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729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docx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

教案

 

课程_____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________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年级______2011级本科

教师______陈远寿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学位_______教授、硕士___________________

部系、教研室____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_______

 

2011.08--2012.01第一学年第1学期

遵义医学院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年级及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班级

1班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学生层次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生(本科()专科())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考核方式

理论 ;实践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20

学分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20学时;实践课学时

教材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

作者

主编

倪衡建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科学出版社

2005年8月

第七版

 

1.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七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钟国隆主编.生理学.第四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张镜如,乔健天主编.生理学.第四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5.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GuytonAC,HallJE.TextbookofMedicalPhysiology,10th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SciencesAsia,ElsevierScience,2002.4

授课时间

2011.11~2011.12

注:

1、表中()选项内请打“*”;2、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空格大小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此教案填写并打印后须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3、教案首页只填写一次,其他内容须按课堂教学次数填写。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周次

第 10 周,第 1次课     2011年11月01日

章节名称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1.了解生理学发展简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熟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2.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

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和入胞。

3.了解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横纹肌收缩机制及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重点

1.内环境与稳态;

2.物质的跨膜转运

3.横纹肌收缩机制及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难点

1.体内的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控制系统

2.横纹肌收缩机制及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三、生理学研究方法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重点)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rvousregulation)

(二)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控制系统2.正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自学)

第三节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横纹肌收缩机制

(三)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小结

45分钟 

 

45分钟

 

 

1、临床上进行高频电疗时,尽管电流足够大,为什么患者没有痛的感觉?

2、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1.稳态(Homeostasis)

2.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3.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功能及其产生机理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等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理,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研究方法是生理学实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等机制调节各器官、系统之间的活动,经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稳态,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人体功能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起辅助作用。

细胞膜是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构成(液态镶嵌模型)。

通过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作用),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完成其生命功能。

肌纤维兴奋和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起关键作用的耦联物质是Ca2+。

1、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单纯扩散与异化扩散有何异同?

1.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

2.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血液凝固的控制。

3.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输血原则。

4.心脏的泵血功能。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周次

第 10周,第 2次课2011年 11月02 日

章节名称

第三章血液第四章血液循环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一)了解体液的概况,血液的基本功能和血液的组成,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掌握红细胞生理,熟悉白细胞生理(自学)和血小板生理

(三)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掌握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

(四)熟悉血型与红细胞凝集,掌握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了解Rh血型系统。

(五)掌握心动周期概念。

掌握心脏泵血过程及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六)了解心音的分类及产生机制。

重点:

红细胞生理、血液凝固、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心脏泵血过程

难点:

心脏泵血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复习上次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章血液

(一)体液的概况,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自学)、血小板生理

(三)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

(四)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概念。

心脏泵血过程及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二)心音的分类及其产生机制。

总结

5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血浆渗透压的类型及其意义。

2、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会导致什么疾病?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

1、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血浆晶渗压:

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渗压:

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2、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

①可塑变形性②悬浮稳定性③渗透脆性

3、凝血过程包括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

4、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及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1、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2、试述红细胞的生理作用、生成原料及生成调节

3、试述生理止血过程

4、试述心脏泵血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周次

第 11周,第 3次课2011年 11月 08日

章节名称

第四章血液循环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一)掌握心泵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

熟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二)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及分类。

(四)掌握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五)了解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六)熟悉微循环的组成、特点,熟悉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了解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自学)。

重点:

1、心泵功能的评定指标

2、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难点:

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1、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泵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

心脏做功量,心泵功能的贮备(自学)。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心脏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室肌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心肌的传导性及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心肌收缩的特点。

4.体表心电图、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自学)。

5.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和分类。

6.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7.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8.微循环的组成、特点,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自学)。

本次课小结

5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5分钟

1、心肌纤维化和肥厚对搏出量有何影响?

2、在整体条件下,正常人主动脉血压于80~170mmHg范围内变化时,心输出量为什么并无明显改变?

3、临床上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心肌收缩能力有何变化?

strokevolume(每搏输出量)

ejectionfraction(射血分数)

cardiacoutput(心输出量)

cardiacindex(心指数)

1、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2、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授课专业

临床、麻醉、美容、影像、法医、口腔

周次

第 11周,第 4次课2011年 11月 9日

章节名称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1

1.掌握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缩血管纤维及其作用,熟悉延髓心血管中枢。

2.掌握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3.熟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掌握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了解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重点:

1.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2.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

1.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调节机制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1、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                     

2、本次课内容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三)心血管反射

1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2.主动脉、颈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二、体液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其他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

1、代谢性自身调节

2、肌源性自身调节

总结

5分钟

35分钟

5分钟

当人体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常会感到头晕、眼花,但很快上述症状会消失,你能从哪些方面考虑?

双语词汇:

baroreceptorreflex(压力感受性反射)

epinephrine(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效应及意义。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

1、如何证明心血管中枢有紧张性活动?

2、试举例说明降压反射的临床意义。

3、试述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呼吸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周次

第 12周,第 5次课2011年 11月15 日

章节名称

第五章呼吸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一)熟悉呼吸三个环节。

熟悉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

(二)了解肺通气的原理,熟悉肺通气的动力和呼吸运动,熟悉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掌握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变化及意义。

(三)了解肺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掌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四)掌握潮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的概念;掌握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及其影响。

(五)了解肺换气、组织换气的原理。

熟悉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六)熟悉氧的运输,了解二氧化碳的运输。

(七)熟悉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掌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机制。

了解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重点: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变化及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潮气量、肺活量。

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机制。

难点: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机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复习上次课的教学内容

第五章呼吸

(一)呼吸三个环节,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

(二)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呼吸道的功能、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时肺内压的变化,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变化及意义。

(三)肺通气的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四)肺的容积和肺容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及其影响。

(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换气的原理,肺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及其关系。

氧的运输:

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

二氧化碳的运输:

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响。

(七)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的概念。

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机制。

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总结

5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如果胸膜腔内压消失,对机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血中CO2、O2的分压和pH值对呼吸各有何影响?

其作用机制如何?

潮气量tidalvolumeTV

肺活量vitalcapacityVC

1.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1)外呼吸2)气体运输3)内呼吸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3.胸膜腔内压对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而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是形成负压的前提,同时胸膜腔内压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3.肺换气与组织换气,气体的血液运输

4.呼吸中枢

5..CO2是维持正常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需的。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但以中枢为主。

6.动脉血H+对呼吸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脑脊液H+对呼吸的调节:

中枢化学感受器

7.正常情况下,P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在动脉血Po2下降到80mmHg以下,才对呼吸起调节作用,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轻度缺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能对抗缺氧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增强。

1.何谓胸膜腔内压?

并述其负压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2.试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周次

第 12周,第 6次课2011年 11月16 日

章节名称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一)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了解唾液的性质、成份、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

(三)熟悉胃液的性质,掌握胃液成分和作用。

了解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熟悉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运动的形式及作用,胃排空及控制)。

(四)熟悉胰液的性质及胰液分泌的调节,掌握胰液成分和作用。

了解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了解小肠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熟悉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五)了解大肠内消化:

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六)掌握吸收的方式和部位。

熟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重点:

胃液成分和作用。

胰液成分和作用。

吸收的部位。

难点:

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复习上次课的教学内容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概述: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二)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成份、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

(三)胃内的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运动的形式及作用,胃排空及控制)。

(四)小肠内消化:

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五)大肠内消化:

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自学)。

(六)吸收:

吸收的方式和部位。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大肠的吸收功能(自学)。

总结

5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胃蛋白酶原被胃酸激活后会不会消化胃粘膜本身。

2.哪些因素可引起胃炎或溃疡.

消化digestion

吸收absorption

胃排空gastricemptying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舒缩迟缓,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节律性收缩,对电刺激不敏感

2.唾液分泌的作用

3.胃液的成分、作用及分泌调节,胃的运动

4.食糜由小肠进入十二指肠,开始小肠内的消化。

由于胰液、小肠液及胆汁的化学性作用,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基本完成。

5.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故胰液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6.吸收的主要部位,熟悉各种物质的吸收及机制。

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

授课专业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

周次

第 12 周,第 6 次课     2011 年 11 月 16日

章节名称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1学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情况。

掌握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掌握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食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