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0396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docx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

2021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集

一、重点简答题真题合集与解析

试述比较优势的主要观点。

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完全相同。

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画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

(2)在封闭条件下,两者的比较优势分别为何种商品?

解释原因。

(3)在开放条件下,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苏州大学2011研]

答:

比较优势的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李嘉图提出来的。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他认为国家间应该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等量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1)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中国香港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中国香港相对于日本更有能力生产更多的服装;而日本资本丰富,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日本相对于中国香港更有能力生产更多汽车。

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服装是中国香港的比较优势;汽车是日本的比较优势。

因为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而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3)根据H-O定理,一个国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密集那些使用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那些物品,所以中国香港出口服装,进口汽车;日本出口汽车,进口服装。

8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与比较优势理论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

[复旦大学2013研]

答:

(1)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又称H-O定理,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希尔和俄林师生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出发,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贸易形态。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2)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①在比较优势理论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国际优势差异被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但有关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怎样产生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一种假说,是外生的比较优势理论。

相反,要素禀赋理论则从相对要素充裕度与相对要素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了贸易前贸易国之间相对产品价格差异的来源,从而将相对生产成本内生化,因此,要素禀赋理论是内生的比较优势理论。

②比较优势理论预见各国通过完全专业化,即将所有资源投入一种产品的生产,可实现贸易收益的最大化,因此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利益共享的乐观的贸易前景,但是并没有确切地说明贸易双方在自由贸易中获得多少实际收益,以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各阶层如何分享自由贸易的实际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推出了贸易双方实现完全专业化的结论,但它并没有涉及在生产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完全的专业化是否可取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在要素禀赋理论里寻找答案。

③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发展,一种完善。

两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密切关系。

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单个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国别比较基础之上的。

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完善和更加有说服力。

2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北京工业大学2012研]

a.美国印第安纳州埃尔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日本进口的,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生产的。

c.欧洲唯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图卢兹组装。

d.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中心。

答:

(1)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

①外部规模经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②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2)由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分析得到以下判断

a.属于外部规模经济,美国印第安纳州埃尔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行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形成较大的市场吸引力。

b.属于内部规模经济,日本本田在国内的企业规模大、平均成本低,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设立的工厂也是因为自身规模较大从而产生的内部规模经济。

c.属于内部规模经济,空中客车公司组装工厂在法国图卢兹一处使得规模巨大、设备先进,使公司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d.属于外部规模经济,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聚集了大量的保险公司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中心,这是保险业在哈特福德高度集中,提高了整体行业的效率,所以是外部规模经济。

13分析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湖南大学2012研]

答:

(1)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①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②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2)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行业内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增加,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往往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各厂商生产不同于其他厂商的差异产品,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市场规模大的国家容纳的厂商数量多,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也多。

②在封闭的条件下,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很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的数量有限,生产有限的几种差异化产品。

③在开放条件下,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两个国家原有的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并出口更多的差异化产品。

④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化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什么?

什么产业适合战略性贸易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2012研]

答:

(1)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分为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两大分支。

(2)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产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产业或潜在产业所获得的收益必须超过补贴支出;

②必须是面临外国厂商激烈竞争或潜在竞争的产业;

③与出口相关的国内产业应比外国竞争产业更集中或同样集中;

④国内的扶持政策不会引起要素价格上升过高;

⑤本国产业相对于外国竞争者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增加生产会带来较大的规模经济或学习经济;

⑥具有RD补贴和扶持效果的产业;

⑦RD投入和资本投入比重高的产业。

例如中国技术密集度高的新兴主导产业,即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普通机械和专业设备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装备制造业,可以成为加入WTO后新时期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主要战略性产业。

16什么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你认为它的实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吗?

[南开大学2012研]

答: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观点是由新贸易理论者提出的。

新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在某些产品的出口上占据统治地位仅仅是因为它们有企业在该产业中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这些产业由于较大规模经济的要求只能维持几家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如果政府采取适当的行动,能够保证本国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一个产业内赢得第一进入者优势,就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

因此,按照战略贸易政策观,一国政府应该利用补贴支持有前途的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第二,如果政府要帮助企业克服障碍进入由外国企业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的产业,则要对该产业加以干预。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通过各种贸易政策,如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影响或改变企业的策略行为,最终达到增加本国贸易利益的目的。

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已成功地描述了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现象。

它之所以对现实世界能提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放松了传统贸易理论最根本也是最不现实的假设,即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确定现实的研究方向。

但是,由于一个系统性完整的一般性不完全竞争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以其为基础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并没有上升到替代传统贸易理论的高度,相反,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在其现实的实施中也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①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除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这两个必要条件外,还要求接受补贴的企业能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住自身的垄断地位,且别国政府不会采取报复措施等。

一旦条件得不到满足,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②背弃了自由贸易传统,采取富于想象力和进攻性的保护措施,劫掠他人市场份额与经济利益,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

③在研究方法上,战略性贸易政策缺乏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政策干预效应的统计分析,需要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

因此,在贸易自由化的全球背景下,虽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具有必要性,但必须对其可行性和实施后果进行谨慎分析,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17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复旦大学2012研]

答: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自身的战略性政策行为影响本国和外国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策略选择。

在某些市场结构下,政府可能采取不干预或自由贸易政策,此时,不采取任何贸易干预政策的政府所遵循的基本政策理论仍然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1)积极方面

①它是国际贸易新理论在贸易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②该理论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中提炼出来的,试图设计出适宜于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扭曲的竞争环境;

③该理论广泛借鉴和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2)消极方面

①该理论未就政府的贸易干预的补贴给出任何通用的解决办法;

②该理论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

③该理论背弃传统的自由贸易,采取进攻性的保护措施,恶化全球贸易环境。

18即使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增加国家福利,那么这种政策不利的后果是什么?

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的显著增长,以及美国在这个产业中的成功例子是如何反驳目标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

[北京工业大学2012研]

答:

(1)战略性贸易政策不利的后果

①轮番报复引致两败俱伤。

一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不能不引起对方国家的强烈反应乃至报复,如果各国轮番采取保护主义的报复措施,那就不仅会彻底抵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功效,使可能猎取的转移利润和获得的规模经济化为泡影,而且还会因报复性措施的实行造成国际贸易的剧烈萎缩,降低世界福利水平。

在提高社会经济附加成本(指补贴)的同时减少国民收入,降低国民福利水平。

②争夺资源有损于其他工业部门发展。

一国政府利用补贴政策支持某一工业部门,往往是以损害国内其他工业部门为代价的。

这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对所有的部门实行补贴,这种补贴意味着资源的再分配,得到补贴的出口部门必然会从其他一些部门抽取资源。

(2)美国将互联网产业的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而不是采取目标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获得了以下好处:

①资源在商业战略和企业部门中被重新分配,非IT业务的投资得到加强,有利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②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的企业获取最好最新的技术,与技术退化有关的难题得到解决。

③由于是信息技术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的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服务的成本也会得到一定的节约。

④外包的最重要的策略因素是减少和控制运作成本。

外包供应商低成本结构的使用是外包的显著短期收益。

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又在不断上涨,出于减少成本的原因,美国的企业会将这部分非核心的计算机程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解释罗伯津斯基定理(TheRybczynskiTheorem)的主要内容。

并分别说明如果一国要素积累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和偏向进口部门后,对该国的福利以及比较优势会产生哪些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

(1)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

英籍波兰经济学家罗伯津斯基于1955年在《要素禀赋与相对商品价格》一文中提出罗伯津斯基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是:

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减少。

(2)要素增长的影响

①进口替代型增长

a.小国

第一,小国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并不影响其贸易条件。

第二,小国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使进口部门生产扩大,替代部分进口,从而进口量减少;出口部门生产减少,也会使出口量减少,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

第三,经济增长的结果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这种福利的增长既来自于要素增长而产生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

贸易量虽然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

生产要素的使用在商品自由贸易下及时得到了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

b.大国

第一,大国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减少进口量,造成国际市场上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因此大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第二,进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不确定。

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上升,因此出口部门的生产会增加。

这样,总贸易量由于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而不确定了。

第三,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会比小国更大。

这是因为,大国不仅得到了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得到国际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在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

②出口扩张型增长

a.小国

第一,小国出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并不影响其贸易条件。

第二,小国出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使出口部门生产增加,进口部门生产减少,从而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增加,整个贸易量增加。

第三,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会使其福利水平改善,这种福利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了小国出口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一因素。

b.大国

第一,大国出口部门生产要素增加,会增加出口量,造成国际市场上对该种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因此大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第二,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一方面,出口部门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增加出口;另一方面,贸易条件变坏和可能出现的国内生产的增加会减少对进口品的进口。

第三,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扩张型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会被贸易条件变坏所抵消。

24美国为什么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

[暨南大学2015研]

答:

美国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这一现象可以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

(1)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循环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如图1-2所示。

图1-2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①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创新国(美国)企业发明并制造出新产品。

这时的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由于它垄断了制造技术,因而美国厂商就垄断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

新产品开始只能在创新国生产,一般比较昂贵,产品首先会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

②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开始生产原来从创新国进口的新产品。

无需花费创新国必需的大量科技开发费用以及无需支付国际运费及关税,使发达国家生产成本降低。

这一阶段,产品由技术-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资本密集型。

原进口国生产了这种产品并占领了国内市场,创新国的新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少甚至停止。

③在第三阶段,创新国以外的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参加与创新国的出口竞争。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事生产。

产品已经变为资本密集型或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了。

随着这些国家出口的扩大,创新国逐渐丧失了国外市场。

④第四阶段,新产品仿制国的厂商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有条件进行大批量生产,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成本,以致可以把产品打进创新国市场。

创新国成了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2)对美国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现象的解释

钢铁、汽车和飞机虽然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且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近几十年来,前两种产品的世界需求增长很快,产量有很大的提高,规模经济导致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钢铁和汽车已走到技术扩散期,即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能生产汽车和钢铁,美国逐渐失去这些产品的垄断地位;相反,飞机由于其制造成本及所提供的服务价格较为高昂,所以整个世界的需求增长不是很大,其他国家很难利用规模经济大量制造飞机,致使该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目前美国的波音公司仍然是主要的飞机制造商。

说明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差异。

[暨南大学2012研]

答:

(1)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①产业间贸易是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

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

②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

(2)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差异

①在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

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一国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

②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

产业间贸易的产品一般不具有可替代性。

③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这是由它们属于某一具体的产业部门的属性所决定的。

而产业间贸易由于不属于某一具体行业,不太可能会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

当前,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贸易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

这种跨国公司利用特殊优势所形成的内部化交易机制被称为内部市场。

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外部市场。

由此,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26斯密从哪些方面对重商主义进行批判?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斯密系统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主要体现在:

①斯密认为,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货物构成;②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一方面会带来决策风险,另一方面还会扭曲资源配置,造成福利损失;③斯密认为,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而取决于其他因素;④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双方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两种产品的产出都会增加,增加的产出可用来测度两国分工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适当地分配这种利益,就可以使两国都受益。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因自然禀赋或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

概括而言,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②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③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④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好处——它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而是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双赢”,并能优化资源配置。

斯密的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思想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力地抨击了传统重商主义的谬误,结束了后者对于贸易学说的长期统治,其贡献和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所主张的互惠贸易前提条件(要求各国都必须有自己的在生产成本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部门)过于苛刻,尚不具有一般性,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国际贸易现象,而不能解释现实中还存在的另一种情况,即当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开展互惠贸易。

27试举出直观的例子说明李嘉图理论的正确性。

答:

(1)李嘉图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国家间应该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