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1125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湖北省2019年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白令海峡宽80km,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

据此回答1~2题。

1.修建白令海峡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有利于

①极大缩短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间的运输时间,促进两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②进一步促进环太平洋经济带的发展

③增强美俄、加三国的物资和能源流通,美、加的能源向俄罗斯输出

④促进俄罗斯远东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经济开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当前白令海峡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难以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条件不成熟B.海峡两岸道路等基础设施缺乏

C.美俄对立的国际关系D.海峡恶劣的自然环境

图1为118°W-123°W之间沿36°N、38°N、40°N,三条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区域

A.地处沿海,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B.中部有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的狭长谷地

C.西部为低缓高原,东部为高山地形D.沿海地区的地形以宽阔平原为主

4.关于图中a、b两区域河流表述正确的是

A.a地河流密集且流量季节变化大B.b地河流稀疏且流量季节变化大

C.a地河流稀疏且流量季节变化小D.b地河流密集且流量季节变化小

5.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可能为

A.水稻种植业B.地中海式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2018年11月30日,中科院在京宣布在海拔4600米藏北羌塘高原色林错(色林错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一处距今4万-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见图2)。

这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据此完成第6~8题。

6.青藏高原地区古遗迹难以留存的原因是

①地势高,难以形成地表覆盖保护层②紫外线强,氧化及微生物作用强

③地表风化、外力侵蚀作用强④缺氧、低温、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可达性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A雪山倒映在色林错湖面上,湖面上渔船来往,众多沙鸥在天空盘旋

B.正午时分,艳阳高照,风从远处湖面吹来,带来了清凉的水汽

C.下午五时左右,我们在厚厚的黑土层下又发掘出一批打制石器

D.热情的藏族同胞在远处的山上放牧山羊,他们为我们送来了新做的酥油茶

8.尼阿底遗址沉积物

A.以砂、砾石沉积为主,有机质含量极低

B.以黏土、砂质沉积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

C.以泥质(粉砂和黏土)沉积为主,有机质含量极低

D.以砂、砾石沉积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

2018年11月30日,新疆多地出现七级以上大风,大风携沙南下,进入到乌鲁木齐等地形成“黄雪”,“黄雪”表面浅黄色沙尘,里层洁白。

下图是北京时间2018年12月4日8:

00亚洲局部地面气压分布。

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乌鲁木齐降“黄雪”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10.图3所示时刻,冷空气前锋已经到达我国

A.南海海域B:

华南地区C.长江流域D.河套地区

11.据图3推测,符合2018年12月4日8:

00的“云中总水量(1000pa)”模拟图为

二、非选择题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软木树(图5)生活在西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每年可吸收1400万吨二氧化碳,它不怕剥皮,软木树皮富于弹性,能耐压、耐酸,适当的湿度对软木的弹性和可压缩性至关重要。

材料二葡萄牙(图6)具有“软木王国”之称,软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软木树皮剥下后先露天堆叠起来风干半年,再把它放到100℃的沸水槽中蒸煮,蒸煮后堆放在室内三周就可以加工成葡萄酒瓶塞等各种制品。

天然软木加工成的软木塞——“无忧无铝”,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首选。

(1)简述葡萄牙的地形特征。

(6分)

(2)推测软木树的突出特征。

(6分)

(3)说明软木加工过程中用沸水蒸煮以及随后堆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再加工的原因(6分)

(4)分析软木生产对葡萄牙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6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川盆地西部山区是中国多雨地区,岷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古代水灾特别严重。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被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

内江位于凹岸一侧,外江位于凸岸一侧,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

鱼嘴分流排洪、飞沙堰泄沙、宝瓶口引水三大工程体系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

(1)分析古代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水灾特别严重的原因。

(6分)

(2)比较内、外江水量在汛期和枯水期的大小,并说明都江鱼嘴这样分流的目的。

(8分)

汛期,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和泥沙,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溢洪道前修有弯道,飞沙堰位于凸岸一侧。

(3)据图8说出飞沙堰泄沙防淤的工作原理。

(4分)

(4)有人建议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4分)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3.[地理——旅游地理](10分)

意大利旅游业高度发达。

2017年3月17日,央视网消息,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37°45′N,15°00′E)3月16日再次喷发,喷出的岩浆流入积雪,引起强烈爆炸,将岩石炸飞,造成10名游客受伤。

图9为“意大利主要风景名胜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析意大利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

(4分)

(2)针对本次事件,请你为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旅游管理提几点建议。

(6分)

44.[地理——环境保护](10分)

羟基(OH)基团,是地球大气层中反应性最强的气体之一。

NASA专家:

这种物质或控制温室气体浓度使全球变暖有望减轻。

它就像空气中的洗涤剂,可以分解CH4这样的温室气体。

科学家曾经认为,甲烷排放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羟基减少,但是研究人员注意到了OH分解甲烷,然后在氮氧化物(NO和NO2)存在下发生OH再生成。

研究人员将1980年至2015年各种气体的卫星观测结果加入到计算机模型中,以模拟大气中OH的可能来源。

分析发现其来源包括与氮氧化物/水蒸气和臭氧的反应,以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低层大气中的水蒸气和臭氧反应时而形成。

(图10为大气中甲烷变化情况)

(1)据材料说出公元0年甲烷的浓度,并描述20万年以来甲烷的变化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推断专家认为全球变暖有望减轻的理由。

(6分)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B

D

B

C

B

A

C

B

B

二、综合题:

36.

(1)(6分)地势北高南低(2分);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南部以平原为主(2分)。

(2)(6分)软木树根系发达(2分);树皮厚(2分);树叶叶面有油质/蜡质状角质层或叶面较厚(2分)。

(3)(6分)沸水蒸煮:

除杂(或答消除嵌入在树皮粗糙表面的杂质如灰尘或昆虫)(2分);消毒(2分);让其弯曲的形状变平整(2分)(任答两点得4分)

堆放三周:

调整到理想的湿度(2分)

(4)(6分)软木树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2分);天然软木健康环保,市场需求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软木生产加工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2分)。

37.

(1)(6分)岷江上游是中国多雨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山洪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减缓,泄洪速度慢(2分);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暴雨冲刷河流携带泥沙多,进入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阻塞河道(2分);古代社会抗灾能力弱(2分)(任答3点得6分)

(2)(8分)汛期:

内江水量小,外江水量大(或内江水量比外江小)(2分);有利于防洪(2分);

枯水期:

内江水量大,外江水量小(或内江水量比外江水量大)(2分);有利于引水灌溉(2分)。

(3)(4分)汛期河流含沙量大,进入内江的河水冲击宝瓶口一侧的凹岸后,因受弯道环流作用,面层主流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2分);底层泥沙经凸岸的飞沙堰排入外江(2分)。

(4)(4分)赞同:

可以调节径流,更好的配合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的功能(2分);可以发电,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

不赞同:

改变了天然河流的自然流态,破坏生态环境(2分);影响都江堰工程功能的发挥(2分)。

未表明态度不得分。

选做题:

旅游地理:

(1)(4分)意大利历史悠久,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丰富,资源类型多样,而且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2分);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区域,旅游市场广阔(2分);交通便利(2分);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强(2分)。

(任答两点得4分)

(2)(6分)做好观测,提前预警(2分);合理规划线路,控制合理的游览人数,方便游客疏散(2分);设立临时避难、医疗点(2分);做好灾难发生的响应预案,方便有序的组织救援及善后工作(2分)。

(任答3点得6分)

环境保护:

(1)(4分)公元0年甲烷的浓度为600单位(每十亿)(2分);

其20万年以来的变化特点为:

在公元0年前为缓慢波动上升(在10万年左右出现一个低峰值),公元0年以后为迅速上升(2分)。

(2)(6分)大气中存在羟基基团能够分解(清扫)温室气体(2分);羟基基团在大气中的量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因为分解而减少(2分);随着气温升高和空气流通模式的变化,水汽和紫外线丰富区域会扩大,从而导致全球形成更多的羟基基团(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