用雷管脚线连接时,为防止出现瞎炮,要求接点要错开布置200mm以上,接点接好后使用绝缘胶布包扎。

采用MFB-200型发爆器起爆。

(9)药卷包裹:

使用内径30mm、壁厚为1mm的pvc管包裹水胶炸药。

(10)炮眼要用黄泥或速凝水泥封孔,炮眼须封满封严封实。

(11)底板爆破卸压,严格按警戒距离不小于300m,避炮时间不小于30分钟的规定执行。

底板爆破完毕后,进行底板大孔卸压,具体参数:

(1)钻孔倾角:

沿巷道断面与水平方向呈40°~50°朝帮部方向向下施工。

(2)钻孔间排距:

钻孔距两帮帮部不大于1m处开孔,排距1m,允许偏差±0.3m。

(3)钻孔深度及直径:

以施工至岩石为准,钻孔直径不小于Φ150mm。

六、解危卸压方案及参数

经电磁辐射法或钻屑法监测达到或超过临危指标,微震监测到震动次数增多,震动能量增大时,须立即采取解危性卸压。

具体如下:

(一)大孔解危卸压方案

1.若迎头监测超标,须对两帮进行监测,若两帮不超标,只需对迎头进行卸压,即在迎头施工3个直径150mm大孔,巷道中线位置1个,中线左右1m位置各布置1个。

2.若迎头监测超标,两帮监测亦超标,则需退后到两帮不超标地点,由外向里逐步进行大孔卸压。

卸压后,需进行复测,复测不超标后,方可逐步向里进行卸压。

大孔直径150mm,间距为3.2m,偏差±0.5m,其它参数按预防性卸压大孔进行施工。

3.迎头大孔解危卸压参数

(1)布孔高度:

顶板向下2m,允许误差±0.5m;

(2)倾角及深度:

卸压大孔与迎头煤壁垂直或与巷道掘进坡度一致。

孔深不小于20m;

(3)大孔间距:

1m,巷道中心线处1个,中心线左右1m各布置1个。

解危卸压大孔位置示意图

4.若两帮钻屑法监测超标时,将巷道内人员撤至超标地点以外不小于200m处并拉设警戒,并严格按照钻屑法超标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二)爆破卸压解危方案

当电磁辐射监测强度达到临危值及以上并且钻屑法监测接近或超过临危值,或当对迎头进行解危性大孔卸压效果不明显,且施工过程中夹钻、吸钻、煤炮等动力现象明显,结合微震监测情况,采用电磁辐射法或钻屑法复测仍然超标时,要采取爆破卸压解危。

采用深孔爆破卸压,每次建立超前不低于15m的卸压保护带。

若钻屑法监测超标或出现夹钻、吸钻难以钻进时,则采取爆破进行卸压。

迎头爆破卸压解危参数如下:

1、布孔位置:

距巷道底板以上0.8~1.2m。

2、炮眼直径:

φ42mm。

3、眼深:

深度不小于15m。

4、炮眼角度:

与煤层坡度一致,垂直煤壁。

5、每孔装药量:

每孔装φ27×400mm×300g×10卷煤矿许用二级水胶炸药(含炮头)。

6、装药结构:

采用正向装药;联线方式:

孔内串联、孔间串联。

7、雷管:

使用毫秒延期同段电雷管3发/孔,脚线长为15m以上,每孔不少于6根(3发雷管用),每根长度与雷管自身的脚线接起来后应不少于卸压爆破孔深度(15m以上),并且雷管与雷管之间也能用脚线联接。

雷管为同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当采用雷管脚线连接时,为防止出现瞎炮,要求接点要错开布置200mm以上,接点接好后使用绝缘胶布包扎。

采用MFB-200型发爆器起爆。

8、药卷包裹:

使用内径30mm、壁厚为1mm的pvc管包裹水胶炸药。

9、炮眼要用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