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0859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docx

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

黎族医药概述

作者:

杨丽娜杨颜瑛王桂珍杨大忠张鹰执笔:

张鹰

===========================================================================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文化的构成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并与多民族文化差异相互融合共存的集合。

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居于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有着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中国黎族。

她曾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类文明,而自己却鲜为人知。

早在中国古代的元朝时期,由黎族人民所创造的棉纺织文化,经黄道婆的推动,创造了中华纺织文明的辉煌。

在18世纪乃至19世纪,中国的淞江布匹曾一度远销欧美,取得“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伟大成就。

而黎族文化中更深邃与精华的内容却是能够为人类的生命筑造出坚强与辉煌的部分——黎族医药。

二、黎族概况

中国黎族是海南岛的原居民族。

跟据海南历年的考古资料,黎族的先民们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来到了这座海岛,在这个雨林密布的热带孤岛上繁衍、生息,演绎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

跟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黎族现有人口124.86万人,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5.87%。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的五指山、保亭、三亚、陵水、琼中、东方、白沙、乐东、昌江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

分布区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

黎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支系。

按各自习惯沿用的五个方言群的称呼是“哈”、“杞”、“赛”、“润”、“美孚”。

“哈”黎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与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少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58%,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

“杞”黎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和乐东的尖峰。

部分居住陵水的大里,昌江的王下。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的24%。

“赛”黎又称“加茂黎”,主要分布于保宁、陵水、三亚。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7%。

“润”黎又称“本地黎”,意思是海南岛上最早的黎族。

主要居住在白沙,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6%。

“美孚”黎主要分布于昌化江下游两岸的东方和昌江两县,人口约占黎族总人数的4%,是黎族最小的一支。

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黎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极具生物的多样性。

据权威文献记载:

“海南省全岛的维管束植物4000余种。

其中,药用植物2500余种……其中,630余种为海南特有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黎族医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

三、黎族医药发展概况

黎族人民聚居的地区,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视为“瘴疠之乡”,西医与传教士也视为畏途,不敢前往。

至1936年前后,中国民国政府一度有开发海南的计划,这些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现。

在《文昌县清澜商会主席翁冠千对开发琼崖条陈意见书(1936年11月20日)》中有这样一段陈情:

“黎境山岭崎岖,树木蓊翳,少见阳光,气候多雨,谚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即指此也,地多阴雨,则毒疠之气业聚,病菌潜滋……”可见黎族的历史聚居地环境之恶劣。

然而,黎族人民就是在这恶疾肆虐被世人称之为瘴疠之地的热带深山丛林中成功地繁衍生息了两万年。

至今,造就了一个拥有120万众人口的民族,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健康、最长寿的群体之一。

不能不堪称为是一种神奇。

这个神奇之根本源于这个民族在恶劣的环境下为谋求自身生存而与环境、疾病、伤痛进行抗争的历程中沉淀下来的,由他们创造的独特文明——黎族医药。

黎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本民族没有在对于医术和医药方面留下任何文字记载。

但查考所有相关黎族文化、习俗、医药方面的考察资料,无不记载着黎族的崇神信仰,祖先崇拜。

鸡卜、杀牲求神治病等等:

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请巫师到家中杀鸡、杀猪、杀牛祭神救治,以此做出黎族是崇神医学模式的结论。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如果我们翻开任何一个民族的医学发展史,无一不是由蒙昧走入认知;无一没有经历由巫——巫医——巫医分化——理性医学的演变过程。

同时也不能否定蒙昧时期“巫”在心理治疗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至于当今黎族留存的巫师杀牲祭神的形式,只是在民间信仰上沿袭下来的一种习俗。

我们姑且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在民俗中的心理治疗形式,而不能把它视为是黎族的民族医学模式。

从黎族医药启蒙与发展的历史年代去衡量,黎族应该是最早实现巫医分化,走入理性医学发展模式的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学会利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民族之一。

这个时期应当是与华夏中医药的启蒙与发展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时期。

从海南的考古资料来分析:

●两万年以前,处于旧石器晚期的黎族先民就踏上了这座海岛;

●一万年前开始向新石器时期过渡;

●6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期;

进入新石器时期的标志性特征是:

农业的起源。

也就是说,黎族的先民们在1万年——6000年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几乎是与中原华夏的神农氏大约在同一个时期内完成了“尝百草”的历程,从中发现并学会了利用草药,学会了种植作物,从而走进了农业文明。

黎族是一个非常善于识别和利用天然植物药物的民族,在信仰上有植物崇拜的习俗。

在黎族中几乎是全民皆医,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识别和利用草药的知识,但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疾病,就要求助于黎医。

德高望重的女性黎医被尊称为“bi妣ya雅”,男性黎医被尊称为“pa帊ya雅”——黎语,药王的意思。

由于黎医在黎族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整个部族的繁衍与发展的责任,因此在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倍受族人的尊重与爱戴。

他(她)们是从族群中精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人:

要凭借大脑的记忆把医术和医药从上一辈人身上继承下来;在自己身上取得发展;用口传身教的形式往下一辈人身上传承下去。

这样代代相传数千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黎族医术和医药的传承是连续的,是在连续的继承中不断取得发展的。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来说,传承的连续性和在继承中要取得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黎医的传承对象没有男女的分别,只是在宗族中选择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聪慧好学、记忆力强的人作为继承人,以确保能够完整的继承。

继承以后,族群内部则以继承人为核心不断地进行着相互间的认识和交流,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地取得发展和优化。

这是黎族医药文化传承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黎族医生中没有单独的药师、护师,而是将药、医、护融为一体。

在草药方面,黎医传承下来的草药有500余种,常用草药有300余种。

在药理方面,黎医认为,草药的性、味、效源于土、水、火、气四行。

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

水土偏盛,药物味为甘;火土偏贱,药物味酸;土气偏贱,药物味涩。

一般的黎族群众都知道,在阳光强烈照射地方生长的草药,性能燥热;生长在荫凉地区的草药,其性能寒凉。

在治疗方面,黎医传承下来的有完整的治疗肝疾病类药、脾疾病类药、循环系统疾病类药、消化系统疾病类药、泌尿系统疾病类病、妇科疾病类药、骨科疾病类药、风湿坐骨神经疾病类药、呼吸系统疾病类药、皮肤疾病类药、眼科疾病类药、结石疾病类药、毒蛇咬伤疾病类药、外感风寒疾病类药等等。

特别是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接骨、中毒、虐疾、风痧症、瘴气、杂病等的方面有独到的效果。

在诊断方面,黎族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如望诊、问诊、闻诊、摸(切)诊等。

其中以面部望诊、目诊、腹诊、舌诊、耳诊、甲诊、手诊、指诊等较为常用。

诊断原则是内外、上下、前后结合来诊,全面诊察,审因辩证,然后综合分析,突出重点,专症专方,因而疗效突出。

在疗法方面,以药疗为主,有:

内服草药、外敷草药、蒸熏疗法、药水外洗疗法、捻痧疗法、骨伤疗法、佩药疗法等。

在药剂方面,黎族民间草药大体分为汤剂、药酒、粉剂、浓缩剂、捣烂剂等5种。

一个时期以来,因为各方面原因,黎族医药濒临失传的境地。

为了抢救这一宝贵的黎族医药文化遗产,黎医杨丽娜于1998年开始发起组织筹备“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

经海南省民宗厅批准于2001年12月6日在五指山市成立了“海南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

研究会成立后首先投入的紧迫工作就是走访民间老草医(草医:

黎族民间医生对自己职业的称谓,以示于与中医的区别),全力抢救、收集黎族民间医药秘方;同时,以民间知名草医为对象发展协会会员。

几年来,研究会走访了数十名民间老草医,发展黎医会员30多名,抢救、收集民间密方300多个,并已经分门类进行了整理归类。

其间,在海南省民宗厅厅长刘明哲亲自担任主编的指导下出版了《黎族民间医药集锦》第一集。

海南省副省长符桂花和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王亚保分别为这本书题词和作了序言。

几位领导特别指示:

“黎族医药,不但要挖掘、抢救,更要开发、研究、利用,使它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在《五指山区黎医药——海南岛黎族医药调查报告》中评价说:

“这篇序言,应是目前见到的关于黎族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为全面的论述。

”并对研究会的工作和黎药的效果给予了肯定。

研发方面,研究会在内部设立了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的任务是分科目对于黎族民间医药秘方的组方开展药性、药效方面的研究。

6年多来,经过对民间配方的药味配伍进行增、减、替换等修正工作,优化组方100多个(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这一部分工作均是由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成员亲口尝出来的)。

2005年5月海南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协会门诊部成立,开业已来接诊病人4000多人次,治愈各种疑难疾病200多例。

其中,风湿病52例;骨质增生23例;外伤骨折6例;内伤后遗症10例;肾结石27例;胆结石10例;妇科病10例;子宫肌瘤2例;肝硬化腹水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急、慢性肾炎6例;胃出血2例;糖尿病2例;尿毒症2例;肩周炎5例;肝脓肿2例;淋巴结合瘤1例;黄胆性肝炎7例等等……以上病例在服药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现在,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门诊部已列入五指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

为了进一步使黎族医药的药用植物有一个国际通用、科学规范的表述,2007年研究会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由戴好富、梅文丽博士担任主编,在《黎族民间医药集锦》第一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黎族药志》第一册。

这本书对于200种黎族药用植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用黎语名、学名(拉丁文)、汉语常用名、汉语别名进行了对照标注,对物种来源、产地分布、植物特征、化学成分、药理和民间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了更加详尽的描述。

为黎族医药向科学研究领域迈进奠定了首要基础。

为使黎族医药得到系统而有序的开发、研究和利用,研究会依据黎族医药特点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拟订了《海南黎族民间医药总体发展规划纲要》(见[附件1]),并正依照《纲要》内容逐步实施,目标是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黎族医药产业体系。

四、黎族医药的特点

1,黎族医药均以无毒性植物为基本成分进行配伍入药

据权威文献记载:

“海南省全岛的维管束植物4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500余种……其中630余种为海南特有种”;而据地方资料记载是“植物药物500多种,动物药物近240种,矿物药物50多种。

”实际上,黎族不使用动物和矿物入药,而仅使用植物入药。

这也是黎医通常把自己称之为草医的原因之一。

目前,经研究会统计的黎族医药的常用植物药物约300种左右。

形成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

这300多种常用药用植物是从2500多种药用植物中精选出来的,药效突出而在药物配伍中又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植物。

它们是黎族数千年医药文化沉淀下来的精华。

至今,研究会的黎族医生仍然保持着自己配伍的草药自己要先尝的传统,以确保其没有毒副作用。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黎族草医抓药就像抓菜一样,从来就没有一个严格的量的概念。

因为它们没有什么毒副作用,量的多少没什么关系。

所以,“量”的概念也就自然被淡化了。

我们可以说黎族医药是一类具有突出疗效的食品。

它突破了“是药三分毒”的传统医药观念,是实现安全治疗的药物。

2,黎族医药蕴含着质朴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学理念

“世上没有无用的植物,只有人类没有发现其用途的植物。

”这是被誉为“海南植物王”的植物学专家钟义教授经常讲的一句话。

“世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要看找到没找到能治这种病的草药。

”这是黎族草医经常说的一句话。

这些民间草医的思想与专家的思想竟然如此相像,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一生都在和植物打交道,对植物太了解、太精通了——他们都是植物方面的专家。

“世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要看找到没找到能治这种病的草药。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黎族医生的自信和他们对草药的信任。

这个信任是有缘由、有基础的:

就是这些草药维系着这个民族的繁衍与发展。

所以,在黎族的民族信仰中保持着崇拜植物的传统。

包括,黎医在上山采药时需要带上零钱,每到一个地方采药都要埋下一点钱,并祷告天地:

“采药是为了救人,请山林施舍!

”等等,以示感恩。

采药时需要用枝叶入药的不得伐干;需要用干入药的不得拔根;需要用根入药的,则在采药的地方不得采完,要留下一些;这些都是黎医采药的通则。

这种质朴的感恩情结与他们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维护着这个区域的生态平衡与物种资源。

黎族的民族信仰是天地万物。

在他们看来,天地有神灵,天地生万物,万物皆有神灵。

人是世间万物中的一个成员,与山林、草木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天、地、人与山林草木一起看作了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系统,在生活中谋求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所以,当一个人生了病,他们就要从自然界中去寻找答案。

山林是他们最熟悉、最亲密的环境;草木则是他们最熟悉、最亲密的物种。

这就是黎族信仰中有特别对植物崇拜的由来。

在黎语中没有“药”这个名词,他们要表达吃“草药”只是说吃“树叶”。

同样,他们就像把人与天、地、山林、草木一起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一样,把人与人体内各个系统的各个器官及组织、细胞与其它所有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一起视为一个综合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它们各自也像山林、草木一样具有自我生长、自身复原的自愈机能。

如果人体各系统的运行处于平衡状态时,人是没病的。

当某一个器官或某一个部位发生了疾病,事实上是在指示着整个系统的运转出现了问题,而发病的原因并不一定在发病的器官上。

因此,黎族医药不采用直接消灭病灶的攻击方式,而是首先进行对系统的全面调整:

通过对血脉进行疏理,用消炎、养护、调理、促进代谢的方式来全面维护各个系统和器官组织,使它们恢复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器官、器官与器官、器官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相互间的正常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衡。

同时用草药来充分调动和强化发病器官或发病部位的自我修复机能,以促进自愈的手段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由于黎族医药不采用“攻击”的手段,所以不使用有毒副作用的植物入药。

通过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会门诊部三年多来的临床实践证明:

以疏通血脉、消炎、养护、调理、促进代谢的方式维护人体系统,实现“自我修复”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相比较“以毒攻毒”这种传统的医疗理念是否更具有科学的理性与科学的内涵,值得我们去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3,案例说明黎族医药的实用效果

黎族医药是一类综合性治疗疾病的医药。

如前面所说,它是以消炎、调理、养护、恢复系统平衡、促进自身修复机能为手段,达到治疗目的的功能性药物。

它无毒、无副作用,而有着一药治多病的非凡功效。

比如:

1)黄秀梅,患者因骨质增生病,服用我研究会配的草药方,不但骨质增生治愈,还治愈患长达6年的慢性盆腔炎;

2)王晓妹,患者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我研究会配的草药方,不但风湿性关节炎治愈,还治愈患多年的胃病。

人们对草药,尤其是对于调理、养护之类的方法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认为慢!

但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的是:

一旦人体的自我修复机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辅助以药物功效,其治愈速度是相当快的:

1)外伤骨折:

符育林,男,16岁,五指山市冲山镇什得村人,因交通事故致使左下肢骨折,左锁骨骨折,右肩胛骨折……

2005-9-15来门诊部就诊

治疗:

用黎族草药口服与外用综合治疗。

结果:

15天可下地行走,1个月痊愈。

2)淋巴瘤:

许春玲,女,44岁,五指山市建安公司

2006-1-10日来我研究会门诊部就诊

患:

右侧颈部淋巴结瘤并感染化脓。

四年之久反复发作。

右侧颈部、脸部红肿,疼痛难忍。

四年之久一直用西药抗菌,抽脓,10—15天又要发作一次。

治疗费用已达4万元之多。

治疗:

黎族草药4付:

口服3付,外敷1付

结果:

2006-1-16日外敷、内服4天后右侧颈部流脓、消肿。

2006-1-30日再领2付药(1付外敷)治愈。

用草药治疗4天见效、消肿。

20天治愈。

“世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要看找没找到能治这种病的草药。

”——黎族医药的功效展示:

1)肝硬化腹水

邢之祥,男,68岁,海南乐东县

患:

肝硬化腹水。

已有三年,腹部水肿似怀孕6月大小。

在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一个多月未见好转出院。

2005年8月24日来我研究会门诊部就诊。

治疗:

黎族草药治疗

结果:

连续服用三个月后痊愈。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报告单)

黄继锋,男,38岁,五指山市畅好乡番育人。

患:

早期肝硬化合倂肾结石。

治疗:

经服用了我门诊10付药后,通过检查,病情痊愈。

王建章,男,48岁,五指山市毛阳人。

患:

肝硬化腹水、胆囊水肿。

治疗:

于2007年5月30日来我门诊部治疗,经服用了14付药后,病情痊愈。

邢福明,男,53岁,文昌市人。

患:

肝硬化2年。

治疗:

于2008年2月18日来门诊部就诊,服用了32付药后,现在已痊愈。

2)糖尿病

林庆宁,男,37岁,海口市青年路

患:

糖尿病两年之久,血糖22.32

治疗:

黎族草药治疗

结果:

服完27付药后血糖降至5.1,现已痊愈。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报告单)

3)脑瘤、脑水肿

黄玉荣,女,55岁,五指山冲山镇什捌村人

患:

1.左侧小脑半球肿痛;2.脑室积水,全身无力、头晕,一直躺在床上,胃口不好。

治疗:

黎族草药:

7付药

结果:

患者在服完3付药后,头不晕了,也能起来走动,睡眠好,胃口也好。

陈福川,男,48岁,乐东九所人。

患:

脑瘤、脑积水。

治疗:

2008年4月19日由家属代领5付药服后,感觉舒服,头痛减轻,但未能走动。

6月13日再领5付药。

现在病人能完全走路,视力模糊现已能看清,生活上可以完全自理。

4)尿毒症

茬桂米,女,50岁,海口市人

患:

由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断为:

尿毒症,全身水肿(病例+代诉)

治疗:

黎族草药治疗

结果:

服用草药7天,全身水肿消失,精神状况良好,排尿正常。

5)胆结石

吉冬霞,女,32岁,五指山市二小学教师

2006年6月22日在我研究会门诊部就诊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报告单:

胆结石、卵巢囊肿

治疗:

黎族草药:

胆结石药方10付药

结果:

2006年7月19日,服完7付药后到省二院复查结果正常。

已痊愈。

6)肾结石

黄海霞,女,25岁,畅好乡翻那村

患:

22肾结石(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报告单)

治疗:

黎族草药14付

结果:

2005年8月13日,服完7付药后肾区疼痛消失。

2005年8月29日,服完14付药后到省二院B超检查双肾正常。

已痊愈。

7)胆结石、胆囊炎、双肾结石

潘运章,男,60岁,住五指山市刑警大楼旁

3006-2-16来门诊部就诊

患:

胆结石、胆囊炎、双肾结石

治疗:

黎族草药5付

结果:

2006-3-2日病人服完5服药后双肾结石已排出,胆结石已排出一粒,留下一粒已磨20.5,胆囊炎已好。

再领5付以上药方的药服。

病人电话告知已痊愈。

8)牛皮癣

杨大英,男,70岁,五指山市畅好乡草办村人

患:

牛皮癣10年

治疗:

黎族草药(外用)

结果:

用完4付药后治愈。

9)类风湿

唐淑琴,女,50岁,沈阳市

患:

类风湿病

治疗:

黎族草药20付

结果:

服完药后治愈。

10)风湿性心脏病

黄兰香,女,49岁,五指山市冲山镇什保村人

患:

风湿性心脏病,5年。

治疗:

黎族草药30付

结果:

服完药后治愈。

黄进李,男,60岁,五指山市畅好乡什炮人。

患:

多年的风湿心脏病。

服用中药、西药治疗多年,病情加重。

治疗:

经过我门诊部治疗,现在病人好转并能参加体力劳动。

※我门诊部治愈各种风湿病患者已达52例之多。

11)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王珍,女,22岁,冲山镇什保村人

2005-8-2日到门诊部就诊

患: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症状:

流鼻涕不止,鼻痒、头痛有两个月之久。

二个月来用西药无效。

治疗:

黎族草药3付

结果:

2005-8-4日用药两天后病状消失。

2005-8-7日服完3付药后痊愈。

12)肺气肿

黎人玲,男,26岁,三亚市凤凰镇新联一队。

患:

肺气肿感染20年,经医院治疗无明显效果。

治疗:

于2007年12月份来我门诊部就诊。

服用1年药后,通过检查,肺气肿痊愈。

13)前列腺炎倂钙化

杨福康,男,17岁,五指山市畅好乡草办人。

患:

前列腺炎倂钙化。

治疗:

2008年5月4日服用其他门诊的中药效果不明显,于6月份来我门诊治疗,服用了10付药后,通过复查,前列炎倂钙化痊愈。

14)疑难杂症

盆才明,男,32岁,五指山市南圣镇苗村苗族人

2005-5-2日来门诊部就诊

患:

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寒冷、怕水已三年。

用过许多西药治疗无效。

黎族草医诊断:

地方疾病,黎语成为“亚守”。

治疗:

黎族草药治疗15付

结果:

2005-5-21日服完7付药后,头痛及全身酸痛消失。

2005-6-7日又服完5付药后,腹痛、腹胀、脚跟痛消失。

2005-6-16日服完3付药后,病情痊愈。

15)腰骨增生合倂腰间盘突出

杨大文,男,成,五指山市畅好乡畅好村人

患:

腰骨增生合倂腰间盘突出

治疗:

于2008年5月7日来我门诊部治疗。

服用9付药后,效果明显,现在患者痊愈。

16)胃出血

黄政响,男,65岁,五指山市什保人。

患:

慢性胃痛。

在2007年春节胃大量出血,在医院治疗基本控制住病情,但还未完全好转。

治疗:

于2007年3月份来我门诊部服用了3付药后,出血停止并恢复健康。

痊愈。

王梅荣,女,52岁,住五指山市海二中。

患:

胃出血。

经海南省人民第二医院诊断,需住院治疗。

于2007年8月27日转来我门诊部治疗,当时她严重贫血。

治疗:

经服用了10付药后,病情痊愈。

17)附件炎

杨娟,女,30岁,五指山市番育村人

患:

右侧附件炎

治疗:

于2007年1月29日来我门诊部治疗。

服用6付药后,于2007年4月27日再复检,病情痊愈。

18)磷疮病

黄小秋,女,成,五指山市畅好乡畅好村人

患:

双脚皮肤严重溃烂(磷疮病)

治疗:

于2008年6月10日来我门诊部治疗,用10多付外用药敷后,病情痊愈。

19)其它

符慧梅,女,25岁,保亭人。

患:

患者哥哥代诉:

经三亚农垦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每天发烧39---40度,在三亚农垦医院治疗十多天后未见好转出院。

治疗:

于2008年7月18日来门诊部领1付药试用,经患者哥哥代诉,服用黎族草药后5个小时后退烧,开始转好。

后继续再领6付药服用痊愈。

20)肺癌

刘色开,女,73岁,乐东县大安人。

患:

由女儿代诉:

左侧患晚期肺癌。

1996年9月份开始化疗,化疗了1年多,但病情还在继续发作,出现了咳嗽带血、咯血等症状。

治疗:

于2007年12月14日由她女儿来门诊代领了5付药后病情好转,咳嗽带血、咯血等症状消失。

后再领5付药服用后,至今病人精神状态良好。

治疗当中。

21)肝癌

卓永光,男,65岁,保亭八村人。

患:

肝癌

2008年7月17日经三亚农恳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

医院退回,来我门诊部就诊。

治疗:

黎族草药6付(口服)

服完药后,患者病情好转,能坐立,精神良好。

再领5付药。

黄运贤,男,54岁。

保亭县三道镇六弓村委会什电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