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447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docx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复习资料

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社会呼唤生命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物质文明得到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们的生活水准大幅度提升。

但同时也出现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之风,“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个人主义,“面对面接触还不如对着电脑说话”的网络文化虚无主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新型恋爱方式等等,让大学生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人生观困惑之中。

因此,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生命本身。

同时,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空前增大。

特别是属于“80后”的一代人,被认为是“速食一代”、“e时代”的群体,是非观念淡薄,价值观念不清,生命观模糊,易受压力影响,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

  2.教育体制本身缺乏生命教育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困难,现代教育越来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也就是说,凡与“升学”和“就业”无关的东西,学校可以不教,学生也可以不学。

没有通过教育把学生引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中去,没有告诉学生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科学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而对生命认识上的无知导致了他们对生活、生命的错误态度。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极为迫切和必要。

应该说,让受教育者珍爱生命并更好地生活,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3.青年学生个体需要生命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作为青春期学生个体,各个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成熟,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责任意识薄弱,以为死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不知道一个青年学生个体从出生到成为青年人,全社会为他们付出的代价,也不知道他们的死会给亲人留下多大的痛苦。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生命历程的升华,只有重视生命质量,才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

因此,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社会栋梁的青年学生个体就更需要接受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

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

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

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

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1、生珍爱生命

这一目标要求大学生既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能珍爱他人的生命,还包括宇宙间万物之生灵,懂得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它是一切情感、智慧、美好事物的载体。

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动物为活着而活着,无理想,无追求,只有本能的满足,但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为意义而存在。

生命的两重性,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谈不上生命的意义。

所以,世间最最宝贵的是什么?

是生命,而且只有生命,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的光荣。

大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应做到:

其一,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及生命的基本特征。

其二,熟知有关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知道如何拥有强健的体魄,并懂得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其三,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懂得在遭雷击、火灾、溺水时如何自救和他救,在野外、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如何生存等。

其四,在遭遇挫折和痛苦时,能调节不良情绪,懂得即使输掉一切,也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

大学生珍爱他人的生命应做到:

象尊重自己的生命一样来尊重他人的生命,不怨天尤人,不伤害他人,能与他人和谐共处。

与人相处时有人道主义精神,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同时爱世间万物,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懂得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践踏草坪、摘折花木、捕捉动物都是一种伤害生命

的行为。

2、发展生涯

学生在整个教育历程中,

能够体悟人生,活得尊严之后,更进一步

能够建构生命愿景,从个人的“自我”、

“志业”、“休闲”、“人际”等层面,设定

明确努力的指标意涵,并使之发扬光大,

彩绘亮丽人生。

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与教育及辅

导工作目标一致,均在促进学生

与珍爱生命比起来,这是对大学生更高一点的要求。

哲学意义上讲,生命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生命存

在,发展的可能性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性同在。

大学生不仅要珍爱生命,而且要在拥有美好生命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生命价值。

前面提到过,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辨证统一,具体说来,生命价值是个体生命对于个体自我及社会的需要的满足。

它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

一方面指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符合马斯洛关于需要层次的基本理论。

生命个体通过努力能不断地去追问生命、热爱生命,自我感到活得舒展,活得惬意,有较高的生存质量。

另一方面,指个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通过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贡献来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

大学生处于求学时期,是社会化的前期阶段,其生命价值主要体现为内在价值,即内在的体能、知识、技能、品德的积累。

能积极主动创造生命价值这一目标要求大学生做到:

其一,有理想、有追求,“志当存高远”。

要明白成功是在不懈的追求与奋斗中实现的。

切勿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二,充满青春与活力,朝气蓬勃,血气方刚。

切勿如那首为当今大学生画像的讽刺诗中所写到的“有智商没有智能,有知识没有思想;有文化没有修养,有个性没有品行;有重任没有体魄,有理论没有实践;有青春没有热血,有前途没有壮志。

”其三,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要明白逆境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身处逆境可能是不幸的,但却未必是绝对不幸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人自身的自强不息。

 3、自我实现

与发展生涯相比较起来,自我实现乃目标中的最高层次。

生命本身有着崇高的价值,生命不仅仅意味着肉体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意识观念的载体,其价值并不只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在更重要的在于心灵的善良、人格的健全、灵魂的美丽。

早在1886年托尔斯泰就曾这样指出:

你想要所有的人都为你活着吗?

你想要所有的人爱你超过爱他们自己吗?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愿望才能得到实现。

这情况就是:

所有的人活着都为了别人的幸福,他们爱别人都超过爱自己。

那时你和所有的人都被所有人的爱,你也就在这当中得到了你所希望的幸福。

其实说明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活着不完全是为自己,也不完全是为物质的享受及单个人的快乐,而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

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享受生命,享受人生,更重要的在于奉献。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质量的生命,才是提升了生命的价值。

有少数大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人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但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而活。

他们一方面认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快乐之上,人生会无限美好,另一方面,认为只要没有违反法律规范,我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不违反人们行为的最底线,此乃做人的最基本规范,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优秀青年群体大学生来说,这个要求实属太低。

就精神文明的实现形式来说,法律他律是最低实现形式,道德他律是较低实现形式,道德自律是最高实现形式。

大学生应该做精神文明最高实现形式的践行者,而做一个道德自律者是要做出一些奉献和牺牲的。

[3]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哪怕只给世界增添一缕光彩,增

添一丝温暖,也算生命有了一点价值。

自杀行为的人群特征

(一)自杀行为的年龄特征

在我国,不同年龄自杀组的自杀率曲线呈u字形,为青年和老年2个高峰,研究表明:

青年人在20—29岁之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即开始走向社会进入恋爱和结婚的时期.产生的矛盾冲突会更多;我国自杀高峰年龄在16——30岁之问。

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南京部分大学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白杀率约为20/l0万。

而60岁以后又有上升的趋势,这是出于我国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且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后,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久病厌世、无人赡养、精神障碍等诸多因素,是造成老年人自杀率升高的原因。

因此开展尊老爱老活动,树立五好家庭是减少老年人自杀的措施。

(二)自杀行为的性别特点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在自杀者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女性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对外界的应激性高和耐受力低。

另外女性大多文化素养低,应激能力差.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而导致自杀。

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为爱情纠纷与各种家庭冲突,而因男性则以经济、法律问题为主因。

男女两性都会因为人际关系冲突问题而采取自杀行为,但进入老年以后,这一状况有所变化,男性高于女性。

不论男女,已婚人土尤其是婚姻关系稳固的人其自杀发生率要比单身者低得多。

在因分居、离婚或丧偶而独居的人中,自杀企图与既成自杀的发生率则较高,单身的年轻女子自杀企图的发生率特别高.而三十多岁的单身男性该比率也很高。

(三)自杀行为的职业特征

专业人员,包括律师、牙医、军官从医生,其自杀发生率似乎高于平均水平。

医生的自杀牢之所以高,主要原因在于女医生,她们的年度自杀率是一般自杀组的四倍。

他们超量应用药物自杀的比率要比一般人更多见,大概是因为医生容易得到药物而且知道药物的致死剂量。

在各个医学专业中,又以精神科医生的自杀宰为最高。

监狱中非暴力犯罪的年轻男性自杀行为.常发生在被监禁的第一周。

上吊是最常用的方法。

集体自杀,不论涉及多人还是只有两个人(例如情人或配偶),都反映了一种个体与他人关系的极端方式。

大型集体自杀往往是在情绪极度激昂的场合下发生的.这种情绪战胜了强烈的生存欲望。

试述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印度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也说过:

“教育即生活’,。

让大学生如何善用“生命’,与怎样更好地“生活”,是当代大学教育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实施生命教育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措施。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大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似乎就缺少了“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

高校教育中除了开设原有的人生观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课程,更要注重“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实施。

通过“生命教育”课程开设,指导学生个体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的活动。

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如台湾地区致力于生命教育的改革,先以高中及国中学生为优先对象,逐年推广到小学及大学。

把大学四年做好生命教育的课程规划,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科目和课时,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和集中,降低实施的难度。

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要能使大学生从多方面向主题的学习,培养兼具深度及广度的思考,容易将课程主题探究的结果推广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上,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强调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的均衡发展,并为大学生从事未来生活经验、责任和机会做好准备,因此,在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高校可作出一整套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规划,如开设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信仰与人生、道德思考与抉择、生死关怀、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与灵性发展等科目。

(二)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教师。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强调“道”是根本,道是万物,由道生德,顺道即得。

教师传道就须自觉遵循生命之道,而不是不顾个体生命自身成长规律而任意塑造。

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自身,还在于促进他人生命的健康存在与发展。

这就决定教师“关爱生命”的天职。

而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教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生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命教育的师资应拥有正确的观念,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生死观,能透彻地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哪些大学生处在心理危机中,他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危机,怎样根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他们,对他们进行预防性干预,把问题消灭在暴露之前等等。

另外,生命教育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为个体提供自主发展的可能。

在人员的选择上,把教授与生命教育有关学科的教师,如社会学、心理学、道德伦理等学科的教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生命教育培训,使老师们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不断地补充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培训师资时也应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因为只有那些热爱生命、生活充实、积极乐观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成为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三)在相关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等教育目标应当是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需求出发,达到两点目标:

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目前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不当。

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公共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课堂教学,而轻活动课程;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中几乎没有生命教育的内容等。

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专业课程主要教会我们做事,而教学做人的课程却常常被忽略了。

而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社会人,使人区别于禽兽,使学生善用“生命”,更好地“生活”。

因此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课程较多,课时较满,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不可能占太多课时;另一方面,生命教育内容广泛,单靠独立课程无法完成教育任务。

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生命教育资源,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生命教育效果。

第一,在大学的德育课渗透生命教育。

教育既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应予以生命独特的关照。

在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章节,让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还可从在法制教育的角度谈生命教育。

因为生命既有道德层面的意义,也具有法律保障的价值。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生命权与身体健康权都属于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意义上说,生命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每个自然人都享有生命权,所以人的生命安危受到法律的保护。

而生命教育消极的目的便在于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教师应在法律基础知识讲授时向学生介绍有关保护自身及他人人生安全的法律知识,从法制的角度来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都是与有关法律相违背的。

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教给他们有关青年期心理适应的技巧,如接纳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享受孤独、适应环境、培养良好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变心理品质。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的目标,在学习方面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生活方面,传授基本的生活经验以及与人交往的知识,培养和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生命的有关知识和原理,真正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体验自己人生的价值。

(四)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

(1)精神层面:

通过授课、实验、兴趣活动、学术报告、开展与欣赏体育活动、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科技艺术节、服饰审美、知识竞赛、科普讲座、文艺沙龙等文化活动,以审美中介的载体为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物质层面:

通过对学校建筑的外形、色彩、质感,通过对花草树木的形态、层次、色香以及与环境气氛相协调的园林艺术,体现人们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给学生以青春的活力和美的享受,并间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自觉。

(3)制度层面:

在大学校园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校风和学风,内化在学校肌体内,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强制的规范教育。

学生在参与学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用约定俗成的标准评判是非,指导行动。

同时,校园环境也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

(五)重视生命教育电影

优秀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提升

口孙丙高‘王志刚

(1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266109;2.山东淄博市教育研究室,淄博255000)

摘要:

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优秀的影视文化对传统德育教育具有有益的补充作用,同时对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善良人性的教育、培养社会角色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等方面

具有独特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影视文化德育补位提升

在当今世界上,影视艺术是社会传播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影视艺术以其视听兼备、时空结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绝对优势得以迅速发展,被誉为最年轻最富于潜力的“人类第七艺术”。

影视文化,特别是经典影视片对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视内容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他们的行为具有暗示作用,电影和电视中所描写的生活历程和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常被年轻人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直接模仿的对象。

其中一些影视台词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建构完整的生命教育综合体系

生命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正如自然界生命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的灌溉一样,要取得满意的效果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系统,如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融洽的社区氛围、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等。

整个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大环境,也是最好的生命教材。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认为,好的行为是一个好的本性倾向与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收音,广播、电视、电影及网络等获得一些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积淀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做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可以通过各种教育电台咨询有关的学习动态等,提高了对外交流、学业水平、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与拓展,增强学习的信心。

开放的信息环境给学生一个发挥个性、展示能力、相互交流的空间。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心理负担;通过广播电台的“心理咨询”“我要说”等情感交流或举报节目,通过与专家人士的交流,不但减轻了自己的压力、解决当前的困难,而且提高自己语言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

但是,当前给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现在的大众文化中很多都充斤着凶杀暴力、淫秽吸毒、以及表现人性残忍、变态、自私的等丑陋内容,给大学生的生命审美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加上21世纪网络的时代,大学生生命的发展受到了网络电脑的挑战,如果引导不当,放任自流,很容易造成网络对人的异化,作为政府就应该加强文化的管理力度,制定网络行为规范,为净化社会的文化环境做出努力,为开展生命教育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

我们如果希望大学生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崇尚生命、热爱生命的社会中,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

因此,除了教师以外,整个社会包括家长都有责任在确保自己树立正确生命观念的基础上,教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体验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与关怀他人,珍惜生存环境,引导他们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总之,我们只有把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构成生命教育的综合体系,才能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呈现大学校园的和谐。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

1、个人方面

应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着手

(1)鼓励大学生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的心态,增强其心理承受力以应对各种应激因素。

(2)加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教育,强化他们对挫折的耐受力,建立防范各种挫折的心理准备,以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用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去面对心理社会应激。

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一帆风顺的学生,当遇到实际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或者即使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问题。

耐挫折力是人的一种防御机能,它能有效地化解内心冲突、缓解心理压力。

教育者应创造一切条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学生在艰苦的磨炼中,锻炼耐受挫折的能力.这是预防自杀的一个重要手段。

(3)发展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矫正不良人格,减少人格障碍的发牛。

(4)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确立适宜的目标.并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

(5)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总的来说,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杀的个体心理预防是根本选径。

学医自杀女大学生2008-11214

2.学校方面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大学生自杀主要是由于心理出现问题,他们找不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给大学生青年期的适应技巧,如合理的宣泄、代偿、转移、升华等,使其耐挫折能力得到提高[6]。

同时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要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利用网络的隐秘性特点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早期发现自杀的高危人群,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特别是自杀危险性较高的人,教师和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2)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首先应让大学生了解自杀的前兆或有关心理异常反应的特征,随时准备承担自杀危机干预者的角色。

其次高校应设立自杀预防和干预机构,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将自杀意念消灭在萌芽状态。

具体可通过建立危机干预或自杀预防中心、生命热线、希望热线以及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形式,为那些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及时提供多样化的求助选择,最大程度地达到防范效果[7]。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高校应对学生工作者、心理咨询教师和校医进行自杀心理特点培训,使他们能鉴别出和自杀行为相关联的危险因素,掌握对高危人群自杀危险性的早期评估和干预技巧。

辅导员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较频繁,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辅导员进行长短期培训,逐步培养一支既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技能的骨干队伍,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