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855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docx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文件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深圳质量”,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突破关键技术,强化自主创新,拓展应用空间,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将深圳建成全球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

(二)重点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元器件与专用设备、高端软件、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新兴信息技术领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三)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四)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实施工作方案、编制专项资金项目扶持计划、落实项目优惠政策等工作。

三、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五)自2011年起,连续5年,市科技研发资金、高新技术重大专项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3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

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会展资金和知识产权、标准战略发展等专项资金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倾斜,共同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六)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七)鼓励开展技术创新。

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在深圳建设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配套支持。

(八)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九)对市政府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应用工程,专项资金可适当加大支持力度。

(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资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池建设、专利申报、基础性专利研究与分析、专利预警报告发布等,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申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发明专利。

(十一)实施标准化战略。

市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活动的扶持力度,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重点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等。

五、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

(十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品牌培育项目资助计划,对自主品牌企业的品牌宣传、推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十三)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申请权威国际认证,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十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各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

支持跨国企业、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企业总部,市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予以资助。

(十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

经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予以500平方米以内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资助期最长可为3年。

六、积极培育和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项目

(十六)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优先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重点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十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七、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十八)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各区、新区和企业通过城市更新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

(十九)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在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或集聚区建设专业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产业化平台,建设研发、检验检测、专利、标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十)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申报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二十一)经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人才,根据其贡献程度,予以一定的资助。

(二十二)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创新基地,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或流动站,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

(二十三)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深圳创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大赛。

专项资金每年安排600万元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或者创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并优先提供创新型产业用房。

九、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二十四)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机构。

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引导资金,用于吸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和起步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

(二十五)支持商业银行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组合贷款、信用贷款以及其他非抵押类创新模式贷款。

(二十六)支持担保机构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担保支持力度,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纳入到本市再担保体系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最高和再担保费率最低的政策倾斜。

(二十七)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鼓励符合条件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十、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八)扶持培育应用市场。

支持政府信息化项目积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鼓励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市场推广。

(二十九)充分发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大对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际知名度,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项目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深圳聚集。

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用于支持深圳企业参加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国际知名展会和会议,支持在深圳举办高水平、国际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会议。

(三十)支持对外合作。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对外合作。

(三十一)推动产业联盟发展。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联盟提供重大公共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等。

支持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环境。

鼓励和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统计分析、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三十二)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人类社会全面迈向信息时代的导航器。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飞猛进,成为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握趋势、面向未来,率先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市构建“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造“深圳质量”的战略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起点,新要求。

为加快建成全球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名列国内前茅。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作为全球重要产业基地的地位日益巩固。

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0544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近七分之一,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业收入位列三甲。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优势更加突出,2010年产业规模约4870亿元,超过全国总规模的六分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倍增效应与日俱增。

  更多企业成为业界翘楚。

华为、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企业,腾讯占据我国互联网领域规模第一的位置,宇龙已成为国内高端智能手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海思半导体产值居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首,华星光电8.5代TFT-LCD面板项目填补了华南地区空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日益壮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发展。

  创新能力持续显著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截至2010年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市级128家,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

下一代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标准话语权明显增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

  产业发展环境更为优越。

信息基础设施先进,家庭宽带普及率69%,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98%,互联网普及率国内领先,率先开展新兴技术示范应用的条件良好。

我市及周边地区信息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便捷,粤港澳合作互补优势独特,资本市场发达活跃,创新文化氛围浓厚,产业发展底蕴厚实。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率先出台了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得益彰。

  

(二)面临形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孕育重大突破。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继续保持加速发展态势,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更加活跃,核心芯片集成度和处理能力呈指数增长,计算技术面临深刻变革,软件技术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和智能方向演进,信息技术的重大创新变革初现端倪,并将触发和引爆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创新,带动各相关技术迈向更高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愈益成为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软件即服务成为软件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网络应用横向发展、纵深推进,信息服务业比重日益提高,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有力推动了原有产业转型升级,衍生新的产业形态。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经济活动的时空限制得以突破,有效降低了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化效应愈加明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越发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宽带信息网络作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优先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图争夺发展主导权,抢先确立国际竞争优势。

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开启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航程,国内众多省市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竞相开展战略布局,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

当前,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发展道路越走越窄,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亟需培育和发展创新活跃、带动性强、渗透性广、基础作用显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突破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我市新时期使命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偏重、不均衡发展的惯性较大,创新提升、做大做强任重道远。

负重前行,必须迎难而上,树雄心、立壮志,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部分领域早日跨入国际领跑方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走出一条人力资源素质高、自然资源消耗少、要素产出效益好的新路子,始终把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定为发展的战略基调,始终把筑牢基础、保持优势作为发展的主题曲,着重强化自主创新,着力提高应用水平,着实完善硬条件和软环境,紧抓主线,举纲张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实心化、形态高端化、发展加速化,为实践“深圳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创新为本。

弘扬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精神,完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动摇,牢牢确立自主创新的中心地位。

  ——坚持应用拉升。

紧紧依靠市场,挖掘应用潜力,拓展应用领域,培育新市场,自始至终把应用牵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坚持科学布局。

精心筹划,统筹考虑,坚持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卓越,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加紧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筑基保优。

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掌握更多自主可控的重大核心技术,加快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旗舰企业,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形成并保持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在20%以上,成为全球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

  ——技术创新:

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引领型的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显著提高,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7%。

新建150家以上国家级、省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200个以上研发项目。

  ——产业集聚:

布局建设5—10个优势明显、引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组织实施30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

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达4家,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

  ——网络建设:

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宽带接入。

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光纤到户达到200万户,基本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TD-LTE商用起步,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建成适应下一代信息网络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应用推广:

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80%,电子商务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率先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重点领域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取得丰硕成果,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普及,软件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务规模国内领先,三网融合程度居全国前列,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成效显著。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创新能力。

  大力加强高水平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争取国家在我市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新建一批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积极开展共性、关键及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

充分发挥产学研资联盟的作用,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增强认证认可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辐射带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区域创新中心。

  

(二)促进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技术领先、绿色低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组织实施产业化工程,引进培育显著提升行业水平、有效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高端延伸。

完善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高端服务业,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能力。

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拓展应用领域。

  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强化应用服务牵引,增强产品、网络、服务的垂直整合与融合发展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三网融合示范城市、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大力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在公共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支持LED等绿色照明产品运用推广。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领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服务业的网络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支持新兴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空间布局。

  立足产业基础,引导产业适度集聚,加快建设华为科技城新一代通信产业基地、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光明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罗湖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基地和集聚区。

着眼未来发展需求,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沙河创新走廊以及宝安、坪山等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加快建设加速器、孵化器,助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力度,有效缓解企业发展空间受限难题。

  (五)完善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人才、商务、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信用服务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

完善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机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体系。

四、重大工程

  

(一)下一代信息网络工程。

  综合利用各类宽带技术,构筑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信息网络,为建设“智慧深圳”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实施“光纤到户”工程,大力发展多种模式的光纤宽带接入,加快光网络智能化改造。

突破核心技术,制定安全可靠、平滑稳定的过渡方案,积极推进互联网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提高TD-SCDMA等技术的3G网络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优化网络组网及运营。

统筹推进3G网络向TD-LTE的演进,建设深圳移动TD-LTE试验网,积极开展网络测试,力争“十二五”中后期开展试商用。

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加强无线接入点站址的规划布局和频率分配管理,实现城市无线信号全面覆盖。

积极培育和发展卫星通信产业,突破北斗卫星通信终端芯片技术,大力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微小卫星研制及其应用的产业化。

到2015年,基本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安全可控的下一代信息网络,打造区域性国际信息枢纽。

专栏1 下一代信息网络

  宽带接入专项:

提升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接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能力。

围绕光纤接入、无线宽带接入等领域,组建5-8家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20-25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下一代互联网专项:

组织IPv6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协同研发,实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商用示范及推广计划,开展重点网络改造、重点网站过渡和重点业务迁移。

  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

提升宽带移动通信核心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创新能力。

结合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专项,组织实施TD-LTE试点示范。

重点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关键技术,新建5-8家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实施20-25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光通信专项:

围绕新型光通信器件、光传输核心芯片、骨干网传输设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20-25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光通信专用器件与设备制造向高速、大容量、高密度集成方向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工程。

  把握互联网应用发展方向,重点攻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等关键技术,加快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流媒体、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原创能力。

促进移动互联网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在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移动下载等领域开展规模应用,保持领先优势。

积极探索商业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应用、新市场、新业态,促进新型业务研发和在线应用。

到2015年,形成包括终端和设备制造、网络运营、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的完善产业链。

专栏2 移动互联网

  技术创新专项:

提升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移动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创新能力。

重点围绕移动互联网应用接口、智能终端感知技术、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标准研制,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和检测验证服务平台,提升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应用服务专项:

组织实施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内容、移动搜索、移动办公和位置服务等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服务模式创新和业务拓展。

  智能终端专项:

围绕基带芯片、射频器件、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高灵敏度移动接收等关键领域,组建3-5家公共技术测试验证平台,组织实施20-25个智能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三)云计算工程。

  加快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实施“鲲云工程”,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计算资源和海量存储的优势,围绕电子政务、社会民生、中小企业应用等领域开展云计算应用。

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建设,支持云计算标准制定工作。

鼓励骨干企业开展云计算系统支撑技术攻关,开发安全可控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创新能力突出、产业规模领先、应用领域广泛的国家南方云计算中心。

专栏3 云计算

  技术创新专项:

围绕云计算系统支撑技术、应用技术、安全技术、绿色技术等领域,建设20家以上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自主研发相关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设计研发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应用示范专项:

以IAAS、PAAS和SAAS等公有云服务为重点,在电子政务、交通物流、教育卫生、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等领域实施20-25个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

  (四)物联网工程。

  积极参与物联网技术参考模型、物联网统一标识和解析等标准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标准体系。

开展感知识别、智能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终端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