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572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三框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认识我国面临严峻资源和环境形势?

如何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录象、图片展示说明法

教学过程:

5分钟复习:

第二框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

录象:

中国水资源

问题:

你有何感想?

讲授新课: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生看书回答,师出示并讲解:

我国的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

阅读教材P66-67,掌握: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

(4)我国环境国情?

(5)环境问题带给人们的启示?

生答,师讲解分析并指导学生做笔记。

看录象:

洪水泛滥:

shipin\03\03\13.MPG(02.mpg)

土地沙漠化:

shipin\03\03\16.MPG

固体废弃物:

shipin\03\03\18.MPG

物种灭绝:

shipin\03\03\22.MPG

图片展示:

我国的环境问题

想一想:

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答,师出示结构图:

小结:

人口国情——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资源国情

(1)保护资源和环境(国策)

环境国情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课第一节第三框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课堂练习:

(一)辨别题:

1、中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前列。

2、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遏制,部分地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二)、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大自然、、

C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帮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污染2002兰州

D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导致了严重环境问题,这是不可解决的

2、“十五”期间,国务院要求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尤其省会城市,污水处理率应不得低于70%。

这一材料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

A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B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C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福州

3、漫画《地球的渐变》形象地反映了()

A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B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C全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D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4、200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正式实施,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这一举措反映了

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B必须处理好环保与经济的关系。

C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

D我国正在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未来五年,我国总人口将控制在13.3亿以内;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国家将实施长江和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规划》……。

这说明我国正加紧实施()

A西部大开发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D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三)不定项选择题:

1、近10多年以来,在有识之士的指导下,茂名市广大农民逐步把绿化荒山与种果树致富结合起来,现在茂名市已成为全国水果生产大市之一。

茂名市积极发展水果生产表明

A全市农民已摆脱贫穷,共同富裕B全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彻底解决

C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D是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

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是()

A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亿吨以上,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对地下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B非洲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技术、医疗水平比较落后,且经常发生灾荒,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C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

D随着我国土地沙化面积的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大风扬沙天气日益增多2002年杭州

4、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每年为6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了1倍。

在380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

这表明()

A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B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C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2002年桂林

5、从2002年3月19日到21日,北京等地再次遭到沙尘暴袭击,其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造成危害之广,为近几年所罕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这表明()

A人们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

B我国环境治理的能力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

C我国依法治理环境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D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6、根据上题材料,我们应该()

A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B加大防沙治沙的力度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D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2年佛山

7、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农村放羊娃的一段对话:

“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

”这段对话反映了

A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人口生产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

B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精神

C提高人口素质的严峻性

D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8、“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这是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形象描述。

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是()

A总量大,种类多B总量少,种类多

C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D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也小

9、“杀鸡取卵”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杀鸡取卵”的做法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到经常使用,这种做法

A说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只考虑眼前利益

B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是对环境的极大破坏

C是为了发展经济,无可厚非

D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对下列“人口与森林变化示意图”认识正确的有

人——从——众

利利利

用用用

森——林——木

A我国人口逐渐增多,而森林资源逐渐减少

B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又无节制地开发森林资源,使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日益沉重

C当前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从总体上看,人们在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11、下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B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

C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D环境问题是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

12、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其中北京曾连续十次成为袭击的目标,南方一些城市也多次受到沙尘暴的影响,使生产和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种“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说明

A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己的家园

B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就会遭到惩罚

C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13、2002年3月18一20日,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华北北部和西部自西向东先后出现了扬沙或沙尘暴天气。

这是入春以来出现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为近十年之最的沙尘天气。

连南方的上海等市都受到影响。

沙尘暴给我们的警示有

A我们应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人类必须合理地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

C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界允许的范围内谋求发展

D人类一味地破坏自然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14、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沙尘席卷我国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4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达1.3亿。

目前,我国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以土地沙化问题为最。

土地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土地面积“消失”一个中等县。

土地沙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据专家测算,全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导致我国土地沙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人为活动。

有专家把这种破坏称之为“五滥”,即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

为了有效控制土地沙化,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防沙治沙法》。

以上材料告诉我们()

A环境的破坏威胁生态平衡

B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自觉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D我国的环保工作逐渐走上法制的轨道

15、“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这里的路子。

”这表明我们必须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C认识到我们对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D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16、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144个国家的排序:

土地面积110位以后;耕地面积126位以后;草地面积76位以后;森林面积107位以后;淡水资源55位以后。

这个排序说明()

A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B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C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偏少D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明显

17、把加强人口与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十五”计划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其原因是:

A在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不太合理,不够科学,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损失

B人口众多、过快增长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C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被破坏的速度

D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8、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要

A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B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C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据统计,我国除了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水平之外,绝大部分矿产资源都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目前铜矿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一半,铁矿则长期依赖进口。

这表明

A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

C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D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难

文字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课开始学习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即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基本纲领中的纲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同时,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知大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如果有,则请大家回想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初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

2.我国改革的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

4.我国在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因此,大家在回顾了上述问题后,就会明白课本上的这句话: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大家都知道,每个基本纲领都由和构成。

那么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其基本政策包括?

(你能找到吗?

)现阶段只要求大家学习和了解其中的三项政策内容:

第一框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制度;

第二框题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国家;

第三框题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即坚持和完善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从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看:

(2)从它的基本内容看:

①议事原则:

②人员组成:

③机构性质:

④主要职能:

(3)从它的组成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并对人民代表大会,

受人民代表大会。

请注意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①行使的职权是:

、、、;

②常设机关是。

2.关于人民代表的几个问题

(1)各级人民代表的性质及其产生:

人民代表由产生。

(2)人民代表的特点极其原因:

特点是。

(3)国家保障人民代表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

(见《伴你学》有关问题)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

复习和巩固: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其常设机关是。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5.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路线中提出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内的奋斗目标是,其中对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而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实现民主的坚强后盾。

要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

):

2.依法治国的含义:

(1)含义:

(2)本质:

(3)根本目的:

3.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要求?

(1)(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2)b有何重要性?

c有何要求?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3)

b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了什么要求?

(4)

a为什么要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

b从中你能找出我国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吗?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必然把我国的个民族包含在内。

我国是怎样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的呢?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主要表现

;。

2.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是:

、、。

(2)为此我国采取的一些措施:

其中包括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战略。

4.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制度

(1)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既是我国的;

也是我国的。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班级姓名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其常设机关是。

4.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班级姓名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一、牢记我们的历史使命:

从个人同社会的关系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充当着某种社会角色。

不同的社会角色,应履行不同的社会责任。

(请看小黑板)

 

 

范志毅

自己(学生)

公民

社会关系

在足球队

在家

在商店

在学校

在家里

在公共汽车上

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角色

足球队员队长

家庭成员

普通顾客

学生

子女

普通乘客

相应社会角色

社会责任

振兴中国足球

尽家庭成员义务

遵守商店规则

努力学习遵纪守法

孝敬父母

买票上车扶老携幼

 

一定社会责任

(注:

边讲边填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盾,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人们的社会责任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都要求自己的成员为巩固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因此说,社会责任具有阶级性。

(请看小黑板)

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社会责任

 内容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对农民进行压迫和剥削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争取合法权利和利益

表现

 榨取更多地租、放高利贷等

[1] [2] [3] 下一页

导入新课:

提问:

为什么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西方学习,试图找到救国图强的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历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那么怎么才能使中国获得独立和民主,变得富强起来呢?

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艰难地探求新的出路时,俄国发生了一件震憾世界的大事,这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人民从此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二、历史的选择

1.日出东方

(1)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7年11月(俄历10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

1913年东渡日本,读大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这时他毅然转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首先揭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1919年元旦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他进一步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是不可阻当的。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曾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谋求中国的富强,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再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扼杀,所以都归失败。

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那么谁能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呢?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天生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

(2)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27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派代表出席会议,并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收回山东主权等正当要求,遭到帝国主义的拒绝。

4月底,会议顺从了日本的要求,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而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国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举国愤怒。

1919年5月在北京爆发了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学生的运动遭到军警的马队冲击。

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界人士的愤慨。

上海6万多工人在5日自动举行罢工,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后来其他城市的工人也进行了罢工。

中国政府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

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肩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呢?

(4)伟大使命

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2.开天辟地

(1)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城市举行了多次起义和罢工,给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以沉重打击,掀起了多次革命高潮。

但在当时,反革命的势力远远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大革命失败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及时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他们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的主要掠夺对象,因而他们也就是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因此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也就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战争的规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